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左传》本末分章全译 -- 桥上

共:💬117 🌺4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本末分章译文109楚灭陈蔡09/16

《定三年传》:

蔡昭侯为两佩与两裘以如楚,献一佩一裘于昭王。昭王服之,以享蔡侯。蔡侯亦服其一。子常欲之,弗与,三年止之。唐成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亦三年止之。唐人或相与谋,请代先从者,许之。饮先从者酒,醉之,窃马而献之子常。子常归唐侯。自拘于司败,曰:“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弃国家。群臣请相夫人以偿马,必如之。”唐侯曰:“寡人之过也,二三子无辱!”皆赏之。蔡人闻之,固请,而献佩于子常。子常朝,见蔡侯之徒,命有司曰:“蔡君之久也,官不共也。明日礼不毕,将死。”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沈,曰:“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蔡侯如晋,以其子元与其大夫之子为质焉,而请伐楚。((p 1531)(11030401))(110、109)

我的粗译:

之前,楚国属国蔡国的国君蔡昭侯(蔡侯-申,蔡昭公)朝觐大约才十一岁的楚昭王(楚子-轸),他准备了两件玉佩和两件皮袍,把其中一件玉佩和一件皮袍献给昭王,昭王戴上玉佩,穿着皮袍,设宴招待蔡侯(蔡侯-申,蔡昭侯,蔡昭公)。蔡侯也戴着玉佩穿上皮袍参加宴会。结果,同时参加宴会的楚国令尹子常(囊瓦)看见了,就向蔡侯索要留下来自用的玉佩和皮袍,蔡侯舍不得给,子常就不安排蔡侯完成朝觐仪式,一直把蔡侯扣留了三个年头,就到了我们定公三年(公元前五〇七年,周敬王十三年,晋定公五年,楚昭王九年,蔡昭公十二年),也就是“蔡侯-东国卒于楚”十二年后。

差不多同时,楚国另一属国唐国的国君唐成公(唐侯)也来朝觐楚国,为他驾车的马里头,有两匹肃爽马,也被子常看上了,唐侯(唐成公)也是舍不得,也被子常扣留了三个年头。唐国一些上层人士商量后想出办法,先提请求,说要轮换唐侯的随从,得到允许后,另派一拨人去了楚国,先慰劳原先的随从,请他们喝酒,把他们灌醉,接着就把那两匹肃爽马偷出来献给子常。子常马上把唐侯放了,这也是在我们定公三年。

唐侯回国后,那些谋划偷马的人都到“司败”(唐国司法官的官署及相关机构)那里,把自己关起来,让人告诉唐侯说:“君以弄马之故,隐君身,弃国家。群臣请相夫人以偿马,必如之。(主上为两匹好看的马,就把自己陷住,丢下国和家。现在我们这些臣下把马弄丢了,请您准许我们帮那些人找马,一定再找到两匹一模一样的马。)”,唐侯赶紧把他们放了,并且道歉说:“寡人之过也,二三子无辱!(这都是寡人的错,不敢再得罪几位大人。)”,道歉过后,唐侯还奖赏了所有这些人。

那些蔡国上层人士听说唐国人的做法,就去反复请求蔡侯,终于说服蔡侯把那件玉佩献给了子常。

随后,子常上朝,马上接见蔡侯的随从,当场向楚国有关机构下令说:“蔡君(蔡昭公,蔡昭侯,蔡侯-申)之久也,官不共也。明日礼不毕,将死。(蔡国主上在这儿滞留,都是办事人员不努力,要是明天还不能完成仪式,有人要被杀了。)”,于是蔡侯很快就回国了。

回国路上,要经过汉水,渡河时,蔡侯拿起一块玉沉入河底,发誓:“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我要是再渡汉水而南,必受上天惩罚,有若大川之神在此!)”。

蔡侯回国后马上前往晋国,带上他儿子“元”和其他大夫的儿子,让他们留在晋国作质子,请求晋国出兵讨伐楚国。

一些补充:

