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讨论】李白静夜思 -- apm43
转给你看下
收藏家马未都将“床前明月光”一诗中的“床”解释为“马扎”,此说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大家各抒己见,难以统一。
省文物局一读者昨对记者说,这首目前耳熟能详的版本其实并非李白原诗,而是被明代后期人所改,他反问道,这是五言绝句,古人作诗,一字千金,怎会出现“明月”一词的重复!
明清两代对原诗做了修改
据了解,建国后,全国各家出版社共推出了几十个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多是以清乾隆年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为蓝本,其中的《静夜思》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版本。难道蘅塘退士进行了修改吗?
记者昨日来到西北大学图书馆查找了历史版本。
在清朝康熙皇帝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静夜思》的原文竟然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记者又查了康熙年间由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诗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第一句有了变动。
明代初年“闽中十子”高棅编选的《唐诗品汇》,《静夜思》的内容又和《全唐诗》相同。《唐诗品汇》编于明洪武年间,编选者看到过不少现已失传的唐诗选本和别集,因此在校勘、考证上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明代赵光等在万历刊本的《唐人万首绝句》中,又变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句又做了修改。据了解,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其中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宋人推崇唐诗,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应该是可靠准确的。看来这首诗的变化和分歧主要是出现在明、清两代。康熙皇帝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没有对原诗作任何修改。
直到乾隆年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才真正将第一、第三两句的变化完整放在了一起。
唐诗的魅力恰恰是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
《静夜思》现收藏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中,记者采访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他们此前并没有想到“床”的解释竟会是一个问题,在他们看来,床就是“卧床”。
据记者了解,其实在马未都之前,学界圈内也曾有过不同的考证和说法,截至目前,不外乎有睡床说、马扎说、井床说几种。让普通读者颇感意外的除了马扎说之外,就是“井床”说。《辞海》解释,“床”字有三义:“卧具也,古坐具亦曰床”;“井上围栏”;床形物。井床就是水井周围安置井栏的井台。在古人的心目中,“井”还有故乡的意思。古人相聚汲水,有物便卖,于是市井便成了最早的贸易场所,古人离家远游便称为“背井离乡”。“井”在人们当时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井床”说认为,诗人背井离乡,在冷落的深秋时分,对井望月,百感中来,不由得低头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岂不更加含蓄蕴藉吗?
但此说亦有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大凡井都打在开阔的地方,岂止‘床前’才有月光,它的前后左右哪处没有月光呢?”
持睡床说的认为,读诗不能像读学术论文一样,说“床”是卧床,不一定就意味着诗人在床上一动不动,也许他是坐在床沿,或者靠在床头,甚至是站在床前,看见皎洁的月光流泻进来,洒在床前的地上,如霜一般,诗人寻月而去,站在门前,遥望山月,俯仰之间,思乡之情自然而生,又有何不可呢?
有人甚至“怪”起了李白,谁让他当时没有把他用的床注明是什么床,才引出后世诸多争论。甚至还有人猜想,会不会原诗是“窗前看月光”呢?
看来,目前尚未有哪一种说法能让所有的人信服,其实,唐诗的魅力恰恰是带给了大家无尽的想象。能大胆猜想,或能自圆其说,未尝不能获得一种好的答案。因为争论的过程已带给了我们享受与收获。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同意 1 雪个 字0 2009-01-30 18:25:04
🙂唐代发音和明代发音不同,也是一个原因 suqier 字32 2009-01-30 03:20:21
🙂改后虽然有两个明月,不过还是改的好。 物格修齐 字0 2009-01-28 17:54:03
🙂不是这个小朋友发现的....
🙂改滴不错啊 1 清嘴小麻籽 字0 2009-01-28 10:03:07
🙂我也觉得改得不错 1 雪个 字283 2009-01-30 11:25:30
🙂说到点子上了,明朝人和晋朝人在伪造上有一拼 1 石工 字108 2009-01-30 13:46:05
🙂明人改唐诗又不是只有这一首 6 江城孤舟 字546 2009-01-28 08: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