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为什么说股市长期低迷政治不正确 -- 燕青

共:💬38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为什么说股市长期低迷政治不正确

    大概讲一下我的看法,因为这几天事情多,只能写的比较简略:

    目前中国政府因为制造房产泡沫和过去实行的对美元的强制结汇制,实际上已经在流通领域注入了天量人民币流动性,如果这种流动性全部被释放,更加疯狂的超级通货膨胀就会降临,导致非常严重的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八九年殷鉴不远;同时,人民币会非常迅速地进入恶性贬值,从而使得整个中国的资本定价权全部丧失,变成外国资本廉价猎取的对象,中国的所谓复兴就是一纸空谈,中国最好的前途和命运也不过是今日的日本而已。

    吸纳这种海量的人民币泡沫,在中国人发明新的工具之前,纵观历史来看,只有以下几种比较成熟的方法(个人看法,可能有遗漏,欢迎大家提出别的方法):

    一是征税(后果太严重,也吸收不了多少);

    二是导入股票市场,并消化吸收大小非(在股市长期低迷的条件下,那是不可能的);

    三是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国内条件还不成熟,但出击国外市场已经证明中国根本还不是一个合格的选手);

    四是用高利率吸收进银行(会成为整个国家的严重负担);

    五是大幅提高国民福利(统治阶级没有这么善良);

    六是超级通货膨胀(估计政府垮台的时刻也就快到了);

    七是政府投资(投资量无法完全吸收)和科技创新(短时间无法维持);

    八导入2010年世博会的基础建设中(会制造新的泡沫,为日后埋下更大的危机);

    九取消强制结汇制(可以截断由美元引发的更多的被动流动性,但对于已经流入的美元兑换出来的人民币流动性作用不会立时显现);

    所以,站在世界金融势力重新划分政经版图的高度来看(我们不能脱离美元制造的次贷危机对世界冲击这个背景来孤立地看中国的问题),长期低迷的股市不符合中国的核心利益。

    可以说,也许平常的时候股市的熊与牛,只是一种量价关系的时空运动,它是技术性的,而非关政治,但鉴于当前国家和整个世界都处于一个很关键或者说很微妙的时候,所以,不能忽视股事下跌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所谓“平常可作如是观,但此时不可作如是观”,就是这个道理。

    附录:

    1.房产泡沫的情况(定性估算):

     为了说明高房价已经大大透支了奥运概念,中国社科院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曾经算了一笔帐:从2001年到2008年奥运会前期,北京市与奥运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投入约为 1800亿元,再加上配套的通信、邮电、道路、教育、绿化、改造等非奥运直接投入,总共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但是截至到2007年底,北京市四环内房屋均价已经从2001年的每平方米5000元上涨到了15000元,也就是说每平方米上涨了一万元,如果按照北京市1600万常住人口、人均住宅面积 25平方米计算,住宅建筑面积共计4亿平方米,这就意味着从2001年以来,北京市房屋住宅的总价值上升了4万亿人民币。

    曹建海:“总共的投入不过就是五千亿,房屋反过来上涨的幅度超过了投入的将近8倍,所以可见奥运行情被远远透支了。”

    http://www.zh818.com/Get/redian/212253083.htm

    2.关于热钱规模的估算

     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最新报告《全口径测算中国当前的热钱规模》称,“中国最新热钱数额达1.75万亿 规模或已超外储”

    http://news.cnfol.com/080625/101,1594,4336432,00.shtml

    另外一种说法

    http://finance.qq.com/a/20080626/001718.htm

    3. 各类经济主体结汇意愿强烈和外汇新条例取消强制结汇

    http://news.china.com/zh_cn/news100/11038989/20080211/14666288.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hgjj/20080807/07185176243.shtml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大选之前两房: 显示老美政治救市决心很大

      搞不清楚中共的打算

      也许中共还在研究, 中共历来谨慎, 尤其是维持会同志们

    • 家园 【文摘】中国建设金融强国雄心遭打击

      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致力于提高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话语权:一方面扩大在IMF中的投票权(从2.94% 提升至3.807%);另一方面,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规则的主要制定者与修订者之一,如正在尝试通过制定自己的技术标准以及开设铜、石油期货等。

      但中国的发展由于开始步入原西方国家的势力防卫,并在客观上开始修改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因此,从国家利益角度方面 “破坏”了西方主导制定的“丛林法则”。

