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转帖】确保台湾在中国 徐慧君 -- 群众演员

共:💬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第三节 台湾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第三节 台湾独特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地处东经124°34′30″(宜兰县赤尾屿东端)至119°11′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组成, 共有大小岛屿88个,为中国的“多岛之省”,陆地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长394公里,东西最宽处144公里,呈纺锤形,绕岛一周的海岸线长1139公里,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97%以上,是我国第一大岛,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1%。其周围附属岛屿有21个,面积为74.80平方公里,其中较大者有兰屿( 47平方公里)、绿岛(又称火烧岛,15平方公里)、琉球屿(6.8平方公里)、 龟山岛(2.8平方公里)。

  澎湖列岛由64个岛屿所组成。澎湖本岛(又称马公岛),面积为64.24平方公里。属岛面积共62.63平方公里,其中较大者有渔翁岛( 即西屿岛,18平方公?里)、白沙岛(14平方公里)。

  台湾本岛的属岛还有钓鱼岛、赤尾屿等8个。较大的钓鱼岛面积3.6平方公里。此外本岛附近还散布一些礁石和沙洲。[9]

  台湾本岛是一个形状好似芭蕉叶的狭长形岛屿,其地貌类型十分复杂:有雄伟的高山,也有险峻的峡谷;有起伏的丘陵,也有坦荡的平原;有连续的台地,也有标准的盆地;有挺拔的火山,也有尚在喷发的泥火山;有怪岩林立的海岸,也有沙滩连绵的海湾,可谓是多彩多姿,气象万千。

  台湾是个美丽的宝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西部平原海岸,宽广笔直,水清沙白,柳林成群,极宜泳浴:阳光白浪,轻风椰林。充满着海滨的浪漫情调。北部海岸,又别有洞天,被台风、海浪冲蚀的海蚀地貌,鬼斧神工、千奇百怪,构成一幅幅天然奇境,具有“海上龙宫”的雅号。阿里山、日月潭早已弛名天下,耳熟能详;而宜兰苏澳冷泉,更是世之稀有。

  台湾是个富饶的宝岛,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岛上生物种类繁多,是著名的“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珊瑚王国”。台湾盛产大米,其中最著名的是“蓬莱米”,为此有“米仓”之誉;盛产水果,香蕉、菠萝、柑桔、荔枝、龙眼、木瓜、柚子、批杷、芒果、橄榄、槟榔、椰子等,一年四季不断,因而素有“水果之乡”之称;盛产食盐,而有“东南盐库”之称;盛产蔗糖,因而有“东方糖库”之称。

  台湾四面环海,又处暖流与寒流的交汇地,海产十分丰富,一向是我国重要产渔区,鱼类多达500多种。高雄、基隆、苏澳、花莲、新港、澎湖等地都是著名的渔场。现已探明的各种矿藏有200多种,在台湾北端大屯山一带,还出产重要的化工原料――硫磺。这是我国天然硫磺储量最多的地方。据估计,达200多万吨。

  台湾森林覆盖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约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森林面积的总和,比欧洲著名的山林之国瑞士的森林面积还大1倍,木材的蓄积量达3亿立方米以上。岛上大部分土地都覆盖翠绿的森林,有“海上翠微”之美誉。重山峻岭间,植物种类繁多,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品系近4000种,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森林风姿多变,原始森林中的千岁神木,比比皆是,世之罕见。

  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资源,造就了台湾“山海秀结之区,丰衍膏腴之地”。她是祖国引以为傲的“美丽而又富饶的宝岛”。[10]

  然而,台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资源,更重要的在于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现实及潜在的军事、经济价值。

  海权论的鼻祖艾?塞?马汉指出,任何地方的战略价值取决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它的位置,或者更准确地说,它的态势。……

  2.它的军事力量,攻势力量和守势力量。

  3.它的资源,本身的资源及其周围附近的资源。……[11]

  在三个基本条件中,态势最为重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力量和资源可赖人力以补充或增进,然而,一个港口如位于战略影响范围之外,则其态势是人力无法予以改变的。[12]因此,所谓战略要地就是能使力量倍增的支点。

  国际关系中有许多因素是可变的,易变的,但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一个地区的基本地缘环境也是难以改变的。而台湾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其无法改变的地缘位置。

  一言以蔽之,台湾的重要地缘意义体现在它扼西太平洋南北航线之要冲,既是亚欧大陆东入太平洋的桥头堡,也是从海洋西进欧亚大陆的跳板与基地。异常重要的国际战略地位,使台湾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澎湖、台湾,由此,日本控制了从千岛群岛到台湾的岛弧,左右和影响了从鄂霍次克海到南海的大片海域,掌握了亚洲东岸大部分海岸地区进入太平洋的通道。日本在二战中,偷袭珍珠港的舰队是从千岛群岛出发的,突袭美在菲的空军基地的飞机也是从台湾起飞的。战争开始,日军进展迅速,很快就打到所罗门群岛,这与其以台湾为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关。如果当时日本没有占领台湾,则战场形势也许会另当别论。

  西太平洋海域地处亚洲与太平洋的结合部,南北长3000余海里,是亚洲与太平洋联系的“桥头堡”。海区外缘有世界上最长的岛链环绕,北端是日本列岛,中部为琉球群岛、台湾岛,南部是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岛。其中,台湾居于西太航线的枢纽地位,扼守着整条航线的要冲。西太航线既是连接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海上长廊,也是连接太平洋、沟通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和海上航运繁忙的航线之一。

