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关于运十,和程总及其支持者商榷 -- 忘情

共:💬101 🌺8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谈飞机下马不要忘记其大背景,而仅仅纠缠技术细节

      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大背景是什么呢?官倒刚刚起步,指望靠进口出国,发财呢,飞机以及当时大批项目的下马,于这个背景相当有关系。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文革后重新回到权利中心的人们,开始从各个层面打击报复。技术人员,尤其高级技术人员,技术方案,错综复杂于政治斗争中。

      我看来,利益和权利的重新分配,才是导致大飞机项目下马的主要原因。

      • 家园 我不认同您的观点

        当时的情形是,国民经济大调整,下马的项目远不止运十一家。国家紧缩军费搞经济民生,同时在手里的运十,运七,运八,运十一,最终决定砍运十,保留其它三项。

        你可以查查那些年国家的外汇储备,有几年居然是负值,运十关键的发动机是用人家707的,这机型已停产,你上哪儿再弄发动机去?

        不砍运十,就没有运七,运八,运十二的今天。作为设计师,只看到自己的项目,总强调自己的需要,但站在国家的高度,你也要钱,他也要钱,人人都觉得自己理直气壮,可国家就那么丁点家底,当然重点扶持最需要,最有成功把握又最急需的那个了。

    • 家园 最有意思的是

      据离子鱼提起,上飞拆生产线的时候,程总是签了字的,

      这两年看老程的文章不少,可惜没一个字提到总师马凤山的,一些神教拍马的文章已经直接称老程为总师了。

      还有意思的是,前面炒运十,骂买办骂的周济生,在arj项目上却强调要和国外合作才能成功了。

      超大上的pu胖子提起过,前几年老毛子要把伊尔76的图纸和技术资料甚至生产线卖给我们,也是这些人以搞自己的大飞机的名义搞黄了,现在想买人家也不卖了。其实买过来,起码军用的还能救救急。

      • 家园 说白了,程不时也是在为自己小集团的利益胡吹大气

        真正祸国秧民的就是这些人

    • 家园 好文,与我心有戚戚

      此文和超大离子鱼论运十的文章比,专业性不是那么强,但几个问题都问在腰眼上。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运十神教”来说,是不会当一回事的。

      平心而论,对于程不时这样的老专家,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绝对应该值得尊敬的;而对于运十有对“自己的孩子”一样的感情,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程不时等一批人喋喋不休地糊弄头脑简单的小青年,就越来越像怨妇,也越来越惹人反感。

    • 家园 关于运十的争论那是各大军坛的月经贴了,各自立场不同,

      永远争不出共识来!两派帖子看了这么多,这麽多年,狐狸最佩服晨枫兄的运10之死与中国民航飞机工业的复兴摆事实,讲道理,工科思维,中正平和,绝无半点烟火气。

      当年还是在老舰船看的这个帖子,还下了存盘。下了河,才知道这是晨枫兄大作!

      怀念当年的老舰船哪!

    • 家园 看到大家聊运十,我也聊几句

      网上关于运十的争论,也有几年。本人也陆续看过一些,产生了一些疑惑。最近,由于地震的缘故,把我的父母都接来了家住,又看到了有关运十的讨论。顺便就问了一下我的父亲,他虽然不懂飞机,毕竟也是那个时代的人。

      我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运十飞机已造出来了,后来项目下马。可是,现在好象有关资料去向不明。这个是我最大的疑惑。我父也算是那个年代的技术人员,他就收着一些他当年的技术资料,那都是他的心血啊。这些东东,经历了几十年的时光,又经历了几个城市的迁徙,现在老头子已退休,可他都保存着,甚至经历了这次八级地震的考验,依然如故。那运十这么重要的设计,资料怎会没了?

      当我提出了这个问题后,老头子似乎有点吃惊。他想了一下,忆起当年他参与的一个枪械设计的程序,先设计生产出样品,然后通过工厂内部的检测后,上报国家。国家委托有关部委来进行鉴定,鉴定通过之后开始试生产,同时全套图纸除企业要保存之外还必须上报国家相关部委保存。所以运十如果通过国家相关鉴定,其图纸丢失的概率是相当低的。于是我追问那为何现在图纸没了?他想了一下,说,我不是当事者,只能从一般情况分析。从我所经历的来看,有两种可能。一是可能根本就没有总体图纸。因为当时提倡“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三边”工作法,所以,某种情况下已有了飞机还没有图纸,也不是不可能的。二是,该项目根本就没有通过国家的鉴定,而企业内部技术资料管理也不完善。

      我说起民航不买,所以导致项目下马。老头子显得不屑一顾:民航购买应该是在国家鉴定之后。如果国家鉴定都没能通过,那民航怎么敢买?拿人命当儿戏么?

