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解读】一封有意思的信 -- 陈郢客

共:💬134 🌺488 🌵1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邓检查“认错”我是不信的,唯选取事实本身。
      • 家园 陈云独善其身,是因为专能,谁做一把手都得用他。

        中国的一把手需“正大于奇”,这也是毛、邓比刘更有资格的原因。

        人做事,总会有得失的。张春桥行事,犯下的“左”的错误,亦是在册的。——历史又不是他写的。他批“右”的一些问题,要得要不得,亦在于后人取舍。

        大抵我们的时代偏右,大家对此颇有感触,亦所难免。若是时代偏左,张春桥肯定会被众人踩死。——呵呵。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会有周折反复,——执政者相信不相信这一点,愿意不愿意给人民机会,或者肯不肯在人民斗争下给人民机会,态度亦是不同的。

        很多自认为是顺流的到底成了逆流,有时却真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又有些人时不我予,相信后代会赞同自己,结果有人成真有人迷梦而已。

        顺流逆流——这句话太深了。我只能保持敬畏。

      • 家园 我只选取了具体事实,以及邓看人的私人观感。

        1:

        陈伯达最早提出了“计件工资”。

        毛和邓都是个中人物,撒谎是没用的。

        2.

        邓对“三线建设”的态度——下马。

        原冶金部副部长高扬文(1956-1965年)在《三线建设回顾》一文说:“ 三线建设是完全根据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开始的。1964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已取得很大成绩,“大跃进”所造成的困难已基本克服,而国际形势却异常紧张,这时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问题。本来“大跃进”期间,已经在西南和西北开始建设钢铁企业、军工企业,修建铁路,但在调整期间由于资金困难,全部下马了。毛主席首先从恢复这些企业的建设入手,提出了建设三线问题。他在1964年5月就明确指出:攀枝花钢铁厂还要搞,不搞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 又说:我们的工业建设,要有纵深配置,把攀枝花钢铁厂建起来。建不起来,我睡不好觉。9月,又提出批评,说把川黔、滇黔两条铁路停下来是没有道理的。11 月在听取西南地区钢铁产量增长情况的汇报时又指出:三线建设我们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都搞起来;那时打起来就不怕了。毛主席还说,你们再不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还说,没有钱,可以用我的稿费。”

        另外,1961年发展不发展核弹——刘、邓均主张暂缓。毛、周、老帅们坚持要搞。——会议开了两次,最后博弈结果:做调查决定。毛是一把手,做调查的人是张爱萍;若刘是一把手,——核弹能不能在64年搞出来,还得存疑。

        三线建设—— 南方人物周刊:“三线”第二代的命途 ——南方写这个,微有用意。

        可是,“三线”二代们为什么会这么倒霉——毛、邓思路差异太大,截然转向,又不考虑百姓成本。和重开“高考”,一些人受损一样。这也不是“土共”才开始的。

        中国三千年巨变,——乡下还热衷缠脚、无才是德的时候——主流男人们开始喜欢知识新女性、天足健康女青年了。——那些过渡人物怎么办?张鸣先生曾写文嗟叹,可是——代价还不是个人偿付?五四这一代精英,除了胡适等少数人——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缠脚、守身、抑郁一生的过时女人。

        三线建设曾为我们抵御核威胁、战争威胁做出过极大贡献;今天又可以和“西部大开发”接上脉络。

        3.邓对“鞍钢宪法”毫无兴趣,或有抵触,——不走这条路,——国企改革,自然是另一条路。

        他的“检讨”诚心不诚心,自有事实作证。我没那么天真。在史料里打转,若天真,没法过了。逐条史料可证,刘邓是绝不会搞“两参一改三结合”的。

        我的确认为当下是“合题”时代,合题是我们一代人或两代人的重任。毛的思想和邓的“摸石头过河”——在我们当下,必须考虑有所结合。

        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易于依赖惯性。——面临世界70年之大变,我们必须突破思维中的盲点和懒惰。

        通宝推:金各,
        • 家园 三线建设固然有好的成果,但是按照当时思路,我认为浪费更多

          三线建设很大程度上是为战争考虑的,长期从备战的角度建设三线带了很多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事实上有很多三线项目用了很多年才能走向正规。个人认为在这方面毛泽东仍然是错估了国际形式,至少是过虑了。

          • 家园 国际形势也是变动的

            三线建设中的浪费确实有,按各省都要独立作战的指导思想布局,面铺得太开。如果按各大区独立作战思想,搞几个重点做好就够了。

            但是就总体而言,三线改变了国家工业“东重西轻”的地域格局。

            国际形势嘛,你做好了戒备,敌人不来打你了,能从“敌人不来打”这个结果来论证那些戒备是白做的吗?

