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光辉岁月:欧洲中世纪黑暗中的共和曙光 -- AleaJactaEst

共:💬105 🌺33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四: 威廉颂 5 : 奋战

      Mijn schild ende betrouwen

      zijt Gij, o God mijn Heer,

      op U zo wil ik bouwen,

      Verlaat mij nimmermeer.

      My shield and reliance

      are you, o God my Lord.

      It is you on whom I want to rely,

      never leave me again.

      在阿尔巴公爵刚大开杀戒的时候,尼德兰各地仅仅有一些零星的,无组织的抵抗。

      而"沉默者"威廉,当时所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四个兄弟。

      由于威廉自己继承了堂兄的爵位,他自己亲生父亲Nassau-Dillenburg的产业,由大弟弟约翰继承。

      点看全图

      其他三个弟弟,很早都跟着威廉去闯天下。由于威廉产业众多,而且互不接壤,所以他三个弟弟都是他在各地的管家。

      这是由当时的封建制度所决定的——我天朝的春秋时期,各个诸侯也都是优先用自己的弟弟作卿的。

      封建制度本来还是个军事制度,打仗的时候,自己的附庸们要自带粮草,出兵参战。但到了威廉的时候,这种制度已经瘫痪很久了。在欧洲,从国王到伯爵,都是要出钱,靠雇佣军来打仗——这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荷兰独立战争的走向。

      威廉把自己所变卖的家产拿出来,加上弟弟约翰的资助,招兵买马。

      志愿军也是有的,威廉号召德国、法国的新教徒,为了拯救尼德兰同信仰的兄弟,和西班牙天主教徒作战。

      威廉另外一支强援是当初乞丐同盟中,从屠刀下逃出来的成员。他们自称“海上乞丐“Les Gueux,自发组织舰队,在海上攻击西班牙船队,然后到外国变卖俘获的物资。

      在van Egmont被斩首后,海上乞丐的首领Willem van der Mark,投到威廉的麾下,发誓:两位伯爵的血海深仇一日不报,他一日不剃头、不刮胡子。他被威廉任命为Admiral,这样,海上乞丐就不再是海盗,而是正规军。

      Willem van der Mark的曾祖父,曾经以狂放不羁而著称,当年他作为列日市长,因为残暴而被三级会议罢免,他老人家亲手砍杀了列日主教。后来在尼德兰反对马克西米安的暴动中,他也是领袖——暴动被镇压后被斩首。

      小van der Mark,继承了先辈对权威的蔑视,也继承了先辈的狂暴。

      点看全图

      海上乞丐从西面骚扰海岸,威廉派自己的弟弟路易和阿道夫从荷兰北面,威廉的领地往南打;德国新教徒,从Dillenburg向西打;而法国的新教徒(胡格诺),从南向北出击。

      1568年5月23日,在荷兰最东北角Heiligerlee,起义军击败了西班牙的军队。忠于阿尔巴公爵的Friesland的总督被击毙,而威廉的弟弟,指挥骑兵的阿道夫伯爵也在此役阵亡。

      这是荷兰独立战争的第一次胜利,在《威廉颂》也提到了它:”阿道夫长眠于此,他的灵魂将获得永生,等待着最后审判的那一天”。

      点看全图

      路易不顾丧弟之痛,率军围攻Friesland省的首府Groningen,以图扩大战果。荷兰独立战争乃至当时欧洲各地战争的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围城和解围之战。

