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我也分析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敌后/正面战场 -- Alarm

共:💬180 🌺200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我也分析一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敌后/正面战场

    废话不多说,就用几个对比来说明问题:

    一、面对着日军进攻带来的困难局面:

    共军有一个“五·一”大扫荡,国军有一个豫湘桂。

    共军——“五·一”大扫荡,冀中区全面游击区化,光是军分区司令员、政委级别的高级干部就牺牲了好几个,伴随着残酷扫荡带来的严重经济困难,搞得太行山上的八路只能吃盐水煮黑豆,还遭到了严重的天灾,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某些县、群众饿死、逃荒造成的人口锐减甚至达到了80%的惊人数字。但是共军没有投降,在同一时间国民党敌后武装成批投敌全面伪化的时候,共军选择了一切可以选择的办法,保存自己、打击敌人: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主力地方化、敌后武工队、建设“两面政权”。最终,以惨痛的损失和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在1943年逐渐实现了攻守易势,并在1944年逐渐转入了根据地的全面恢复和局部反攻。

    国军——豫湘桂,日军集结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正面战场上最大规模的进攻兵力(不过还是比当面国军少得多,河南、十五万打四十万,居然把汤司令撵得把司令部的电台都丢掉了),国军一溃千里、再溃千里。然后呢?战线稳定在日军兵锋止步之处,一直到日本投降前夕,国军还是没有反攻。

    二、面对着日军的削弱和无力化:

    共军——只要日军削弱,给了可乘之机,就用一切手段进攻、进攻、再进攻。“五·一”大扫荡后,日军抽调兵力投入太平洋战场,敌后战场的压力刚一减轻,共军就用各种办法渗透敌占区,从小到大、积少成多,一刻也不停息敌打击日伪军,一点一点地蚕食敌占区;到了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进攻作战、抽调部队转用到正面战场,共军逮着机会就反攻,兵锋紧跟日军推进的步伐、开辟新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了日军的附骨之蛆,逼迫日军不得不在兵力紧张的情况下从前线抽调部队、以应对后方“治安”严重恶化的局面。在反攻条件成熟的解放区(比如山东),也开始调动若干个大团、以上万人的规模对日军占据的县城和主要据点开始反攻,打得日军被动应对、甚至有了“部队全灭之觉悟”(驻山东“衣”师团师团长语)。

    国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到豫湘桂会战前,面对着当面日军兵力补给严重不足的有利时机而毫无动作,和日军“和平共处”——汤恩伯、蒋鼎文部正面有一个位于黄河南岸的日军桥头堡,由一个日军步兵大队守备;数年时间,汤、蒋部队非但“卧榻之旁,容他人酣睡”,甚至连个帘子都不拉(无防御准备)。也算现世报,1944年,发动“一号作战”的日军呼啦一下,就从这个桥头堡冲将过来、打得汤司令落荒而逃……1945年,日军已经陷入极端窘迫局面,居然还能以劣势兵力(这个不需要详细说明了吧?)、劣势装备(湘西会战,日军已经开始用缴获的国军武器装备部队)、劣势补给(还是湘西会战,日军由于后勤补给缺乏,因病减员的数字是战场伤亡数字的几倍……其实,早在长衡会战,由于补给匮乏,日军野战医院已经变成伤病员死亡率高得惊人的修罗场;以至于日军伤员不到万不得已、坚决不去野战医院——因为跟随作战部队行动还有饭吃、实在不行了还可以抢劫,去野战医院就没饭吃、没药用,只有等死一途!),向国军发动主动进攻;而国军,居然就这样把战略主动权拱手让给了日军……

    三、面临着战争带来的经济困境:

    共军——用一切办法减轻群众负担、保存民力、拉拢民心。前面说了,1942年以后,陕北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由于日军的残酷扫荡、国民党的全面封锁、自然灾害的沉重打击,遭遇了极端严酷的经济困难,群众负担沉重、民力面临着透支衰竭的危险。共军采取了一切手段渡过难关——大生产运动、精兵简政、主力地方化,用一切手段利用敌占区经济、包括“特货”这样见不得光的东西。最后渡过了难关、巩固了根据地、锻炼了干部和部队,保存了自己的力量、也保存了民力、收拢了民心。