      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自然就要想方设法利用他们所操控的国际经济秩序对中国施加各种压力和干扰,或者利用现有的规则尽可能地压缩中国的上升空间。目前,以商业银行和投行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就是成了他们意图蚕食中国经济主导权的重要工具。

      其实,作为母国利益的代表,国际资本早已布局中国的银行、股市以及房地产等重要经济领域,近年来又向农业延伸。在这场能够闻到火药味的中外资本对决中,我们明显处于下风。

      中国的金融资本,尽管近年来实力上升明显,例如中国工商银行市值已经超过花旗,并成为今年上半年全球最赚钱银行;但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市值坐大并非反映资产规模以及经营实力,而是基于股价估值过高所致。花旗利润的下降只是因为暂时受次贷危机拖累,其长期竞争优势绝非工行所能及。同时,中国本土投行还扮演着串谋国外投行抄底沪深股市的角色。

      可以说,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博弈。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外金融资本之间的博弈,焦点在于“定制”上的竞争,主场则是银行和股市。

      所谓定制即定规则,定产品,定价格,而最关键的是定人才和定风险。国际资本凭借其专业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制定产品时,就已定下了市场风险,如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股市泡沫破灭后设计的次级按揭贷款,从其入市那天起,设计组合产品的主导者对其可能产生的风险就心知肚明。遗憾的是,一向缺乏风险意识与防范机制的中国金融资本,大多时候只能主动或被动地替别人买单。

      更令人担忧的是,去年10月以来,中国在资本市场上的连遭重挫,形势正朝着不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股市的暴涨暴跌不仅打击了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雄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可以说,银行改制与上市并没有使疾病缠身的国有银行的竞争力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而外资正用不多的资本,以先进的管理经验为诱饵,图谋掌控中国经济命脉,而国内一旦发生债务危机或其他社会危机,存款必将发生大规模转移,由此引发国内银行业的支付危机和更大规模的全面经济危机。

      至于防守能力薄弱的沪深股市,屡屡被国际资本通过左手唱空,右手收购,左手唱多拉高,右手出货暴赚的手段所操弄,而当估值中枢轰然崩塌之后,好不容易坚守了两年的中国资产的定价权顷刻间拱手让人。至于摩根大通的一纸报告就足以在中国资本市场掀起巨浪,凸显出面对国际金融资本的强势攻抢,我们已陷入了怎样的被动之中。

      可以说,未来五年,将是中外资本博弈的关键时期。国际资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控制中国金融,将中国纳入由华尔街主导的世界金融秩序中,并通过控制金融产业来削弱中国实体产业的竞争力,进而左右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一定要尽早设置能够抵御外部冲击的金融防火墙。

      上文改编自

      http://finance.ifeng.com/news/opinion/jjsp/200809/0908_4457_770256.shtml

      • 家园 【文摘】《纽约时报》:中国央行资本仅剩32亿美元

        【明报专讯】中国坐拥过万亿美元的外匯储备,但原来央行很穷。《纽约时报》一篇报道指出,中国在过去7年疯狂地买入约值一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债券,以及两房按揭抵押债券,在人民币升值之下,有关投资大幅缩水,令中国人民银行仅仅32亿美元(即约224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已不够抵消亏损。

        报道指中国未有听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忠告,增加人行资本,人行今时今日要面对注资的需要。最快捷的方法当然是印钞票,但会令通胀急升,报道引述三位不愿具名的消息人士指出,人行开始与中国财政部商讨办法,如何增加资本。

        有人行专家指出,其中一个做法可能是,不再让人民币升值。但这可能增加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因弱人民币会增加中国出口竞争力,扩大美国贸赤。而且人行是内地主张人民币升值的主要政府机构,而财政部则倾向反对人民币升值,因会削弱出口竞争力。

        两个政府机构一向不咬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部主管Eswar Prasad亦指出,若人行接受由财政部注资,将贬低人行独立性。他表示,曾反覆提醒北京注意持有庞大美债,会令中国在人民币升值或美国加息时受损,因当利率上升,债价会下跌。

        上周内地《凤凰周刊》报道,人行行长周小川可能会在短期内调职,未知有关消息与外匯储备出现庞大帐面损失是否有关。

        《纽约时报》又指人行已经由去年冬天开始,买入小量海外股票,但仍持有大量债券。财政部一向主张投资海外股票,去年旗下拥有2000亿美元资金的中国投资公司,开始其海外投资,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入股百仕通。但投资百仕通至今帐面值已蒸发43%。