  西太航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东北亚―东南亚航线,航程约为1600―3200海里。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可经此航线向东南亚地区出口工业制成品,进口战略物资;另一条是中东―关岛―日本航线,又称为“石油航线”,是中东地区产油国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或巽他、龙目海峡至日本、关岛等地的航线。航程为5300―6800海里。该航线是日本运输石油的一条主要航线。日本进口原油的70%都经此航线。该航线也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一条主要石油补给线。

  近年来,西太航线每年通过的舰船在8万艘以上,是日本、韩国到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等地的必经之地,其中日本货运量的3/4都要通过该海域。因此,该海域平时影响到东亚各国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战时将关系到国家的胜败和存亡。

  日本四面环海,土地狭小,资源极端贫乏,工业所需的石油、天然气、焦煤等重要燃料和原料,国内几乎都不能自给,均依赖进口。同时,日本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国家之一,大量工业产品需向国外推销,离开对外经济联系,日本经济不但不能发展,而且生存都受到威胁。从地理位置看,日本是太平洋西缘的一个岛国,东临太平洋,西濒日本海、东海,对外经济联系主要依赖海上交通。鉴于日本对海上运输的严重依赖性,西太平洋的海上航线是“日本的生命线”,在平时关系其生存和发展,战时将直接影响作战的胜败。

  从波斯湾经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和台湾海峡到日本的海上航线,历来被日本视为其经济的“生命线”,日本所需石油有70%是由波斯湾经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台湾或巴士海峡――琉球――日本这条海上航线运回国内,日本的制成品也有很大一部分经这条航线输出。一旦该航线被封锁,等于切断了日本经济大动脉,其经济就会在短期内崩溃。如果驶往日本的船只不经过南海而绕道菲律宾以东航行,也会使日本的制成品成本上升25%。

  西太平洋海域是紧邻中国的海区,它不仅是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必经之路和海上作战的主要战场,也是中国对外交往和贸易往来的重要海上交通线之一。

  西太平洋海域是当今海洋权益斗争最剧烈、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事实上,2001年发生的中美撞机、日本军舰开赴海外、日本击沉不明船只以及2002年的朝韩交火等事件无不与这片海域紧密相关。

  在近现代战争的历史上,各国为争夺这片海域及其海上航线而进行的战争接连不断。如1904年日俄进行的世界海战史上罕见的战役之一黄海之战;1898年,在南中国海马尼拉湾附近进行的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等。二战及战后几十年间,西太平洋海区的战事始终没有间断。如二战中,1941年日军登陆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击败英国在远东最强集团军的马来西亚战役;1944年,为控制南中国海交通线,美日双方发生的菲律宾战役等。20世纪50年代,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仁川登陆作战和60年代在侵越战争中对北部湾海域的封锁作战等。

  二战结束后,美国为了同苏联争夺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不仅频频集结重兵干涉亚太事务,而且还拉拢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构建了大量的前沿军事基地,逐步在西太平洋地区形成了围堵苏联和中国的“岛屿锁链”,并对西太平洋航线一直虎视眈眈。虽然美国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其对矿藏资源和物资的消耗巨大,所以一些重要战略原料等仍需依赖进口。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它还成为美国最主要的贸易地区。因此,太平洋区域海上交通线对发展美国经济与军事工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国在军事运输上对本海域海上交通的依赖性亦很大。

  目前,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设有基地与军事设施百余处,驻有各种兵力达10余万人。这些基地设施大都建立在别国领土和远离美国本土的岛屿上,补给能力很弱,每年均需补给大量的军用物资。战时,美军远洋作战、部队机动等都需依赖海上输送,海运在美军战略运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海运量占总运输量的98%,越南战争中占95%,海湾战争中占94%。由于经济及军事的需要,在美国最重要的10条海上航线中,有3条经过西太平洋地区,年货运量超过2亿吨。因此,不论在战时还是平时,西太平洋海上交通线对美国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

  台湾东滨太平洋,离海岸30公里,便是深达4000公尺以上的海沟;东北接琉球群岛,通往日本本土;南靠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接壤;西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相望;北向东海。台湾地处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西太平洋海域的咽喉,镇守着台湾海峡和巴士海峡,是我国与太平洋地区各国联系的交通枢纽和海上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史载兵家论台,素有“四省左护”、“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可以控制从南方菲律宾到日本、南朝鲜的海运,切断西太平洋所有海上通道。

  如果说中国的大陆岸线弯曲如弓,那么台湾即位于弓背要害之处。台湾既是大陆岸线的重要屏障,也是进入大洋深处最近的踏脚石。在西太平洋特有的岛弧上看,台湾北连日本列岛与冲绳岛链,南接菲律宾和印尼等千岛之国。台湾对于中国其重要意义怎样估计也不过分。

  台湾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可作为主要的战略点对我沿海防御起到骨干支撑作用。台湾与海南岛相映,形成“双目”;北和舟山群岛呼应,构成“倚角”;足以掩护我东南沿海6省市及该方向的战略纵深。