      在布鲁塞尔的阿尔巴公爵反应迅速,他点起大兵,赶到城下。

      路易寡不敌众,撤退到德国境内。阿尔巴公爵的士兵大杀三日。

      威廉的另外两路人马,由于缺乏训练和战术组织,也先后被久经沙场的西班牙人击败。尼德兰全境,被西班牙人控制。

      威廉已经无力重整旗鼓,因为他破产了。

      在1568年10月,他和法国的胡格诺领袖科利尼元帅和孔代亲王签订了合约,互相援助,把法国和尼德兰都从天主教势力手中解放出来。

      按照这个合约,威廉把自己的残军,交给孔代指挥,参加法国的新旧教之争:“胡格诺战争“,希望法国新教徒能够先夺取胜利,再回头帮助自己打西班牙人。

      不要忘了,威廉是奥兰治亲王,理论上是法国国王的附庸,他插手法国内战,也不算是多管闲事。

      威廉自己,则去了伦敦,向同样畏惧天主教复辟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请求资助。

      伊丽莎白当时还不敢得罪西班牙,她拒绝了威廉的要求。同时,她迫于菲利普二世的压力,下令英国的港口不得再对海上乞丐开放。

      1572年4月1日,发生了一个愚人节(其实当时还没有愚人节的说法)才会发生的怪事,扭转了局势。

      两艘被英国驱逐的,载满海上乞丐的船,由于风高浪急,把握不了航向,被吹往Brielle市。

      如果落入驻军手中,这六百名海上乞丐毫无疑问,将被在市政厅前绞死。

      急中生智的他们,派一条船在关口吸引守军的注意,其余人乘坐另外一艘,从另外一个河口突入城中——他们惊讶地发现,驻军主力去其他地方镇压暴动了——于是,海上乞丐成为了Brielle的主人。

      点看全图

      今天,这个城市的市徽上还骄傲地写着:”第一个被解放的”。

      点看全图

      海上乞丐在Brielle升起了亲王旗,星火燎原的情况出现了,荷兰和Seeland两省的市民们(两省的城市人口,当时就达到了50%)纷纷拿起武器,消灭西班牙人。除了两个首府阿姆斯特丹和Middelburg,全境解放。

      两省重新在荷兰省最古老的城市Dordrecht召集省议会,荷兰省议长Paulus Buys

      点看全图

      提议大家做出决议,请威廉担任两个省的执政,领导抵抗。

      这并不是荷兰的独立,因为,他们还承认自己是西班牙国王的臣民,他们反对的,仅仅是国王总督的暴政。

      但,从此之后,威廉不再是以一家之力,对抗一个帝国了。

      他把指挥部搬到了有着完整的防御工事的Delft,他在这里的住处,被成为亲王宫。

      点看全图

      以此为基地,奥兰治军团收复了几座尼德兰的城市。

      胜利看起来已经不远了,因为,法国的援军即将到达。

      在这几年时间里,法国的胡格诺派已经和王室和解。科利尼元帅向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建议:组织新旧教徒联合军队,进攻佛兰德尔的西班牙人。

      当时巴黎正在举行胡格诺派首领亨利(后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和查理九世的妹妹玛尔戈的婚礼,几千名胡格诺贵族来到巴黎,一来是庆祝,二来准备上前线。

      结果是,在1572年8月24日,天主教徒将巴黎的胡格诺派几乎杀绝,史称”圣巴托罗谬之夜”。科利尼元帅和女婿泰利尼被杀,泰利尼的遗孀在十几年后成为威廉最后一个妻子。

      点看全图

      这件事,教廷、西班牙、威尼斯、洛林公国、英国等等各方势力都有参与,幕后真相如何,史学界一直有争议。但是胡格诺派是肯定把出兵当真的——科利尼在被杀前几天的家书里面说:”我们将在婚礼后休息几天就出征佛兰德尔”。

      威廉没有等来援军,西班牙人再次反扑。

      从阿姆斯特丹出发的西班牙人,在阿尔巴公爵儿子的率领下,连屠两城,然后围攻Haarlem。Haarlem的市长Wigbolt Ripperda号召坚决抵抗。

      点看全图

      Kenau Simonsdochter Hasselaer 率领三百娘子军,协助守城。她们的英勇,传遍尼德兰。

      点看全图

      围城一共进行了七个月,守城军打退了西班牙人一次次的进攻。但是由于援军被击败,城中开始断粮。

      1573年7月13日,尼德兰人投降,市民用24万古尔登买回自己的性命,市长Ripperda 被斩首,Kenau 流亡。

      今天在Haarlem的教堂上,还可以读到这样的话:“In dees grote nood, in ons uutereste ellent

      Gaven wij de stadt op door hongers verbant“.

      在最悲惨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城市,是迫于饥饿。

      点看全图

      Haarlem的死守,鼓舞了尼德兰人的勇气,西班牙人不是不可以战胜的。

      几个月后,西班牙人在Alkmaar城下被勇士们击退。今天,市徽上还写着“胜利的Alkmaar“

      点看全图

      以后每年的10月8日,解围的那一天,这里还将举行庆祝活动,因为Bij Alkmaar begint de victorie ("胜利从Alkmaar开始")!