        不少经济学者认为,人行在资金短絀不会对经济造成威胁,财政部可以将其他政府机构的债券注入人行以增加其资本。但人行的情况已引起不满。有人士指出,约 1.8万亿美元外储中,一万亿美元是美债,可以购买200艘每艘价值50亿美元的航空母舰,无异於向美国海军赠送200艘母舰。这使得不少中国人相信,颇受争议的《货币战争》这本书所指的;「美国明知国库债券会跌,故意引诱中国大量购买」是真实的。

        • 家园 【文摘】美国启动史上最大救市 政府接管“两房”

          在布什签署楼市救援立法后的第五周,美国政府终于实质启动了对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救赎行动。

          当地时间7日上午,美国财长保尔森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针对陷入困境的两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一揽子措施。按照这一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救援计划,“两房”目前的监管部门——美国联邦住房金融管理局将出面接管两家公司,后者目前的高管将被撤换。政府称,尚未决定何时结束接管。

          根据方案,美国财政部还将收购 “两房”发行的高级优先股。财政部将在公开市场收购“两房”发行的房贷抵押证券,同时将通过美联储纽约分区银行向“两房”提供特别信贷额度。

          标准普尔首席经济学家大卫怀斯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常来说,这样的政府接管行为会有利于被接管企业的更好运作,对其债务人来说也应该是好消息。不过,“对股东们而言,这显然是一大噩耗。”

          在美国政府几周前宣布计划救助“两房”之后,市场认为,如果政府出面接管,那么投资人手中的“两房”股票可能变得一文不值,而受到更多保护的可能是持有两房公司债的债权人。

          据估计,“两房”持有或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总额高达近5万亿美元,其中超过3万亿美元为美国金融机构拥有,约1.5万亿美元为外国投资人拥有。

          上文引自:

          http://news.ifeng.com/world/3/200809/0908_2592_769735.shtml

          • 家园 【文摘】货币调控新挑战:热钱有隐成“第二央行”之势

              现在明显有一种神秘力量在大力做空股市、楼市和人民币企业资产,尤其在奥运会召开之后。而自6月7日上调1%存款准备金后,央行并没有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如果7月份热钱仍在继续流入的话,股票和楼市仍表现如此惨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大量的现金被存起来了,要么被存进银行,要么被存进仓库。

              大量现金退出流通的后果是,流动性越来越紧缺,钱越来越贵,而股票、楼房等人民币资产价格将越来越便宜。比如100万元的现金与100万元的股票,如果股票跌了2/3,则100万元现金可以买原来三倍股票,即升值200%。如果这样,热钱什么都不用干,只要把它们的钱不断堆进仓库,连流出境再回来都不用了,股票和楼价就会继续下跌,等到中国人的钱蒸发得差不多了,再优哉游哉地抄个大底??这是热钱成本最低、收益最大、洗劫中国人财富最彻底的“暴富”策略。

              这种大胆猜想一旦成立,则中国货币调控和宏观经济调控将遇到最艰巨的挑战,即热钱已经隐隐然成为中国的“第二央行”,换言之,另一支控制着货币供给的巨大力量。它通过直接操纵股价、楼价的证明,以强大的市场舆论操纵公众非理性情绪(打掉新华社、人民日报的“维稳”舆论影响力是他们计划中的一部分),达成制造人民币资产价格“超级过山车”,并从巨大差价中获取暴利的目的。这是目前A股上证指数已大跌64%的最合理的解释,这个跌幅超过了1990年日本金融危机中日经指数最大跌幅62.6%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恒生指数的跌幅61%。

              倘若这种隐形的“第二央行”已经存在,正在极大地挑战中国央行货币调控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央行切忌为热钱舆论一步步误导。

              当下最危险的是,数据似乎证明热钱继续流入,央行于是继续收缩流动性,这将正中“第二央行”的下怀。因为热钱同时也将收缩流行性,则人民币资产价格将更惨不忍睹。在人民币资产价格低谷,中国人的现金流都被收走了,唯独热钱和外资拥有巨量现金,中国货真价实的人民币资产难逃被美元“垃圾资产”全面置换的命运。

