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再谈余秋雨季羡林于丹 -- 淡淡微风

共:💬58 🌺66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于丹既然不是中文或历史教授而是传媒教授,

        电视上成功就算功德圆满了,虽然我不爱听。

      • 家园 咱俩分宝。谢。
      • 家园 花“选择看好的一面”

        自问做不到这么彻底。

        余秋雨的散文,打开始就不喜欢,拉着架子,端着pose。不过,赶上文化热,出这么一个文化人儿,也很正常。余秋雨本来搞戏剧研究的吧,听说还不错。

        于丹,同学上过她的课,加上常在电影频道出现的田卉群,是学院比较出彩的老师。必须承认,能够把书面语说的如此自然的人,不多见。

        季羡林,文章看过,读的不多,觉得挺老好人的。我不懂佛学,不好说啥,不过他做的中印文化比较的一些东西我觉得挺喜欢的。

        • 家园 嗯,

          对自己觉得不相关的事情,我就比较“大度”啦,

          但是若对自己来说觉得很相关的事情,我就比较霸道啦苛刻啦。。

          人啊,都是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道理都知道,遇到具体事情,都会体现这个局限性来。

          搞戏剧的,一般都比较夸张或极端,这大概是戏剧很重要的吧我想。

          做文化传播和文化研究,很不同,很不同,后者眼里,前者要显得“没文化”呵呵~

          做学问的搞佛学研究,和信仰佛教的搞佛学研究,貌似总是谈不到一起的,角度完全不同的,好比一个从外往里看,一个从里往外看,谁看谁都不顺眼。

          • 嗯,
            家园 呵呵,里面有明白的不明白的,外面也有明白的不明白的:)

            明白人自然看着不明白的不顺眼,不明白的自然也看着明白的不顺眼:)

            所以,重点不是里面外面,而是明白不明白,您说是吧:)

          • 嗯,
            家园 花此句!

            做学问的搞佛学研究,和信仰佛教的搞佛学研究,貌似总是谈不到一起的,角度完全不同的,好比一个从外往里看,一个从里往外看,谁看谁都不顺眼。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呵呵多谢懒虫兄这么认真的回复啊:)

        你说的对,余秋雨于我,也是记住当初看“文化苦旅”的感动,作为散文家,能感动人就够了。有错误当然不好,不过,也用不着求全责备了,真没毛病的人,世界上还没有。

        他后来的书,山居笔记也还不错,别的我都没看过,就没有发言权了。

        于丹呢,她的优点大家应该也不会批评吧。看过她在陕西台一个节目,与几位真正的学者,好像有一位是朱学勤,立刻就露怯了,除了华丽的词藻,还真是没什么见解,学者们表情不对,她自己也觉得别扭——毕竟不是一个路子啊。

        我们看人看世界,当然要懂得看好的一面,只是,有时候也是需要跳出来,公允的看问题的:)

        不过,在看问题这方面,男人似乎天生就比女人差点儿,比较不懂得欣赏美,而喜欢较劲儿,惭愧惭愧啊。

        中秋节快乐!

    • 家园 找来大作拜读了

      大作引用的季语,我记得在三十多年前的中国印刷品,好像就是这么评论佛教的。

      • 家园 呵呵惭愧惭愧,不敢当。

        我举了几个例子,其实是从不同角度谈的。

        他对佛教的看法,顶多算是一家之言,偏颇些虽然过分,却也无可厚非。

        让人实在失望的是,他对佛教基本概念的错误,实在是作为一个研究了几十年的老学者不应该犯的。

    • 家园 哈哈,余秋雨自从《文化苦旅》之后,一书不如一书

      但是批评他的人,不但称不上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是人品等而下之了。对微风兄

      对余秋雨,我的看法应该算是公允,“功不可没,却也自作自受”,你说你老老实实做一个散文家不挺好嘛,干嘛非要勉为其难做个所谓的“大文化”专家呢?“其力未充”的结果,当然就有“求全之毁”了。

      这样的评价颇为认可。

      人常常的致命之点就是站不准自己的位置,在众人的夸奖下迷失了自己的精神田园,从而迷失了自己的未来之路。可是能否做到这一点,又是大儒和市井之儒的区别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