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把中国的钱算清楚(一) -- 陈经

共:💬189 🌺1050 🌵1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八)存款与财政

      前面我们谈了银行系统货币的来源与分类,从这种角度论述了中国的钱在银行体系中的分布。但这些钱在银行体系中转来转去,最终是为了服务于经济,还可以看看具体是属于谁的。这主要是通过银行的存款与贷款功能来实现的,我们也来看看这方面的数据。

      报告中说:

      9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6.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5万亿元,外汇存款余额为1742亿美元。金融机构居民户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0.8万亿元。非金融性公司人民币存款余额为21.0万亿元。财政存款余额为2.8万亿元。

      存款分为外汇与人民币存款两种,外汇存款合1.2万亿人民币,不算多。这1742亿美元主要是公司与个人存在银行里。以前外汇储备少的时候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说外汇储备其实是个人所有存在银行的,不是中央可以用的。现在知道,个人存的就是外汇存款,和外汇储备两回事。

      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财务公司、基金、保险、券商等等,一共有四类金融机构,需要把概念说一下。央行是最特殊的,算一类。第二类是银行,各种商业银行,还有三个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农业发展、进出口银行。商业银行又有三种,国有独资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工农中建四大行原来是“国有独资”,股份化以后,国家方面的股东是财政部或者汇金公司,还送了些给社保基金。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国家搞的,但一早就说好各方出资了,如交行、深发展、浦发、中信、光大。城市信用社发展成城商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等。第三类叫“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保险、基金、证券等业务。第四类是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现在很多了,银行、基金、证券公司都有合资的。这四类金融机构,就是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管得着的那些机构,它们互相之间有些存款。比如证券保证金,个人存到证券户头里收活期利息,但是证券公司把这些钱存到银行里,由于大部分不用实时取款,只是在各人名下转来转去,证券公司和银行可以协商一个高一点的利息,不会有定期那么高,但也有些利息差,就算证券公司的利润了。

      M1、M2的定义中有“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这样的说法,其实我们并没有说清楚这里“单位、银行”指的是什么,这一节可以继续深化理解。

      在2001年三季度的央行报告中,分别报告了“国家银行各项存款”、“其它银行各项存款”、“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其中个人在国家与其它银行的的存款都叫“城镇储蓄存款”,数值分别为52673.42亿与2833.61亿,个人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就叫“城乡储蓄存款”,数值是71252.64。而M2是由M1与准货币组成,准货币中的一项是“储蓄存款”,报告中列的数值正是71252.64。所以可推断,我们前面M2定义中说的“在银行的存款”其实指的是“在金融机构的存款”,能存钱的都给它算上,农村信用社都包括在内。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圈子得划大些。

      一个问题是,财政存款算不算M2?财政存款是财政部系统放在银行的钱,它算不算机关团体单位?如果不算,那按定义2.8万亿财政存款就不算M2了。M2是45.3万亿,其中流通中现金3.2万亿,还有些是证券保证金,个人与单位的存款就是约41万亿。居民的存款是20.8万亿,“非金融性公司”应该就是“企业”,企业存款21万亿,这已经有了41.8万亿。如果2.8万亿财政存款也算进M2,那M2应该不止45.3万亿。另一个证据是,2001年三季度报告中,财政存款与“机关团体”存款是分列的,所以财政不是机关团体,是一个独立项。

      看来我们要来了解一下财政制度,财政部到底怎么管钱的要有个概念。财政存款有2.8万亿了,2001年三季度时还是4817.91亿,这些年结余很多,具体是个什么说法值得研究。

      2006年11月有一个新闻,“昨天,财政部、央行举行了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主协议签字仪式,符合条件且自愿参与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的记账式国债承销团、凭证式国债承销团、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商业银行总行,参加了签字仪式。这表明,国库现金管理正式启动,尘封已久的近1.5万亿财政存款即将盘活。国库现金将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存款来源,债券市场将迎来更加充裕的资金”。这说明什么?原来国库的钱是放在央行的!两年前才开始转一些存到商业银行,搞起了“国库现金管理”。

      以前国库就是人民银行代为打理的,当个出纳。存在央行,没有利息,转账汇出也不收费。各单位交钱到国库,就相当于从市场抽走流动性,国库支出,又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从这个意义来说,国库资金可能不算是M2,反而和央行的钱有些象。所以我们又找到了一种抽走流动性的办法,多收税,上交国库冻在央行里,这七年冻起来了2万多亿。万里风中虎写过一个《创世纪》,说税收过多,市场上反而没钱了,指的就是这个事。2006年底发现多到1.5万亿了,这些钱不用也不是办法,就开始转存到商业银行,让它们贷出去给市场用。

      最近新闻说,2009年准备安排5000亿财政赤字预算,搞积极财政政策。还说以前每年都安排财政赤字,前面最多一年是2003年3190亿财政赤字。每年都财政赤字,怎么财政存款反而越来越多了?这个赤字,说的是“预算赤字”,准备支出比收入多。支出比收入多,就发国债或者动用前些年的财政结余补。但每年过去一算,得,又超收了几千亿,虽然收入还是比支出小,但安排的国债已经发出去了。本来不用发的,发多了钱有剩,就放国库里,财政结余继续增加。