    国军——伴随着战争的持久化,国统区也陷入了经济困境,财政负担沉重。面对这种局面,国民党的做法是:一、继续增加民众的负担、透支民力;二、军政公职人员的规模继续膨胀和扩大。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通货膨胀、税负加重,投机横行、贪官污吏借机巧取豪夺。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一、大后方工商业全面萎缩,彻底得罪民族资产阶级;二、底层老百姓、特别是农民难以负担,社会矛盾尖锐化。还是以最典型的汤恩伯、蒋鼎文为例,在河南经营三年多、也搜刮了三年多,落得个“河南四大害——水旱蝗汤”的名声;1944年豫中会战,非但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反而处处被人痛打落水狗,汤恩伯司令部的电台,就是在落荒而逃的时候、被地方土杂武装包围缴械而丢掉的。

    有比较才有差别,准确把握差别才能分析清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中国抗战。

    元宝推荐:宁子,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总结一下本帖中的反调,呵呵~

      一、面对着日军进攻带来的困难局?

      据迟浩田将军回忆,日军对我根据地扫荡时,八个日本士兵五支步枪、一挺机枪,赶着一个县城的数万军民弃城而逃。

      俺的考证

      链接出处

      即便是面对版本之

      链接出处

      “迟浩田将军感慨,抗战时在他家乡的那个县,七八个日本兵,打着一面太阳旗、扛着一挺机枪和四五条步枪,就“扫荡”了全县,赶着几万人到处“跑反”。”

      楼主的最初反应

      链接出处

      没有看过迟浩田的回忆文章的全文就不要瞎掰乎 [Alarm] 于:2006-08-29 12:08:11

      这段文字是迟浩田描述自己参加八路军、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之前的所见所闻,是为表述“后来,在共产党八路军的组织下,老百姓英勇抗战”作铺垫。后来他选择参加八路军,原因就是看到了“几个日本兵追得全县百姓跑反”、深受触动。

      进而

      链接出处

      根本就没有原文! [Alarm] 于:2006-08-29 14:37:33

      根本就找不到这篇原文

      最终

      链接出处

      如果是采访,只能说这个记者专业不合格 [Alarm] 于:2006-08-29 15:03:03

      另外,中青报也用不着诋毁……《冰点》不也炒过袁伟时那篇搜了的冷饭么?

      结合楼主自承的面对人品不好或者持谬论观点的人时的态度

      链接出处

      网络时代的个人行为方式和人品息息相关 [Alarm] 于:2006-08-28 20:41:39

      有什么样的个人品格,就有什么样的网络辩论风格,这是客观存在。

      要不然,有些人在网辩中死不认错,有的人易动怒、易说过头话,除了在个人品格上找原因,总不能说这些人是吃多了摇头丸失心疯吧?

      &

      链接出处

      也没啥,只是和人品不好的人讨论问题实在没营养 [Alarm] 于:2006-08-29 12:31:25

      莫非你喜欢和流氓无赖推杯换盏当朋友?

      人的观点可以不同甚至尖锐对立,这并不影响正常的交往和交流。

      但是如果是人品恶劣之徒,还是敬而远之的好。

      以及楼主在本帖中数次出现过的“愤怒”,那么楼主分析判断问题的思维方式是情绪型的多些还是逻辑型的多些,在此不予置评价。

       

      二、面对着日军的削弱和无力化

      1. 再也没有打过像抗战初期那样的百团大仗。

      关于这一点楼主在楼下解释过理由了。

      链接出处

      “百团大战”刚打完,负面后果尚未体现出来,自然是“军事上有缺陷、政治上正确” 的;到了1941、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面临了严重困难、负面后果充分体现出来,也就升格成了“军事上不正确,政治上也不正确”;到了今天,我们站在历史 全局的高度再看,又变成了“军事上问题致命,政治上正确”。很正常,时不同、势不同而已

      &

      链接出处

      你很会歪曲别人的观点 [Alarm] 于:2006-08-29 12:27:49

      我所说的“政治上正确”,无论是百团刚刚打完、还是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事情的“政治上不正确”、还是今天的“政治上正确”,都是从中共的视角看问题……如果换成国民党的视角,“百团大战”从来就是“政治上不正确”的,要不然百团刚刚打完、国民党干嘛断了八路军的军饷?

      &

      链接出处

      本可以做得更好?!!!我已经出离愤怒…… [Alarm] 于:2006-08-29 14:27:30

      引 用所以,在“日军的削弱和无力化”时期gcd本可以做得更好,比如组织百团大仗那样的战役,这是战略层次上的……

      理由,你给我一个理由!!!你说得是轻松,可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战争打得最热闹的1942、43年,本应该是厉兵秣马大肆扩军的时间,共军却在精兵简政、主力地方化;本来应该是加强训练准备战争的时候,共军却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很多部队为了减少粮食消耗、一个连队除了派出几个岗哨、其余人等大白天没事一律躺在炕上休息!

