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通鉴评说》五霸七雄 -- 唵啊吽
其他由总统直接任命或者由中央邦直接产生
才发现中国历史居然在某种意义上预演了世界历史!是否是“碎形”理论的又一个变体呢?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恭喜: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资治通鉴》卷二 评说 (10) : 公孙鞅论秦魏地缘政治
评说13:
公孙鞅让秦孝公接受了他秦魏不两立的观点,说把魏国赶到山的东面是秦国统一天下第一步地缘政治步骤,并说魏国刚被齐国打败,是出兵良机。秦即派公孙鞅领兵攻魏。两军将战,公孙鞅跟魏将公子卬套老乡近乎,酒席中俘虏公子卬,魏军因此打败。魏惠公悔恨没听公叔之言,把人才公孙鞅推给了敌人(参见评说《资治通鉴》卷二 (2))。
讲到地缘政治,首先是天险。中国地理是西高东底三级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秦国第一步是统一黄土高原,将魏国赶出黄土高原。这样,秦国就有一个易守难攻的边境。高原边界与河界不同的地方,在于河界的易守难攻是对称的,而高缘是不对称的。秦国这一步,形成秦国易守,东边诸国难攻秦。但反过来,则是秦国易攻东边,东边难守。一是东边无险可守,二是古时骑马步行,在高缘东向是下坡,可以长驱直入,而西向是上坡走到战场已经筋疲力尽了。公孙鞅曰:“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此说不误。一旦这样的格局形成,则秦国日盛,魏国日衰。为什么呢?因为为了维持力量均衡,同样长的边境线,魏国要布防更多的军队,消耗更多的国力。即使六国合纵,也就是防止秦国进攻,并无进攻秦国的能力,所以建立此格局,时间就站在秦国一边。秦国有四川盆地,天府之国,建好都江堰后,国力日强。战争就是比国力盛衰,国力日盛的笑到最后,国力日衰的终将崩溃。冷战美苏对峙,军备竞赛,最后以苏联国力消耗速度大于美国而告败。六国合纵无论维持多久,最终会被秦国统一天下。
如果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那么反过来说,政治就是战争的僵持阶段,所以国力盛衰原则即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国际政治。美国为什么要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限制有意偏袒印度和墨西哥?限制中国纺织品并不会改善美国赤字,只不过让印度国力增长跟容易,让中国国力增长更困难。当南美和东南亚发生金融风暴,使当地资本一夜流失,IMF不责备西方金融骇客扰乱金融市场,而把原因归咎于当地国家财政管理不善,为什么,因为资本是流失到西方了。使得西方国力日盛。今天美国持续高额双赤字,IMF不指责美国财政管理不善,反默认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其用意无非是压中国放松金融管制,让他们可以再导演一场卷走中国资产的金融风暴。不难看出,美国不仅仅是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他们已经使用他们对国际金融和贸易的控制的优势,不择手段地遏止中国国力增长,这已经是冷战了。美国无视国际公约,单边发展导弹防御系统,无非是诱使中国重蹈前苏联的军备竞赛覆辙。中国没上当,然后他们有违反WTO规则重启对华纺织品配额,然后有压中国放开汇率,美国已经向中国发起超限战了。美国既要中国开放市场,又要对中国技术封锁,既要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又对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又设置种种歧视性障碍。离开美国遏止中国发展这一视角,我们无法理解美国对华的种种相互矛盾的政策。
原文13:
显王二十九年(辛巳,公元前三四零年)卫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之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何者?魏居岭?厄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圣,国赖以盛;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三角+珠三角,
我喜欢从那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