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茗谈(126):庖丁解牛 -- 本嘉明

共:💬371 🌺3251 🌵3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126)-3

(一)

香港的人口,主要当然是广东人,因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广东省的一部分嘛。母语不是广东瓦的,有潮汕人,客家人,福建人,上海人,鬼佬(主要是英美佬,其次是印巴佬,犹太哥)。

这里的“上海人”,主要指1949年前后,由江浙一带跑来香港的工商人士,其实应该叫“华东帮”。抗战结束后,战前就在上海经营棉纺业的民族资本家纷纷从大后方回到上海,并积极从欧美采购新式机器设备,兴冲冲准备复工,结果内战,蒋光头完蛋,老板们席卷资本南下,命令把机器转运香港,从而掀起了香港的轻工业品制造业热潮。这批人里,很多是留学美英的工科毕业生,英语流利,有大上海的做派,出入港英社交场合,比当地土土的广东帮,拉风得多。在经营中,公司的主要领导成员都是同乡,只用方言交流,广东人分辨不清,就把宁波人无锡人等通称为“上海人”。这里面,包玉刚-吴光正系,董浩云-董建华系,都是上海帮的代表。

上海帮来到之前,香港主要是英军的军港,远不能同远东第一都市------大上海相比,因此这批工商精英来到香港,势力一时压过了本地人。但这些人“逃共产”吓怕了,不愿意买房置业,投资地产,总觉得TG随时会来收回香港,到时候财富都在房地产上,带不走。所以1970年代开始,香港进入地产狂飙时代,这批自以为精明的上海帮,资产增值幅度,败在了敢赌的李郭郑霍(英东)手下。

简单说,香港的人口构成复杂,华洋杂处,兼容并包。回归后,这些五彩缤纷的人,都成了中国国民。而这杂七杂八的一群700万人,不管背景如何,他们共同的身份认同,是------“香港人”。

(二)

中英谈判结束,《基本法》出笼,写明回归后十年,特首及立法会普选。但这个法,英文本是关键,其中用了一个含糊的elections,是个复数,中方解释为“多次遴选”,英方认为普选是千秋万代不断重复的事,又不是只选一次,复数讲得通。在中英外交部互换的7封信函中,此事基本明确为:10年届满,只要香港人同意,无须中央批准,即可自动转入普选。

这里,我们可以猜想,中方是两手准备,如果收回后10年,皇恩浩荡,万民归心,那普一哈子是可以的。如果反共基地,如盼王师,那就哼哼。

结果因为89,回归10年后,香港依然路人侧目,年年烛光晚会,民意基本稳定在60%不服中央,中央只好哼哼。

2005年,中央提出政改方案:立法会席位增加到70席,一半直接选举,一半中央任命(功能组别)。2016年特首普选,2020年立法会全面普选。

中央定义的“普选”,是中央提名,全民投票------这个解释,引起香港市民的不满。以对89事件的态度为分野,香港人40%挺中央,60%反中央。这要真普选,情何以堪?

2010年,中央再提政改方案2.0,事实上比政改方案1.0更加后退。香港能否同北京抗争的关键,在于这60%的民主派,能否团结。

而团结的最好方法,就是激进和悲情,甚至于流血。

对阿爷的政改方案2.0,香港人就没几个是服气的。而只要香港泛民主派四分五裂,当局就认为无需让步,也不能让步。“占中”和罢课并不可怕。在这个过程中,有无意或刻意的冲突流血,事件就会“XXX之春”化,这才是人家可以下手的地方。因为有60%的基本盘,流水般莫测的民意,随时会翻覆,目前沉默的多数,不代表未来继续沉默。

香港弹丸之地,没有任何出产,可依赖安身立命的,就是一个基本完备的法治社会。夺其衣食,能不拼命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