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时势造英雄 - 漫谈西庇阿(应和顾剑大作) -- 史鉴
日不落帝国就是建立在君主立宪制度上的,政体不是主要因素,因为支持对外扩张的那些中上层阶级无论是什么政体,只要能够在对外扩张中给它们带来实际利益都可以支持。关键还是经济和军事上是否能够适合对外扩张需要,英国的帝国基础是建立在工业产品对外输出以及强大的海军基础上的,对外殖民地的建立刺激了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吸纳了更多的流动人口进入工厂,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不像罗马共和国那样出现小农经济破产,导致共和国的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曾经建立过庞大的殖民帝国,它们国内是君主专制形式,但是由于帝国本土的工业不发达,从海外殖民地流入的商品冲击了帝国本土的经济,却没有形成两者之间的商品交换,没有形成刺激本土工业发展的动力,财富通过他们中转流入了西欧的新兴国家。他们的海军尽管早期在地中海称雄,但是军事作战方式改革的非常缓慢,逐渐不适合于新的时代。仅仅依靠火枪火炮的他们只能对美洲和非洲占据优势,在整个欧洲这种优势就非常弱了。最终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军事力量维持这么庞大的帝国,相继被荷兰和英国所取代。
和约剥夺了迦太基的海军,限制了陆军,基本上封死了迦太基重整军事力量的可能.迦太基就象一战后的德国,如果没有类似张伯伦的退让,根本不可能在军事上产生威胁.假以时日,迦太基会愈加衰弱.罗马的优势会更大.
但是和约没有对战争责任者的惩处让人不解.换了别的罗马将领,一定会有针对汉尼拔本人的条件.以当时的形势,要求放逐汉尼拔,并限制他的家族成员以及盟友当选公职应该不算是过分的要求.一阵风在汉尼拔的手中都可以成为可怕的力量,让他在迦太基掌权岂不危险?
西庇阿没有这样做,甚至还有扶持汉尼拔在迦太基掌权的倾向.我认为确实有"养寇自重"的私心.没有努米底亚的骑兵,没有身经百战的步兵,汉尼拔不可能击败拥有军事优势的西庇阿.另一方面,汉尼拔的存在本身就足以震慑其它罗马将领了.
不能否认西庇阿主张宽容汉尼拔有英雄相惜和养寇自重的想法,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汉尼拔是一个有头脑的谈判者,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迦太基象他这样有头脑的政治家太少了。当时的罗马还不具备吞并整个迦太基的实力。条约是唯一的可能。但就在扎马会战之前迦太基人因为汉尼拔回来冒然破坏了已经签订好的条约。有什么理由确保他们会接受和执行新的条约呢。保留这个谈判者的安全才能保证两国签订条约得以不折不扣的执行。如果罗马要求放逐汉尼拔,不要说迦太基难以接受,更会把本来主张和谈的汉尼拔逼到主战派那边去。那样战争必然会延长,对于西庇阿和罗马都不是非常好的。懂得如何利用战场上的成果才是高明的将领。事实上汉尼拔说服那些元老接受苛刻的条约确实非常困难,但是汉尼拔还是依赖自己的威信说服并如实的执行了条约。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一战后的德国,同样也是被强逼接受了类似的解除武力的凡尔赛条约,但是由于没有给予足够的回旋余地,结果使得整个德国的民间舆论都埋下了对于这个条约的深刻痛恨,结果后来希特勒就利用了这种情绪上台,并干脆赖掉了这个条约。结果一战的胜利国法国不久就尝到了这种仇恨的后果。所以我觉得西庇阿的这个做法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汉尼拔是在神庙发过誓的,终生于罗马为敌,所以我很好奇,他促成和平,担任执政官以后,是否还有东山再起的翻盘想法。汉尼拔治理迦太基那几年,成效很大,本来条约规定1万塔伦的战争赔款分50年还清,过两年迦太基居然要求一把全部还清,很是财大气粗,这样再搞几年,迦太基只怕又能搞一支军队出来,所以罗马逼走汉尼拔的确是明智之举。
汉尼拔逃到塞琉古担任军事顾问,力主派遣军队远征意大利,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击败罗马,可惜安条克三世没这样的魄力。从这一点来看,只怕汉尼拔内心深处还是渴望东山再起的。罗马对他的忌惮和穷追不舍,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实我对你说的那个问题原来也没有想过。我只是从外交博弈的角度来分析的,于罗马而言,在无法一口吞下迦太基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有关条约得以履行,拿到应有的补偿对它最有利,至于对手的威胁,可以后面再慢慢削弱,慢慢地榨干它的血。善于运用外交艺术在东方当时已非常普通,即使不算当时的中国战国时代的七强,单是希腊和西亚也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对于缺乏文化氛围的罗马地区还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受希腊化影响很深的西庇阿允许汉尼拔掌权的做法在罗马元老院会很难被接受。