            直到70年代末期,我们跟越南打一个小小的边界战,北边都要疏散、战备(当时中央做好了苏联入侵的估计),能说安全形势好吗?

            • 家园 我是质疑三线建设的思路,不是三线建设本身

              很多三线建设的研究所和工厂就放在毫无基础建设支持的山沟里,实际上大大延缓了他们发挥作用的时间。很多三线的项目80年代末开始也都回到了大城市。

        • 家园 关于解放思想

          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在解放思想这一点上,没有人做的比邓更好了,猫摸二论不对我们的思想构成任何束缚.

          有没有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社会主义,没有人知道,马克思提出的原则性的构想尚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而以我们目前的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去检验这个构想似乎还没有意义.目前所有的关于社会主义具体形态的理论本质上都只是一种假说,把这种假说当作真理的一些理论家和年轻人是比较不靠谱的,拿这些"真理"夸夸其谈指点江山是荒唐的.

          邓的理论贡献,就是把我们的思想从"真理"中解放出来了.

          三线问题,经济帐肯定算不过来,其根本在于对世界局势和战争风险的判断.毛的外交策略和形势判断是值得商榷的,韩战赌胜军威已立,美苏打上门来或者欺人太甚的风险并不大,争夺共产主义领导地位/当第三世界领袖/输出革命/支援亚非拉/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爆发/早打大打核战争/备战备荒,不当头/韬光养晦/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埋起头来搞建设,相比之下,邓的策略和判断用于当时是否一定不合适?以三线问题质疑邓的战略眼光/只重眼前利益,过于勉强.

          鞍钢宪法是比较具体的的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的问题(或许毛更注重其政治含义,"三结合"是毛从农会到联合政府到革委会的一贯主张,但对邓来说,只是个黑猫白猫的问题),理论并不坏,关键在具体实践,用于说明邓不走群众路线/过分依赖精英是不合适的.

          市场经济本身就是基于对群众最大的信赖--群众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且有能力把事情办好,能不管就不管;计划经济反而是不相信群众的--群众是盲目的且会把事情办坏,能管的一定要管;呵呵,刚刚想到的一点谬论.

          • 家园 邓解放思想吗?如果是,就不要不争论吗

            邓解放思想吗?如果是,就不要不争论吗

            一张皮而已,反过来罢了.

        • 家园 真正的解放思想

          我的确认为当下是“合题”时代,合题是我们一代人或两代人的重任。毛的思想和邓的“摸石头过河”——在我们当下,必须考虑有所结合。

          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易于依赖惯性。——面临世界70年之大变,我们必须突破思维中的盲点和懒惰。

          我非常赞同这个意见。首先,了解历史的目的到底还是为了当下以及未来。我们无法让时间倒流回去重搞,而只能在当下的基础上总结历史经验进行修正。无疑,中国的发展路线基本上已经形成毛和邓两种方向。这30年来无疑是邓的方向在主导,取得成绩的同时,问题也很多很严重,没有人能保证将来的中国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目标,当下的人民也多有困苦。所以,正确的方向应该是将毛邓的路线结合起来,均衡而可持续地发展。今上有言“科学发展观“朝此方向迈了一小步,希望继续解放思想。真正的解放思想应该是多元的,多方向的。我们不能陷入语言的圈套:因为解放思想是好的,过去的解放思想是什么方向以后就该什么方向——那不叫解放思想,而是一种墨守成规,那不叫与时俱进,而是一种因循守旧。

        • 家园 漏掉了李守常吧

          五四这一代精英,除了胡适,——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缠脚、守身、抑郁一生的过时女人。

    • 家园 经济民主比政治民主更实在

      美式民主也就是几年投一票,看不出来有多大用。

      经济民主和日常工作密切相关,有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你的饭碗捏在别人手里的时候,能民主到哪里呢?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