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禅门闲话】徒弟度化师父、徒弟帮师父开悟的例子 -- 衲子

共:💬90 🌺4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宗下和教下的区别

                  禅宗称自己为宗门,为了与佛教的其他派别区分往往又叫“宗下”,而其他宗派来统称为“教下”。

                  在禅宗产生的当时,教下关于义理的论述已经非常多非常详尽了。但是,佛学应该是提倡具体的真修实习还是满足于对教理的阐述呢?

                  这里就是宗下和教下的区别之所在。

                  禅宗强调的是无论戒定慧三学等等佛学知识,都应该在具体的行动上有所体现。比如我们河里前段时间关于婚姻问题的讨论,这是大家都要遇到的问题。有的河友给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些建议如果只是停留在讨论、分析阶段,可以这样讲,你说得再好听,讲得再舒服。都是空事,关键是当事人自己的亲自实践。

                  禅宗的公案,是公开的言说,其中实无什么秘密。如果有秘密是当事人自己被自己给欺骗了,这里老师给你讲了,还是老师的。你以为懂了,还不是你自己的。换个情况下,你又做不到,等于还是不懂。所以,老师不讲其目的是不能代替你去找出问题的答案。

                  这里没有秘密,请参考前贴《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关键词(Tags): #禅宗#佛学
          • 家园 不好意思

            俺觉得太玄的东西都是扯谈。

            • 家园 对头。我的老师笔名‘萧平实’,明心的内涵十分“平实”故。
      • 家园 这个小兄弟倒是好心,

        先谢谢了哈!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大慧皋禅师在悟后对圆悟克勤说“开悟真是太难了哈。以我个人的经历来看,许多师兄其实都不是这么回事,你老人家怎么也许可他们了呢?”圆悟告诉他,佛法如同大海,你取一小勺,也是海水,你取一大瓢,还是海水。不能因为人家舀得少就说人家不是海水。

        禅宗自六祖张演以后,先有顿渐之争,后有悟后起修与否之争。这后面的争论到民国抗战时期仍无结论。真无结论吗?若有结论为什么不明说呢?

        其实,六祖在《坛经》里已经说过了啊。

        后世有“只贵子眼正,不贵子行履”,有人据此得出,禅宗不重真修实行的结论。

        却不知道,没有明心见性前,说什么修行都是自己哄自己,今天一点进步,马上就高兴,明天就立马回到原地。真正在明心见性上有体会,才开始真正地修行。见性以前所为,好听一点在学习知识打基础,不好听一点纯粹是在扯蛋。所谓眼正,无非就强调此点而已。

        但到后来,却变成了不管行履的托辞了。哪里知道,真正到此阶段,心行之处几无痕迹,“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斯之谓也。真正过关之人,谁敢不顾行履呢?再说白一点,就是在睡眠之中,人家也是在做功夫啊。

        “行”门,“行”门不是“解”门,不是说说谈谈,不是解释清楚,不是理解了就完了。

        所谓“重关”、“牢关”以及“祖师禅”、“如来禅”无非是个提醒。

        圆悟克勤固然慈悲,却也过于宽宏。对于未过关者,却在其中猜测禅师大德到了哪里,去往何处。(猜测之心,难道不是疑心?)

        殊不知,人家的去处自己晓得。我们自己的去处,却依然是茫茫也。

        承当乃大事,不得不慎。

        见性之后,贪嗔痴慢疑之心必减;欲望之求必少也。

        “南台静坐一柱香,

        整夜无思万虑亡,

        不是成心息妄想,

        只缘无事可商量。”

        一句“无思”、“万虑亡”,一句“息妄想”、“无事”又害了多少人啊!

        凡事物皆一体两面,看到此忘记彼,看到阴忘记阳。

        到此,真想来一句TMD!

    • 家园 【禅门闲话】岩头当初拜于德山门下为徒时,悟境实已高于德山

      鄂州岩头全豁禅师 师又参德山和尚,入方丈门,侧身问:「是凡?是圣?」德山喝,师礼拜。有人举似洞山洞山曰:「若不是上座,大难承当。」师闻之,乃曰:「洞山老人不识好恶,错下名言。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搦。」

      语译:

      鄂州岩头全豁禅师再参德山宣鉴和尚,甫入方丈室门,便立即侧身而问:「是凡夫?还是圣人?」德山见状,便大喝一声,岩头禅师见德山大喝,便礼一拜。后来有人闻此公案,便举说与洞山良价禅师,洞山禅师听过之后,不知岩头之悟境更妙于德山,便评论道:「这个公案,若不是全豁上座的话,那可就难以承当了。」 岩头全豁禅师后来听闻洞山老人有此一语评论,乃曰:「洞山老人不认得这公案好在哪里、又坏在哪里,所以错说话了。他根本不知道我当时是一手上抬、一手下压啊!」

      解释:

      岩头全豁悟后,欲求德山宣鉴印证,乃先探求德山之悟境;待知德山悟得真,方又第二度参访,礼请德山为师,并无自己开山度众之意愿。那岩头全豁禅师,再度入了德山方丈室,随即侧身而立,问云:「是凡夫?还是圣人?」 这是牢关公案。但德山差别智不及岩头,当时只得大喝一声,岩头有心投靠德山,所以礼拜,便入德山门下,成为德山之弟子。

      洞山不知岩头早已自参自悟,不从德山而悟,兀自以为岩头是从德山之喝而悟者,犹自赞叹曰:「若不是豁上座,大难承当。」 岩头洞山如此说,知他未曾识破自己之机关,便说道:「洞山老人不知道我机锋中之用心处及为人处,用词不当。我当时其实是一手向上抬,一手往下压。」

      禅宗门内有差别智,甚深极甚深,非诸未悟者所能知之,亦非浅悟之人所能知之。岩头入门便侧身问道是凡是圣?其实是早有算计,非是德山宣鉴禅师只得明心、未到牢关者所能知之也! 且道:岩头入门便侧身,意在何处? 为何这一侧身便问凡之与圣?

      且道:岩头是阿哪个要令德山断看凡圣?

      次道:什么处是岩头一手抬?一手搦?致令岩头洞山老人不识好恶?招得后生晚辈之岩头全豁叱斥?

      三道:德山大喝时,岩头礼拜作什么?

    • 家园 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
      • 家园 嗯。就是说,有个军事学的真理,官兵之间可互相教授,而不是长官说啥

        ...就是啥。

        换言之,谁知道了真理、谁把握了客观规律,谁就有资格教别人。所依据的是真理,而且仅仅是真理,而不是依据职务、辈份、名望 等等人情世故的考量。

      • 家园 猫教虎,虎教猫,虎教虎。
    • 家园 牢关是什么?

      请教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