      于此同时,威廉麾下的那些海上乞丐,一次又一次挫败了西班牙数量上占优势的海军。

      点看全图

      在马德里,西班牙国王终于失去了耐心,他认为阿尔巴公爵太老了,任命Don Luis de Zuniga y Requesens为新的尼德兰总督。

      点看全图

      此人是巴塞罗那贵族出身,几年前作为奥地利的唐璜的副将,成为勒邦托(Lepanto)海战的胜利者。

      他来到尼德兰,政策比铁公爵有所缓和。他宣布:只要反叛地区重返天主教,就既往不咎。

      而在1573年,荷兰和Seeland两省就已经改宗加尔文派。两省议会在鹿特丹开会,拒绝了总督的提议——同时提出反要求:”西班牙军队撤出尼德兰”,当然也遭到Requesens的拒绝。

      等到Requesens对尼德兰人提出一个”承包”要求:每年上缴两百万古尔登的税收,双方更是没得谈,于是战火重染。

      西班牙军队,南下包围莱顿(Leiden)。威廉派自己两个弟弟路易和亨利前往救援。

      他们在Mookerheyde中伏,在4月14日的雨夜里,双双阵亡。

      沉默者威廉一共四个弟弟,三个倒在了战场了。唯一善终的约翰,也先后献出了三个儿子的生命(威廉的侄子)。

      [FLASH]http://www.youtube.com/v/uIg9VaMBi9o[/FLASH]

      [MP=320,240]/audio/0803/3389_14103500.mp3[/MP]

    • 家园 【原创】四: 威廉颂 4 : 反抗

      这位老兄的名字,一般翻译成格兰维尔。其实,Granvelle 是个地名,位于今天的法国,当时是属于勃艮第公国的。

      他的父亲尼古拉·格兰维尔,就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重臣,为西班牙加强中央集权立下过汗马功劳。

      1550年,安东尼·格兰维尔继承父亲,担任查理五世的秘书长。1559年,他作为西班牙的谈判代表,和法国签署了Cateau-Cambrésis合约,根据这个条约,铁头收回了老祖宗的萨伏伊的地盘,玛格丽特走马上任。

      他跟着玛格丽特来到布鲁塞尔,担任国务会议的主席,成为尼德兰事实上的领导人。

      国务会议原来的成员,如“沉默者“威廉和佛兰德尔总督Lamoral van Egmont等尼德兰头面人物,辛辛苦苦地帮着西班牙打败了法国,觉得现在和平了,可以喘口气了。他们希望税收能够降一点,西班牙在这里的军队,可以撤回去。

      可是,菲利普二世却不是这么计划的,他交给格兰维尔的任务,是把尼德兰各省变成西班牙的各省(国内有的书上说,菲利普要把尼德兰变成殖民地——对这种说法,我感到困惑)。

      于是格兰维尔“变法“开始。

      菲利普二世不如他的父亲查理,他既不会讲法语,又不会讲荷兰语。他既不了解形势,又缺乏灵活性。

      格兰维尔也远远没有他父亲老格兰维尔的政治智慧和手段。

      他的职称,是红衣主教。

      1561年3月10日,他组建了Mechelen—布鲁塞尔主教区(这个主教区,到现在还是比利时的天主教徒的“总舵“),他自己担任首任大主教。

      尼德兰被划为十八个主教区,十八个主教再加上两个大主教(还有一个是有八世纪就开始存在的Utrecht大主教),成为尼德兰总议会的当然代表——开会的时候,玩少数服从多数,我也搞定你了。

      在国务会议里,地位仅次于格兰维尔的,是一位海归的尼德兰人Wigle Aytta van Zwichem

      点看全图

      他留学德国之后,成为查理五世的法律顾问。1550年,他为查理起草了一份文件,后来被称为《血腥敕令》。

      敕令规定:新教徒一律判处死刑,给新教徒提供过帮助的,治罪。

      由于当年尼德兰贵族们的阳奉阴违,敕令没有落到实处。现在菲利普二世重申法令,要求各主教坚决落实。

      不过说句公道话,van Zwichem在国务会议里还是扮演了一个在格兰维尔和尼德兰土著之间打圆场的角色。

      等到菲利普让格兰维尔加税——因为西班牙又要和土耳其人开仗——圆场打不下去了。“沉默者“威廉等人,直接向菲利普递交请愿书,反对他的税收政策。

      在请愿得不到答复之后,威廉他们集体罢工,退出国务会议,声明:不罢免格兰维尔,俺们就撂挑子不干了!

