-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塑造反天性的习惯 -- 西瓜子
人天性就是爱玩,不想做事,偷懒,躺平,得过且过,马马虎虎。
相反,要想有点成绩,就得把玩的时间省下来用在学习工作上,不能偷懒躺平,不能得过且过,反而要事事较真,硬刚到底,认真负责。我们把这个称之为有利于成功的良好习惯。
很明显,这些良好习惯都是违反人的天性的。
儒家讲究克制,讲究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用伦理(对或不对)来压制内心的天性,以此尽量靠近良好习惯。
如何判断对或者不对呢?董仲舒提出了“天不变道亦不变”,所以儒家的道是毋庸置疑的,就是正确的。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先有理”,所以记住就行,不用质疑。
但是这个很不靠谱,因为天性会时时反抗,你就得把大量精力时间放在压制天性上,所以儒家多出伪君子,或者可以说,自从儒家登上官方显学之位后,所谓大儒个个都有伪君子的嫌疑。
比如上次写过《世说新语》里的陈纪(见前文陈纪的死和陈寿的难,就是伪君子之中的典型。其人之外,多有同侪,比如与其伯仲之间的郭泰,比如更加无耻的、陈纪的老前辈关西大儒马融。这些伪君子都要等着之后慢慢去写。
所以儒家的路不可取,我曾经一开始取儒家的路,但是很快就发现这种克制功夫的反噬。
后来在复旦大学校园闲逛,买了一套二月河的《雍正王朝》。里面借老八胤祀之口,把用克制功夫的李祓和纯任自然的李卫区分的很清楚。我马上清算这一套。
在封建王朝,克制功夫可以带来儒学修养的精进,可以带来功名利禄,所以压制天性可以期待获得丰厚的回报,但是现在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大约在大学二年级初,我就把有意识清理这个模式。
允䄉见李绂辞了出去,丢了手中的书站起身来,说道:“我觉得此人才学好,良心也不坏,八哥你怎么尽打官话?”……“李绂不是我这池中之物。”允禩盯视着窗外荡漾的碧波,对岸一片桃林映在水中摇动着,像是地中燃着粉红的云火。允禩眼中也是波光幽幽,良久方徐徐说道,“外形于强,中必有不足。你们留心没有?这书房中摆着这么多的珠玉古董,李卫进来看了这件看那件,啧啧称羡,却又漫不经心地放下。李绂却是目不斜视,从头到尾正襟危坐——看着是不为物欲所诱,其实用的是克制功夫。这种假道学,我收过来能派什么用场?”说罢深长叹息一声,“论起用人,毕竟我们逊了老四一筹——你看看李卫就知道了,一个地道的叫化子,硬是调教得成了伟器!…”
《雍正王朝》第十四回
当日是新自由主义大行其道的日子。当日朱相在位,他的举措,一举把全球制造业工资砸趴下了,直接令此前的全球低端制造业中心东南亚失去竞争力,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把国内卷的欲仙欲死,更是把新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美国都卷到了死路上。
所以当日想都不用想,直接拿起自由主义。具体做法,就是从金庸武侠小说里学习思维方式,原因就是金庸将其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渗透到武侠小说的情节中,而金庸本人是学霸,又在事业上很成功,故而拿来当教材来学。
的确获益良多,比如张无忌学武当剑法,只学剑意,不学招数。我领悟到之后,看书就不再管文字如何,而只顾去理顺思路,于是效率精进几倍。
然而金庸并不能解决动力问题。学他的东西,只可以在思维方法和提高效率方面,有些助益。所以后来我又反思,并且开始批判。当然批判他最大的点,是其立场问题,在前文关于金庸的去世中已经写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即使是学霸金庸,也受限于其立场和屁股,选择了错误的反东大立场。他的立场令其以个人利益为一切导向,其选择最终害人害己,其不能找到出路,为了解脱自己内心,只好在晚年转向佛教麻醉自己。
所以他的东西只能借鉴一二,不能继续学下去。故而后来还是拿起少年时反复读过的教员来。
教员可以解决动力问题,也可以解决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问题,比如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然而二者之间还缺一个东西,就是探索的主动性。说白了,就是将探索和解决未知领域成为乐趣来源。
因为教员的世界观占据了主流,所以无法长期贪玩享乐,因为那意味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几个小时没有做有突破性的探索事,人就会很不舒服,这时候会主动找事情去做。
因为教员的教导被认为是至理名言,是真理,所以无法低水平做重复性劳动,因为这样做你会觉得有负罪感,是在浪费生命。
这里需要澄清一下,这里的低水平工作,和高度主动性的工作,其区别在于主动性和探索性,比如抄课文、读文献,很焦躁的完成任务那是低水平工作,一边读一边寻找突破点和线索,每次抄读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提高,那就是主动性和探索性的高水平工作。比如我中学看毛选,虽然是看着好玩,那也算高水平的脑力劳动,因为看的遍数多,所以后来查文献省很多劲,这就是早年积累的成果。
做事的目的,在于寻找可能存在于一个一个细节中隐藏的突破点,这样就可以做到“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长此以往,打游戏,看电影啥的,真是不足以引诱。