  明清以来中国数世纪历史业已证明,台湾安定则大陆安定,台湾有危则国事不宁。清初统一台湾,其后近三百年海疆大体安定,且对大陆经济商贸带来巨大利益。岛内新兴有许多大市镇,“街衢纵横”、“舟车辐辏,百货充盈”。到乾隆之后,“贸易甚盛,出入之货岁率数百万元”。[14]煤、糖、茶、稻米等是输出大宗,樟脑在19世纪末占世界销量1/3-2/3。稻米丰收时“千仓万箱,不但本郡足食,并可资赡内地”。[15]有记载乾隆初年“盖缘拨运四库及各营兵饷之外,内地采买既多,并商船所带,每年不下四五十万。又南北各港来台小船,巧借失风名色,私装米谷,透越内地。”[16]

  19世纪后半期的洋务运动,曾带来中国有限的“同光中兴”,而台湾亦成为中兴要区。至日本割占台湾之前,在台湾曾出现全国第一家机器煤矿,第一条电线,第一台电话,第一盏电灯,第一家现代邮局,自行设计建造第一座大铁桥(淡水河大桥、长463米)等等。台湾是当时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省份。[17]日本据台使中国遭受了十分沉重的经济损失。

  台湾自晚清以来对于中国国防、尤其在海防上更具有关涉全局的作用。台湾防务的存在曾与晚清的三洋海军相配合,为绵长而空虚的中国海防线保存了改善的希望。杰出的晚清战略家丁日昌建议,以台湾为战略基地,对入侵大陆之敌特别在对付京畿方向敌寇,“由台出奇兵断其后路”。他强调:“欲筹海防宜以全力专顾台湾,庶台湾无事而沿海可期安枕”。[18]然而由于日本的突然袭击,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台湾被日本割占,中国的东南海域门户大开,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屏障,于是攻防易手,台湾成了日本不断攻击侵略大陆最重要的海陆空军战争基地。二战中无数驻台湾的日本飞机轰炸大陆内地,攻占“九州通衢”武汉的日军先头部队,便是从台湾开拔的波田支队。[19]

  世界上拥有强大海军的都是那些向外扩张最具侵略性的国家,19世纪的欧洲殖民国家个个都有强大的海军,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等莫不如此,美国、日本、苏联等则是20世纪后起的海军大国。中华民族没有向外扩张的本性,所以在鸦片战争以前就没有过海军。

  中国的地理形状代表了典型的地缘政治学家所描绘的边缘国家的特徵:主要是大陆国家,同时又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军实力相对较弱,不具备争夺海权的民族心理等。

  长期以来中国人靠种地吃饭,因而国人往往认识不到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虽然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曾经有过康乾盛世,有过在亚洲大陆将大清疆域拓展到多达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的伟业,然而在海洋方面却无所作为,实行闭门锁国的“禁海令”。

  正因为有海无防,才有《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等一个个割地赔款的丧权辱国条约。如果抛开政治、经济因素不谈,可以说不重视海军,轻视海军,是近代中国频遭外敌侵略的根本原因。

  无数惨痛的事实证明,历史发展到近代,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根本无法抵抗以海洋贸易为主的“蓝色文明”的无情进攻。 避免外敌入侵的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提心吊胆地关着国门,而是要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

  中国海洋国土所特有的地理现象是边缘海,边缘海简称边海,是位于大洋边缘滨靠大陆,由半岛、岛屿或群岛分隔,但水流与大洋交换通畅的水域。太平洋西部有一串链珠般的岛屿,划出了这样一些水域,其中有我们所熟悉的黄海、东海、南海,此外还有著名的鄂霍茨克海、日本海、珊瑚海等。而太平洋东部没有这种水域,北南美洲均直接滨靠太平洋。边缘海成了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主体之间的分隔性水域,中国人要出入太平洋和其他地球上的水域,必须首先穿越这些边缘海。[20]

  二战后,美国及其盟友通过南朝鲜、日本、台湾、菲律宾一线组成的西太平洋防线,对中国形成弧型封锁、围堵之势,台湾处于新月形防线的中央,位居要冲,战略意义十分重要。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的当天,美国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在向国务院递交的一份名为《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40年代末50年代初,美国首先提出了对亚洲国家实施“东方弧线”的新月形封锁战略。1950年1月12日,美国务卿迪安?艾奇逊宣布:“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御圈是从阿留申群岛,经日本、琉球到菲律宾。”1951年1月4日,美国务院顾问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近海岛屿链。”这是美国人首次明确提出“岛链”这一概念。

  所谓岛链简言之就是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岛群的战略地理位置建立的多道防御圈和众多的军事基地,它就像铁链一样紧紧封锁、扼杀当时的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1952年美国同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及同日本缔结了安全条约。1953年又同韩国签订了一项安全条约,1954年还与菲律宾签订了马尼拉条约。杜勒斯说:“促成这条约的考虑同样地促成了同中华民国的安全条约的缔结。中华民国所占有的领土(台湾岛)构成了太平洋西边缘上所谓‘岛屿锁链’中的重要的环节。”显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亚太附庸国的目的是通过互相勾结,在亚太地区建立多道防御圈和众多的军事基地,作为其遏制、攻防和封杀以苏中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国家的依托和堡垒。