但是汉尼拔的政治才能看起来的确被西庇阿低估了,在他领导下的迦太基恢复的太快,不太像是一个打算偃武修文的国家应该有的。而罗马也为低估迦太基的潜在综合国力而感到了惧怕。所以您的疑心是可能的,就是汉尼拔确实有增强国力,恢复迦太基应有的军事力量的想法,不过汉尼拔应该未必有立刻发动战争的念头,即使要组建军队可能首先出于国内维护统治需要和自卫需要,毕竟迦太基边上有一个怀有敌意的努米底亚,还没有海外作战的打算。因为这个时候的迦太基如果真的扩军最多可能有陆军中的步兵,要建立一定规模的骑兵和海军都还不具备经济条件和外部环境。这样和罗马以及努米底亚过早开火是不明智的。但是罗马不是夫差,对这个苗头还是不放心,一定要彻底压制迦太基的军事力量才肯罢休。所以汉尼拔还是被逼走了。逼走汉尼拔后的罗马就通过纵容努米底亚对迦太基的北非农业基地逐步蚕食,削弱迦太基的经济实力。同时打击迦太基同原有其他腓尼基人的北非殖民地的关系,为最后一举消灭它做准备。
我的这种豆腐干文章怎么能跟小蚂蚁兄的雄文相提并论呢?他有那种看法是因为他自己在美国,所以象林达那样习惯性的在分析历史时跟现实进行比较罢了。说实话,当初也是看了他的那部作品后才对这段历史感兴趣,回过头来才去翻有关资料了解的。不过真的很糟糕的是,看起来他的那部作品和神州遗少兄的民族大迁移都要太监了。他的那部作品已经太监2年多了。
叹息矣……
不管是史鉴兄、klxn兄的琴箫合奏,还是我看兄和李根兄的应节一拍,都是那么恰到好处。看得过瘾。
确如弦乐四重奏,忽而相抗,忽而相和,盘旋曲折,妙处纷呈啊。
网络写作,比纸面上的写作好的地方,也许就在这样三两知音,相应相抗的过程中的智力享受吧。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插不上话,献花献花。
进入TOTAL WAR:ROME再干一场
我是大胆假设,二位小心求证,令我受益非浅.
有优秀军政才能的领袖人物是一国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力物力资源不同,这种领袖人物基本上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对敌国领袖人物的打击应该是最优先的.就拿迦太基和汉尼拔来说,我觉得宁可对迦太基的处罚松一点,也要狠打汉尼拔.没有了汉尼拔,迦太基就是罗马板上的肉;而汉尼拔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是罗马的威胁.罗马对他穷追不舍是正确的.
瞎想一下,如果强迫汉尼拔定居罗马,给他公民权甚至元老院席位,组织人向他学习,就象共产党用国军俘虏办军校那样,不知成不成?不过罗马有公共娱乐,好象没有公共教育的传统.
罗马对迦太基一向很瞧不起,汉尼拔的打法罗马人虽然吃了大亏,嘴上可从来不服气,原因就是瞧不起迦太基人的奸滑狡诈(英文叫做Punic Perfidy),不够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所以请汉尼拔当老师的事情可能性不大。再者说,汉尼拔是坚定的爱国者,无论如何也不会做这种事情的,所以他的命运注定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而对于西而言,汉尼拔的存在对西的政治生涯很有好处.而且罗马的实力打一百次,加太基也不是罗马的对手.
汉的奇迹是必然的,因为他就想着打到罗马内部去,加的灭亡也是必然的,因为他们只有财富.如果加是一个穷国,并且有大量赤贫的农民,加灭亡罗马在当时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汉抓住了罗马城邦制国家的弱点,就在罗马境内开战.成就了他的奇迹.
而迦太基就只有财富,导致了他的灭亡.迦太基对汉的支持就表明,迦太基没有灭亡罗马的欲望,因为迦太基太有钱了.迦太基不过是想和罗马平分天下.如果当时迦太基有大量赤贫农民,恐怕汉在元老院的支持就会高很多.
而罗马,几百年后,凯撒抢劫了高卢之后,带回的财富也让罗马人高兴地不得了,别说这时候的迦太基了.有传统希腊思想哲学,有先进的西方政体的罗马,只要能撑住汉中期之前的攻击,罗马的胜利就是必然的.其实在中期之后,即使西不出山,只要有一个正常学习能力的将军,在学习了罗马和迦太基战争的经验教训后,就一定能打败汉和迦太基.西和西的父亲在罗马几次败仗中都战斗过,这就足够给西留下深刻的印象了.特别是西的父亲也是死在汉的手上.
汉和迦太基唯一的机会就是在战争初期就打下罗马,灭亡罗马,否则这场战争最后不过是为了成就汉奇迹而已.当然,汉是因为父亲要求的誓言才决心打败罗马的.而不是为了迦太基统一天下而发动战争的.这也是汉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
最后,这场战争不是光汉和西之间的战争.而是汉,西两代人的战争,还有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国家战争.而这场战争的光环最后还是降落在汉和西头上.就好象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两个人上,谁失败也好,最后两个人都成名了.而唯一的悲剧是迦太基,让后世研究一下迦太基文明的机会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