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怕富不怕穷 -- 给我打钱87405
忘记回复哪个的了,只是在自说自话。
共相殊相,名物物名,转注互训,疏离实在。
——
其实学术上的还好,只要有专业训练,并不碍事。但是作品上的不行,影响过于宽泛,也没法挽回。
而且他们构造的第二现实,并不需要严格论证。只需要有个近似的殊相总结出一个共相作为基础就可以了,要知道这和共相成立完全是两码事。就不要提殊相本来的前提。
说的抽象。就好像编号兄教育孩子,可以总结出父母唠叨孩子,孩子总不明白,而后虚构出完全不同的内容。比如功课或者邪教。但不管是唠叨还是功课,和编号兄的教育是一回事吗?(国内似乎报告文学最严重,编号兄熟悉的知青就是重灾区之一。)
理性是总结能力,总结的往往不对。
他们经常用具体的意向,去否认/确立相对抽象的意向,甚至是方向。反正只要你接受隐喻和解读这种游戏,就肯定逃不过去接受他们的立场。甚至这些立场并不是表面上的,而是内在的前提预设。就像这个帖子说的。为什么要接受这种预设?
但问题不在于理论上能够否认多少,而在于只要遇到一些话,就再也不能继续了。
别当真、你傻啊、认真你就输了、是不是搞错了什么?
即便是你有完美的理论论证,作品的确有真实作为基础(不然怎么看懂呢),作品的确制造出第二现实(之前帖子说过了),作品的确造成过很大影响(新闻报道够多了),作品的确有某种特殊目的(这都不需要解释),作品的确在试图灌输什么(还少吗?)……
但只要一句话,就会全线溃败。
这么较真干啥。
这的确也不是什么事情。但背后却有着深刻的认识差异。
因为他们说的是个体、大多数、绝大部份。而你说的是所有人。绝大多数是一种恐怖的思维。那就是数字,用统计来判断问题。对于生命而言,是不能有任何一个例外的。这是最起码的应然。
在日常讨论中,我们当然可以接受不较真的认识。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有选择的如此。但作为立场,是不能接受的。这里不是说非此即彼,或者绝对管控。看玩笑,大家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这里说的是应然。
他们成功只需要一个最基本的东西,那就是该不该这样以为?
除了明确的否,并且拒绝继续,其他的都是该。
真正的问题就只是,不断灌输、不假思索的接受其存在,不再在意应然了。或者说,成了事,就全对了。这是引用别人的话,后面还有一句。这个事实,造成周朝灭亡。
所以这里和作品毫无关系。问题只是应然的意识。也就是价值。
需要的只是不应该。事实如何,永远是两回事。
现实可怕的地方在于,当你认为某些人可以这样做的时候,某些人也是这么想的,他觉得这是你可以接受的底线。甚至就此学会了这样做。
忘记的一段。
意向的游戏,是怎么也玩不完的。既可以不断限定,找出一个具体形式说明。也可以不断抽象,找出一个宽泛指称论证。只要你用这样的方式解决,要么掉进去就出不来了,要么推进到尖锐对立的那一刻。总而言之,没有好结果。
然而现在这样的作品太多了。尤其是性别问题。性别,已经不需要第一实在表达,而是借由作品,天知道是哪来的社会情景和心理活动来建构。岂止是性别,共产、民主、自由……哪个意识形态,哪个哲学观点,哪个存在意见没人这样表达过?就连最平民,最爆米花的作品也充满了这样的东西。有谁能够逃过?
更何况讨论的所谓具体意向,单凡是有点方向,就不会发生。这不仅是预设没有方向的问题,更主要的,其实是为了吸引眼球,才故意这样做的。也就是有意为之。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西方的神话。
夸张已经成为一种必要。尽管这会造成殊相和共相的混淆。但是这重要吗?
必须指向第二实在,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是知道自己只能是第二实在的。一旦进入现实,那么所有意向都会遭到质疑,甚至经不起最基本的预设分析。而且他们也没有能力去论证一个科学观点。
但大家论证作品问题时,想的是什么?是不是影响力,别人说很知名,热卖?拿奖?许许多多侧面证据和可信提示?还是提供一种解读方式?
不只是文化工业,还包括了真正的观念艺术(区别在哪?)、非虚构作品、各种各样的文化研究,还有再提及的……科普。
见没见过A专业的博士被B专业的博士在A专业领域追着打?我见过。A博士真的是太有礼貌了。(注:不是公知)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