  美国在二战期间及之后,趁机强占了太平洋上的大部分岛屿,并逐步将其势力扩展到西太平洋部分国家的领海和领土;同时大力加强在岛链上的有关国家或地区军事设施建设,扩建海空军基地,加速构建军事包围体系。此外,美还加紧拼凑“东亚集体安全体系”,签订各种条约,建立军事同盟,增加驻兵数量,加紧岛链的封锁力度和对各国的遏压态势。多年来,美一直在积极寻求新的前进基地和后方支援基地,不断充实太平洋的基地带;同时加强与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力图使得海上军事遏制、封锁的态势对其更为有利。

  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了强大的海空军兵力,利用海内外的海军基地在西北太平洋地区营造的包围圈梯次构成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南朝鲜、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冲绳、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三道防线中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基本上是指现今的“第一岛链”,而第三道防线则为目前的“第二岛链”。

  按照美国的战略部署,第一岛链是其扼杀社会主义阵营的首道“绞索”。该岛链内的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至日本群岛,主要是针对苏联太平洋地区的;而日本的九州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至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则主要是包围中国的。

  目前,美军建立的基地带主要有三条:第一条,北起韩国、日本群岛,经琉球群岛至东南亚的基地网,形成美军“前沿基地”带;第二条,北起小笠原群岛,经硫黄列岛至马里亚纳群岛的基地网,形成美军“战略预备基地”带;第三条,北起阿留申群岛,经中途岛至夏威夷群岛。这三条基地带控制着西太平洋地区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海峡、航道、海域和岛屿,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政策的多座桥头堡,对我国的海上安全和实现祖国统一构成了严重威胁。

  至20世纪80年代,美军在第一、二“岛链”上的基地网主要由3个基地群组成:东北亚基地群、东南亚基地群和关岛基地群;其中,东北亚基地群是由日本横须贺为核心,包括日本本土、冲绳岛和韩国的30余个海、空军基地组成,该基地群数量多、规模大,不仅是美海、空军兵力主要的战略集结和出发地,而且也是其在西太平洋的后勤供应和维修中心,控制着宗谷、津轻、朝鲜3个重要海峡,是“岛屿锁链”的首要环节;由此,既可支援朝鲜半岛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北太平洋的海上作战。东南亚基地群由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10余个海、空军基地组成;原以菲律宾的苏比克海军基地为核心,美军全面撤出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后,现已经取得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基地的使用权。该基地群是美军在“第一岛链”基地网的南翼,是美军在中南半岛作战活动的重要依托,也是东南亚最大的战略物资转运站及第七舰队在东南亚最大的后勤基地和维修中心;扼守着从西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和波斯湾的主要海上通道,既可支援东南亚的陆上作战,又可支援西南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作战。关岛基地群由关岛的阿普拉港海军基地、安德森空军基地和阿根纳海军航空站等组成,该基地群地处“第一岛链”基地网的中后方,是美军西太平洋基地网中的战略预备基地,也是主要的后勤补给和休整基地。美军从2000年起在阿普拉港配备3艘核潜艇,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核打击能力;同时美军已在关岛的空军基地部署了巡航导弹,这是美国巡航导弹首次部署在美国大陆以外,使美国轰炸机能在12小时以内袭击亚太地区的任何地方。[21]

  台湾位于第一岛链上的中间位置,向北排列着硫俅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宛蜒2000多海哩,南望则是东南亚数千群岛,纵深也有数千海哩。从台湾向东,跨越1200公哩,则可进击第二岛链。仅从军事角度来看,雄居台湾一点,可危震三方。

  台湾北距鸭绿江900海哩,南至北仑河口与南沙群岛均约800海哩,一支舰队从此出击,在二天内,机动范围可覆盖整个中国沿海;向北可抵东海抵黄海作战,向南可直接打击侵犯南祖国海之敌。

  从战略角度来看,以台湾为中心,以一千里为半径,向太平洋作一个扇形延伸,可以建立一个相当具有战略纵深的防御网,对于接近中国海岸线的敌对势力,提供了早期预警以及积极防御的战略态势。反之,如果台湾成为敌对势力,台湾就会如同一把利刃抵在咽喉,使大陆寝食难安。

  台湾本岛多山,不利于大兵团作战,而面向大洋一侧的海岸,均为悬崖,直立百丈,无法进行大规模登陆,具有极为有利的防域自然条件。同时岛上有雄厚的物资基础,能保障一支现代化海军的作战能力。台湾机场密布、港湾众多,有高雄、基隆、台北、花莲、苏奥、左营等;如果与大陆一侧的三都、闽江、湄州、厦门、东山等港湾和金门、汕头、厦门、漳州、福州、龙田等一线机场相映成辉便构成十分有利的海空军基地网群,足以满足任何一支庞大的舰队驻屯、补给、修理、集合、疏散、隐蔽及训练、演习之需要。由于台湾与大陆近在咫尺,面向大陆一侧地势平稳,整个海峡内几无任何有碍航行之物,极易得到大陆的支援和加强,战时若有必要,甚至整个台湾海峡地区都可辟为军事基地,该地区15000平方公里的水域均可纵横机动,为海军机动作战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22]

  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就是中国国防的一个噩梦。除沙皇俄国外,历次对中国的侵略,基本上肇始于这条将近2000公里长防线被轻易突破。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由于海军的不济事(早期甚至没有像样的海军),敌人可以在这条线上任意选择一个点进行突破,如果不成功,他们可以立即开往下一个较为薄弱的地段进行尝试,众所周知,英国人正是在广州海域遭到挫折之后才扬帆北上,攻陷了好几个海岸重镇,终于逼着满清政府走上了失败的道路;1856至1860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海军舰队在中国万里海疆如入无人之境,又一次迫使清政府接受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而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也是因为控制着海面,才能从容地打赢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

