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Joshua Freeman:巨兽兴亡录 -- 万年看客

共:💬77 🌺39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4,生产活动分散与生产规模缩减

1945-1946年的罢工浪潮固然将工人们送上了物质生活改善与工会权力加强的轨道,但是工业家们也通过这一轮罢工深切领会到了一条自从三十年代就开始逐渐明显起来的教训:将工业活动高度集中在大规模设施当中十分危险。甚至早在三十年代中期的激进工人运动爆发之前,就有几家大型企业开始尝试避险策略,修建了许多规模较小的工厂来补充主要生产设施。到了二十年代晚期,均在阿克伦城修建了巨型工厂的美国轮胎产业三大家——固特异、古德里奇与风驰通——先后在洛杉矶修建了分厂来满足西海岸市场的需求。1928年固特异又在阿拉巴马州的加兹登市修建了分厂。此地的有利条件是工资水平低且反工会氛围浓厚,不利条件则是远离任何主要轮胎市场。修建这座分厂的用意似乎是为了降低劳动成本并且添加一个用来威胁阿克伦工人的把柄。1936年固特异主厂区罢工之后,公司又扩建了加兹登分厂。风驰通也逐渐将生产活动转移到了在孟菲斯修建的新厂以及其他几座更远的厂区。到1938年,风驰通在阿克伦雇佣的工人数量已经从10500人下降到了6000人。至于固特异阿克伦厂区的工作岗位则被外迁了五分之一。

当然,控制工人并不是轮胎公司开始分散生产的唯一原因。技术革新与轮胎尺寸的日益标准化意味着人们有可能修建体量小于阿克伦巨兽但却依然可以进行高效大规模生产的工厂。此外随着美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以及人口重新分布,新的市场不断浮现,将厂房修建在这些新兴市场附近也能节约运输成本。但是最主要的原因似乎还是因为资方不想继续被少数工人组成的团体轻易挟制了。轮胎生产过程的序列性极强,只要一个车间闹罢工,整座工厂就不得不关门。这种事在阿克伦厂区反复发生过很多次,有时工会根本没有正式出面组织,工人们就会发动占厂罢工以及其他形式的罢工。随着偏好采取直接行动的工人文化变得越发不稳定,像这样的即兴罢工也成了阿克伦厂区的顽疾。1944年10月某固特异工厂仅有四名工人罢工,却连带着五千名其他工人停产。三大公司为筹建新厂选址的时候总会选择工资水平较低而且工会化没那么容易成功、至少没那么激进的地区。在二战之前,橡胶工人联合会反复试图在固特异的加兹登厂区以及风驰通的孟菲斯厂区实现工会化,但是却屡屡受挫。两家轮胎巨头在阿拉巴马州推行了恐怖统治,与地方执法部门沆瀣一气,雇佣流氓恶棍与反工会工人痛殴工会组织人员。

美国广播唱片公司应对激进劳工运动的反应也很迅速。公司在新泽西州卡姆登市修建了一座占地两百万平方英尺的厂区,与费城隔着一条特拉华河遥遥相望。厂区雇佣了9700名工人(75%是女工),产出了公司的几乎一切产品。1936年,这片厂区经受了长达一个月的罢工,公司从外地运来了破坏罢工人员,还指使警方采取暴力,但是都没能终止罢工。最终卡姆登厂区成功实现了工会化。罢工刚刚结束,美国广播唱片公司就开始向外地转移生产活动。1936年至1947年之间,公司在印第安纳波利斯修建了一座零件厂,在印第安纳州布隆明顿修建了一座收音机厂,在宾州兰开斯特与印第安纳州马里恩各自修建了一座电子管厂,在好莱坞修建了一座唱片厂,还在弗吉尼亚州的普拉斯基修建了一座细木工加工厂。到1953年,卡姆登仅仅剩下了三百个生产电子消费品的工作岗位。原本的厂区依然是公司的重要中心,负责研发工作与制造军工产品,至于大规模消费品的生产则全部分散到了外地小型工厂当中。*

*【日后美国广播唱片公司将会在布隆明顿厂区制造电视机,致使厂区工人数量一度膨胀到了八千人。但是公司后来还是将大部分生产活动迁到了孟菲斯,再接下来又迁到了墨西哥的华雷斯城。】