楚夫人嬴氏至自秦”在公元前五二三年(鲁昭公十九年,周景王二十二年,晋顷公三年,楚平王六年)初,“昭王服之,以享蔡侯”在公元前五〇九年(定公元年,周敬王十一年,晋定公三年,楚昭王七年),则昭王至多十三四岁。

蔡昭侯后来又随着吴军打回了楚国,再次渡汉水而南,最终果然受到惩罚,没得好死。

杜甫诗句“闻说真龙种,仍残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有注云“马色如霜纨”,骕骦就是肃爽,则肃爽应该是银白色的骏马。

下面是一张银白色骏马的图片,出自《颜三友的相册-龙马》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伯峻先生注“蔡人闻之,固请,而献佩于子常”曰:

《楚语下》有鬭且论子常蓄货聚马语,可参阅。

《楚语下》3:

鬭且廷見令尹子常,子常與之語,問蓄貨聚馬。歸以語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見令尹,令尹問蓄聚積實,如餓豺狼焉,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貨不妨民衣食之利,聚馬不害民之財用,國馬足以行軍,公馬足以稱賦,不是過也。公貨足以賓獻,家貨足以共用,不是過也。夫貨、馬郵則闕于民,民多闕則有離叛之心,將何以封矣。”

“昔鬭子文三舍令尹,無一日之積,恤民之故也。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于是乎每朝設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秩之。成王每出子文之祿,必逃,王止而後復。人謂子文曰:‘人生求富,而子逃之,何也?’對曰:‘夫從政者,以庇民也。民多曠者,而我取富焉,是勤民以自封也,死無日矣。我逃死,非逃富也。’故莊王之世,滅若敖氏,唯子文之後在,至于今處鄖,為楚良臣。是不先恤民而後己之富乎?”

“今子常,先大夫之後也,而相楚君無令名于四方,民之羸餒,日已甚矣。四境盈壘,道饉相望,盜賊司目,民無所放。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厭,其速怨于民多矣。積貨滋多,蓄怨滋厚,不亡何待。”

“夫民心之慍也,若防大川焉,潰而所犯必大矣。子常其能賢于成、靈乎?成不禮于穆,愿食熊蹯,不獲而死。靈不顧于民,一國棄之,若遺跡焉。子常為政,而無禮不顧甚于成、靈,其獨何力以待之!”

期年,乃有柏舉之戰,子常奔鄭,昭王奔隨。

杨伯峻先生注“余所有济汉而南者,有若大川!”曰:

誓不再朝楚。《公羊》作“天下诸侯苟有能伐楚者,寡人请为之前列。”《谷梁》亦同此意。盖因四年蔡随吴伐楚而以意为此辞,非原辞也。

杨伯峻先生注“蔡侯如晋,以其子元与其大夫之子为质焉”曰:

杜《注》:“为明年会召陵张本。”六年《传》卫-公叔文子云:“公子与二三臣之子,诸侯苟忧之,将以为之质。”此大夫之子亦执政大臣之子,所谓“二三臣之子也。”

“蔡”——“新蔡”推测位置为:东经114.99,北纬32.75(新蔡二高周围,有遗址,省保。昭十一年蔡灭,昭十三年复封于新蔡,哀元年因楚围请迁,哀二年迁于下蔡——州来)。又:如据陈伟先生,则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7,北纬32.6(先秦、汉晋-新蔡故城实应在北魏以后的新蔡县治以西、汝水南岸一带。——陈伟 《楚“东国”地理研究》 (p 022))。

“楚”——“郢”——“为郢”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至僖二十七,文九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昭三十至定六)。

“唐”(杨注:唐,春秋时国,《楚世家》“楚昭王灭唐”《正义》引《世本》谓为“姬姓之国”,《通志•氏族略》二则以唐为祁姓,恐另是一唐国。彝器有唐子觶,文曰:“唐子祖乙”。其地即今湖北省-随县西北之唐县镇。),推测位置为:东经113.12,北纬31.99(随州-唐镇)。