      为什么?是因为共军消极、不愿意打仗、不愿意牺牲,所以选择了自废武功、自断手足?不是。因为抗日根据地在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的全面封锁再加上天灾, 养不起这么多部队、只能裁减军政人员、减少非生产性人员以减轻根据地老百姓的负担;因为即使是主力地方化、精兵简政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也吃不饱饭!

      至于武器弹药装备的匮乏就更不用说了,“枪均五发子弹”可不是说着玩儿的……

      “可以做得更好”,“多打几个百团之类的仗”……我呀呀呸!同一时期,国民党留在华北山东的各色敌后武装,以战区司令、集团军司令、国民革命军上将庞炳勋为榜样、纷纷全面伪军化…… 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艰难的局面下、共军能在华北敌后坚持下来、不跨掉不投降,就已经是大功一件!多打几个百团大战?以百团大战的物资和弹药消耗、军队减 员数字和那可怜的缴获,那个时候“多打几个百团大战”,用不着日本人“扫荡”、“强化治安”,华北八路自己就会把自己给消耗掉!

      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2. 在日本投降之前,把各敌后根据地的高级军政领导人召集到延安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集中学习”,获悉日本投降之后又急急忙忙地遮遮掩掩地借用美军飞机,冒着风险把这些人运回去。

      楼主给出的解释是

      链接出处

       . . .

      另外,虽然各战略区第一把手去延安开会,但是都留下了第二、第三号领导坐镇,比如邓小平就没有去延安参加七大,这样可以保证全面反攻准备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局部反攻的顺利开展。

      &

      链接出处

      忍不住再说一次:废话 [Alarm] 2006-08-28 11:48:12

      全面反攻提前到来了,以前还只是局部反攻、动作不算太大,现在这么大的动作、第一把手怎么可能不十万火急地赶回去?

      最后声明一下,这些反调所引用的材料,同样是有选择性的,但却不打算得出跟楼主相反的结论,比如“扬国抑共”云云。。呵呵~

      无他,只因楼主的结论所体现的调子很高,所以俺在此就以同样的高调作为道德标杆来吹毛求疵一下。

      总结完毕,Over

      • 家园 再说几句自辩的话,尽管有咬文嚼字般的无聊之嫌

        本来njyd兄问起出处时,我就已找到了这篇记忆中的贴子。

        平型关大捷应澄清的几个问题(《文史月刊》2004年12期) 

        . . .

        八路军伤亡一千五百余人的数字算是较准确的,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别较大,迟浩田将军回忆,日军对我根据地扫荡时,八个日本士兵五支步枪、一挺机枪,赶着一个县城的数万军民弃城而逃。就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装备优于八路军的国民党士兵与日军的对比情况:

        . . .

        显然作者提到迟之回忆就是为了说明“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别较大”这个意思。

        所以我在第一次回复njyd兄的质疑时是这么讲的

        链接出处

        哈哈,本来就是有选择地使用材料哈,难道你还指望全面客观? [txzd200] 2006-08-29 03:54:11

        再说了,这句话怎么解读也可以往好的地方去想啊,毕竟土共的武器装备条件要比国军差多了。

        但早先俺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的第一印象就是“老百姓这么惨”(即,某地gcd时期的老百姓安全感也不高么,有别于主旋律),当我在这个贴子中看到楼主述及“百团大战”不该打振振有词的时候,不由得又勾起了这个记忆,于是我有意把这件事和百团大战联系起来以便让大家考虑一下百团大仗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其实该不该打都说得通,就看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了,比如从土共的、老百姓的、kmt的以及其他的角度。

        因为在搜索的同时正好也看到了那篇对“迟之回忆”的质疑贴,虽说贴子的分析内容跟我要表达的意思不相干(无论迟之回忆两个版本的哪一种说法都能印证根据地老百姓的不安全感),只是觉得《中青报》的表述上貌似更像那么回事儿(尽管两个版本都没有注明原始出处),加之niyd兄的质疑贴也提醒了我,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我便放弃了引用《文史月刊》而改用《中青报》来回复njyd兄对出处的要求,并特意把那个质疑贴中的解读也一同贴上。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同时也把我自己的解读贴了出来

        链接出处

        显然这么做是有必要的,njyd兄的回复印证了这一点

        链接出处

        . . .

