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诸葛亮的继承人,三国演义造成的大众印象无疑是姜维,但读史的河友们都知道,实际上诸葛亮指定的是蒋琬。有趣的是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其实也是提到了的:
但是,三国演义的后文中完全没有体现这一安排,而是通过诸葛亮兵法的传承,明确了姜维的继承人地位,并直接转入了姜维继续北伐的故事。实际从诸葛亮死去到姜维再次大举北伐,中间蒋费执政的时间长达十九年,而在三国演义中,仅有短短四回的篇幅。三国演义这种叙事方式,原因可以说很明显:整部书的长处在描写战争,自然相对和平的蒋费时期就没什么可写。而且蒋费时期的和平,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主旨也不相吻合。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不仅是三国演义的描写,而确实是蜀汉政权的愿景及凝聚力来源。而诸葛亮选择了蒋琬作为继承人,实际就已经决定了政策的转向。蒋琬从无前线经验,虽说“诸葛亮出山前也没带过兵”是个网上出名的段子,但诸葛亮统大兵北伐前其实并不乏军事经验,而且诸葛亮真有心让蒋琬继续主持北伐,也断没有多次北伐一点都不给他历练的道理。
诸葛亮不在军事方面培养蒋琬似乎是有原因的,军事才能与天赋关系比较大,而蒋琬的军事天赋非常可疑。他执政期间唯一一次军事计划,是出汉水袭击魏属荆州的西北角,其蹩脚之处是显而易见的,顺流而下虽然可以为蜀汉解决粮食运力问题,但如果攻击不成功,蜀汉部队则难以逆流而上撤回汉中。这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计划就像在赌,赌不奇怪,军事行动总是带有一定偶然性。但蒋琬的这个赌局,赌本下得很大,预期收益却很小,无怪乎坚决北伐派姜维都坚决反对这一计划。
蒋琬的行政能力大概也是一般之属,他年轻时任广都县长,因为消极怠工,“众事不理,时又沈醉”,差点被刘备处斩。任首辅之后,又被督农杨敏评为“作事愦愦”,虽然杨敏有诋毁之嫌,但蒋琬的行政才能恐怕确实无法与同任丞相长史的杨仪(“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和后任费祎(“识悟过人,每省读书记,举目暂视,已究其意旨,其速数倍於人,终亦不忘”)相媲美。而从其当县长时酒醉怠政的经历看,他似乎也没有前任诸葛亮那种勤勉。
蒋琬的优点,或者说诸葛亮看重他的地方,明显是其人处事公平宽厚。比如上段提到攻击他的督农杨敏,当时即被有关部门要求问责,被蒋琬制止,有关部门又要求彻查其思想动机,蒋琬又不同意。杨敏未因此事获罪,但之后他犯罪入狱,蒋琬也做了公平的处理,没有趁机报复或故示大方,加以宽纵,蒋琬的事迹,大抵如此。
年轻的时候读书,觉得“公平宽厚”是一个无足挂齿的优点,后来有了社会经验,懂得了自己立心公平宽厚和让别人承认这一点,中间要跨越相当远的距离,更别说在居于各种利益纠缠之中,能维持公平宽厚的初心也有相当难度。而且回过头来看,诸葛亮选择蒋琬作为继承人,很有见地。蜀汉作为一个外部生存压力巨大的国家,确实需要能够维持团结,将内部矛盾控制在最小的当家人。
蜀汉也确实存在着内部矛盾,即拥护集中国力进行北伐与维持现状分利自肥两派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原发性的,北伐是蜀汉的国家道统所在,而分润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本性。而且这两者不可偏废,一派代表了蜀汉的发展前景,而另一派关系着蜀汉的生存。以诸葛亮之才能功业,他也只能尽力弥缝,并尝试从外部解决这个问题。蒋琬尽管军事上未有任何值得称道的建树,但他主政的十二年里,蜀汉依旧维持着内耗较小的清明政治,从这个角度说,批评诸葛亮不善于培养继承人,是苛责了。
说到这,河友无疑会看出来,我想说的是这和主席最后选择了华国锋有类似之处。而且事实证明,华国锋的表现大大不如蒋琬,这一点毋庸讳言,我认为主席是看走眼了。不过华国锋进入主席的视野时,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诸葛亮培养不出诸葛亮,毛泽东找不到毛泽东,这绝不是伟人的罪过,而是天才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