      我又说起了一件疑惑我很久的事:运十下马后,国家并没有放弃大飞机,而是搞了一个和麦道的合作,当时该企业还派人去麦道学习过。可是,好象这种学习对我国的大飞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大。老头子看着我,有点……目瞪口呆。半晌,才叹一口气:指望人家象老师那样教你?想得倒美。这世上有几个那么好的人,会把那么重要的技术教给你?当年国家组织我国的技术人员去东欧那些友好国家参观学习,那是怎么学习的?根本就没人理你,全靠自己去看人家怎么操作,记下来,再回国来试验。这就是学习,这就是收获了。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如果那个企业真的设计出了大飞机,与麦道的合作,不会没有收获。一般看一个月就会有收获,没人教自己都要想办法找些东西来看来学。只是,老头子笑了一下:只怕出国去的,和当初设计的人,根本就不是一批。那能学到多少,就不好说了。

      我说起可否用“两弹一星”的精神,持续投入,那今天的大飞机很可能不是这种状况了。老头子冷笑了一下:不要只看到两弹一星的风光,也要看到人家的付出。两弹一星,有多少科技人员累死在沙漠里,连名字都不能宣传。宣传他们是几十年后的事了。想要国家按两弹一星来投入,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那样的牺牲。还有,运十的战略重要性能与两弹一星相比吧?两弹一星研发成功后,我国可以完全自主。而运十就算持续投入,他们能保证发动机那关也不受制于人么?

      后来,老头子打开了话匣子,还说了些话,带有他的一些主观看法了,未必正确,权当笑谈吧。他说,上海人有厉害的,可也有专擅长吹嘘的。七十年代,冶金部组织了一个上海的企业到鞍钢去传经送宝,介绍上海的炼钢经验。等上海人表演过了,鞍钢的不服气,就说那我们也表演一下。表演结果是:鞍钢居然打破了上海的记录。其实,上海的技术水平,鞍钢并不是达不到,只是工人在为待遇闹情绪,才没达到。所以,老头子笑着说,上海人吹嘘他们的技术,是有历史传统的。有时他们说很先进,未必就真的那样先进,要认真鉴别。

      老头子还说起,在他们那个年代,项目上马下马地折腾,是很平常的事。甚至有上马又下马又再上马的。他们都习以为常了,经常在开始设计时就要准备多种方案。可最多就私下发发牢骚,没有人为这个公开指责的。现在这个事已过去了这么多年,却翻出来炒作一番,其用心可疑得很,只怕为国家的成分少,为自己利益的成分多哟。

      • 家园 民航当年可是打了报告的 说我们不需要买什么大飞机

        现在的就够了

        然后 转眼把这个报告忘得一干二净

        现在还有些同志帮着解释说啥 计划赶不上变化

      • 家园 你要说生产线被拆掉了,那是可能的

        要说设计图纸都毁了,不可能的。就算是政治档案,要销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说运十没有总装图和各系统的分图,规范。 几十上百个生产厂家,最后能拼出一架上百吨重的东西,你相信吗?

        要说生产线,就是另一回事了。美国的三大汽车公司, 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车型,特羡慕丰田,一条线可同时生产不同的车。可人家是在设计时就考虑了生产的问题。既然运十不搞了,搞麦道,运十的生产线当然被替换了。

        另外上飞实际上是个总装车间。设计是708设计院搞得。708那几个头,像马凤山什么的都是反对麦道的, 没有参加到麦道的事里,不知道这个设计院最后去那了?像那个据说神奇的能伸缩几米的大梁是西飞加工的,机翼是汉中做的,起落架是航空电器厂作的。机上的电子,导航设备是江苏,陕西,贵州,四川的十几家厂生产的。提供金属材料的有上钢,太钢,武钢,科学院硅酸盐所,上海冶金所,冶金部设计院等。这些资料,上飞都能毁的掉?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