              因此,中国宏观调控决策必须与热钱针锋相对,央行必须与热钱“第二央行”反向操作。当前,在热钱拼命收缩流动性的时候,央行必须大力释放流动性。如若不然,央行和热钱一起接力收缩流动性,则中国难免陷入全面经济和金融危机。

              换言之,央行面对全新的热钱挑战,必须改变传统调控目标。原来的货币流量调控目标很可能因热钱干扰已经失真,应该将调控目标转向股票、楼市等资产价格区间调控,同时也建立中国本土企业资金链紧缺指数,进行区间调控。具体到股市而言,比如对股市调控在上证指数2500~4000点之间,接近于 2500点,就释放流动性,守住底部;如果股指快速上涨,冲向4000点,就应当果断收缩流动性。这也是美联储为什么一到美股跌到牛熊分界线就毫不犹豫释放流动性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为了对市场中投机热钱主力进行反向操作。

            上文摘录于: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908/n259426942.shtml

            • 家园 【文摘】热钱打击中国模式评估

              目前的固定汇率、资产对冲和通货膨胀是国际资本金融打击中国的基本前提和理想环境。

              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纸币资本主义时代,以纸币资本通过信贷扩张刺激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正在成为全球超级经济体扭转危机的必然选择。对于中国这样的经济体而言,危机可能从不同渠道进来,增长的力量也可能从中国不同的经济领域中产生并扩散出去。因此,危机是可能发生的,也是可以预料的,更是可以充分利用和驾驭的。

              正确认识国际资本打击中国的战略模式和危机后果

              在驱动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信贷力量中,外国纸币的运转功效越来越大。截至2008年6月底,维持目前中国国民生产能力运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4.31万亿元,其中30万亿是由央行根据中国经济的运转情况发行的基础货币,占比为70﹪;另外12万亿则是因应18088亿美元外汇储备而发行的等额人民币基础货币,占比为30﹪。

              由于中国海外投资的规模还不大,内需的经济体量也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这个基础货币的发行结构就有些不太健康了,因此,也就可能成为国际资本与中国互动的临界标志和破击中国的最佳路径。

              ■1.国际资本打击中国的战略模式和攻击框架

              对于国际对冲基金而言,以金融力量快速冲击中国以获取短期暴利是一个长久的战略话题,也是一个进入中国市场内部“内生性”打击中国的问题,对进攻者和防御者而言风险同样高。但是,这种集中性打击中国的较量和互动,能超过中国提供的市场利益和潜力吗?换句话说,也就是奶牛重要还是牛肉重要!

              目前的固定汇率、资产对冲和通货膨胀是国际资本金融打击中国的基本前提和理想环境,中国的强制性外汇制度客观上也造就了实施一次国际金融打击的制度性缺陷。

              但是,从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流动性以支持打击吗?与1992年国际资本打击欧洲货币市场相比,时至今日集中打击中国经济体系所需的资金已非昔比,从国内而言至少需要3至5万亿人民币的资本,从国际而言至少需要握有3000至5000亿美元的头寸。当然,筹集这个资本也是有可能的,然而其目标也是巨大的。在此期间中国的反打击力量也能够成功运转,也就是说资本集结和反制机会可能同时运转,中国未必就会输给投机者,而且金融打击中国战略利益的最大获利者是谁?也就是说中国的危机重建能力强,还是美国和欧洲的损失大?这个话题需要长期探索。

              以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和国际经济交流而言:如果以金融力量实施一次有效的经济打击,目前较可能的是一个中小规模的多周期的集中冲击,而且直接攻击的目标应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和金融领域。

              第一波次打击可能会造成国内市场3000至5000亿美元规模的信贷——资产团组的爆发性流动,同时刺激或带动5000亿美元左右的资产传染性不稳定。

              此波打击至少需要5至10个顶级金融机构的共同合作,同时还会大幅拉升中国国内短期息率。为了应对危机,中国也需要至少向市场注入6至8万亿元人民币的信贷支持,并从国际市场上抽回8000亿美元的头寸以维持强制性结售汇和外汇占款制度,由此也就必然引致美国国债和其他国际货币市场的波动,形成全球性的大规模资本流动的变化和套利空间。由此可能击垮现有的中国汇率体制和国际收支体制,实现跨境、跨市场套利的整体运转空间和羊群效应。

