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共:💬252 🌺3049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刘璋的人设(三)

有前人指出,温仁不过是庸懦的别名,这一说法当然有道理,但对刘璋来说,似乎又事有不然,尽管他的所作所为已经足够证明他是个庸人。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刘璋闻讯向曹操示好。曹操对此作出了积极的回应:

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

史书中销声匿迹了十四年的刘瑁又露脸了,然而这也是他的谢幕:

瑁狂疾物故。

裴松之为此特地加了一个注解,说物故是“无复所能于事”,也就是死的意思。当然,从记载来看,我们不能武断地判定刘瑁是不正常死亡;可是他死亡的病因、时机,乃至这种写法,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

加封割据军阀有名分的亲族使其与割据军阀本人名位相当,是曹操惯用的统战手段,比如孙氏的孙贲一系也得到了这种加封。这当然会产生一定影响,但一般来说,这并不会立即造成割据势力的内乱——如果其内部向心力是如此之弱,恐怕也等不到曹操的加封。

刘瑁的死,又一次证明了刘璋是个庸人。刘瑁未能成功继位,在之后益州的内乱中也悄无声息,足见刘璋对他的掌握做得还是很好的。仅仅由于曹操并不直接的压力,就杀害自己的兄弟,对刘璋的统治力显然是个削弱。

但刘璋此事做得相当果决,这大概因为刘瑁本人远离政治,事情又是刘璋家事,无人说情的缘故。所以说,刘璋庸则庸矣,却未见得懦。

或有人要问,怎么能直接以刘瑁为刘璋所杀展开论证?这一件事确实没有直接证据,但刘璋类似的行事风格,却是不止一例的,后面会提到。

这一件事有两个直接后续:

其一是刘瑁妻子吴氏成为了寡妇,考虑到她和东州士的关系,这势必对东州士和刘璋的关系产生影响。但从相关史书记载看,这位女士是位合格的政治人,她应该起到了一定作用。甚至刘备后来迎娶她作为皇后,很可能与她这一经历是有关的。刘备立后当然是政治婚姻,但考虑到刘禅与刘备的年龄差,以及刘备对刘禅的评价(多处记载显示刘备并不十分看好自己这个儿子),这一选择恐怕对蜀汉内朝权力分配意义更大,不是一般的政治联姻而已。

其二就是刘璋决定请刘备入蜀。三国志中把这件事归咎于张松因为没有得到曹操的封官而怀恨在心,从而出于私意的举动,经过三国演义的宣扬更是成为了大众认识。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刘璋当时确乎面临着内忧外患,于外,孙刘联盟已经表现出了对蜀地的兴趣,甚至周瑜已经组织了一次半途而废的远征;于内,与曹操的接触使得益州豪强产生一定程度的离心,正如之前荆州豪强和孙权属下诸臣的表现一样。

其实这很像是曹操攻陷荆州后,孙权所面临的情况,只不过孙权的敌人只有曹操。而赤壁之战某种程度上,正是孙权利用刘备集团为前线军力(当然孙权集团也出了很大力)。再加上刘备之前寄寓于刘表也是类似经历,可以说刘备集团拥有丰富的类似于雇佣军的经验。

再考虑到刘备的信用还不错——史书记载可以证明。这一点现在质疑声音很大,但考虑到古人没有上帝视野,刘备其实真正违背了“雇佣兵道德”的只有刘璋这一次。而之前宏观上的简单事实就是刘备均很好完成了“雇佣兵任务”,当然其细节恐非局外人能详细了解——刘璋请刘备入蜀是有客观现实上的理由的,而绝非是听了张松的煽动,就干出闲坐家中,引狼入室的蠢事。

啰嗦了这么多,是想说“人设”的另一个问题,前面提到,由于记载相对于事实的不完备性,“人设”难免简单化或曰脸谱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人设”又往往极端化,比如说描述庸人时往往描述成蠢人,做翻案文章时又挑出庸人不蠢的地方来证明其聪明——我能理解这对娱乐性的贡献,但这不宜当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