        前面的回贴是对你的贴子有些意见,后来看了你其他的贴子发现误解了。

        毕竟俺在本帖中曾以抬杠应对过抬杠

        链接出处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如njyd兄那么厚道,所以该来的还是来了。

        链接出处

        这就叫造谣![landlord 于:2006-08-29 09:46:37

        . . .

        这样类似的事儿俺刚好听说过,都是抗战初期GMD兵败如山倒时的事儿。悲哀啊!给篡改成“根据地”时期的事儿,那就是无耻了!

        . . .

        这样的一惊一诧于该版主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并不感到奇怪,但让我感到有点意外的是本版版主大人居然高效地采信了,理由就是“利用马甲造谣生事,搅乱讨论秩序。”(封id俺不反对),不容辩解,亦无视以“造谣”举证“造谣”的方式。

        只是俺在想,既然可以无视引用之后的解读,那。。《文史月刊》同样引用了这句话来说明的“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别较大”,估计也可以算是在造谣了,那么就应该反过来想,“其实当时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差别并不大”,呵呵~

        btw,曾率众马甲独享小黑屋的尊容感受确实比较特别,不指望“后无来者”,但不知道能不能算是河中的“前无古人”,比较期盼这一点(俺下河比较晚,不知道前辈们能不能帮忙考证一番),呵呵~

        btw2, 俺的考证能够顺利贴上,亦是基于该版主的厚道,因为他在转贴时其实应该知道俺的明马甲身份的(俺曾用该马甲非议过版主封id的扣帽子式理由),在此也时有必要说明一下的。

        链接出处

    • 家园 如果日本接受条约

      看过《2009迷失的记忆》后,一直有一个疑惑,希望有谁可以探讨下。

      电影里,日本人通过时间机器改变了历史,提前与美国结盟,从而在二战中成为胜利一方,后来更是成立日韩联邦。这些当然是虚构,但是,要是日本在41年,接受美国调停,历史将怎样演变?

      当年美国的最后通牒包括:

      日本必须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军队,宣布废除三国条约,同各邻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当时日本人觉得是不可接受的,不过现在看来,这确实是日本的最优选择,一旦日本接受条约,美国和英国出于自身考虑,会出卖一些中国的利益,加上中国自身能力有限,虽然美国也要求日本放弃对汪伪政权的支持,但是忙于欧洲战事的他们是无暇东顾的,那么,中国会是怎样?老蒋占着西南,汪伪占据江南,华北自治,伪满洲国,(老毛子觊觎内蒙古,很可能和日本做个交换,一个要内蒙古,一个要新疆,当初在外蒙古和东北,他们就是这样交换的)还有土共占据一些地方,韩日联邦还真有可能,日本还可以占据台湾。

      得到日本支持的汪伪有机会打败老蒋,因为日本明确置身世界大战事外,英美对于中国内战有多大把握干涉?即便他们干涉,日本的底线依然可以保有东北,整个朝鲜,台湾,而且依然会通过这些基地蚕食中国,扶持中国内部各个势力争斗不休。没有强大的中央政府,英国人搞不好还会在西藏捅中国一下。

      一旦欧战结束,出于反共的需要,英美一定会拉拢日本对抗苏联,而日本在二战中可能也可以发笔战争财,毕竟,在他们权力对抗德国的时候,日本也能分得一些定单,战后世界日本可以与美苏英并列,甚至会成为联合国创始国。

      还好日本人的短视让他们去了珍珠港,活该后来给人种蘑菇。

      • 家园 看看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就一个感觉,后怕。
      • 家园 2009迷失的记忆里假设还是很到位,41年日本已经没有退

        del

      • 家园 del
        • del
          家园 玩偷换概念我可不喜欢

          你口口声声说:

          把各敌后根据地的高级军政领导人召集到延安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集中学习”,

          我不知道真假,但是前面有人说过了,1. 去的只是一把手,其他的都在看家。2. 为什么花了很长时间?因为路实在难走,刘少奇(还是别的什么人)走了一年多(还是近一年?),既然有人走了很长时间,你就要说明,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离开了两年多?既然各自的速度不一样,或者就是分头学习,或者就是等来齐了一起学习,无论如何你这个所谓的“长达两年多的‘集中学习’”都是拿来忽悠人的。到底是学习了两年多还是从召集到学习完毕有两年多,是每个人或者大部分人都用了两年多还是只有个别人?