通用汽车同样很早意识到了激进工人运动对于高度整合的生产体系会造成多么大的威胁。1935年托莱多变速器工厂的罢工就导致了北美全部雪佛兰工厂的停产。此后不久公司就发动了耗资五千万美元的制造流程扩建与现代化升级项目,为的是确保一座厂房的生产遭到干扰不至于中断其他地方的运营。大多数复制了托莱多工厂出产产品的新工厂——包括一座位于印第安纳州曼西市的厂房——都选址在了工会运动力量薄弱的村镇或者小城市。*不过这个项目发动的太迟了,没能阻挡汽车工人联合会在1937年取得胜利。弗林特厂区的占厂罢工与随后的一系列罢工进一步凸显了工业集中化布局的弊病。在单一一座工厂生产每一台雪佛兰引擎或者某款通用汽车车型的每一具车体确实能带来规模经济的收益,但是一旦工人闹起来的话也会带来无法化解的危险。

*【为了进一步避免生产遭到干扰,通用汽车采取了不同于福特的策略,依靠外部供货商来制造自家汽车所需要的大部分零配件。】

就算通用汽车这样财力雄厚的巨头也无法在短时间内修建新厂并且再现最为集中化的设施——例如罗格河厂区,道奇主厂区,又或者雪佛兰与别克的弗林特厂区——当中的全套生产活动。但是二战为各家公司提供了开始或者推进这一过程的绝佳机会。就像在苏联一样,国家安全要求军工厂选址必须位于国土腹地从而远离轰炸。军工计划人员尤其看好西南地区,因为这片区域气候温暖且土地开阔。在政府资助下,各家橡胶公司修建了许多新厂来供应爱荷华州、得州、宾州、阿拉巴马州、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堪萨斯州的需求。战争结束之后,华盛顿方面又将这些厂房廉价卖给了原本就在运营它们的公司。还有好几家大型战时军工厂也遭到抛售并且转向了民用生产领域,比方说堪萨斯市的北美航空轰炸机厂(一度雇佣过两万六千人)就被通用汽车盘了下来,不仅用来生产汽车,还造了一段时间的战斗机。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另一座兵工厂则成为了通用电气的“应用技术园区”的核心。

二战之后的罢工潮进一步促使美国的工业活动向更多且更小的工厂里扩散。这一轮罢工潮在美国历史上可谓前所未有,不仅规模浩大,而且纪律极其严明。尽管有几场离厂罢工拖延了很久——通用汽车经受了113天罢工,纺织工人罢工了133天,玻璃工人罢工了102天——但是绝大多数罢工工人都能做到步调一致。罢工工人在工业中心区广受支持的情况令各家企业的领导层都深感不安。比方说在炼钢城镇,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地方当局、报纸与商业界都会在劳资冲突当中站在资方这一边,但是现在他们就算不会公开支持罢工工人,至少也会严守中立。罢工的电气工人获得了大学生、克利夫兰市长与匹兹堡市长以及五十五名众议员的支持。退伍老兵在多起罢工当中起到了显著作用,将自己在战场上挣来的道德资本借给了工人们。在新泽西州的布卢姆菲尔德——通用电气与西屋电气都在这里开设了工厂——罢工工人甚至得到了美国军团当地分支的支持,尽管美国军团是一个历来反对工会的著名保守组织,而罢工领导者又都是些左翼人士。在芝加哥,药店与杂货店提高了罐头厂罢工工人的赊账额度上限,还有好几位牧师加入了罢工纠察线的行列。杜鲁门政府对待罢工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但却从来没有质疑过工会化的合理性,而且最终还是动用了联邦政府的权力来迫使几家主要公司接受工人的加薪要求。

这一轮罢工令各大制造业公司看清了一项痛苦的事实:他们已经无法独力掌控各自手里最大型工厂所处的实体、社会与政治环境了。时任通用电气总裁查尔斯.威尔森在国会听证会上满腹怨气地抱怨道,罢工工人甚至不允许经理、科学家与文职人员这样的非工会成员进入罢工厂区:“我认为一家企业并不应该低三下四地来到工会面前恳求他们允许自家的工程师进厂上班。”随着亲工会的政客在地方选举与国家选举当中纷纷上台,随着小商户们纷纷与工人阶级顾客结盟,随着工会渗透进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社区公益集资与体育文化活动,工业社区的政治与日常生活。比方说纽约州的扬克斯镇一度曾经被镇上的制造业公司把持,例如奥的斯电梯公司与亚历山大.史密斯地毯公司——后者在巅峰时期在巨大的厂房里雇,佣了七千名工人,是美国第一号地毯制造商。但是在二战之后,镇上关于税收与公共政策的决策突然成为了可以公开辩论的题材,组织严密志不在小的当地劳工运动也开始与大公司较上了劲。巨型工业区曾经是企业权力的堡垒,但是现在却被密集城市中心的工人社区劫持成了人质。在各种少数族裔团体、老兵联谊会、教会、酒吧、保龄球俱乐部以及社交场所当中——当然也在工厂大门以内——工人阶级的团结意识正在不断发展。