我国虽有18400公里的海岸线,但只与一个大洋相连,我国诸海又被包围在第一岛链,实际处于半封闭状态。如我们要跨入大洋,就必须冲出第一岛链,打破缠在我们身上的这个锁链。第一岛链是封堵亚洲大陆的第一道“紧箍咒”,在这个“封锁链条”中,最为关键的是台湾岛。它位于“第一岛链”的中间,具有极特殊的战略地位,掌握了台湾岛就能有效地扼控东海与南海间的咽喉战略通道,也有了通往“第二岛链”内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远洋的便捷之路。

  中国近二、三千年以来的历史已显示,中国经济文化重心东移、南移并开发海岸建设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世纪崛起,特别是14个开放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沿太平洋的密集分布,把中国推向了“太平洋时代”。中国经济的心脏地区,也就成为中国的前哨位置。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大陆上已出现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海岸繁荣地带,东部八省三市地区在80年代已有全国40%的人口,拥有总产值的60%,今后的产值比重还将进一步提高。

  我国陆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交通一直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加速建设的京九铁路形成为一条新的北南大动脉,高速公路、航空等已广泛得到重视,相形之下,海上运输领域则沉寂多了。众所周知海运较陆运成本低而运力大,按每马力计算,飞机只能运载7公斤,汽车为45-90公斤,火车260-700公斤,船舶900-4000公斤。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交流,在这种社会经济的交流中,海洋起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研究太平洋问题的著名学者,法国地缘政治研究所长玛丽?弗朗斯?加罗夫人曾强调:“水是一种非常实用非常便宜的运输和交流手段。你们可以想一想,一般巨型油轮运送的石油需要一列一千公里长的火车才能运送。”[23]岛国日本的国内、岛内运输,也尽可能以海运解决,举世闻名的新干线只运人,不运货,值得我们借鉴。

  实施海洋战略,不仅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战略,也不仅是地缘政治的选择,而且是中国所处战略环境的需要,更是中国国脉所系和崛起之必然。

  中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也许绝大多数的孩子会回答:“960万平方公里。”也难怪,至今我们的中小学,乃至大学的教材上,很少有“海洋国土”的位置。

  1996年5月15日,江泽民主席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根据这个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拥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洋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个公约已经于1996年7月6日生效。因此,我们必须牢记:中国的领土面积是:“960万加300万平方公里。”――中国不仅仅是指“陆上中国”,也是指“海上中国”。

  而海洋权益的计算方法则与陆地完全不同,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沿海国对二百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这样一平方公里小岛的主权,可能意味着十二万五千六百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域!如果海底蕴藏著石油和珍贵矿产,如果计算军事价值,这个小岛的价值可能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前途。

  台湾 是我国第一大岛,它的周围又有附属它的大大小小86个岛屿。因此,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可为中国带来数万倍的“绿色国土”。

  时至今日,在归中国管辖的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上,有150万平方公里被外国提出主权要求而处于争议之中,其中相当部分已经被外国实际控制或蚕食分割,这些海洋国土的面积相当于上个世纪沙俄从中国割去的陆地疆域的总和。

  对于丧失的海洋领土,我们只能把它们画进地图、写入法律或外交部的声明中,却不能到那里去捕鱼、开采石油甚至航行。

  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日益增加,陆地上的资源日渐枯竭,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在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加快调整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努力扩大经济发展空间,寻求新的资源替代源泉。而地球上只有海洋才可能为人类提供新世纪所需要的一切,人类未来的希望无疑在海洋。科学家预测海洋技术21世纪可能有重大突破,包括海水淡化技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和海洋能利用技术、生物生态技术、养殖和病害控制技术、 海洋医药生物技术以及海底金属资源开发技术等。这些技术一旦实现突破并获得商业性应用,海洋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推动沿海地区经济创造一个新的辉煌。于是所有的濒海国家都把获取财富和资源的眼光投向了海上,争夺海洋就是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多争得一份生存的希望。

  中国人几十年来想通过道义力量来收回自己的领土,谈判、声明、说服等等,用尽了一切和平的方式,甚至委曲求全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忍让建议,但都没能打动别人的心。由于中国实力不济,近年来菲律宾、日本等国更是肆无忌惮地用武力来回答中国的忍让,用军舰撞中国的渔船、抓我们的渔民、在岛上建筑军用设施,等等。

  如果我们不想永远放弃这些海洋领土,那么已经别无选择,只有用武力来收复失地。为了民族的生存空间,我们必须义无返顾地让我们的海军去和强盗们对话。

  未来几十年内,人口压力将是我国最严重的内政问题,这就意味着走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国土资源事关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存亡。

  21 世纪初中期中国将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一发展趋势的重大影响,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将更加广泛。在此情况下,中国海上贸易航线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地位作用将十分突出。那时,中国与欧洲、非洲、西亚、南亚等国家、地区的贸易,对于欧洲、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的海上战略通道的依赖性将大大增加。同时,中国的部分战略资源如石油、铁矿石等将从国外进口,并通过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运达,利用全球资源的幅度也将大幅提高。这就要求中国海军拥有足够的威力覆盖经马六甲海峡通过印度洋南部的海上通道,确保战略资源不被截断。

