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26:臧纥——知之难也 -- 桥上

共:💬16 🌺12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26附:师事仲尼3/10

《昭十七年经》:

秋,郯子来朝。((p 1383)(10170003))(124)

《昭十七年传》: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適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p 1386)(10170301))(124)

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犹信。”((p 1389)(10170302))(124)

我的粗译:

到我们的昭公十七年(公元前五二五年,周景王二十年,晋顷公元年,宋元公四年),秋天,郯子(郯国国君)来朝见我们“公”(鲁昭公),我们“公”设宴款待他。

宴席上,我们的卿昭子(叔孙昭子,叔孙婼)问起:“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少皞氏采用鸟的名称命名官职,为什么呢?)”。

郯子马上回答:“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適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那是我的祖先,这事我明白。当年黄帝氏是借助云来治理,所以就任命了云属的官职,采用云的名称;而炎帝氏则是借助火来治理,所以就任命了火属的官职,采用火的名称;共工氏是借助水来治理,所以任命了水属的官职,采用水的名称;大皞氏是借助龙来治理,所以任命了龙属的官职,采用龙的名称;至于我的高祖少皞-挚,当年他上位的时候,正好有凤鸟飞来,所以就借助了鸟来治理,任命了鸟属的官职,采用鸟的名称:凤鸟氏,那是历正;玄鸟氏,是司分的;伯赵氏,是司至的;青鸟氏,是司启的;丹鸟氏,是司闭的。而祝鸠氏,则是司徒;鴡鸠氏,是司马;鸤鸠氏,是司空;爽鸠氏,是司寇;鹘鸠氏,是司事,这五鸠,都是负责鸠“民”的。又有五雉,则是五种行当的工正,负责制备器物用具、校正长度和容量单位,好让“民”能够平安和乐。还有九扈,则是九个方面的农正,是负责控制“民”不让他们乱来的。但是自颛顼以来,已经治理不到远方,于是专心治理眼前的事物,所以任命了“民”属的官职,以“民”的事务作名称,也是没的可效仿了。)”。

二十七岁的仲尼(孔子)听说之后,马上去求见郯子,向他学习。后来还跟身边的人说起:“吾闻之,‘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犹信。(我听说,“天子那里有不少职业失传,那些专门学问还在四夷那里保存着”,果然不错。)”。

一些补充:

孔子的好学是有名的,好比“子入太庙,每事问”,好比“朝闻道,夕死可也”。

下面是胡氏宗亲网作为胡家先祖展示的(少皞)金天氏画像的图片,出自《先祖像集全本(彩色原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曰:

少皞氏,古代传说中之帝王,古书所载互有矛盾,今唯以《左传》证《左传》。《左传》凡四言少皞氏,文十八年《传》“少皞氏有不才子”、昭二十九年《传》“少皞氏有四叔”及此《传》两言之。余则互参文十八年《传》、昭元年《传》“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注》。此皆不足为信史,其他纪载不引矣。据定四年《左传》,鲁封于少皞之墟,郯子又为少皞之后,故昭子问焉。

杨伯峻先生注“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曰:

杜《注》:“黄帝,姬姓之祖也。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缙云氏盖其一官也。”缙云氏见文十八年《传》并《注》。《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应邵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服虔说同。此亦传说。师,长也。意谓各官之长皆以云为名。

杨伯峻先生注“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曰:

杜《注》:“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孔《疏》引服虔云:“炎帝以火名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其实关于炎帝与神农,古代文献说各不同,不必深究。服虔此说亦无据。

杨伯峻先生注“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曰:

杜《注》:“共工以诸侯霸有九州者,在神农前,大皞后,亦受水瑞以水名官。”孔《疏》引服虔说,“共工以水名官,春官为东水,夏官为南水,秋官为西水,冬官为北水,中官为中水。”服虔以东南西北中配春夏秋冬中,纯是受后人五行影响之说。

杨伯峻先生注“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曰:

杜《注》:“大皞,伏犧氏,风姓之祖也。有龙瑞,故以龙名官。”《汉书?律历志》以炎帝为神农,以大皞为包犧(即伏羲),杜《注》本之,而后之人争论不休,古代传说,已无可信史料足证。至孔《疏》引服虔说,“大皞以龙名官,春官为青龙氏,夏官为赤龙氏,秋官为白龙氏,冬官为黑龙氏,中官为黄龙氏”,亦受五行说而作此臆测。

杨伯峻先生注“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曰:

卜辞有“高祖夔”、“高祖亥”、“高祖乙”,《尚书?盘庚下》“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陈侯因[次/月]簋 铭文云:“其惟因[次/月] 扬皇考,邵緟高祖黄帝”,诸高祖皆谓远祖或始祖。互详十五年《传》并《注》。

杜预《注》“凤鸟氏,历正也”云:“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

杨伯峻先生注“玄鸟氏,司分者也”曰:

玄鸟即燕。分谓春分、秋分。燕以春分来,秋分去,故名。

杨伯峻先生注“伯赵氏,司至者也”曰:

伯赵即伯劳,一名博劳,一名鵙。秋月以所捕动物贯于小枝,储作冬粮。鸣声甚壮。杜《注》云:“以夏至鸣,冬至止。”

杨伯峻先生注“青鸟氏,司启者也”曰:

杜《注》:“青鸟,鶬鷃也,以立春鸣,立夏止。”孔《疏》云:“立春、立夏谓之启。”青鸟不知今何名,《文选?西京赋》李善《注》引杜《注》谓:“青鸟,鶬鶊也。”鶬鶊今作仓庚,俗称黄莺,然《西京赋》云“况青鸟与黄雀”,黄雀即黄莺(据陆璣《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则分青鸟与黄雀为二,李《注》所引亦不足据也。

