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清朝相关论文资料整理,陆陆续续有空就补充一点 -- 阴霾信仰

共:💬480 🌺2201 🌵4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是这样想的

首先,古今中外那么多思想资源,就算不用文字狱,也有的是概念可以表达,关键还是看怎么用的。

其次,通过澄清概念,我们可以了解到「一般的」语境和含义和「他们的」语境和含义。各中差异,可以显出他们别有用心。

再者,不管是跳出概念还是澄清概念,都无法解决根本的立场问题。进而问题就变成了,如何表达出立场?然而,这也没有意义,不止是一两句无法说清。所以能解决的只有概念问题。

最后,通过澄清概念,不仅可以消解问题,还可以有更多了解,总结出方法。日后遇到类似的假问题,可以更好应对。

当然这无法解决对方车轱辘话,但作为学术争论,不可能只有他们两个人参战。所以其实是给外人看的,或者说是给你所坚持的方法和观点看的。

其实就一句话,只有魔法才能击败魔法。他滥用概念,你就证明他是在无理取闹。历史学这种问题极多,尤其是中国政治。比如封建、专制、法的概念……还有自由。

这句话不应该这样理解,而是反过来。既然实证科学不应该给任何意识形态背书,那么我们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这些学派的问题。进而我们可以用他们的材料做出完全相反的解答。比如《多极亚洲中的唐朝》,我们完全可以用他的材料说明,所谓多极实际上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唐朝)展开的,然而这个中心就是一极,所以不存在多极。他能证明的只有所谓朝贡政策在实践中并非一极,需要考虑多方面利益而已(近乎废话)。

这就是所谓学术自由,实证的归实证,价值的归价值。反对他的价值不反对他的实证,并不意味着不会贬低和反对他的理论整体。而是通过名不副实来说明他的结论(价值)是可笑的。

所以之前讨论儒家或者中国文化,我总是说「权力总是会需要一个中介来承载自己的目的」、「会借用社会规范和文化权威」、「会错乱学问为自己的合法性背书」。就是在说,看表面是不会有结论的。学问再好也会被用来背书,必须进入对方的自我阐释才可能有结论。然而这种「自我」何其多?所以没办法一概而论。

多说一点。汉语是分析语,字词在语境中才能被理解,含义经常会天差地别。所以我们是用语境或者得出这些的意识整体来说明的。这本来就是汉语的常识。

就算不说汉语,二十世纪西方四大哲学流派不约而同的指向对知识的预设进行分析,也就必然包含对概念和命题的澄清。比如实用主义的情境分析(Contextual Analysis)。

也就是说,不管是常识还是学术,明细概念都是最基本的。但依然拦不住这些人有意混淆。就算你不用这个概念,他也会换个类似的,激发你的情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