  中国目前已经完成重大的军事战略转移,开始向追求海上强权方向发展,制海权和制空权为主的国防模式取代了以本土自卫为主的国防模式,“保卫领土领海”的消极防御已经让位于“保卫海洋权益”的积极防御。在外向性的安全视野中,这是中国试图成为一个海洋大国的命脉所系。

  在我国周边的黄海、东海和南中国海有5000多个岛屿,中国与日本以及南部的海上邻国有着众多海权争议。日本占据着我国的钓鱼岛,企图分得我东海海底一半以上的资源;位于南中国海的我国南沙、中沙和西沙群岛的诸多岛屿,更是被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等二三流国家瓜分,要不是在岛礁上筑起的高架屋中有海军战士的常年守备,南沙早就没了中国的寸土之地。

  南中国海周边国家是日本传统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袭击美国珍珠港,真正的目的就是确保日军南下并占领该地区。

  二十一世纪全球经济政治在逐步国际化,世界舞台则越来越小,这样南中国海的地位也就日益突出。这个世纪,中国和日本亚洲两大经济圈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南中国海无疑成为是中国和日本对外发展的制高点。过去一贯以对付前苏联潜艇为主要任务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已经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南海,一再提出所谓保护“一千海里”运输线的新目标。最近日本集中力量开发大隅级两栖攻击舰,并且提出制造航母的设想,都说明日本的战略目标在由北向南转变。以日本的经济技术实力,只要他们有这种意愿,实现这一目标只是很短的时间问题。很明显,精明的日本人明白,谁掌握了南中国海的制海权,谁就控制了整个东亚的经济命脉。[24]

  由于台湾没有统一,中国的外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区全部被第一岛链遮蔽,没有可供军舰自由出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海军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眼皮底下,更无法对日本、印度实施海上威慑。

  从海上军事装备上看,中日之间有著明显的差距,特别是水面舰艇力量。这种差距甚至比中日甲午战争时期还要明显。在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中国海军具有地理上的优势,如果中国能够尽快统一台湾,就能够先日本控制南中国海,从而处于十分有力的战略地位。因为与南海舰队争锋的日本海军不得不穿越北海舰队、东海舰队的防区进入南中国海,势必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反之,如果台湾独立,南中国海就会被日本海军控制,也就意味著中国的三大舰队被牢牢地封锁在了第一岛链之内,成为十足的“黄水”舰队。一个只有“黄水”海军的国家,又怎能赢得别国对其海权的尊重,又有何资格侈谈成为世界强国或实施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略呢?

  “海军来了”,这是在第二大战期间一艘英国商船在及时得到该国海军救助后的一句名言。回想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我们不得不面对美国人肆意检查和侮辱,红海布雷事件和波斯湾炮击事件,我国商船被炸后只能自救,在遥远的异国水域,只能从无线电里得到本国政府,人民和家人的关心与祝福,而不能指望我国政府对他们直接提供支援。要知道,政府对每个国民的关怀就体现在这最困难的时刻。

  南中国海从全球战略上看还是太平洋通往印度洋的通道,美国第七舰队拥有了关岛和塞班岛之后,从而掌握了整个太平洋。中国南海就成了太平洋边上硕果仅存的一个战略要地。掌握南海,向西中国给不断在印度洋扩张的印度海军划下了休止符,向东也拥有对试图穿越大洋的第七舰队要“买路钱”的资格。一句话,增加了中国在国际军事舞台上说话的份量。[2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军事实力必然同步增长,海军力量要北上南下,必须有一个各个条件都较好的军港,而台湾作为中国海疆上的一个关键要塞,是中国海上防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中国海军走出近海,迈向远洋的上上之地。[26]

  台湾的战略地位还体现在其附属岛屿钓鱼岛群岛上。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亦称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黄尾屿、赤尾屿五个岛屿、南小岛礁、北小岛礁、飞獭礁三个岩礁组成,共有六点五平方公里的陆地。这些岛屿位于我国东海大陆架上,均处于水深200米以内的中国大陆架边缘,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它的东南方为冲绳舟状海槽,它将钓鱼岛列岛与久米岛及琉球群岛在海上截然分开。

  钓鱼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它距日本本土达一千余海里,距琉球八十多海里,距台湾基隆也仅七十多海里,距大陆九十海里。在地理结构上,钓鱼台与中国台湾、澎湖、舟山群岛同在一个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面上,而与日本辖下琉球群岛相隔着两千公尺深的海沟。按照国际公认的《大陆架公约》:“同在一个大陆架上之岛屿归该国所有”之原则,钓鱼岛群岛毫无疑问归属中国。

  历史上中国关于钓鱼岛最早有记载可追述到千年前的隋朝,那时中国的台湾和钓鱼岛邻近着另一个独立的国家:琉球,而远离“蕞尔小国”日本,隋炀帝曾特派使臣朱宽召其归顺。到了十四世纪的明朝,明太祖威震四方,琉球王乃正式进贡朝廷,成为藩帮属国,那时琉球王就派出大量学生,留学中国。

  明朝初年(一三七二年)中国人杨载首先驻足该岛,明永乐年间出版的《顺风相送》对钓岛有详细记载。其间明人在台湾辖区钓鱼台采珠集药、捕鱼开发从未间停,这些在明嘉庆十一年陈侃所著《使琉球录》中也有清楚记载。