              这个打击周期必然会划分为不同阶段,集中打击时间约需要3至6个月,前后预备期和消化期各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核心打击目标应是汇率、证券市场和主要城市的信贷——资产价格体系,而且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可能性高。

              与此同时,还可能将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捆绑起来实施套利打击,并形成扩散到全球的传导框架。在此期间,将造成中国主要城市资产价格和资产体系的剧烈波动,导致对外贸易依赖型的中小企业大规模破产,实现金融危机的震撼效果。

              第二波次打击应集中在国际市场的套利,以及中国政府的应对计划。这个波次打击的风险主要集中整个社会预期心理的变化,它可能引致3000至6000亿美元的流动性变化。

              在累计两个波次打击1万亿美元的流动性变化后,国际外汇市场将发生利率、汇率重构,并推高相当量的国际资产价格。

              如果中国政府向市场紧急注入10万亿人民币的资金,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应该还会维持运转的。但是,人民币的稳定性将遭受沉重打击,中国可能会在汇率、利率付出重大代价,同时也会提升整个经济结构的负债水平。

              如果届时中国能够维持整体出口和内需的能力,而且还能稳定上升,这个危机就将向世界扩散,形成同归于尽的后果。

              当然,实施第一波次的预备打击的时候,倘若已经造成中国局部地区、部分产业或部分市场的危机状态,投机者见好就获利了解也是有可能的。

              从目前国内外的情况来看,这种直接、剧烈打击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由于目前的中国国际经济互动体制上的特殊性,这种猛烈突击的金融打击在中国的胜算把握不会很大,可能性也比较小。

              在这种打击和反打击的互动中,由于中国也具有第二次反打击的能力,也具备大规模的报复能力,还具备与其他央行联合封杀投机者的能力。因此,经过中国体制性修复,这种危机打击也是完全可以积极防御的。

              因此,我认为,这不应该是国际资本冲击中国的一种理想方式。

              ■2.预测和评估:国际资本可能打击中国的危机后果

              前瞻性估价这样一场危机,可能造成如下情况:中国的外汇储备可能流失5000至13000亿美元;中国的年进出口总额可能下降 5000至8000亿美元;中国的GDP可能会下降15%至30%,维持在18万亿人民币左右,也即大约2002年的水平;中国城市120亿平方米的房地产可能会缩水10至25万亿元的市值;中国证券市场的流通市值可能只有5至8万亿元的水平。

              因此,中国越是维持城乡二元分制的土地和房屋制度,这种攻击的可能性越高;越是不能够创造性重新安排股权分置改革,越有可能被市场利用;越是维持现有的美国危机,中国紧缩的政策越可能造就攻击;越是不主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就越高。

              为此,中国越是走自己的增长之路,成功地拉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危机的危险越低。而且国际投机资本更多的还会成为中国经济的同路人。对于国际投机资本而言,打击你是为了赚钱,投资你也是为了赢利。所以,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不在于外部,而在于我们国内裹足不前。

              如果国际资本对中国的打击是一次商业性的打击,中国控制这个危机的规模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这是一次商业性的打击,又得到主权国家支持,中国危机控制的代价就会比较大,但也是能够控制的;如果这是一个主权性的打击,那么几乎没有胜者;当然,如果一场危机仍可以使中国的外汇储备保持在5000亿美元左右,国际资本就不会对中国构成致命的打击。

              ■3.危机爆发的样本参照

              目前学术界流行的中国行将危机论的分析样本主要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由此案例判定中国行将发生金融危机的模型是不负责任的。

              就危机爆发的样本参照系而言,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是一种资金流动性的模型,主要是以资金打击汇率和金融市场,而如果国际资本对中国冲击则必须兼顾到资本、产业和汇率等多重体系,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产业——资本复合流动性模式。因此,倘若仍主要以香港模式来分析对中国内地的打击模式是可能有所偏差的。

              城市地区或较小的经济体的内部需求,与国家储备以及中国内地这样大型经济体是完全不同的;抗金融快速打击的能力、大规模报复力量和将危机转化为全球经济结构重组的决战行动,也具有本质的区别——这不仅是威慑,也是危机爆发以后的冲突级别。

              2007至2008年中国资本市场从2000多点到6000多点,以美国次贷爆发和十七大召开为市场的倾覆点,从 6000点又下探到2000多点,其内在的原因在于股权分置改革战略设计的缺陷和我们利用国家战略力量重组市场的突击力量不够,它涉及到了20多万亿财富的蒸发和几万亿资金的输赢转换,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危机冲击中国的样本,也表明了中国在处理此类危机的能力不足。