      菲利普为了缓和矛盾,撤了格兰维尔,却维持原有的政策。

      威廉他们,推举van Egmont去马德里,和菲利普面谈——菲利普依然坚持他的强硬路线。

      由于宗教迫害带来的社会动荡和由于高税收带来的经济萧条,尼德兰人怨声载道。

      一些小贵族,面临破产的境地,他们组织了同盟Eedverbond der Edelen(又被称为Compromis)。

      这得到了大贵族们的暗中支持,”沉默者”威廉,让自己的亲弟弟路易加入这个同盟,称为领袖之一。

      点看全图

      同盟起草了请愿书Smeekschrift,向总督提出要求停止镇压新教徒,恢复原来尼德兰议会的特权,不得随意增加税收。

      点看全图

      1566年4月5日,布鲁塞尔。

      他们去掉了身上一切装饰品,穿着最朴素的衣服,走进玛格丽特的总督府,递交请愿书。

      点看全图

      玛大姐看到尼德兰人的队伍如此的浩浩荡荡,十分紧张。

      站在身边的顾问Berlaymont在她耳畔说了一句 “Quoi, Madame. Peur de ces gueux?”

      “怎么,夫人,您居然会怕这帮要饭的?”

      点看全图

      他这句话,被尼德兰人听见了。

      在三天之后同盟的一次聚会上,同盟的首领之一Hendrik van Brederode在演讲中高呼:为了祖国,我们愿意当乞丐!

      点看全图

      他们正式穿上了乞丐式样的服装,随身带着要饭的碗,打狗的棒。脖子上套着一个硬币,一面印着菲利普的头像,一面是镣铐中的双手,旁边写着Fidèle au roy, jusqu'à porter la besace——效忠国王,直到成为乞丐。布鲁塞尔很多市民,效法他们,也默默地把自己打扮成乞丐,表示了对同盟的支持。

      点看全图

      上层贵族乱,社会下层也乱。

      高税收造成了大批的失业者,再加上1565年庄稼歉收,人心浮动,在1566年8月,加尔文宗信徒开始了捣毁圣像运动(Beeldenstorm)。

      点看全图

      他们援引《摩西十诫》中的第二誡: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為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愛我、守我誡命的,我必向他們發慈愛,直到千代。

      认为教堂里供奉圣徒的画像和雕塑是渎神的行为。他们冲进教堂和修道院,把它们捣毁。

      在有的地方,甚至把整个教堂给砸了,把教会的财物抢了,有些神父也丧了命。

      运动从佛兰德尔开始,波及尼德兰全境,有大约400家教堂遭殃。但是,风波只闹了一个多月就平息了。

      "沉默者"威廉和大部分贵族,都不支持这种打砸抢的行为。加尔文教徒团结在一个小贵族Jan van Marnix周围,武装起义。

      玛格丽特开始妥协,她一方面派兵,在安特卫普北面的Oosterweel击败Jan van Marnix,有人把这场战役,看作荷兰独立战争的开端。

      点看全图

      另外一方面,她同意考虑尼德兰贵族们的请愿中提出的改革方案。

      玛格丽特的行为,被她的异母弟弟看成是软弱的表现。菲利普派了一位字典里面没有”软弱”两个字的铁公爵Fernando lvarez de Toledo前往尼德兰。

      点看全图

      他的头衔是Alba公爵,他和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科尔蒂斯以及制服印加帝国的皮萨罗等人一样,都是那个世纪的西班牙人的典型。他们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他们对人的生命的价值,都极其藐视,他们不懂什么叫做怜悯。