  大明中叶,戚继光等民族英雄抗击日本倭寇时,就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一六零二年日本侵犯琉球,琉球遭日人监督内政四十余年。一六五四年清康熙帝册封琉球王为尚质王,定两年进贡一次,称中国为父国,用大清年号。明清期间的多幅疆海图都清楚标明钓鱼岛为中国的一部分。

  一八七三年日本出兵强略我属国琉球,并入日本改为“冲绳县”,次年又出兵台湾大肆攻掠,在清朝大军压境之下,榨取大清白银数十万两后退出台湾。由于大清朝廷此时已腐败、愚蠢、无能成为一堆行尸走肉,面对琉球王派到京城哭诉求援的使臣,只向日本提出“强烈抗议”后不了了之,中国的琉球从此被日本掠夺。但其间钓鱼岛始终归大清所有、台湾管辖。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十月,慈嬉太后还把钓鱼岛列屿赏赐予清廷内务官盛宣怀,供其采药之用。

  长期以来,日本的古籍中也根本没有钓鱼岛列岛属于琉球的内容。直到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1894年底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对清朝军队作战已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决定攻占台湾。1895年1月14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钓鱼岛群岛划归冲绳县管辖,建立标桩。同年4月17日,清朝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实际上,日本直到1900年由冲绳师范学校教师黑岩恒氏写出《尖阁列岛探险纪事》一书之后,才渐渐使用“尖阁列岛”这一名称。史实证明,日本使用“尖阁列岛”名称要晚于中国定名之后约500年。

  1941年12月9日,中国对日本正式宣战,宣布废除包括《马关条约》在内的一切中日条约。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发表宣言,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把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其中自然也应包括钓鱼岛。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等。

  但美国在二战之后却占领了“西南诸岛”(北纬29°以南包括北纬25°左右地区),也占领了我国台湾所属的钓鱼岛,宣布对这些岛屿有“施政权”,拒不归还中国。美军还在黄尾屿、赤尾屿两个小岛建立了射击和轰炸靶场。

  1951年,在中国未参加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在旧金山非法签订了《对日和约》。由于美国占领和托管钓鱼岛本身就是非法的,因而该和约对我并无约束力。18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条约》时,竟然把钓鱼岛也列入“归还”的岛屿之内;1972年5月美在将琉球群岛归还日本时,把钓鱼岛也交给了日本人管理。日本政府据此主张该岛属日本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划在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27]

  钓鱼岛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它虽然只有六点五平方公里的陆地,但它的实际价值并止于此,而是以此岛屿为依托,按照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公布的《国际海洋公约》“主权国家以二百海里内的海域为其经济专属区”之条款而划定的庞大的海域和海域内包括海底石油、矿产、海洋渔业等海洋资源和领海、领空的交通、运输权宜及未来潜在资源等等,中日两国在此海域的争议面积达七十四万平方公里之巨,这个数字几乎是中国与南沙群岛周边国家领土领海争执的总和。

  1966年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经过对包括钓鱼岛列岛在内的我国东部海底资源的勘查,得出结论: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此一海域蕴藏着八百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

  这一发现使饱受资源短缺、石油缺乏困扰的日本对这一地区发生了浓厚兴趣。由此日本政府才在战后首次正式提出了对钓鱼列岛的主权要求。

  1969年5月,日本冲绳县八重山岛公所派出水警和工程队,登上钓鱼岛并设立了水泥标柱式“国标”,非法摧毁岛上原有的表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标记。1970年8月31日,日本有关机构通过法律,确认所谓“尖阁群岛”属于日本。在此基础上,日本采取种种措施加速钓鱼岛的“日本国土化”进程,不仅向那里派出调查团和测量船,还用巡视船将人员和器材运往钓鱼岛,并非法在岛上修建了直升机机场,意在以既成事实的态势达成永远占领的目的。此举遭到中国政府世界华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

  1996年7月,日青社又在钓鱼台设新灯塔,日本接着宣布把钓鱼台划入二百海里经济专属区。8月18日,日本冲绳右翼分子在九零年的旧灯塔附近树立一面木制太阳旗。日本“海上保安厅”接着就连续驱赶台湾、大陆的捕鱼船。9月访港的日本外长池田生硬地说:“尖阁群岛(钓鱼台)是日本固有领土,没有特别加以解释和说明的必要”。日本首相桥本面对九月开始的全球华人和平保钓运动,命令海上保安厅做好准备“必要时用实力去排除”。

  钓鱼岛周围海域的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盛产飞鱼、黄花鱼等多种鱼类。长期以来,我国台湾等地渔民经常到这里从事捕捞活动,年可捕量高达15万吨。

  就连日本外务省也承认,如占有钓鱼岛,日本将大大增加专属经济区的管辖范围。唯有以钓鱼岛为基础,日本才可以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多约2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并进而攫取东中国海油气资源的一半!