2000年上半年,考研成绩下来后,我请班里同学看电影,反正电影票不贵,是青岛建工自己放的。片子叫做《南海十三郎》,之所以请看这个电影,是因为看名字以为是武打片,年轻人爱热闹嘛。
去的时候大家兴致勃勃,但是看完电影后我就直接哑了。后来自己脱离大队,自己走回来的。一边同学向我招手,想聊着天回去,我摆摆手,让他们先走,大家知道我坏脾气又犯了,见怪不怪,所以不再勉强,一起聊着天走了。影片让大家感慨,但是令我震撼。
其人才华横溢,但是过于任性而行,所以最后下场很惨,这也是一个警示。我虽然没有他那么才华横溢,但是任性妄为是一样的,所以立刻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避免落到南海十三郎一样的下场。
这事考虑了好久,很多年之后,才寻到出路。在此之前,已经吃了很多苦头了。看完电影后几个月,到了毕业离校的日子,关系很好的一个女同学抱着我脖子嚎啕大哭,说你这个脾气,将来到社会上怎么办啊?这同学是好朋友,不是女朋友,所以是好朋友的感情真情流露了。一边不熟的别的班同学看得神情凄然。我却没啥危机感,自顾自大言不惭地说:“这不是结束,这是开始。”然后拉着行李去火车站。
解决的方法,就是低调。然后找个靠谱的稳定点的工作苟着。庄子说,处于“材”和“不材”之间而已。
何解?人是处于社会中,从社会劳动中获取生存资源,所以人必须有用,必须“材”,必须能够完成工作。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 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 ,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 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 。…”
《庄子.山木》
但是人处于社会之中,社会是按照社会的规则来运行的。社会规则是基于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的现实制定的,要用奖惩方法鞭策之,要用典型来树立模范,要用刑罚来警戒不良。为了这个目的,就得牺牲很多实际的东西,而做很多表面文章。
然而,你致力于追求突破和探索,根本不会去触犯社会的底线,也没必要因为奖赏而刻意追求社会制定的表面文章的上限。所以这个规则,对于你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你不会追求显达,不会随着社会指挥棒旋转,这就是“不材”。
追求突破和追求探索未知领域,沿着教员指出的道路进行研究,对人类的解放事业提前做出探索。同时,对所在的社会规则做出妥协,完成世俗社会的任务,本着本心将本职做好,这就是处于“材”和“不材”之间。
实际上,这也是偷懒了。
教员本人绝对不会选择这条路。而我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教员已经解决了民族危亡问题,我只需要托庇这个良好环境,做一点边角工作好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96,97之交我还去过复旦玩过,我有一个很要好的初中同学也在复旦上学,他是新闻系的,后来在广告行业。
不是被复旦吞了么?所以有天开会在复旦,开完会我就到处溜达,顺便买了几本书
该材的时候不材了,该不材的时候材了,不还都是死路一条嘛!
所以就是个油滑表态,不足法!
我比较欣赏的是:倦即睡,醒则行尔
别人看我材或不材不重要,自己开心就好啦!
不知道西瓜子这么年轻,以为是老人家呢!😁
自我修养的优秀案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尤其是倒数第二段。
。
感谢前人的努力,让我们安享太平。
即便“孤帆”也能远行。
。
。
。
壮哉我大武汉。
引出入世前后的上一轮通缩
读研就没啤酒喝了,也没海鲜,在上海那个郁闷
诫兄子严、敦书
汉 · 马援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第一种: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学这类人,学的不够好也总归是比较规矩的人,画鸿鹄不成还像骛鸟。
第二类:比较有革命者气魄的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但是,不好学,如果学的不到位就是“画虎不成反类犬”,“陷为天下轻薄子”罢了。
打个比方,第一类到龙伯高类似于周总理的性格,温柔敦厚、周正慎重,第二类的杜季高类似于毛主席的性格,热情豪迈、急公好义、舍己为人。毛主席不好学,很多人没学到他的才气和本领,只模仿了神气,那就不够看了。而学周总理,学得赶不上也没大错。
就像王阳明说,孟子才高,一般人学不来,学了只是东施效颦,而学颜渊的路子则更容易有进步。
意思有相似之处。
也就是教员说的实事求是,你和我说的还是一回事。
同时不失对未来的信心,做一点是一点。
我们做什么取决于:一是动机,二是回报,这样才能形成正反馈循环。大多数人为何难以坚持长期主义?就是不能苦中作乐,不能把每一次坚持化为精神上的愉悦。
物欲的需求是人类前进的很重要动力,各种欢愉让人沉迷。
但对知识的追求,对未知的探索,对未知的兴趣是文明成长的关键。而能把这些做为人生追求的人是极少数,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