      • 家园 那不就是一个远东慕尼黑吗
      • 家园 英美对日本的物资供应一直就不痛快,小动作不断

        http://www.talkcc.org/article/273796

        http://www.talkcc.org/article/274173

        不要说几方利益冲突,那个时候多事之秋,哪里不需要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根本上日本获得的战略物资份额不足以支撑其战争机器的运转。日本打太平洋战争的原因很简单,战略物资供应上总是仰人鼻息,哪能干成什么大事。

        至于接受美国的条件,谈判都是要以实力为基础的,因此任何条约都可以签,只有自毁长城的不能签。日本人自己都承认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力量不是老牌列强的对手,因此才不得不动用军事手段。日本即使从中国撤军,反日情绪是带不走的,英美资本立刻就会打进去,最后注定是竹篮打水。至于签订协议,不要说协议本身就不利于日本,美国人找茬翻脸的本事,日本人又不是没有领教过。39年6月一个天津(英)租界危机,不就成了7月份美国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借口。日本人其实很清楚,军事压力是日本一切谈判的基础,这个底线没有了就什么都不会有。

        另外,按照日方资料,太平洋战争前的45次日美秘密谈判,27次为中国问题所充斥。很显然在中国的矛盾是当时双方的主要矛盾。美国不管提出什么表面上的要求,实际目的都是要把日本从中国挤走,这件事情上恐怕双方都没有妥协余地。日本和英美在中国的积怨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追溯到日俄战争结束,1906还是07年美国就要求东北“门户开放”,被日本拒绝;然后美国接二连三地抛出满铁平行线铺设计划(铁路沿线有驻军权利),取代大连的不冻港建设方案等等,无一不是在试探打入东北。张作霖被炸死,918的发动,原因很多,父子俩都有投靠英美之倾向,也是原因之一。老实说我觉得是决定性的,即日本看到普通的努力已经无法阻止英美渗透,因此才采取了军事行动独家占领。

        • 家园 补充下

          del

        • 家园 要是日本捞一票就闪

          当年日本人视美国的条件为不可容忍的,而冻结资产更是被看成宣战的举动,这些都注定了后来战争不可避免,我只是说接受条件对日本而言是其最优选择,但是他们的最优对于我们损害就太大了。

          日本在华利益未必会随着其退出而全部落空,毕竟英美在那个多事之秋也并不愿意树敌太多,从其对待三国条约的不满可以看出,日本是有机会用这个和英美讨价还价要求一点补偿的。

          在37年,日本人炸了美国的军舰,但是老美并没有爆发,可见当时其国内还是孤立主义占上风,而当年的老美没如今这么硬气,炸了也就忍了,要不是珍珠港,美国还真没有太好的借口介入战争,在其优先欧洲的主导思想下,亚洲尤其是远东还是能避免冲突尽量避免冲突,美国在战前不去加强菲律宾防卫,因为担心被日本视为敌对行为而不满,他们当时在远东的力量并不足以支撑一场战争,这些从开战后兵败如山倒可以看出,所以,日本的利益还是有一定保障的,要是日本安心去经营东北朝鲜,可能还能在欧战中发点战争财,老美和UK为了确保干掉德国,愿意和苏联合作,难道会不愿意和日本合作?日本不和美国开战的话,依然保有远东最强大的海军,英美还是需要其合作,不会轻易的选择对抗,当然,小鬼子自己挖了个坑往里跳,死有余辜。

          • 家园 “捞一票”也是有界线的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讲,日本在中国“捞一票”的极限状态就是伪满州国外加华北特殊化,再向前迈哪怕一小步、列强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当宛平城外的枪声响起,日本走向和列强的全面的、不可逆转的对抗,并且一步步走向全面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抗日战争期间的和平谈判有过多次,日本和列强的各种外交磋商也一直没断,列强的态度、特别是美国的态度就是恢复“七·七”以前的状态,而这是日本军部所不可能接受的——要知道,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重要人物石原莞尔就是因为强烈反对全面侵华而被排挤出了军队。

            • 家园 单单按照当时的条件

              日本是绝对不可能接受那些条件的,所以历史才这么进行着,我只是说说理论上日本的最优选择,但是绝对不可能会选的选项,除非他们真有时间机器,呵呵。

          • 家园 捞一票就走对日本意义不大

            日本资源短缺,总要依赖海外输入。除非自己掌握一定的资源,仰人鼻息是没有出路的。捞一票就走,坐吃山空,总有一天会不得不再出来“捞一票”。现在看上去日本人在太平洋战争中惨败,想想当时的处境,欧洲战乱,英荷弱势,主要对手只有虽然战争潜力充分,战备还十分薄弱的美国,确实是夺取南洋最好的时机。那个时候都不敢动手,就别再作大国之梦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