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也分析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敌后/正面战场 -- Alarm

共:💬180 🌺200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说几句自辩的话,尽管有咬文嚼字般的无聊之嫌

本来njyd兄问起出处时,我就已找到了这篇记忆中的贴子。

平型关大捷应澄清的几个问题(《文史月刊》2004年12期) 

. . .

八路军伤亡一千五百余人的数字算是较准确的,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别较大,迟浩田将军回忆,日军对我根据地扫荡时,八个日本士兵五支步枪、一挺机枪,赶着一个县城的数万军民弃城而逃。就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装备优于八路军的国民党士兵与日军的对比情况:

. . .

显然作者提到迟之回忆就是为了说明“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别较大”这个意思。

所以我在第一次回复njyd兄的质疑时是这么讲的

链接出处

哈哈,本来就是有选择地使用材料哈,难道你还指望全面客观? [txzd200] 2006-08-29 03:54:11

再说了,这句话怎么解读也可以往好的地方去想啊,毕竟土共的武器装备条件要比国军差多了。

但早先俺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的第一印象就是“老百姓这么惨”(即,某地gcd时期的老百姓安全感也不高么,有别于主旋律),当我在这个贴子中看到楼主述及“百团大战”不该打振振有词的时候,不由得又勾起了这个记忆,于是我有意把这件事和百团大战联系起来以便让大家考虑一下百团大仗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其实该不该打都说得通,就看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了,比如从土共的、老百姓的、kmt的以及其他的角度。

因为在搜索的同时正好也看到了那篇对“迟之回忆”的质疑贴,虽说贴子的分析内容跟我要表达的意思不相干(无论迟之回忆两个版本的哪一种说法都能印证根据地老百姓的不安全感),只是觉得《中青报》的表述上貌似更像那么回事儿(尽管两个版本都没有注明原始出处),加之niyd兄的质疑贴也提醒了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便放弃了引用《文史月刊》而改用《中青报》来回复njyd兄对出处的要求,并特意把那个质疑贴中的解读也一同贴上。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同时也把我自己的解读贴了出来

链接出处

显然这么做是有必要的,njyd兄的回复印证了这一点

链接出处

. . .

前面的回贴是对你的贴子有些意见,后来看了你其他的贴子发现误解了。

毕竟俺在本帖中曾以抬杠应对过抬杠

链接出处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njyd兄那么厚道,所以该来的还是来了。

链接出处

这就叫造谣![landlord 于:2006-08-29 09:46:37

. . .

这样类似的事儿俺刚好听说过,都是抗战初期GMD兵败如山倒时的事儿。悲哀啊!给篡改成“根据地”时期的事儿,那就是无耻了!

. . .

这样的一惊一诧于该版主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并不感到奇怪,但让我感到有点意外的是本版版主大人居然高效地采信了,理由就是“利用马甲造谣生事,搅乱讨论秩序。”(封id俺不反对),不容辩解,亦无视以“造谣”举证“造谣”的方式。

只是俺在想,既然可以无视引用之后的解读,那。。《文史月刊》同样引用了这句话来说明的“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别较大”,估计也可以算是在造谣了,那么就应该反过来想,“其实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别并不大”,呵呵~

btw,曾率众马甲独享小黑屋的尊容感受确实比较特别,不指望“后无来者”,但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河中的“前无古人”,比较期盼这一点(俺下河比较晚,不知道前辈们能不能帮忙考证一番),呵呵~

btw2, 俺的考证能够顺利贴上,亦是基于该版主的厚道,因为他在转贴时其实应该知道俺的明马甲身份的(俺曾用该马甲非议过版主封id的扣帽子式理由),在此也时有必要说明一下的。

链接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