              正是透过这个局部危机的运转具有进一步演化为更高级别冲击的可能,也许这只是危机的演练。

              目前,这个危机不可能演化为全面危机的基础正是因为中国完全有综合的力量解决这个危机但还没有付诸行动,这为投机者提供了运转空间,为此,当务之急就是集中智慧果断地化解这个困局。

              体系性互动应是中国与全球经济主导力量来往的主要形式,国际资本直接打击中国和异常资金流动冲击中国是有限度的运转形式

              ■1.国际资本与中国互动的形式和利益实现的主要途径

              目前中国经济体系的特有结构为国际主导的资本力量实现资本利益提供了五种公开形式,即: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套利、资产套利、货币套利、市场套利和知识产权套利。这是一个立体开放的跨国资本互动结构,也是我们所谓的中国与国际经济的体系性互动模式,在中国它使国际资本拥有比直接的金融打击更有效的利益转换方式,是中国与全球经济主导力量来往的主要形式。

              倘若仅仅从国际分工的结构角度认识国际资本的套利机制和套利通道,视野会变得狭窄。实际上,中国对于以上大规模的资本利益公开跨境流动的通道是开放的。因此,这种特殊结构的经济互动机制也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另类的投机和套利机会,它要比传统的直接经济打击或信贷流动造成的金融危机利益更大、也更持久,是世界上全新的投资和投机的体系种类!

              所谓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套利,即充分利用中国经济体系处于国际分工中端或中低端的独特结构,利用大宗资源性等商品的期货定价机制向中国输入通胀,形成体系性的交易运转,实现公开化的利益移动,促使中国承受国际商品价格的被动传导,实现途径包括上游大宗资源性产品上涨,进口产品的限制等等。

              与商品和服务的结构套利相比,资产套利也是一种资本逐利的模式,它主要的机理是利用中国要素市场半边商品化的特点,特别是中国城乡二元分制的特点,采取大规模直接投资和企业并购的形式将中国的投资国际化和资本化,实现资本套利。而且由于这种投资可以从城乡结合部或农村获取廉价的土地和劳力资源,接手土地之时其投资价值既已大幅升值。目前全球最大的资产套利市场就是中国,而且这种资产套利还会创造更多的形态。

              因此,在中国要素市场商品化这样一个大周期内,特别是中国资产货币化的整体改造之中,以及在中国资产国际化的大背景之内,只要中国维持增长和投机空间,国际资本就会与之合抱而生并以跨境资本转移的方式实现利益增值。也即当奶牛能够产奶的时候,保护它的人可能比要宰杀它的人多。

              ■2.中国与国际资本互动的主要形式

              从目前中外经济互动的主要形式分析,体系性互动的方式主要有10种,即:利率、汇率、通胀或通货紧缩转移、国债和负利息国债的认购和交易、贸易顺差、并购资产转移、股票市场、商品期货和股指期货以及衍生工具、信贷流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贸易管理等等;

              危机冲击和打击中国的主要形式也主要有十种,即:国际收支危机、信贷投机性集中性流动、原油和天然气等商品危机、制造业的结构危机、经济转型危机、就业危机、局部或整体的金融危机、财政预算危机、急剧的气候和生态等自然灾难、病毒和瘟疫等等。

              中国与国际经济交流互动的基础是在资本项目、商品价格管制的前提下运转的,这种资本和价格管制造成了内外经济体的高度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也是一种带有经济阀门的互动,这不是整个国内经济体系与国际经济体系直接对接的互动,后者是一种通道式的互动。

              这两种互动模式不同的本质就是经济调节的主权不同,但这也不是说调节的主权越高越好,错用、误用这种资本和商品价格调节主权的代价更大。正是基于这种有限度的国家管制,经济智慧在危机发生之时可以得到最高的运用,各种投机者也可能被锁进亏损的牢笼。

              ■3.避免两败俱伤的金融危机的打击

              经济打击或冲击主要是因应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的缺陷,威胁、干扰、攻击和限制其经济的主要或次要目标的运转,致使一个国家做出的反应时间和条件有限,并被迫进入对抗或直接挽救经济损失的状态。危机的最终表现主要集中在货币、汇率、供给、需求和就业水平。

