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关于《窃明》的辩论,大家最好不要引用小说 -- 任爱杰
我前言战略问题容易讲得很虚,此即一例
比如,你对天启七年(1627)的蒙古内战造成的喀喇沁部的战略态势的变化造成的影响,是否进行了考虑了呢?对蒙古各部抚和剿的两手选择如何取舍才能优化,是要看当时各方的实力对比和态势变化的,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比如一种意见认为,“到了崇祯二年,客观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察哈尔部的再次西迁,打乱了明朝的所有部署。”,“……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说,除了投向后金一途,喀喇沁根本就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与此同时,明朝也没有放弃继续笼络喀喇沁部的努力,只是由于客观形势,这些努力注定是徒然的。”
参考:外链出处
在特定的时间点上,如果多方博弈的态势,是模糊和回环的空间事实上已经消失,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动,那么你这种模棱两可的分析就变得毫无针对性。不知你对此怎么看。另外,你的分析里面似乎暗含着一个前提,即卖米给喀喇沁部,它们就不会倒向女真,果真如此么?有没有可能拿完了粮食,却倒向女真,两边的好处全占了?这里面的风险和收益的计算,有没有设置合理的安全边际和止损点?综上,以如此单薄的分析,能否翻掉“以市米则资盗”这一指控呢(其实这个在结果上是无可辩驳的,你这个分析充其量只能在主观意愿上进行一下回护)?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观其大略 闻砾 字265 2008-02-01 23:14:06
🙂我不认为你举的例子是恰当的 大黄 字342 2008-01-28 16:06:47
🙂你认为比较虚,那我再引一遍,之前发的帖子忘了link了 夜月空山 字1366 2008-01-28 16:20:49
🙂总得来看还是泛泛而谈
🙂这一系列都有丰富的几方史料记载 夜月空山 字1141 2008-01-28 20:04:24
🙂我的观点已经讲过了 大黄 字182 2008-01-28 20:10:01
🙂原来你讲的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好意思但这个是我起的题 夜月空山 字24 2008-01-28 20:14:36
🙂我不认为我有跑题 大黄 字463 2008-01-28 20: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