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Joshua Freeman:巨兽兴亡录 -- 万年看客

共:💬77 🌺3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军工巨型化

二战期间美国迎来了最后一轮旨在生产军工产品的工业巨型化浪潮,之后美国工厂的规模就开始缩水了。一部分军工生产在政府设施内进行,这些设施的规模也在战争期间极大膨胀了起来。比方说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的规模翻了一番,兼并了大片周边土地,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干船坞与起重机,工人数量的极值达到了七万人。不过军工生产的大头还是由私企的工厂与造船厂里来完成的,这些设施要么新近转产,要么是为了军工目的而刚刚修建的。

阿尔伯特.卡恩在1942年12月与世长辞。在临终之前的几年里,卡恩爆发出了最后的精力,为美国设计了一大批规模位居前列的战争工厂。这其中包括密歇根州沃伦市的克莱斯勒坦克工厂,为美国钢铁铸造公司修建的东芝加哥装甲厂,位于芝加哥的美拓鱼雷厂,圣路易斯的柯蒂斯-莱特工厂,辛辛那提的莱特航空器制造厂,还有专门生产航空引擎的道奇芝加哥工厂(最后这三家工厂的厂房结构都堪称硕大无朋)。但是卡恩设计的规模最大的战争工厂,也是美国全部军工设施当中最著名的一座,还是要数福特威楼峦飞机制造厂,这座工厂体现了将福特工作法应用在远比制造汽车更加复杂的工业领域的努力。随着二战日益临近,美国开始匆忙扩充航空军力,因此国防官员——以及此时已经成为汽车工人联合会领导人的沃尔特.路瑟——开始敦促汽车工业开始进行部分转产。福特的管理人员以前也制造过小型飞行器并且取得了有限的成功,此时他们提出可以采用流水线工作法来生产新近设计出来的B-24重型轰炸机。获得国防部批准之后,福特公司立刻投入了厂房建设。公司选择了位于底特律以西二十五英里的伊普西兰蒂的一块闲置地产,在这里修建了巨大的厂房与机场。主厂房占地六十七公顷,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单体工厂结构。厂房建设速度很快,但是投产又是另一回事了。事实证明,面对规模如此浩大的工业项目,美国联邦政府与福特公司的表现并不比苏联人强到哪里去。他们同样面临着曾经令苏联人头痛不已的难题:厂区位置距离现有的技术工人集中地区太过遥远,难以组织劳动力队伍。(话又说回来,就算将附近的技术工人全都招募过来,人数依然十分有限,不足以满足战时生产的需求。)

威楼峦之所以反复落后于预定投产进度——这件事一度成为了美国政坛的烫手山芋,人人避之不及——部分原因在于采用大规模生产技术来制造轰炸机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容易。航空工业生产飞机零部件一般用的是标准机床,这些专用工具与夹具的制造从一开始就拖延了零部件制造的进度。来自军方的反复设计修改使得依赖标准化零部件进行长期生产的制造方式迟迟不能落实。此外就像在苏联一样,拖后投产进度的因素还包括物料转运缓慢,联邦政府国防部门的反复人事调整与机构重组,以及福特公司管理层的混乱失序。(尽管福特公司一直营造着理性主义的公共形象,但是大公司该有的毛病在这里其实一项也不少:公司内部山头林立,高管之间明争暗斗,推衍塞责司空见惯。)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找不到以及维持不住足量的工人。美国各地的国防工业都在到处拉人,尤其是技术工人,致使抢人大战极其激烈。而且威楼峦的偏远位置也是个不利因素。一开始建设与生产工人刚刚涌入这片人烟稀少的农村地区时发现这里几乎没有可供租住或者收购的住宅,因此他们不得不借住在当地居民家中,或者依靠拖车、帐篷与临时建筑栖身。此情此景难免让人想起当年的高尔基汽车厂与马格尼托格尔斯克炼钢厂。

汽车工人联合会提出要建造一座具有一万个居住单位的“国防城”,为工人们提供全新的永久性定居点。联合会聘用了一位出生在德国的现代派建筑师奥斯卡.斯通诺罗夫来设计这座新城,此前他曾在费城设计过一片工会出资兴建的住宅区。(1931年斯通诺罗夫与一名合伙人参加了面向国际的莫斯科苏维埃宫设计招标并且名列第二,将朗.柯布西耶与沃尔特.格罗皮乌斯这样的大腕都比了下去。)这座国防城以及另一座由国防部官员倡议兴建的轰炸机城的设计都包括了可以容纳好几户家庭的居住结构与大型公共设施,类似这样的社会化住房设计在两次大战间期的欧洲率先得到了尝试,在苏联的高尔基市以及其他许多工业城市也很常见。斯通诺罗夫与他当时的合伙人路易斯.I.卡恩(此人与阿尔伯特.卡恩并无亲缘关系,日后他将会以一系列现代主义建筑而为人所知)拿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住房单元设计,但是所有这些设计全都遭到了激烈反对,以至于全都没能通过验收。反对者包括当地房地产利益集团,福特公司,甚至还有一部分工会成员——最后这批人就像苏联工人们那样更喜欢独门独户的居住环境而不是左翼设计师们大力推崇的集体生活。联邦政府很快就挂上了倒挡,撒下了一片临时预制建筑,其中也包括工人宿舍——依然没能摆脱苏联的前车之鉴。

