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凹造型 -- 自以为是

共:💬716 🌺2395 🌵78新 💬39 🌺8 待认可4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大学肯定没有意义,因为大家争论的就是小学到高中阶段,是不是

教育花费每年只有两元钱,或者六元钱。嘿嘿嘿。

懒厨吹的牛皮在下面。

它居然把新中国福利扯成他妈幸运,简直恶心至极。

家园 谬误 - 第二季

感谢你提供这么好的素材,我就开始写第二季了

故事背景:县委书记河友摆出一件历史,在1959年的时候,匈牙利人年均消费肉类40公斤, 彭德怀因此感叹。而中国在1976年时,他家每人一年仅有3公斤。

懒: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大家都是计划经济,为何两国相距甚远,不理解为何左倾河友不去研究。

半:因为你智商太低。

懒:按照你的逻辑,彭德怀居然去匈牙利取经了,显然他认为这种差距值得研究,跟我的看法一样, 因此推论是彭德怀的智商也不高。(注意,这个叫归谬法)

半:你自己说过,2023年中国商船接单量占世界第一,从而导致了1987年美国商船接单量为零。

懒:我没说过这话,请给出证据。(红鲱鱼又冒泡了,我又开始钓鱼了)

半:你说过的话,自己找去

懒:你不给证据,不就是表示你是在栽赃吗?

半:你是赖皮狗,你不是扯彭德怀的大旗吗?

懒:你没喝多吧?我请你提供证据,证明我说过“2023年中国商船接单量占世界第一,从而导致了1987年美国商船接单量为零。”这句话,关彭德怀何事??

(待续)

家园 你确实是一脑袋浆糊

而且还是根极品二极管。

连一个人是穷是富要看和谁比的道理都看不明白,真真是一脑袋浆糊。

那就再按你说的温饱线来说,衡量懒厨的妈穿不起木屐的年代,用那条温饱线来衡量?

是用2024年的,还是用1960年的,还是用1950年的,还是用1945年的?

你依据什么去确定上述年代的温饱线?

还是你认为只有一条统一的温饱线?

如果你连你强调的温饱线都说明不了,你凭什么说懒厨的妈是穷人的?

懒厨用他的名言"中国2024年商船造船接单量占世界90%,导致了美国在1988年造船接单量为0"证明了他的智商,现在看来,你们是半斤八两。

家园 我当然相信有规律

在此我要先贴一点我之前看过的县志:

普宁的:

点看全图

潮阳的: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梅县的:

点看全图

三个地方的县志都提到政策的影响,所以,我想说的就一句:经济政策也很重要。

家园 借地。重发。

提示

2025-01-07 00:00:09

待认可未达标,内容附此,对擂每轮取3,改进再发?

【18×2🈲】本科生如狗:

“本科生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才能抖一抖”,这话我在河里说过几次的了,描述当年南方求职的情况。我第一次听在1994年,一直记得这句话。

那时是怎么个情况?春天来了,大家敲锣打鼓觉得不够劲,砸铁。当年接收大学生分配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矿场,都不好过,很多死或等死中。对的,包括党政机关,于是那时还提倡鼓励停薪留职,下海创业。相关人员能调想法调,调不了辞职,辞不了档案不要就走不乏其人。大学生到了分配单位一年半载落实了户口就走成了一个头疼问题。不愿到分配单位报到上班的常见,派遣证都不要就走的不罕见。人往哪跑?深圳最热。京沪主要是高端局,广深才是自由地。

杨晨是个好同志,他说:懂的不说都懂,不用说;不懂的说也懂,不用说。很多时候我觉不很有道理。不过,懂装不懂和不懂装懂的呢?怎么搞?他没说,我也没问。

有河友拿出一坨一坨数据来跟我说,1994年的本科生多金贵,不可能如狗。

好吧,我回复两张18禁图吧:

图一,十头身九分半美女一名,背景衣着样貌神情姿态按需想象。配字:这样的姑娘很难娶到,但夜总会一抓一大把。

图二,白月光一枚,背景衣着样貌神情姿态按需想象。配字:你高不可攀的女神背后,都有一个日她日得想吐的男人。

不知妻美刘强东,是喔,狗东怎么可能会跟吊丝一样,觉得奶茶妹挺漂亮?日用消耗品水平罢了。

(特别鸣谢 @不远攸高 河友教的标题玩法。 @铁手 老大给的自由度真的大。 )

家园 这种的可能性很大

能在建国初期就读上大学的,在建国前多为富裕家庭,能比普通百姓更知道多读书的好处(不是指读大学的好处)。

有朋友给我讲了他邻居四代人的故事:

第一代,是方圆百里的首富之家,那周边几县的粮行、中药行、布行中做的最大的都是他家的。对长工们一向都不错,其中有两家长工的孩子会读书,全他供养,都送到北京读大学。一个成了1.29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一个后面转读保定军校,又读黄埔军校,成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自家的孩子资质平平,也读了大学,只是本省的而已。

解放初期,第一代将所有的粮行、中药行、布行捐给国家,并且将自己的一个大宅子献给了当时没有办公地点的县法院,成为建国初的爱国绅士,后面还做了县政协副主席。

第二代,解放后,四个儿子全去做了老师,据说当时选择了不要工资,支援革命建设,所以年纪到了,全是“老革命”,享受公务员退休待遇(记不起来是按科级算,还是按股级算。按科级的可能性更大点)。

第三代,就跟懶厨的爸妈差不多的了。男孩子都是名牌大学(第三代中最小的,是唯一读书时跨了文革,等文革恢复后第一批大学生),多数是在不同的大城市里的研究所做研究员。

从建国到文革这期间,第一代人供养的长工的儿子,那个1.29运动的领导人,就成了他们家的保护伞了,任何运动都没波及到他们家。而且他们家原来的长工里有很多成了县革委会的干部或领导,也都是他们家在当地的政治靠山,所以家人都过着“平淡安宁”的生活。

第三代人里,那个最小的,就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的这个。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家乡小县城,性格随和,做个普通的公务员。娶了个老婆,他老婆上进心很强,在他家的人脉支持下,由一个普通老师,最后做到了这个县的县委常委退休。

第四代人里,其他的孩子怎么样,我朋友不知道了。只知道这县委常委的儿子,从小是调皮不读书(对学校里的教材不感兴趣),但人聪明,知识面广,高中没毕业就在县里做生意(常委当时还只是县里某个局的副职领导,对他生意帮助不大),做的是风生水起,四五年内就成了县里的首富。

这轮回。是命运呢,还是这家的家风传承,很难说清。或许二者都有,二者都很重要。这一家四代,在该拥有实业时(建国前的兵荒马乱时期)有实业、有产业;在该舍弃财产保命时,能舍弃财产,将大部分财产捐献出去(建国初私有化改制期);在社会以荣誉为先时,有荣誉(文革前捞了个县政协副主席,第二代做老师);在思想混乱时期,守住读书人的本份(第二代和第三代都读书);在崇尚官位时,家中能出官员;在全民向钱看时,家中能出首富。

家园 09年深圳才流行一句话:本科生满地走,专科生像条狗 -- 有补充

09年已经大学扩招,本科生遍地才有可能,说专科生像条狗才相对合理。

94年专科生还能包分配,中专生都可以成为国家干部,居然能听到“本科生如狗,硕士满街走,博士才能抖一抖”,想想有几分可能性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补个图 -- 补充帖

点看全图

您,
匿名 你是法院的吧

王佳佳的案子判了,你作为内部人士说几句才是你在西西河最大的价值

家园 特别富裕也说不上,我估计我家是外祖母的学习执拗,自学认字

我外祖母是自学认字的,然后是鼓励妇女也就是我娘上学,我家在民国只是中农家庭。

同期上午的女子也不完全是我家这种水平的。

成绩允许下能继续读的也都读下来了,除非结婚了。起码也是在乡知青了。

我估计可能也和我村是当地堡垒村有关,经常进八路的,我家是堡垒户。

太外祖父由于参与号粮食给鬼子被揍了,还挖战壕去了,所以恨鬼子。

太外祖父属于平庸人群,但是由于对日仇恨面黑(灰),心浅红了。胆子小。

但是解放后也是极其支持我母上学,哪怕岁数极大。

确实需要一定的定力,我两个舅舅就没坚持住。

涉及费用很多的,根本不是助学金涵盖所有。而且也不止一两元的事情。

家园 河里已经

有人说的很明白了,判决也在,不评价。

西西河对我是有价值的。我对西西河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

家园 司徒美堂对革命人士倾囊相授几十次

这就是大佬,普通人那是一倾到底只能倾囊相授一次,所以要悠着点倾。

第二点,建国初把产业都捐给国家的,那小心思复杂着呢,都是刚刚从饥荒1942年走过来的人,都不是怎么省油的灯,马云说支付宝要捐献给国家,你看这觉悟多好,后来它启动上市,打算套几千亿,现在长期不回国。

家园 我父母都是文革前上的大学

解放初期上小学,我老爸那边的家庭成分是贫农,我老妈那边是中农。。。。

家园 老审,你能不能把这个bug修好了再说?

94年的时候有多少硕士?在哪里能够看到满地走?

家园 马云是不回国,还是不敢回国,或者被不回国?
家园 如果只是一般来说,中共的革命根本不可能成功

然而,但是,就不是一般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