      不同的是,那几个著名的美洲征服者,都是穷光蛋亡命徒出身,而阿尔巴公爵,却是时代簪缨。他少年从军,追随查理五世,进攻时为先锋,撤退时为殿后,战功赫赫。

      他离开尼德兰之后,在临死前,还担任新吞并的葡萄牙总督,镇压了一切的反对势力的抵抗。

      他不仅是一员大将,作为西班牙重臣,行政外交工作也不外行。被菲利普二世派往巴黎,去迎娶自己儿子的未婚妻伊丽莎白的,也是他。在席勒的剧本《唐·卡洛斯》里面,他作为男配角,戏份不少(那个剧本,时代大背景,就是尼德兰起义)。

      阿尔巴公爵带着一万两千名西班牙士兵,来到布鲁塞尔。以女总督玛格丽特的名义,宣布停止宗教裁判所对新教的迫害,同时邀请尼德兰各地的头面人物们来聚一聚,交流一下感情。

      得到邀请后,威廉的反应是:变卖了一切可以变现的财产,到德国的Nassau家族领地里避难——他和阿尔巴公爵是”查理宅里寻常见”,太了解了。

      威廉劝说尼德兰其他几个领袖人物,不要去布鲁塞尔。他们却没有听从威廉的良言相劝,被阿尔巴骗入圈套,投入大牢。

      阿尔巴公爵组织了一个危机管委会Raad van Beroerten,后来以血腥委员会而臭名昭著。

      点看全图

      他亲自担任主席,经过象征性的审判,处死了一千多人。

      这连玛格丽特都看不下去了,她觉得继续当傀儡也没啥意思,在1566年底,回自己的婆家去了。阿尔巴公爵继任为尼德兰总督。

      很多历史书上,把玛格丽特写成搅乱尼德兰的祸首,其实她真是冤枉。要是弟弟能够”不改父之政”,她完全可以像她的姑奶奶和姑妈一样,成为尼德兰人爱戴的花瓶。

      阿尔巴公爵出发前,国王菲利普交给他三个任务:镇压起义者,加强王权,改革税制。

      第一项基本完成任务。

      第二项,他理解成要杀一警百。于是,血腥委员会陆续把一万八千多人处死。

      1568年6月5日,他在布鲁塞尔的中心广场上,把佛兰德尔前总督van Egmont和van Hoorn伯爵斩首。

      点看全图

      这两位,是当年查理五世的爱将,是勃艮第最高荣誉金羊毛勋章的获得者。查理五世曾经规定:金羊毛骑士如果犯罪,必须由骑士团其他骑士联合审理;除非有最少六名骑士同意,否则任何一名骑士不受逮捕;在审理期间,受控者不受羁押,只是由其骑士予以软禁。

      点看全图

      就算不谈这个"免死铁券",这二位既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又是西班牙国王的忠臣。他们没有捣毁圣像,也没有参加乞丐请愿活动——唯一的造反行为,就是当初和格兰维尔作对。

      这当时引起了尼德兰人的愤怒,后来德国文豪歌德为他们创作了悲剧《Egmont》,

      点看全图

      大家现在听到的贝多芬为它所谱写的乐曲。

      [FLASH]http://www.youtube.com/v/M1yxWXHLWcY&feature=related[/FLASH]

      阿尔巴也召唤”沉默者”威廉出庭受审,威廉没有理睬,于是他在尼德兰的所有财产被充公。威廉的长子,被带到西班牙软禁起来,以后,父子再也没有见过面。

      杀完人之后,为了完成第三项使命,在1569年3月,公爵颁布新税率,一切交易,抽税10%,于是天下大乱。

      就在尼德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沉默者威廉,树起了世界上第一面三色旗,人们称它为亲王旗(Prinsenvlag)。

      点看全图

      包括<<威廉颂>>的作者在内的勇士们,团结在这面大旗下,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面对占压倒优势的西班牙军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被击倒,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重新团结在这面大旗下。

      这些勇士们,以奥兰治军团(Oranje)而名垂青史。

      另外说一句:Oranje这个词,现在也指代荷兰国家足球队。不过,只会踢顺风球的他们,真配不上奥兰治军团的光荣称号。

      这也没办法,威廉是"德国血统"。

      [FLASH]http://www.youtube.com/v/VVYH3JUbXtY&feature=related [/FLASH]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花这一句:

      “想建设社会,最重要的就是搞教育;而搞教育,本身就是在建设社会。”偶的理想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