“汉”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7,北纬30.6(“蔡侯归,及汉,执玉而沈”之处,蔡侯应是经“鱼陂”、“冥阨”返“新蔡”)。

“晋”——“新田”推测位置为:东经111.31,北纬35.62(成六年后,新田遗址,4000万平方米,在同一区域内有6座城址。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

《定四年经》:

三月,公会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曹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p 1533)(11040002))(109)

五月,公及诸侯盟于皋鼬。((p 1533)(11040004))(109)

《定四年传》:

四年春三月,刘文公合诸侯于召陵,谋伐楚也。晋-荀寅求货于蔡侯,弗得,言于范献子曰:“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吾自方城以来,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乃辞蔡侯。((p 1534)(11040101))(110、109)

《定四年经》:

秋七月,公至自会。((p 1533)(11040008))(109)

杞伯-成卒于会。((p 1533)(11040005))(109)

葬杞悼公。((p 1533)(11040010))(109)

《哀八年经》: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p 1646)(12080006))(109)

《哀九年经》:

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p 1651)(12090001))(109)

我的粗译:

下一年,我们定公四年(公元前五〇六年,周敬王十四年,晋定公六年,楚昭王十年,陈惠公二十四年,蔡昭公十三年,郑献公八年,齐景公四十二年,宋景公十一年,卫灵公二十九年,曹隐公四年,杞悼公十二年,许男-斯十七年,吴阖庐九年),春三月,周王室卿士刘文公(刘卷)召集诸侯在召陵盟会,商量蔡侯的请求,准备进攻楚国。这时,晋国有位卿荀寅(中行文子)向蔡侯(蔡侯-申,蔡昭公,蔡昭侯)索要贿赂,没得手,竟向他们执政的中军元帅范献子(士鞅)提出:“国家方危,诸侯方贰,将以袭敌,不亦难乎!水潦方降,疾疟方起,中山不服,弃盟取怨,无损于楚,而失中山,不如辞蔡侯。吾自方城以来,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我们国和家都处在困难时期,各路诸侯也正离心离德,这会儿要去进攻敌人,怕没那么容易吧!再赶上雨季要来了,传染病正开始流行,“中山”也蠢蠢欲动,如果去进攻楚国,就是背弃盟约,而且增加了仇敌,对楚国没啥伤害,又会丢掉“中山”,所以最好还是拒绝蔡侯。我刚打方城那儿来,咱从楚国占不到便宜,只能白费气力。)”。

结果他们拒绝了蔡侯。

一些补充:

此处是《左传》中第一次提到“中山”。

本年,来参加召陵(皋鼬)之盟的一位诸侯杞伯-成(杞悼公)在盟会过程中就去世了,四年后,他的继承者杞伯-过(杞僖公)也去世了。

小狐《讀《繫年》臆札》所附《系年》通行释文《第十八章》:“景平王即世,昭王即位。許人亂,許公[力它] 出奔晉,晉人羅(罹),城汝陽,居許公[力它] 於容城。晉與吳會(合)爲一,以伐楚,[閥-亻] (門?)方城。遂盟諸侯於召陵,伐中山。晉師大疫且飢,食人。楚昭王侵泗(伊)洛以復方城之師。晉人且有范氏與中行氏之禍,七歲不解甲。

小狐《讀《繫年》臆札》所附《系年》通行释文《第二十章》:“晉簡公立五年,與吳王闔盧伐楚。

以上两条《系年》表明,在此前后晋国曾有部队前去攻打方城,但没打进去,《春秋经》也说这帮诸侯曾“侵楚”,荀寅所云“吾自方城以来”,估计就说的是此事。而蔡侯回去后,本年年底就跟着吳王闔盧打入了楚国。

杨伯峻先生注“乃辞蔡侯”曰:

蔡侯以己子与大夫之子为质,请晋伐楚,见去年《传》。晋竟合诸侯而不伐楚。

杨伯峻先生注“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过卒”曰:

癸亥,三日。无《传》。此杞僖公,据《杞世家》,乃悼公之子。

杨伯峻先生注“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曰:

正月初十庚子冬至,建子。无《传》。“僖”,《史记》例作“釐”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刘”(杨注:刘,今河南-偃师县西南,缑氏西北。),推测位置为:东经112.76,北纬34.59(偃师-陶家村北,浏、涧汇流处南,刘城,有遗址,近椭圆形城,650米—1200米,三面临河,仅筑南垣。春秋-战国-汉)。

“宋”——“商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卫”——“帝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10,北纬35.65(濮阳县-高城村南,安寨、七王庙、冯寨、东郭集、老王庄。僖三十一年——前629,卫迁于帝丘)。

“陈”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8,北纬33.73(淮阳县城)。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许”——“白羽”——“析”推测位置为:东经111.49,北纬33.31(莲花寺岗,“许”昭十八年迁来,定四年迁容城)。

“许”——“容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2.94,北纬33.65(宋口村(?),杨先生:容城故城在今鲁山县南稍东约三十里,定四年迁来,定六年灭于郑,后楚复之,不知何时迁华容)。

“曹”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53,北纬35.11(今城西北四里,汉城)。

“莒”——“莒父”推测位置为:东经118.83,北纬35.58(今莒县县城,春秋初莒国迁来)。

“邾”——“绎”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2,北纬35.31(邾国,邹城-纪王城,纪王村及其东周围,有遗址,近方形城,2530╳2500,南部凸出依山势。东周至汉。当于文十二年迁此)。

“顿”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4,北纬33.43(东风村,南顿故城)。

“胡”推测位置为:东经115.79,北纬32.96(阜阳市-白庙集-胡庙)。

“滕”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8,北纬35.04(滕,滕州-东滕城村周围,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内城?:东555,西590,南850,北800。周-汉)。

“薛”推测位置为:东经117.20,北纬34.90(薛国,张旺镇-皇殿岗村周围,有遗址,大城东南角隔出小城,均为不规则长方形,小城内有宫城及其东小城均为方形。春秋时只有小城和宫城。大城:3300╳2300,736万平方米;小城:913╳700,60万平方米;宫城:170╳150,2.5万平方米;宫东城:190╳190。大城:战国至汉;小城:晚商至汉;宫城,宫东城:西周至汉?)。

“杞”——“淳于”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4,北纬36.07(僖十四年前襄二十九年后杞都,泰安县-淳于村)。

“小邾”——“郳”推测位置为:东经117.17,北纬35.08(滕州市-荆河东,小邾城村,有遗址,庄五年之前郳国)。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召陵”推测位置为:东经114.14,北纬33.61(邑——召陵镇-老寨)。

“皋鼬”(杨注:皋鼬今河南-临颍县南。),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0,北纬33.7(郾城北三十里)。

“中山”——“鲜虞”(杨注:鲜虞,白狄别种之国,今河北-正定县北四十里新城铺即其国都所在。战国时为中山国。据《史记•六国年表》,魏文侯十七年撃守中山。《魏世家》亦云:“十七年,伐中山,使子撃守之”,则中山于战国初已亡于魏;而赵武灵王所灭之中山,则魏之中山也。公元前四一年中山武公初立,都城在顾,在今河北-定县。其后迁灵寿,据考古发掘,在今平山县-三汲公社。一九八二年《河北学刊》创刊号载夏自正、谢忠厚《中山国史简述》,可参。#肥,国名,盖鼓与肥皆鲜虞属国,故《经》言“晋伐鲜虞”;十五年“围鼓”,《传》亦云“伐鲜虞、围鼓”,皆以“鲜虞”贯之。肥在今河北-藁城县西南七里。或云,今山西-昔阳县-东冶头镇有肥子故国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4.69,北纬38.27(正定县-新城铺)。

“方城”——“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3.22,北纬33.34(方城县-独树镇-杨武岗村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