杨伯峻先生注“丹鸟氏,司闭者也”曰:

杜《注》:“丹鸟,鷩雉也。”鷩雉今名锦鸡,亦名天鸡。杜又云:“以立秋来,立冬去。入大水为蜃。”据此,则不似天鸡。天鸡出中国西南,山东未必能有之。杜说存疑。杜又云:“上四鸟皆历正之属官。”

杨伯峻先生注“祝鸠氏,司徒也”曰:

杜《注》:“祝鸠,鹪鸠也。鹪鸠孝,故为司徒,主教民。”鹪鸠即鹁鸪,《尔雅?释鸟》谓之鳺鴀,天将雨,鸣声甚急。亦即《诗?小雅?四牡》“翩翩者鵻”之鵻。杜《注》谓之性孝,恐傅会之说。

杨伯峻先生注“鴡鸠氏,司马也”曰:

杜《注》:“鴡鸠,王鴡也。鸷而有别,故为司马主法制。”王鴡,鵰类,亦谓之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云“幽州人谓之鹫”,是猛武之禽。杜《注》云“有别”,则未必如此。

杨伯峻先生注“鸤鸠氏,司空也”曰:

杜《注》:“鸤鸠,鴶鵴也。鸤鸠平均,故为司空平水土。”《诗?曹风?鸤鸠?序》云:“鸤鸠,刺不壹也。”不壹即不平。毛《传》云:“鸤鸠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暮)从下上,平均如一。”鸤鸠即今之布谷,每谷雨后始鸣,夏至后乃止,农民以为候鸟,其声似布谷。

杜预《注》“爽鸠氏,司寇也”云:“鷞鸠,鹰也。鸷,故为司寇,主盗贼。”

杨伯峻先生注“鹘鸠氏,司事也”曰:

鹘鸠亦名鶌鸠,鹘鵃,杜《注》谓“鹘鸠,鹘鵰也。”鵰即鵃字,非鵰类禽。杜又云:“春来冬去”,则司事盖指农事,春夏秋忙,冬闲。

杨伯峻先生注“五鸠,鸠民者也”曰:

杜《注》:“鸠,聚也。治民上聚,故以鸠为名。”五鸠即上文之祝鸠、鴡鸠、鸤鸠、鷞鸠、鹘鸠。

杨伯峻先生注“五雉为五工正”曰:

杜《注》:“五雉,雉有五种,西方曰鷷雉,东方曰鶅鸠,南方曰翟雉,北方曰鵗雉,伊、洛之南曰翚雉。”五工正,贾逵、樊光俱谓攻木之工、抟埴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五色之工。然此据《尔雅?释鸟》配《考工记》(《考工记》尚有利摩之工,凡六工,此仅言五工正,故省其一)为说,盖汉人相传之说,不足以释此,故杜不用。详孔《疏》。

孔《疏》注“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云:“雉声近夷(古同韵部),雉训夷,夷为平,故以雉名工正之官,使其利便民之器用,正丈尺之度,斗斛之量,所以平均下民也。”

杨伯峻先生注“九扈为九农正”曰:

沈钦韩《补注》云:“扈,《说文》作雇,或作[雩鳥] ,籀文作鳸。蔡邕《独断》:‘春扈氏农正,趣民耕种;夏扈氏农正,趣民芸除;秋扈氏农正,趣民收敛;冬扈氏农正,趣民盖藏;棘扈氏农正,常谓茅氏,一曰掌人百果;行扈氏农正,昼为民驱鸟;宵扈氏农正,夜为民驱兽;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老扈氏农正,趣民收麦。’”其余异说尚多,皆不足凭,姑引此说。

杨伯峻先生注“扈民无淫者也”曰:

杜《注》:“扈,止也。止民使不淫放。”焦循《补疏》云:“扈,止;见《小尔雅》,与户训止同也。”

杨伯峻先生注“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曰:

《楚语下》云:“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则颛顼乃继少皞为帝,其官有南正、火正,不用鸟、云、龙、火、水等名为官名,即“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其不能以龙、鸟纪者,无远来之天瑞,故以就近之民事为官名。

杨伯峻先生于此(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官学在四夷’,犹信。”)注云:

宋-家铉翁《春秋详说》云:“所谓夷,非夷狄其人也。言周、鲁俱衰,典章阙坏,而远方小国之君乃知前古官名之沿革,盖录之也。亦如孟子谓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为言远也。或者遂以郯为夷国,失之矣。”孔《疏》亦引王肃云:“郯,中国也。故吴伐郯,季文子叹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吾亡无日矣。’”章炳麟《左传读》云:“刘子骏《让大常博士书》云,‘夫礼失求之于野’,此《左传》家释官在四夷之义也。《后汉书?朱浮传》,浮上书曰‘语曰,中国失礼,求之于野’,即本此。”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郯”——“拔”(杨注:郯音谈,国名,据昭十七年《传》,为少皥之后,则为己姓;然《史记?秦本纪赞》云:“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则郯似又出于伯益。《汉书?地理志》谓为“少昊后,盈姓”,盈即嬴。则于其所自出从《左传》,姓则从《史记》也。《楚世家》顷襄王十八年有郯国,则郯国至战国犹存。郯国故城当在今山东省-郯城县西南二十里。#“拔”,《传》作“郯”,江永《考实》谓即宣四年《经》“平莒及郯”之“郯”,在今山东-郯城县西南。杜《注》云“拔,地阙”。互详宣四年《经?注》。#杜?注?:“郯即拔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4,北纬34.63(郯城-北老城)。

通宝推:萨哈林,mezhan,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