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康熙:中医治疟的照妖镜 -- 邪恶博士
中药的成药(作成药丸的药)目前是按西药的检查方法做的.
但中医看病,很多时候还是靠医生根据当时病情临时组合药方.37 的那个例子就是一个中医看病的典型过程. 一般会让病人先吃几副,然后回来复查,如果情况有变,方子另换,有可能是在原方的基础上增减药量,也有可能是在原方基础上增减几味药,也有可能是用一个新的方子.所以治一个病,方子有好几个. 最后病好了,那功劳算哪一个的? 而且整个治疗过程中,生理指标并不是单调增减的模式.如果单看某个阶段, 生理指标确实有恶化的可能(医生预计到的恶化),那么这个方子是算有效还是无效?
所以西方的药检方法并不完全适合中医.我们需要另想一种方法.
但是样本的数量多了,从长期的严格的病历记录中还是可以从中提取有统计意义的数据的。
在临床试验期,样本的个体差异比真正上市后要小,样本量就不用特别大。而在动物试验期更是如此。
中医也不傻瓜.能用成药的时候,不会开方子的.成药多方便啊,便于携带服用. 但中医保留了方剂的手段, 是因为成药无法应对病患的特殊性.
西医中的样本积累过程较快,指标摆在那里.而中医不然,比如查指标类似的病人,脉象可能不同,如果条件都一样,方子还可能不同.这样就减慢了样本的累积速度.这些都需要时间!金钱!人力!
总之,中医一需要人,足够的专业人才,二需要钱,大笔钱的投入(美国医药公司要花多少钱来研究一个新药,大家心里也有数), 三要时间. 这些都没有的话,还一天到晚要为自己的生存担心,想做什么都难.也不是简单一句都要中医自己想办法能解决的.
相对而言,西医的指标比中医更多。
条件一样,方子不同,西医也有,针对一些病有很多种药物和治疗方法的选择。
我同意要给中医做统计需要很多资源的投入,所以这又涉及社会成本的问题了。就像中国要不要造航母一样,要它肯定有用,但是造的时机对不对,划不划,都是考虑因素。如果中医的支持者能够提出充分的理由让决策者认为给中医投入值得,资源就会有了。但是我个人怀疑他们能做到。
西医的指标在于任务单一.白血病有白血病的一组,肝病也有肝病的一组.所以西医我们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
而中医是要着眼于全身系统的.尽管指标数量上看上去没有西医的多,但是病人的全身系统的不平衡状态却是千差万别的.这是造成样本累积快慢的原因.
这不成了鸡和蛋问题了.充分理由不外乎疗效.没有钱,人才就少(中医对医生的素质要求高),人才少,总体治愈成功率低,更不给钱.注: 总体治愈成功率包括这种情况:某中医牛人擅长某病(成功率高),其他很多中医医生治不好,于是总体成功率不高,中医理论依旧不能被证实有效.
中医指标少,各种组合的总数就要少,全身体统的不平衡状态的确多,所以不可能用较少的指标来区别。西医仅查血的指标就比中医望闻问切多,能代表的身体状态也就比较多。而且西医的大部分指标也是总体的,能运用于多种疾病。中医的切,西医可以测脉搏,血压,心电图,血象等等等等,许多疾病都要用到这些指标,而对于具体的疾病,当然有它们特殊的指标,比如费城染色体,转氨酶等等,但这些也都是和general的指标同时使用的。
中医与其怨天尤人,不如看看西医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具体内容不想了解就算了,发展历史还是可以借鉴的。
而且中医指标名目没西医那么多,但也不象你想的那么少.光一个脉象,差不多可以有2*3*25*25*25种. 分左右手,寸关尺三个部位按或切脉,每次切,力度分轻中重切(按)三次.每个部位的脉象有25种(还有几个脉要重按才能看到,还没算在这里)
治白血病要医骨髓,治糖尿病要医胰腺,治震颤麻痹(帕金森)要治神经。。。凡是找到互相作用的关系的,当然就不用治标不治本,但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多少联系就用多少联系治病,还不知道的就再慢慢研究。
你说的25种脉象要靠中医的手去感受,能不能分辨清楚,要看医师本人的水平。但是如果利用仪器测量血压一项(没说这个就是脉象,但至少很有关系),可以得到连续的信息(或者是由仪器误差决定的不连续信息),比分成25份要更精确。
:)
血压的高低,脉象上有反映.体温的高低,同样也有反映.无法说体温比脉象更精确.脉象反映了全系统的状况,而血压体温等只是系统某点的值.所以说是不可比的.
中医只是替代(另类)医学中的一种。
推崇中医而又无统计习惯的人们只要统计一下自己的数据。从小长大,诸君生病是看现代主流医学多,还是中医多?吃普通药物多,还是方剂多?想想为什么。
诸君从小长大, 是用牛顿力学解决问题多, 还是用相对论多?
您是什么动物投来的, 来生要投成啥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