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也聊林彪(1) -- 老拙
先说我方的情况。
东北决战,毛泽东的思路是中央突破,先胜而后求战。攻下了锦州,国民党在东北就是一局死棋:沈阳之敌出动,那就野战中歼灭,沈阳之敌不出,就以六个纵队横扫锦榆唐,彻底打断东北之敌和外界的联系。长春仅以一个纵队加几个独立师就看死了国民党两个精锐军,沈阳之敌如果固守,结果也不会好到哪去。如此解决东北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同时东野至少有半数的部队可以入关作战。
林彪不是看不到这些好处,他顾虑的是我军的攻坚能力,当时我军还没有攻克5万以上敌军驻守的城市的例子,而南下作战,肯定要有大规模的攻坚战,如果攻击不利,顿兵于坚城之下,那就得不偿失了。
林彪的顾虑当然是有道理的,所以毛泽东才会同意他先打长春。
林彪决定南下时,东野的攻坚能力已经大为提高,林彪给军委的电报说的很明确,“5万敌军驻守的城市,皆可打下,10万敌军驻守的城市,无大敌支援,也可打下”。剩下的就是援敌的攻击力了,而冬季攻势已经证明,即使是新6军这样的敌军精锐,也不具备突破我方坚强防御的能力。他南下自然底气就很足了。
所以,毛林争论的实际是东野自身有无完成毛泽东那一宏大设想的能力。
再说敌方的情况。
杜聿明是在东野打下锦州之后才到达葫芦岛指挥的,此前指挥锦西战斗先是阚汉搴,后是侯镜如。
卫立煌的主张是坚守沈阳,他当然是反对廖耀湘去救锦州的,因为廖耀湘此去无论成败,都是不会回沈阳的了(廖早看出来留沈阳是慢性自杀)。先去打彰武,后要去营口都是廖耀湘自己的主张,和卫立煌没什么关系,卫立煌要的是他回沈阳,这是廖耀湘回忆里自己说的。
带3天的油料,不是很少,而是很多,油料的关键在于后续的补给。廖耀湘在外面连续作战,没有发生缺油少弹的问题,可见卫立煌对廖耀湘还是不错的,这也从反面说明卫立煌不是我党的人。
郭小鬼是不是共产党,他自己的回忆录里说的明明白白:领导他的是董必武,和他直接联系的是任廉茹。他除了没有党员身份,早就是党的人了。
粟裕一天都没有发现?感情这“几乎四十万人”都是隐形人?
常识!常识!没有常识用脚指头想想。。。。。。。。
他自己是有回忆录的。
http://www.talkcc.org/article/464190
要有老毛那种把坛坛罐罐都扔掉的精神就好了
长征都那么多年了,GMD方面就没个检讨研究
杜聿明开始从徐州撤离是31日黄昏。刘陈邓、粟裕都在1日12时左右向军委报告开始追击。追击部队中,9纵是下午1时出发,1纵是下午1时和杜聿明的掩护部队交战并击破之。总的来看,追击命令应该是1日上午发出的。
晚1日行程是粟裕的原话,原因是主力在徐南和东南。
粟裕兵力再紧张,难道抽不出4个侦察兵来放在徐州四门外?
因此杜聿明一出徐州粟裕就应该知道的。但粟裕兵力是在半道等着杜聿明的。杜聿明可能的撤退路线有两个,一个是军委判断的,一个是粟裕判断的方向。粟裕判断的方向与军委判断的方向不一致。
如果粟裕按军委判断的方向部署兵力而杜聿明没按那条线走,虽跑了杜聿明但粟裕没什么责任;如果粟裕按自己判断的方向部署兵力而跑了杜聿明,粟裕的责任就大了。粟裕后来所说的“压力”就是这个压力。
实际部署兵力粟裕两条线兼顾,侧重点是他自己判断的方向,后来杜聿明也是走的粟裕判断的方向。“晚1日行程”应该是判断杜聿明确切逃跑路线的时间。晚1日交火就更容易理解了,粟裕是在半道上等着杜聿明的,杜聿明要跑上一天的路才能撞上粟裕。
所谓追上杜聿明,标准应该是追击部队超越了杜聿明全军,把对方合围才能算数。这样算来,追击部队要跑的路就是杜聿明的部队的行程加上行军序列长度,这一出一入,自然差出数来了。
另外,粟裕的部队部署在徐州南面和东南面,而不是杜聿明最后选择的西南面,他并不是在半路上等着杜聿明,而是判明杜聿明逃跑后开始追击并追上了对方的。这点是当时的电报说明了的。
我不是在论证什么,是介绍当时的场景。真正的论证是从汪先生自己嘴里和单独从所办的庆90大寿资料里翻出来的。
照花!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战地群众对我与友军完全是两个态度,见友军就逃,见我军到了则又转回,八路军所到之处,受群众热烈的欢迎与夸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