              从中国与国际交往而言,体系性互动是主要形式,这是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交往的主战场、主渠道,也是中国要积极争取的主要经济利益交流形式。它有相对稳定的利益保障机制,国际资本可以借助这个机制公开地从中国获取利益,甚至公开抢夺利益,中国也可以在互动中获取巨大的利益,甚至国际利益反转。

              危机打击则是一种次要的辅助渠道、是在一个国家内部一方主动攻击而另一方防御和反击的经济较量,是一方输而另一方赢的竞赛,是通过预防的措施可以解构的、化解的、延缓的。

              我们认为:根据体系性互动和危机打击的体例区别,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交往的模式仍将以体系性互动为主,但这种互动的外方强制性成分会多一些,例如:原油、粮食等价格的走势。

              其一,从市场的进攻模式而言:危机打击表现为在中国国内的市场进攻性打击和获利转换的防御性;体系性互动则表现为在中国国外的市场进攻性和获利结算的主导性。因此,体系性互动是比危机打击效益更佳、利益分配机制更完善的经济来往方式。

              其二,从市场运转的周期而言:危机打击是一种先发制人闪电打击,其启动第二次打击需要社会预期整体变动的配合,否则很难推进持续打击;体系性互动则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契约合作,互动双方可以互相给予利益,而且在长期的互动中谁拥有制高点谁就拥有利益的主导权。

              其三,从动员和应对机制而言:一个国家面对危机打击需要实行迅速的整体动员予以反击;体系性互动则需要双方的谈判和产业结构的提升和转移,具有和平竞赛的性质。

              其四,从经济运行的范围而言:对中国的危机打击必然是一场全球化、中心化的冲突;体系性互动则分别表现为类别产业的竞争,运转形式常态化、利益规模灵活化。

              其五,从与国家的利益关联度而言:危机打击属于一种颠覆活动,一个国家必然用国家权力实施反打击;体系性互动则表现为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交往,遇到冲突时双方都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其六,从可控性而言:危机打击更突出于直接打击金融市场;体系性互动表现为双方协同性的有控制的升级性来往。

              因此,从目前中国经济运行来看,中国具有防范规模较大的金融打击的能力。

              然而,如果中国政府只是过度强调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而不雷厉风行地化解危机因素,爆发意外性的中小规模的“资产-信贷-资本”联动危机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设计好滚动式替代计划,战略上也是有可能预防的。

              至于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本位币的计划而遭受美国间接的金融打击,从大战略而言也是可以化解的。欧盟在推行欧元之时就化解过这种可能性冲突。如果客观存在着这样高级别的冲突,也应该力争延缓到中国实现内需经济转型之后展开,以便建立中国更高级别的抗金融打击能力。

              以目前的经济局面,投机者是否可以将中国的大规模经济冲突与美国国家的战略利益有效地结合起来,需要我们耐心观察和化解。相反,如果中国能够在美国的经济转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这种冲突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因此,中国的反金融危机的问题,也是一个主动性的世界利益重组的问题,关键在于中国是否以和而不同的精神将中国的利益与他国利益精巧地组装统一起来。

              加快修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漏洞

              ■1.制造危机漏洞的机制比漏洞本身风险程度更高

              笔者认为纸币资本主义时代金融力量的变化主要有五个特征,即:积累的金融化、商品的金融化、财政的负债化、经济的信贷化和信贷的市场化。

              谁不能掌握这五个方面的力量,谁就不能居于世界经济的顶端;谁过度使用这五个方面的力量,谁就会置身危机之中或危机的边缘。同样,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也必须挑战这五个端点,只不过需要中国更加灵活运用这个体系,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必然的路线图。

              从维持中国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和防范国际资本的金融打击而言,中国都必须修复中国经济体制的漏洞,以防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且这种漏洞是与国际经济相比较而言逐级上升的,实际上制造这些危机漏洞的机制比漏洞本身风险程度更高。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漏洞的战略修复

              目前修复这种体制有两条路径:

              一是赶超性扩散模式,类似欧元和日元经济体与国际经济互动的体系,以国际化货币和产业转移的方式实现低增长、低通胀的目标。

              二是结构性内生的方式,它建基于生产性经济的惯性,以加大供给修补需求,从而获得高增长并维持适度通胀,以发动和引导技术革命实现经济结构的整体提升并与国际经济接轨,这是一种逆转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创新战略。

