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传统医学中的”阴气“、”阳气“到底是什么 -- 弦音醉舸

共:💬83 🌺22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三)

45.《热病说》:黄帝问于岐伯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a),交者死。黄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食而不复热。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b),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b)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徵也。...... 热病不知所痛,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治。......

==>a.“阴阳交”是病名,是表里皆竭之意。b.“取之诸阳”“实其阴”是指表里,因为人迎脉是诊察体表病变,气口脉是诊察内脏病变的。

46.《疟解》岐伯曰:疟之始发,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寒栗鼓颔,腰脊痛,寒去则外内皆热,头如破,渴欲饮。黄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a),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a)。阳并与阴,则阴实而阳明虚(b),阳明虚则寒栗鼓颔,巨阳虚则腰脊头项痛,三阳俱虚,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b),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c),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欲饮.......卫气者,昼日行阳,此气得阳(d)而出,得阴(d)而内薄,是以日作。黄帝曰:其间日而作何也?岐伯曰:其气之舍泻,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其内薄于五藏,横连膜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偕出,故间日乃作......

==>a.“阴阳上下交争”“阴阳相移”都是指表里,前者是“表里上下交争”,后者是“表里相移”。b.“阴实则阳明虚”就是五脏实则六腑虚一个道理,具体在弦音醉舸:(十一)36条中讲解过。d.此处阴阳是指白天黑夜。

47.《三疟》:黄帝曰:疟先寒后热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凄沧之小寒,寒迫之,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病盛矣。夫寒者阴气(a)也,风者阳气(a)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b),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b),外无气,故先寒栗。阴气逆极,则复出之阳(c),阳与阴复并于外(c),则阴虚而阳实,故热而渴。夫疟气者,并于阳而阳胜,并于阴则阴胜(d),阴盛则寒,阳盛则热。...... 疟之且发,阴阳之且移也,必从四末始,阳已伤,阴从之,故先其时,坚束其处,令邪气不得入,阴气不得出,后见之在孙络,盛坚而血者皆取之......病在阳则热,脉躁,病在阴则寒,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则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

==>a.“阴气”“阳气”指自然中的风寒。b.“阳气并于阴”是指在表之风邪入于五脏。此时体表气弱而体内气盛(阳虚而阴盛)。c.此处阴阳是体表和体内。d.“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同样是指表里。

48.《寒热》:黄帝问于岐伯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曰:阳气(a)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a)衰于下,则为热厥。黄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足下何也?岐伯曰:阳起于五指之表,集于足下而热于足心,故阳胜则足下热(b)。黄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始,上于膝下何也?岐伯曰:阴气(b)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寒。

==>a.“阳气”“阴气”仍是体表之气和五脏之气。b.“阳起于五指之表”是指经脉,这里就能看到《内经》中的经脉系统并不是独尊“营气之十二经脉循环”(营气十二经脉循环中,足三阳脉都是起于头,终于足趾的)理论的,营气十二经脉理论反而是晚出的理论,对针灸临床指导意义并不大。这个这里暂且不表。

49.《寒热杂说》: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a),视主病者,泻阳补阴经。

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出(b),阴阳交于兑眥,阳气盛则瞋目,阴气(c)盛则瞑目。

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取阴(d)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d);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

==>a.手足三阴三阳之络。b.阴蹻阳蹻的走行。c.昼夜的阴阳区分。d.十二经脉的阴阳。

50.《痈疽》:诸痈疽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治也。发于阳者,百日死,发于阴者,四十日死也(a)。

==>a.阳为体表,阴为体内。

51.《邪论.七邪》:黄帝曰:病而不得卧出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a),留于阳则阳气满,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黄帝曰:病而不得视,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阳气虚,故目闭焉。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涩,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久留,皮肤涩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涩,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瞑,故多卧。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卧焉。......

==>a.这一篇对于卫气的描述也是很重要的。这里的阴阳很明确是表里,阳气是指体表之气,阴气是指体内之气。同一个卫气,当它循行于体表时,称为阳气,当它循行于体内时,则又称为阴气。所以人体之中并没有如同水火的阴阳二气,只有一气。人体一气流转,此盈则彼缺,当然,在外来因素或内生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出现彼此皆盛的状况,但这是病态,疾病已成,掌握住“一气流转”,便能知病机,知病机则治疗才可能有针对性。是谓“审机论治”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