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08:成得臣——大功自败 -- 桥上

共:💬46 🌺2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08附:城濮之战3/21

《僖二十六年经》:

公子遂如楚乞师。((p 0438)(05260005))(045)

《僖二十六年传》:

东门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师。臧孙见子玉而道之伐齐、宋,以其不臣也。((p 0440)(05260401))(045)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六三四年,周襄王十九年,晋文公三年,楚成王三十八年,齐孝公九年,宋成公三年),我们的卿东门襄仲(公子遂)和大夫臧文仲(臧孙辰)前往楚国,请求楚国派兵支援我们。臧孙专门去见了子玉,渲染齐国和宋国“不臣”的罪状,鼓动楚国讨伐他们。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东门襄仲、臧文仲如楚乞师”曰:

东门襄仲即公子遂,称“东门”者,据《周礼大司马》“辨号名之用,帅以门名”,郑玄《注》谓“军将皆命卿,古者军将盖为营治于国门,故鲁有东门襄仲,宋有桐门右师(昭二十五年《传》),皆上卿为军将者也。”杜《注》则以为“襄仲居东门,故以为氏”。疑郑玄说较是。臧文仲即臧孙辰,见庄十一年《传》并《注》。文仲为副使,故《经》未书。

桥案:我觉得当时城(国)中的“民”是按鄉(乡)划分的,鄉(乡)既是行政组织,也是军事组织,所以后来的《管子》中有云:“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帅五乡,国子帅五乡。参国故为三军。”(《小匡第二十》)。鄉者,嚮(向)也,我意嚮(向)即意为在城中居住在某一方向,也就负责警戒防御某一方向,此“东门”、“桐门”者亦当与此类似,乃意为居于“东门”、“桐门”且负责防守“东门”、“桐门”之“军将”。

又:乡(鄉)在城(国)中在《周礼》中也有些佐证,如“每乡卿一人”(《周礼地官司徒第二》),“乡士掌国中”(《周礼秋官司寇第五》),前者说明卿也就是军将与乡的关系,也说明当时军队的成员都是住在城(国)中的;后者则明言乡在“国”中。《论语》中有一段话似也反映乡在“国”中:“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论语乡党第十》)。

其实“卿”与“鄉”甲骨文、金文字形极为相似,二字应是同出一源,“鄉”本意是对面而食,“卿”本意也是饗食。下面是“卿”和“鄉”的甲骨文、金文字形,出自徐中舒《汉语古文字字形表》页三六〇和页二五六: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细心的您可能已经发现,图中左上角和右上角的两个分别代表“卿”和“鄉”的甲骨文实际上是同一个字,出处相同,靠下面一栏的金文中也有一对是同一字的。我感觉,其实“卿”最早可能就意为“鄉”的长官,与“鄉”用的就是同一个字,后来才分化为两个不同的字。

“鲁”——“少皞之虚”(杨注:鲁国-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周公辅佐周王朝,成王封其子于曲阜,定四年《传》“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是也。龚景瀚谓鲁都一为曲阜,一为奄城,古奄国都也。二城相距仅三里。曲阜在东而稍北,今山东-曲阜县北三里之古城村。奄城在西而稍南,即今曲阜县治。初都曲阜,炀公迁奄城;春秋时又迁曲阜,盖在僖公时。详《澹静斋文钞鲁都考》。一九七七年曾于鲁都进行勘探发掘,测得鲁都城平面大致呈不规则横长方形,城东西最长处三点七公里,南北最宽处二点七公里,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周围有城壕,西北两面城壕利用古洙水河道。(城周长二十三点七里,面积三十九点五平方里,)今日曲阜县县城仅占鲁故城西南角之一小部分。故城城门十一座,东、西、北各三座门,南两座门。鲁宫殿在城中。在东北部城墙下与城内西北、西南部有鲁城以前之居民区,或即商奄遗址。#据《谷梁传》,中城即内城。若然,则此中城即鲁都曲阜之内城。杜《注》以此为鲁国城邑之名,云在“东海-厚丘(各本误作廩丘,今从金泽文库本、南宋小字本正)县西南”,即在今江苏-沭阳县境,为鲁边境所未达。杜《注》不可信。说详江永《考实》。定六年“城中城”与此同。#杜《注》:“少皞虚,曲阜也,在鲁城内。”),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楚”——“为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遗址)。

“齐”(杨注:齐,国名,姜姓,太公之后,国于营丘,在今山东省-临淄废县(今为临淄镇)稍北八里。临淄-齐城包括大城、小城二部分,总面积三十余平方公里(详《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僖公九年入春秋。春秋后,田氏夺其国,是为田齐。#马宗琏《补注》引《史记田齐世家正义》谓檀台在临淄东北一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宋”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

《僖二十六年经》:

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p 0438)(05260006))(045)

《僖二十六年传》:

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竄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秋,楚-成得臣、鬬宜申帅师灭夔,以夔子归。((p 0440)(05260501))(045)

我的粗译:

也在这一年,听说夔子(夔国国君)不肯祭祀祝融和鬻熊,楚人去谴责他们,他们竟回答说:“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竄于夔。吾是以失楚,又何祀焉?(我们的先王熊挚得了重病,鬼神不肯原谅他,只好孤零零地逃到了“夔”。那以后我们和你们“楚”就没关系了,还有什么可祭祀的?)”

到秋天,楚国的成得臣(子玉)和鬬宜申(子西)率兵攻灭了夔国,把夔子带了回来。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曰:

鬻音育。据《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帝诛重黎,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云云,是祝融与鬻熊皆楚之先祖,而夔为楚之别封,依古礼,亦宜祀之也。全祖望《经史问答》谓任、宿、须句,风姓也,实修太皥之祀。夫太皥,天子也,而任、宿诸国以附庸之小侯各主其祀,然则祝、鬻二祭,夔亦当祀之。

杨伯峻先生注“我先王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而自竄于夔”曰:

《唐石经》“竄”本作“寓”,复磨改作“竄”。《楚世家》谓“熊渠生子三人。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乃立长子康为句亶王,中子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熊渠卒,子熊挚红立。挚红卒,其弟弒而代立,曰熊延”云云,则《左传》之熊挚似即《史记》之挚红。然挚红为熊渠之中子,曾继立于楚,为其弟所弒,则与传异。《索隐》引谯周《古史考》云:“熊渠卒,子熊翔立;卒,长子挚有疾,少子熊延立。”《正义》引《乐纬》宋均《注》云:“熊渠嫡嗣曰熊挚,有恶疾,不得为后,别居于夔,为楚附庸。后王命曰夔子也。”无论熊挚为熊渠之孙或嫡嗣,其有疾不得为后,则与《传》同。《郑语》“芈姓夔、越,不足命也”,韦昭《注》亦云:“熊绎六世孙熊挚,有恶疾,楚人废之,立其弟曰熊延,挚自弃于夔。其子孙有功,王命为夔子。”据《史记》,熊挚宜当周厉王、周宣王之世。

“夔”(杨注:“夔”,《公羊》作“隗”,盖通假字。亦作“归”。夔,国名,与楚同姓。今湖北省-秭归县东有夔子城,地名夔沱者,古夔国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0.77,北纬30.97(秭归-香溪镇,睽郢,僖二十七至文九)。

通宝推:履虎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