              在未来5至8年之内,修复中国经济体制的漏洞需要在二者之间寻求艰难的平衡,应该视乎国际经济的景气周期,实现两种模式轮流为主的滚动修补战略。当国际经济处于低潮时它需要实行逆转战略,国际经济处于高潮时它需要实行加速战略。也即当国际经济调整之时,以第二种模式为主,大规模扩大生产,这意味着高增长、高就业、适度通胀;当国际经济上升之时,以直接融资大规模改造经济结构,这也意味着高增长、高就业和适度的通胀。

              为此,2008年运转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实施战略转变:

              其一,以相当量的内需生产替代进口并在此期间实现经济转型;

              其二,实现外汇储备市场化的管理,以超常规的手段掌握国际收支的主动权,把握国际流动性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其三,创造大体量的多元化的经济增长点;

              其四,实现能源、生物技术等大规模的体系性应用;

              其五,加快推动实现人民币为国际货币本位币;

              其六,建立成熟的货币市场,推动银行系统通过市场化的负债管理方式筹集资金,也就是说中国的信贷来源应该既要依靠货币市场又要依靠储蓄。

              ■3.促使投机者为中国的战略转型埋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国应该千方百计地在推进以上战略目标的改革中,保持与之孪生的制度漏洞的修复,这是实现金融打击的突破口。

              笔者认为:从资金而言,投机者是可以筹集到的;从攻击主体而言,跨国资本,包括对冲基金是有这个力量的;从国际权力的转移而言,任何领先者是很难接受竞争者或挑战者的。但是把握增长和转型则是中国可以自主的,这不是国际资本的优势。

              在这个逆向增长的运转中,只要中国寻找到带动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并果断地运转之,有关国际产业的发展趋势就会改变。可能的后果就是:投机者为转型埋单,中国经济更会有所作为。

              原文摘录于:

              http://finance.ifeng.com/news/opinion/jjsp/200809/0908_4457_770521.shtml

    • 家园 对紧缩政策的另外一种解读

      中央的紧缩政策或是打击对象错误,或是献礼求和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50316

      • 家园 国家对热钱流入流出的分析和综合治理措施

        热钱进退溯源 外汇新政震慑跨境异动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812/08392370813.shtml

    • 家园 【花】有和老兄相近的感觉!

      可惜中央的经济政策一错再错,希望不要错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现在就怕周老虎买的几千亿美圆的次级债被拖着不太容易拿回,而热钱又大批撤退,那样中国可能比10多年前日本还惨!

      • 家园 你说的中国持有的次级债是指两房债券吗?

        其实还是安全的,就是收益差点

        • 家园 是的,主要就是指的两房债券,安全性是应该没有问题!

          我的假设是,如果热线流出的流量和速度超过了中国央行和外管局预期,中国可能会由于短期外汇偿付能力问题而造成中国金融动荡,如果两房债券这类的次级债拖下时间,中国的金融局势有可能就会很被动;对于中国这种大国而言,稍微一点被动就可能造成很大损失!

          • 家园 从法理而言,政府没有义务将热钱手中的人民币换成美元

            人民币换美元,只有四条正常渠道:中国个人,中国公司,外国个人,外国公司。

            中国个人有购汇额度,可由政府随时调整。

            中国公司购汇,大额用汇可以无理由拒绝。

            外国个人购汇需出示换汇凭据。

            外国公司汇出利润有限额限制。

            非自由兑换货币想搞挤兑其实是很难得。

            如果逼到中国政府狂抛美国国债和两房债券的地步,意味着整个美元系统大崩盘,后果更严重。

            • 家园 很有道理

              不过地下钱庄怎么办呢?我觉得每年这样偷偷摸摸进出的热钱也不少呢。

              • 家园 地下钱庄要流出巨款,也只能用这几个方法

                流入巨款当然没法掌握,有人拿一笔美元要换成人民币,中国各级银行没有权利拒绝,也没有限额限制。以前更有强制结汇政策,以将企业手中的外汇集中起来。

                在进出平衡,或者美元流入为主的情况下,地下钱庄当然有足够的美元。但当巨款要单向流出时,地下钱庄手中的美元很快将被消耗干净,要进一步从银行系统获得美元,地下钱庄必须伪装成以上四种情况向国有银行换汇,而国家只要将大门一关,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