面对着主要工厂内外工会权力的增长,通用电气采取了多方位的应对手段。1946年罢工之后,公司聘用了一位勒穆尔.R.伯尔维尔担任副总裁,主抓员工与社区关系。伯尔维尔采取强硬路线来应对工会,在谈判时总是摆出一副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的姿态,同时又通过报纸广告与其他媒体呼吁工人们以及通用电气工厂所在城镇的居民们保持理性。他不仅宣扬公司的好处,而且还面向工人与公众大力普及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并且雇佣了罗纳德.里根来担任公司意识形态攻势的代言人。此时的美国企业界正在发起一场旨在重塑公众的经济思考方式的宣传运动,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抗罗斯福新政带来的意识形态与政治影响。通用电气的努力虽然全面,但也只是这场运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通用电气与其他电器产品制造商还开始将大工厂的生产活动向小工厂里转移。这些小工厂分布在南方,边境州,西海岸,新英格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大西洋中区,以及波多黎各。这一举措导致原有工厂里的工作岗位数量大幅下降。比方说通用电气将康涅狄格州布里奇波特的一部分小家电生产分散到了四处地点,分别是纽约州的布罗克波特与雪城,宾州的阿伦顿,以及北卡罗来纳州的阿什伯。结果布里奇波特的就业岗位就从6500个下降到了不到3000个。历史悠久的通用电气斯克内克塔迪工厂专门制造大电流产品,二战高峰期曾经雇佣过四万名男女工人。但是通用电气将生产工作分散到了弗吉尼亚州、印第安纳州、马里兰州、纽约州、佛蒙特州以及加州,于是斯克内克塔迪工厂的工人人数就从1954年的20000人下降到了1965年的8500人。

生产活动的分散有很多原因。就通用电气而言,将新建厂房的地理选址分散开来的决策与公司本身的结构重组息息相关,这次重组形成了好几个去中心化的生产部门。就像二战开始之前那样,许多公司都将新厂地址选在了新兴市场附近,尤其是南部与西部地区。交通与通信条件的改善以及空调的问世都促进了这一过程。有时现代化本身也会促使公司重新选址建厂。比方说在底特律这样的城市,临近铁路线的大片空地已经不多了(类似汽车这样的大件商品的生产商离不开这样的地皮)。制造商们纷纷试图用单层厂房来替代原本的多层厂房,预留出让卡车装卸物资的装卸区以及员工的停车空间,因此往往会将目光投向空闲地皮充裕的郊区、中小城市乃至农村。此外还要考虑到政府刺激的因素。为了吸引北方工业来南方落户,南方各州广泛采取了多种招商手段,包括推行减免税政策,发行免税工业发展债券以及举办劳工培训项目。

总体而言,研究美国工业选址的理论作品极少关注劳工因素。这些学术研究有时会考虑到地区之间工资水平的不同,但是激进工人与工会的存在或者缺席几乎总会遭到忽视。但是在实践当中,劳工往往是影响工业选址的决定关键。当时有一本“为了负责评估工厂选址对公司生产力影响的高管而撰写”的指导手册就直言不讳且就事论事地指出了一条“不少公司遵循的非正式决策规则:任何一座遭到工会化的厂房都不应当原地扩建。”这条金科玉律的基础“在于管理层维持其设施的生产力与弹性的需求。”公司进行大规模扩建的时候一般都会修建新厂而不是扩建工会化的旧厂,“新厂选址往往位于利于工作的州。”通用电气公开宣称之所以要削减旧厂用工人数并且将工作岗位调往他处是为了利用南方各州的低工资优势来维持公司的竞争力。但是伯尔维尔在私下讨论当中则认为这一做法与生产提速一样都是训诫劳动力的手段。有些与全国级别的工会签订了合同的大型公司还会因为试图将生产活动转移到敌视劳工组织的地区而遭到反对。比方说在1960年的通用电气罢工当中,工人们要求通过合同条款来限制公司将北方工作岗位迁到南方的做法。不过通用电气对于这项要求嗤之以鼻,罢工本身也失败得一塌糊涂。十年之后,汽车工人联合会也指责通用汽车采取所谓的“南迁策略”,也就是在路易斯安那州、阿拉巴马州、佐治亚州与密西西比州修建零部件厂以及在俄克拉荷马城修建组装厂。到头来通用汽车的所有工厂都会实现工会化,但是包括美国广播唱片公司在内的许多大公司都发现,尽管将生产活动从建成已久的旧厂搬到新社区也未必就一定能摆脱工会的纠缠,但是新厂里的工会往往会比旧厂那边更弱更温和。

