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论说“文革博物馆”问题 -- 清徽
地位。法律条文体现的是背后的法理。俺不懂宋代法,只是通过李清照的
个案一窥其法理。即父子,夫妻的伦常高过作为某一个体所应受处
罚的罚则。当然从感情上而言,俺非常非常同情李清照,以至于记
住了这个例子。
生物的利己性是存在的,但不要告诉我,人就只有这种赤裸裸的利己
性,那么人与兽也就没有区别了,甚至是最为恶毒的兽。虎尚有虎毒
不食子。而猫在争夺地盘时,如果处于劣势的猫匍匐于地,作认输状,
处于优位的猫就会离开现场,放败者一马,而不是将其杀害。
即使从唯物论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人正是压抑自己的利己性来与周围
的人相处,并在相处中有了更好地协调彼此关系的方法,而有了文明的
发展,一步一步到达今天,传统中国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协调中国人关
系的智慧和经验。
The Selfish Gene,by Richard Dawkins.
在第一章why are people?里,他明确地定义了“自私“相对“无私“(selfishness vs. altruism)。他同时也警告说,尽管他描述了人类的自然性,并不代表他支持并赞同这样基于“血红爪牙的自然“的社会。他认为和谐共处的社会可以通过教授altruism和generosity达到,虽然这与人的自然性背道而驰。所以不能根据这本书得出人类不能无私合作达到common goodness的结论。
西方一些国家虽然不禁止夫妻之间互相告发,
但是在法庭上, 如果对配偶不利, 是可以拒绝作证的
中国的这个么, 还是带有一点夫为妻纲的意思, 子女告发父母也是要受罚的, 但是反之, 父母告发子女, 或者丈夫告发妻子, 就没有这个问题.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我观察老外后的感触。
有些老外有相当好的公共道德和公益心,但是西方法律体系又是一个极端支持个人利益的法统,二者的统一,似乎昭示着道德和法律的不一,这是个有趣的现象,就忍不住拿出来讨论一下了,的确如您所说,有些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才能有结果吧,您的“参考文献”再去拜读。
再次感谢了,百忙中写了这样多的内容来回答我的问题。
单独举出的事例是很感人的,但无法证明人和人之间的出卖,根源在于文革!中国古代亲人间的互相出卖还少吗?难道我们能说古代不重人情吗?
外国人长不长麻子,是和我们长不长疮无关。可是得了糖尿病,不能怪碘缺乏,虽然碘缺乏也会让我们得病,但碘缺乏并不能导致糖尿病!(这里只是举例说明,我不是医生,并不能肯定碘缺乏一定不会导致糖尿病,如果碘缺乏会导致糖尿病,那么就将糖尿病改成其它的疾病)正如文革并不是导致亲人间互相出卖的原因一样。
正如子衿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如果是夫告妻,父告子,那么并不会受罚,请问这是为了照顾伦常吗?其实很简单,这不过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地位罢了,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以李清照才受罚。
如果李清照是告自己的儿子,那么还会受罚吗?如果自己的丈夫犯得是谋逆罪,那么还会受罚吗?
我没有说人只有利己性。任何生物如果只有利己性或利他性,那么这种生物很难生存下来,所以现在我们发现的生物都同时具有利己性和利他性,只不过在不同时间、地点、情况下,利己性和利他性各有占上风的时候。
所以我说亲人间的相互出卖并不是由文革导致的,没有文革也不会使这一现象消失。这一病根不在文革上面,正如骨折就应该用接骨这一方法来治,而不是去补碘!
担这个拆鱼头的差事 :)
那本书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述了为什么生物会出现利他性。
利己和利他只是生物的一种选择!
并不是因为有了文革才出现了现在大量的毫不利人、专门利己者!
想使这一现象消失,我们必须惩罚那种制造矿难、假米、假油、假奶粉者,让他们的利益降到极低,同时奖励合法致富者,他们通过权衡利益自然就不会出现这一现象了!
如果我们只是去错误的指责文革造成了这一现象,那么哪怕我们反思一万年!这一问题也不会得到任何的改变!
道德的说教不能改变恶人的心!只有大棒和胡萝卜才能改变这一切!
老实说,对于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呼吁,我的感觉实在很复杂。从感情上说,无论是为了警示后人切勿重现文革之祸,还是为了还历史以真相,文革博物馆毫无疑问都应该建立。但从理智上,我又分明能觉出那些呼吁最力的人中有多少是出于真心,又有多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革史仅仅被他们当作实现自己目标的一件武器。
当然,这单独并不是不当建立文革博物馆的充足理由,他们支持\反对的东西多了,老实说,其中有些人甚至反对中国人吃饭吃得舒服些(比如跟着某些外国人喊中国人要吃光全世界的粮食啦),支持把中国大卸八块,都理睬他们就不用做正事了。但请问,在如今(更不用说前些年)建文革博物馆,有人认为就可以真正还历史以真相吗?
文革在官方,早就被彻底的否定了,这一点不仅有正式的宣告,历史教科书上对文革的评价也写得明明白白。但恐怕没有多少人认为,现在所揭示、所定论的就是文革的全景、文革的真相。而大概也没有多少人会以为,现在建立文革博物馆,就能超越现在的定论界限,公正的全面搜集、展示文革的前因、发展及结局吧?《论说“文革博物馆”问题》中提出失真偏狭的问题,我见即使不欣赏其文的朋友,也没有加以否认。那么,一个文革博物馆比起人人必读的历史教科书来,又能促进国人吸取多少文革教训?相反,历史教科书人知其必须简略,而文革博物馆如果建立,大多数人必定望文生义,以其为权威。而难道误导(哪怕是无心的误导)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就会有助于中国不再重蹈文革的复辙?