  如果中国在此一海域争执中败北,那她失去的不仅是几个小岛,连带此海域的庞大海洋资源和其子孙后代宝贵的生存空间也将拱手让人。

  更严重的是它所引起的连锁效应,使被沿岸诸国侵占的南沙诸岛及其所属的8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领地、领空,也将因而回收无望了![28]

  钓鱼岛不仅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而且具有重大的军事战略价值。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但并不为人多知的军事价值。

  众所周知,在我大陆国土的海洋方向,形成一道大陆外缘天然的屏障。在这一串岛屿的中段,我东海方向的正面,正好是琉球群岛和台湾岛,它们加上日本九洲岛使我东海海区与太平洋分隔。琉球国曾与我国有200年的历史渊缘和500年的藩属关系。后者是广泛存在于中国与周边邻国关系史上的一种特殊的国家形态,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琉球国一直向中国中央政府呈进贡品。但在1879年,一直企图实现海上南下扩张政策的日本实现了它对琉球的觊觎已久的吞并野心。琉球一失,我台、澎等岛的安全即显危象:完全暴露于日本南下扩张征途的正面。终于,在甲午之战以后,台、澎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虽然二战之后日本将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并且无法突破战争罪责给其带来的种种限制。但时至今日,日本国内的一些右翼势力仍然叫嚷“台湾归属未定”。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全面复活,日本再次成为世界军事大国,台湾和我国大陆的东部必将首先受到威胁。这样,处在台湾东北120海里,介于琉球群岛和我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小小钓鱼岛,其潜在的军事价值必定会令世人瞠目。

  从国土防卫的角度上讲,岛屿是大陆的前沿,在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屏障作用。琉球群岛距离我东部沿海一般仅300-500海里。二战后,美国已将它建成美军西太平洋军事“岛屿锁链”的中心环节之一,战后美海军一直在冲绳中城湾基地驻扎着包括5个分队的太平洋舰队第一两栖大队。美国一直视这里为战争期间进攻远东地区的“桥头堡”,已经对我东部沿海地区的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事实上,在今后钓鱼岛的军事价值将会日益突出。在战略意义上,该列岛可以为日本利用、作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哨基地;也可以成为我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便图谋霸占我钓鱼岛,如果日本的侵略企图得逞,它就象从日本国长出一个尖长的犄角一样那么难看,它深深插入中国腹腔,并划走大片海域。果真如此,钓鱼岛海域就成了日本进入台湾海峡,南下东南亚、南太平洋必经的战略之路,也是日本赖以生存的中东石油能源补给线上,最西南段的一点。在美日安保体制下迅速发展的日本军事力量得以据此向西扩张,在可预见的将来,将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巨大的威胁。[29]

  日本是一个地形狭窄的岛国,其内陆的任何一个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这种不利的自然地形和相对短浅的防御纵深,使日本在战时极易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海上与空中袭击,故日本基本上属于一个无纵深可资防守的国家,这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拼命向外扩张拓展生存空间的深层次原因(在二战后期有些日人甚至提议放弃本土,举国迁满洲)。

  如果日本控制了钓鱼岛,就可以将其防卫范围从东向西外推400余公里,以此日本军队可以对我国沿海地区和台湾省的军事防御实施舰、机的抵进侦察与监视、从而使我方的防御活动陷入被动。这将严重削弱台湾海峡军事功能的发挥,也将大大不利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安全,同时也会使我跨出第一岛链的未来海上发展受到更大的制约。另外, 一些日本军事专家认为:钓鱼岛适合建立雷达阵地,也有条件建立导弹基地潜艇基地,而这毫无疑问是针对中国、并对我产生重大威胁的一种结局。可以说,日本方面正是认识到了上述军事价值,所以早在70年代就将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划入其警戒范围,并将钓鱼岛列入了日本的军事控制圈内。一旦日本在此建立军事基地或部署重型武器,则无异于在中国的家门口埋下了一颗威力巨大的不定时炸弹,绝对是中华民族的噩梦。

  日本对钓鱼岛的狂妄之言和无礼之举,正是出于对这不大的海上荒岛主权归属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垂涎。说穿了,日本与我争夺钓鱼列岛的所有权,不是为了几座荒岛而发。日本的眼光紧盯著的是钓鱼岛潜在的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夺取钓鱼岛是日本企图对我国东海海域海洋资源进行争夺的重要而关键步骤。同时,这几座岛屿的归属也直接影响著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甚至恢复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步伐。

  一旦台湾和大陆完成统一,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会处于十分有利的位置。因为钓鱼岛距离台湾很近,日本人如果打算派兵强占,不但要长途奔袭,而且把侧后方暴露给东海舰队。腹背受敌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在钓鱼岛问题上难有很大作为。甚至可以大胆断言,如果海峡两岸完成统一,钓鱼岛则是指日可下。[30]

  可见,由于台湾的优越条件,使她具有攻防兼备的优点,其作用远不是数十、数百个珊瑚礁所能比拟的,也非“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所能概括的,而是发展“蓝色海洋文明”之生命线。[31]

  从韩国到日本再到菲律宾群岛几千海里的大弧线,中国大陆一直是被亲美国家包围。前任美国驻华大使李洁明就曾说过,台湾是“中国瓶子的瓶塞”,[32]中国一旦拔掉这个“瓶塞”,就会结束美国对中国周围海域的长期封锁。台湾何去何从,在战略上将产生重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如若出现国家分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不幸,而且会出现极为不利的海洋战略环境,就连中国沿海区域都会被台湾海峡所阻断。反之,不论和平或战争达成统一,都将会在海洋方向出现前所未有的有利海洋战略态势。台湾海峡将不再是两岸对峙前线,而将会成为中国人的海上“运河”;中国将冲出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束缚,直面太平洋。这对于巩固中国海防,伸张中国海权,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太平洋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任,其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