并非所有的新建工厂都比它们所顶替或者部分取代的旧工厂更小,不过绝大多数都是这样。有时这一现象反映了资方增多中间产品或者最终产品生产来源的欲望,利用新建工厂来生产一部分此前在大型工厂生产的产品。此外自动化也促进了生产规模缩小。许多制造商都在二战结束后采用了新技术,让机器自行调控,完成此前离不开人力干预的任务。采用自动化的动机包括追求更高的精度与速度以及消灭重体力劳动,不过降低人工成本与削弱工人权力的欲望也是驱动自动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福特公司是汽车行业自动化的领军者。公司成立了自动化部,开始将工作岗位从罗格河厂区外迁。罗格河厂区的汽车工人联合会地方分会在全国各个分会当中的激进程度位居前列,而且各种自发罢工与怠工始终十分常见。自动化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在五十年代中期,福特公司将福特与水星型号汽车引擎的生产从罗格河转移到了克利夫兰的新建工厂。此外福特公司还在迪尔伯恩修建了一座制造林肯型号汽车引擎的工厂。在罗格河厂区共有950名工人负责生产活塞传动杆,但是在克利夫兰与迪尔伯恩这两座新厂,负责生产活塞传动杆的工人加在一起也只有292人。福特公司还在五十年代将许多其他生产活动从罗格河转移到了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新厂里,包括车身冲压,机械铸造,锻造,炼钢与制作玻璃。于是罗格河的用工人数就从1945年的85000人缩减到了1954年的54000人,然后又缩减到了1960年的30000人。此时的罗格河依然是美国最大的工厂之一,尽管与鼎盛时期相比已经大大不如了。随着克莱斯勒集团将生产活动拆解分散且自动化,道奇主厂区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形。二战期间厂区工人数量极值达到了40000人,到1963年又缩减到了8300人。随着零部件生产转移到其他地区,面积庞大的旧厂区只剩下了组装工作可做。1980年公司彻底关闭这片厂区时,其中的男女工人只剩下了5000人。

自动化与机械化促成了生产力的显著提升。二战结束后的二十五年里,美国汽车行业的用工总人数始终维持在七十五万人左右,而汽车产量却将近翻了一番。从1947年到1967年,美国制造业用工总人数上升了27%,而行业总产值(考虑到期间通货膨胀的因素)却上升了157%。管理提效与生产提速的因素固然不能忽视,但是新工厂与新设备起到的作用也很大。大型工厂依然还在得到兴建。1967年美国雇佣2500名以上工人的工厂共有574座,相比之下二十年前是504座。但是此时的美国公司极少修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制造带上到处涌现、旨在彰显工业化力量的巨型工厂。极少数反例之一是通用电气的路易斯维尔家电产业园——这里生产电冰箱、洗衣机、吹风机、电热炉、洗碗机、垃圾粉碎机以及空调。这片厂区自从1951年开始施工,占地700公顷(最终扩建到了920公顷)。厂区内部景观布局随处可见,其中坐落着六座工厂,一座研发中心,一座仓库以及一座发电站。厂区甚至还有专属的邮政编码。1955年这里雇佣了16000名工人,1972年的顶峰时期达到了23000人(其中15000人是工会成员)。无论以任何标准衡量这片厂区都堪称庞大,但是却始终没能达到通用电气全盛时期的斯克内克塔迪厂区的同等规模,在罗格河以及道奇主厂区这样一时无两的巨兽相比更是望尘莫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