关于文革的评价,我前几年还写过两篇小文,无甚可读,归了巴结也就是一句话——没有任何理由为文革翻案,哪怕是部分翻案,文革也没有任何成就可言(不是文革时期无任何成就)。——如果一定说它有贡献,那唯一的贡献就是证明,即使有再伟大的领袖,即使创造了再好的条件,企图拔苗助长式的建立一个理想国都是绝无可能的。前进中血污无法绕过,强行的结果只能是付出更多的血污。今日在下对文革的看法仍然如此,但我得承认,由于互联网上得到的更多见闻资料以及年齿虚长,情绪却变得更为复杂。——文革的历史是如此的复杂,或者说历史总是比想象中的更复杂。文革初期的群众性(不仅是年轻人)大规模疯狂投入,仅仅是毛和中央文革之力吗?那只能将当时的人们都贬为比我们愚蠢百倍,而我不认为我们比我们的父代聪明的很多。也许我们的见闻比他们广一些,可他们经历过的风云又岂是我们能比得了呢?那么,其背后的历史真相已经或是能够被了解、被放入文革博物馆,供后人参考吗?如果不是、不能,那文革博物馆是不是缺了很大一块,而更多的疑问之后,“文革博物馆”还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文革博物馆”吗?
而从实际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左”式的文革是绝不可能复现于中国的,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政治气候,还是在思想、社会动员能力上,都没有任何现实的可能性,仅就这点说,仍然说为了防止“文革”复辟,所以要大讲文革历史,实在没有多少说服力。相反,文革式“运动”的危险正在当年的反方向——极左和极右其实仅一纸之隔,本质是相通的。在我看来,文革遗留最大的后遗症是不讲道理、不讲逻辑,只以意识形态和亲疏论是非、为了反对而反对的派性之风,以及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分法。——用老百姓的白话来说,就是用屁股决定脑袋,谁的调子唱的好听,谁的口号在政治上最“正确”,谁就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就能控制决定的走向。——当然,这种遗风并不是始自文革,文革甚至不一定是它在历史上登峰造极的时刻,但无疑文革在前后两代人中严重扩大和加深了这种风气的漫延。我想大家对这种习惯都不会陌生,网上满天飞的帽子恐怕没有人没有戴过几顶。这种为了批倒、击败对方不惜一切的作风,甚至《论说“文革博物馆”问题》的作者在文中也没有完全幸免(为了批评对历史教育中的扭曲,把抗战史的片面性夸大到了“整整有二代人”,事实上大陆教育中真正基本忽视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功劳也只有文革的一段时间)。如果文革博物馆的建立,不但无助于批判、遏止这种真正的文革遗风,反而是成为那些喜好此道者利用的新的棍棒,难道不会是对“文革博物馆”发起之意的最大讽刺?难道就能让文革之难者安于九泉?
太精彩了!
送花
真好。。。
我不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出卖,根源在文革。文革不管多“伟大”,都不可能彻底改变人性。但是我认为文革很大程度上破坏、降低了基本的道德水平。
不同人的道德水平和倾向,一定是类似正态分布:有些人好些,有些人差一些。有些人想自己多一些,有些人考虑别人多一些。文革不管发动者的动机如何,谁的责任,在很多时候都制造了这样的一种环境:如果坚持自己非主流的原则,立刻受到不可恢复的惩罚;放弃,至少能够活下去。一番生存竞争下来,把不识时务的淘汰下去,存活下来的,就是我们现在的这些人。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两个道德水平:一个是期望值,是他本人和其他人对其道德水准的期望;一个是实际值,真正指导人的实际行动。两者的差说难听一点,可以叫做人的虚伪程度。差值越大,对整体而言,理想就越不容易变成现实的动力,人之间就越不容易相互信任,社会的维护成本越高。文革的绝对化环境迫使每个人的期望值提高,实际值降低,整个社会趋于虚伪。
这两个对道德的冲击,是文革流给我们的巨大遗产,现在很多事情与此相关,虽然首先应该由现在的执政者负责。
现在有很多问题解决得不好,同意。
希望有一支强有力的手“匡扶社稷”,心里希望,但觉得不能把这个当作可靠的办法。
有英雄给我们领路当然很好,可是往往“乱世出英雄”,可不能因为想要“英雄”,就设法制造一个“乱世”出来。
老马的哲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世界上没有脱离现实的文化,也许一些外表的东西,比如礼仪,艺术什么的可以长存,比如日本保存的那些所谓日本文化,但核心的道德标准,思维方式没了相应的下层建筑就是空中楼阁。比如还是日本这个貌似传统文化保存好的国家,建立在封建领主制基础上的武士道之类日本最据特色的东西现在就没影了。
到底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这也是个问题,最好提出一个标准来。
从某种角度看文革并没有粉碎传统,而是复古,文革简直就是明朝统治的现代版,主席的很多高招当年朱元璋就想出来了,这是不是和两位都出身于小农经济的环境呢?俺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这个判断很重要。事实上,为什么文革博物馆这个话题为什么能发酵,跟文革在毛派在互联网上“沉渣泛起”的背景高度相关,跟新一次文革为期不远的判断高度相关,黑岛人兄作下这个判断可算是直指要害,虽然未必没有争论:实际上,肯定不会没有争论。
“极左和极右其实仅一纸之隔,本质是相通的”的观点,我和黑兄心有戚戚,但黑兄讲得更通达晓畅。不过我感觉在目前阶段,对这个观点还是不以为然的多,即使在西西河这样高水平的中文论坛也是一样。希望在黑兄这个话题上可以展开,可以和网友进行辩论。
黑兄对《论说“文革博物馆”问题》的解读,可谓真正的反思性批评。批评的矛头不是指向某个具体的人物或观点,而是直指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批评,对他者和自身,一视同仁。
不多说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