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三国随感 -- gb2312

共:💬94 🌺1077 🌵1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抱歉回复很迟。

前些天我看到了您的回复,我对学术史不了解,说不出什么值得和您讨论的相关内容,又不想言之无物的敷衍过去,因此没回。

不过我对您这篇回复是有话说的,但是不太礼貌:我不认为您介绍的学术史知识改变了我的观点,我甚至没看出其中有哪里与我的观点存在矛盾,如果您愿意拨冗指教一番则我感激不尽。

士族对军事力量掌控这个话题,我觉得可以见仁见智。据我所知,士族在学术界似乎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定义。袁绍出身是大世族,这毫无疑问,但袁绍的历史定位不是士族,好像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偏见。司马懿出身于官宦家族不错,但他恐怕也不能简单的划分为士族,河内司马氏出自司马卬之后,司马懿五世祖司马钧任征西将军,到司马儁、司马防时代虽然由武入文,但仍难称儒学世家。司马炎虽然自称“传礼日久”,但被自己的小老婆质问“北伐公孙,西拒诸葛,非将种而何”时也不免羞得“甚有惭色”,可见司马氏的士族地位还是不太牢靠的。您举出东晋王谢桓庾四族里,桓氏的士族地位也是受到广泛质疑的。谢、庾两氏虽然一度掌握武装,但随着核心人物死去,其武装便自然脱离了其家族控制,而王氏意图使用武力解决问题时,族内的意见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分歧,我觉得他们与标准的军阀还是有区别的。

更主要的是,魏晋以降,舆论上不仅“兵家”,连“将种”都不是好话了——我认为这正说明掌握军事力量并不符合士族的认同标准。掌握一支军事力量,或者说军权,不是一个名分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大量中下级军官来保证这个权力的实施。东晋士族的军事力量往往依赖于特定个人的魅力,而不是依附于门第的私兵,而且他们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也多出身于寒族。士族作为一个群体来看,我确实认为他们的自我认定标准和舆论导向是排斥使用军事力量的,当然其中出现的优秀成员仍然认识得到掌握军事力量对维护他们自身利益的巨大好处——而且优秀成员的出现频率并不太低。

曹丕和曹植争嗣的斗争中,看不出曹操在组织布局上有过任何犹豫。曹丕可能是从曹昂战死之后就被作为继承人培养,从史书中可以看到,曹操选择了一批亲信子弟与曹丕一起培养,曹丕后来把军权交给了这些人分掌。建安十六年,曹丕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的同时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班子,魏公国建国时曹丕虽然没有立刻被封为太子,但魏国尚书仆射由五官中郎将长史凉茂担任,考虑到尚书令是荀攸,可以说真正负责魏国行政事务的是凉茂。虽然没有关于凉茂政治立场的直接记载,不过从曹丕封太子后他又转任太子太傅看,此人是第一号太子党。

换句话说,曹操其实选择在继承人问题上是早已决断,并无犹豫的,但事情的后续发展使得曹操有了犹豫。诚然您所说一旦决定后的杀伐决断体现了曹操的能力,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产生剧烈冲突本身就是曹魏政权内部存在尖锐矛盾的表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