鉴于居住条件如此困难而且其他地方的工作机会又十分充足,威楼峦的工人流失速度简直就和招工速度一样快,而且招来的大部分工人都没有工业经验,上岗之前还要接受大量培训。尽管福特公司一度曾经为威楼峦设计过高达十万人的劳动力队伍管理规划,但是实践当中的工人数量极值却仅仅达到了42526人。这样的劳动力规模固然很大,但是还没有大到足以应付生产进度的程度。于是福特公司只得勉强放弃了罗格河式的彻底一体化生产理念,将一部分B-24轰炸机零部件的生产任务下放给了其他工厂甚至干脆外包了出去。不过到头来所有的困难还是一一得到了克服。工具全部制作完成,生产方法得到了完善,受训工人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预期的高产量也终于成为了现实。到1944年,威楼峦仅用六十三分钟就能制造出一架轰炸机。到1945年6月停工之际,威楼峦共计生产了8685架轰炸机,其中一部分分成了几大块运到其他地方进行总装,但还有6792架飞机在组装完成之后自行飞离了厂区,这其中又有一大部分直接奔赴了战场。*

*【为了扩充威楼峦的劳动力储备,福特向女工敞开了大门,最后女工占全体劳动力的比例达到了35%。不过另一方面福特在威楼峦又舍弃了高地公园与罗格河的用工先例,一名非裔美国人都没有招收。但是无论怎样,威楼峦的工人们都实现了远超航空工业常规的生产能力。就在本书完成前不久,威楼峦厂区旧址还成为了无人驾驶汽车的试验场地。】

美国的其他飞机制造厂全都没有像威楼峦这样彻底地推行大规模生产法,但是就整体而言,工业巨型化依然成为了战时美国航空工业的显著特征。比方说格伦.L.马丁公司在巴尔的摩以北的米德尔里弗修建的厂房就雇佣了比威楼峦更多的工人,达到了45000人。这片厂区生产的是B-26轰炸机与PBM“水手”水上飞机,厂区里有一座卡恩设计的总装车间,车间里有一条史上最长的桁架以及巨型提升门,可供飞机出入。位于长岛的共和飞行器集团从一家只有几百人的小企业骤然膨胀成为了工人数量超过24000人的大公司。另一家格鲁曼飞行器公司也从原本一千来人的规模膨胀成为了25000人。波音公司更是在西雅图地区雇佣了50000名工人,其中将近半数是女工。*

*【并非所有其他飞机制造商都会将工人集中在单一一座厂房里。例如共和与格鲁曼都在主厂区附近修建了更贴近工人居住地的分厂,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工人通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自行修建工人宿舍的麻烦。】

战时造船业同样依赖大型设施与流水线生产法。在战争开始之前,美国的船只都是由技能高超的工人们订制出来的。人们一直在用这种方式来制造海军军舰,比方说马里兰麻雀角的伯利恒炼钢厂的船坞就是个好例子,这里一度雇佣过八千名工人。但是货轮又是另一回事,为了满足战争需要,必须大量制造商船。因此人们研发了针对货轮制造的流水线技术,包括标准化设计,大量使用预制构件,用焊接取代铆接,以及高度细致的分工。伯利恒炼钢厂在巴尔的摩港新建了一座费尔菲尔德船坞,雇佣了45000名工人,其中90%从没从事过造船工作。就是这样一座船坞在二战期间制造了超过四百艘船只。在西海岸有一位名叫亨利.J.凯瑟的建筑公司老板也投入了造船行业,兴建了一连串大型船坞,依靠大规模生产法来制造自由舰与其他舰船。他在加州里士满修建的船坞雇佣了90000名工人,也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用人数量最多的工业场所。为了支持船坞的运营,凯瑟修建了西海岸第一座整合炼钢厂,位于洛杉矶以东的丰塔纳;他修建了好几座工人新城,例如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冯伯特,这里将近能容纳一万户家庭;此外他还扩展了面向工人的预付款医疗保障项目,起名叫做“凯瑟恒久远”——总之这套做派已经很有苏联联合企业的架势了。战争结束后凯瑟又从联邦政府手中租用了威楼峦厂区,为新近成立的凯瑟-弗雷泽集团生产汽车。这家公司在汽车行业一直干到了1955年。

二战之前的罗斯福新政与工会组织大潮早已为美国的蓝领工人们带来了可观的实惠与形象改善,战争期间的国防生产——尤其是在巨型厂区里进行的国防生产——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政治领袖、军事领袖以及劳工领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强调本土工业战线对于最终胜利的重要意义。巨型工业及其从业者早就笼罩了一层普罗米修斯式英雄主义的光环,现在又进一步披上了爱国主义的战衣。工厂与船坞就像国旗、战争债券促销大会、献血车以及支援英国、苏联、希腊与中国战区的捐赠物资收集站一样成为了彰显爱国主义的渠道。新闻影片、唱片以及报刊杂志都在宣扬战时的工人——无论男女——宣扬他们的高超技艺与爱岗敬业精神,他们在操纵巨型机械建造巨型造物的时候多么轻松自如,以及他们在国防大计当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公众关注,稳定工作带来的更高收入,工会化,再加上紧俏的用工市场,这一切都使得美国工人养成了流露在外的自信。比方说,尽管工会上层发誓不会在战争期间举行罢工,但是此起彼伏的短期罢工数量却并不算少。此外只要看看记者们在战时的全国各地拍摄的产业工人照片——例如多罗西亚.兰格在凯瑟的里士满船坞拍摄的照片——人们就会注意到每一位工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意气昂扬的神色。尽管当时极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战争将美国巨型工厂以及蓝领工人的地位都推向了顶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