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随便说说几国的民族性格 -- 沉睡的天空

共:💬17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随便说说几国的民族性格

各国历史不同,形成的民族性格也就不同,这里只是随便说说。

美国属于移民文化,虽然组成的民族有许多,但是都是飘扬过海,寻求黄金财富这点是相同的,当然,也有主动而来还是强迫而来之分,但是总体而言美国民族的主体是由冒险者和因各种原因不得不背井离乡的人组成的。初建的美国不象现在这样繁华发达,南美中美有黄金,气候温和,而北美的13个殖民地无论是气候还是地理都不如中南美,移民来这里是很经历了一番苦难的,但是也由此奠定了美国人的移民精神。美国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移民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移民精神的构成也很复杂,宗教思想,拜金主义,冒险精神,务实主义,英雄主义交织在一起。而其中冒险精神和务实主义是其魂魄。

而一度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则有不同,英国政权并非是由纯本土部族控制,比较接近本土部族的苏格兰一直被英格兰压制,而英格兰政权大都是罗马帝国,北欧海盗,法国,荷兰等地的统治者登陆大不列颠后掌握。但是登陆后的统治者绝大多数同化,为英国利益服务。英国的文化是由其贵族文化,便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绅士文化,对外扩张的海洋文化,或者说海盗文化,还有一种重商务实精神组成的。贵族文化,对国王的效忠是连接英帝国的纽带,(近代英国的君主并不象现在一般纯粹是摆设),也是荣誉的象征,和欧洲贵族的不同,英国的新贵族更有权势,更重视实际的利益,重形式的同时更重视金钱。英国的海洋开拓是民间的海盗和官方一起行动的,海盗甚至受到皇室的嘉奖,无独有偶,未来的超级大国美国当初的海军也是类似海盗一般。对外开拓的英国海军是英国的命脉,军舰带去士兵,带回财富。海洋是英国人的命根,海洋带来了财富,险恶的海洋也使得理性和技术革新更为重要,英国人的理性比之德国毫不逊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是英国的进化。

据说,二战时期德国一直想和英国结盟,因为希特勒认为英国和德国都是优秀的日耳曼后裔。抛开种族观点不说,英国人和德国人确实有相似的一面,便是理性,和浪漫的法国人,懒散的意大利人不一样,英国人和德国人都是理性动物,对工作,荣誉一丝不苟,假如说地处海洋的英国人还带些随意,那地处内陆的德国人便是象机器一般认真了。近代德国的主体普鲁士是由小公国发展起来,还带有骑士团的气味,以军事为本,以军事立国,他们比其他各国更有等级观念,或者说是一种军团观念。菲特烈将其发挥到极致,尤其他对教育的重视,将理性认真细致这些词语埋在了每个德国人的脑子里,认真细致,实验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关键,德国能二败或不倒,教育和那种刻板认真的态度是其关键,或许战胜者可以抢走粮食,但是只要智慧和民族的本性存在,那便是还有翻身的一天。有趣的是,最理性的德国却孕育了最激情的文学,音乐和思想。或许是因为奥地利的影响,或许是理性达到极致的狂热吧。

和德国最象的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岛国,尤其是地震火山灾害不断的岛国,使得他们无法依靠个体生存,这使得他们形成集体主义,团队精神,而同时形成的等级制度使得他们形成了服从和刻板认真的性格,个人各守其位,发挥自己的所长,便是有多少本事就做多少事,大多数平民没有太大的梦想,只求安稳,但是在本职上要求做到最好,不超越界限,服从上级,这能形成一个相当稳定的体系,尤其是和他们做事认真细致结合在一起,能发挥极好的作用。也形成他们上层官员或许腐败透顶,但是下层官员却极是清廉的现象。一直以来,日本也在宣传这种精神,另一方面武士道精神使得他们有种超越理性的狂热,这使得他们往往能取得意料之外的奇迹,如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但是也会导致灾难,比如二战。武士道精神和等级制度既相通又相背,比如传统的武士要求平民对自己绝对的服从,但是却又孕育出“下克上”的现象。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在稳定的体系中确实需要不合常规的人,但是过犹不及,总体而言,日本平民是服从和遵从为荣,所以对唐朝和西方的学习能由上至下,快速的西化。(当然,明治维新很大的关键是教育,没有教育,官方的思想就得不到普及,甲午那两亿白银,帮了日本人很大的忙,后来的抗日战争,中日士兵的文化就不同,试想,一个国家士兵甚至知道如何土制炸弹,另一个国家连步枪操作都要从头学,战斗力可想而知,所以日本战败后,就算没有朝鲜战争等契机,也是可以复兴的,就象德国一般,只是时间问题。)

总要说说中国,中国民族性格很难说清楚,因素和情况太多,这里只选择两个说。

一个是文化的教育传承,从近代各国来看,社会是向平民化发展,但是并不是指上层贵族落下来学习平民,而是平民向上学习贵族的习惯,当然这要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各国的文化教育都是先由贵族,再扩展到平民,而中国却不同,宋朝之前,上层建筑的演变还算稳定,几次变革也是王朝内部的贵族或汉化的外族进行,文化和各种教育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宋朝之后,蒙族的入侵,上层建筑被打乱,蒙古族入侵时汉化不深,汉族文化在上层遭到极大破坏,等到明朝时,许多汉族人已经胡化了,或者说平民化,明朝试图再恢复汉族文化,但是破坏已经极大,非一日之功,而且之后的清朝入侵又把这一切打断,虽然说满族比较汉化,但是统治者更多的还是限制汉化,于是在上层,文化基本没有得到保存,而下层,文化反而保存下来,当然已经受到了极大的胡化,并不是说蒙古和满族如何坏,但是当时他们的文化比汉族文化落后是一定的,胡化并不是什么好事,而平民化也不是什么进步。清朝的灭亡,共和的建立也没有改变这一切,反而是中国的文化要不日渐西化,要不日渐平民化,很难象日本那样保留自己的文化,而实际上一部分儒家文化尤其仁义礼信等内容对于中国民族性格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比如说日本德国,他们的文化便是由贵族武士教育到平民,假如反过来,只怕就没有现在的日本德国了。英国也是如此。

第二便是尚武精神的丢失,各国的崛起,必不可少的便是尚武精神,从战争角度看,这是敢于反击外敌,没有独立战争,就没有今日之美国,没有普法战争,就无今日之德国,没有英国近代这么多次战争,就不会有日不落帝国,没有甲午日俄战争,就没有今日之日本。(虽然很伤我国)从和平角度看,尚武精神也是竞争和顽强的表现。

而中国自宋朝始重文轻武,之后的元朝外族统治,也不会希望治下汉族尚武,日积月累,中国的尚武精神不知何存,便以教育来说,我们重视的是文字教育,却不重视体质教育,奥运会快到了,金牌我们估计拿得不少,但是我们的孩子体育如何呢?有多少人重视呢?而日本虽然冠军不比我们拿得多,但是这全民体育,做得比我们好多了。(说个笑话,美国动作片是靠体力肌肉,中国动作片是靠“和平”,哈哈)中国足球不如其他国家,很多外国人是很纳闷的,中国十几亿人口,球迷也有几亿怎么就选不出来11个人呢?可知这几亿球迷多是嘴上,没有动脚的。

先说到这里,以后再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