      财政存款算不算M2咱先不用研究得太细,我没找着明确的说法,倾向于认为不是M2。大致知道财政部、财政局的钱放在哪、怎么用就行了。以后有需要,再去仔细研究财政制度,人大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有不少数据。

      要注意财政存款不等同于财政结余,因为每年上半年财政收多支少,下半年收少支多,所以每年一二季度财政存款增加较多,四季度会减少。但一年年同比都是增的,也能说明财政结余在增长。从2005年1季度开始的财政存款数据如下,单位是万亿元:

      2005年1至4季度:0.8176,1.0055,1.0619,0.799

      2006年1至4季度:1.0,1.24,1.48,1.09

      2007年1至4季度:1.4,1.9,2.1,1.8

      2008年1至3季度:2.3,2.8,2.8

      可以看出,财政存款就是2007年和2008年忽然增加得比较多。这说明,中央有钱也不花,应该是为了防通胀搞紧缩。这两年的经济数据实在是非常古怪,央行、财政部都傻眼了。越是研究这些数据,越是对中央宏观调控紧缩一肚子火。社会上资金紧张得要命,中央却有钱不花,财政存款一年增个七八千亿。这么胡搞,社会上忽然硬着陆一样数据急据下滑。啥也别说了,赶紧花钱吧,可把钱花出去也需要时间,多少中小企业给整死了。为了个通胀,把货币与财政数据弄得极不平衡。表面上钱多,但成了国富民穷,分配问题极大。

      (待续)

    • 家园 (七)2001-2008货币体系七年大扩张

      央行网站上列出最早的一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是2001年一季度的,到2008年三季度,是7年半。那年底中国加入了WTO,贸易开始带着量飞速成长。7年不是一个很长的时间, 911事件似乎没过去多久一样。在90年代7年中大部分人的工资会翻数倍,新世纪7年岗位工资变化不大的很多。但再回头去看7年前的货币数据,确实有些惊讶,变化居然如此之大。

      2001年一季度末,M0是1.4万亿,M1有5.3万亿,M2是13.9万亿。基础货币3.5万亿,外汇储备1758亿美元。

      2008年三季度末,M0是3.2万亿,M1有15.6万亿,M2是45.3万亿。基础货币11.7万亿,外汇储备19056亿美元。

      这7年中,GDP大约年增10%,算非常厉害的增长率了。2002年3月时统计,2001年GDP数字是95933亿元。2008年初统计,2007年GDP是246619亿。2008年数值还没出来,估计在28万亿左右。由于中间有一次统计大幅上调了GDP数据,还有物价调整,现在我们看到的2001的GDP数字是回归分析出来的,大约是11万亿,应该用这个数字来分析。大致相当于,2008年的GDP数字是2001年的2.5倍,按年增长率算是不到2倍,但有物价调整。

      2001年,M2与GDP的比值是1.26,到2008年增大到1.6-1.7这么多。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数据来看,比值接近1算正常区间。所以,现在的货币数据相当反常,仔细分析,实在是很邪门的一个状态。

      七年中,最根本的变化是基础货币从3.5增加了到11.7万亿,它的根源显然是暴增17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有投资收益,但过去7年大部分时间美元汇率在7以上,我们算央行以7元买入1美元来计算,一共增发了约12万亿人民币来买入这些外汇储备。汇金用外汇储备给工中建三行注资,还有中投也用了一些,不然央行的外汇储备会更多,所以要把央行用于购汇的基础货币再加上1万亿人民币左右。加上原来3.5万亿,大约是16.5万亿基础货币。现在的数字是11.7万亿,因为从2004年开始滚动发央票减少了4.67万亿基础货币。

      所以,如果没有一些非常手段,中国的基础货币会7年翻个4、5倍到16.5万亿左右 ,实在是骇人听闻。但直到2007年以前,中国还算是物价稳定的,通货膨胀问题并不显著,社会上对基础货币的这种增幅并无感觉。显然央行会为此感到自豪,因为它用央票解决掉4.67万亿,再不断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至16%冻住了6.7万亿。这6.7万亿虽然在基础货币数字里,但央行不让商业银行用,不然乘数起来还得了。所以实际上就是5万亿的“有效基础货币”(这是我自己编的名词),这就不是太可怕了。2001年的准备金率是6%,冻住不到8000亿基础货币,还有2.7万亿有效。从2.7万亿发展到5万亿有效基础货币,就不算离谱了。从控制基础货币有效规模,遏制通货膨胀来看,央行似乎做得不错。

      但央行的做法,怎么也透着不对劲。一个是4万多亿央票,这钱不在基础货币里,也流动不起来,其实是有主的,属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是欠了储户的,可以想象是很多出口商活期账户里的钱。一个是6.7万亿被法定准备金冻起来,准备金率16%显得太高不正常且不论。这6.7万亿也流动不起来,其实也是属于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又是欠储户的。所以,基础货币有效规模虽然能控制住,M1与M2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总要翻个3-4倍。M0增加倍数少些,因为现在提款机多了,并不用带太多现钱在身上。

      因此可以推出,央行能限制流动性,让钱流不起来,但挡不住社会上存款急剧增多,只要印那么多钱买外汇,就只好如此。这些增加出来的钱,源头主要是出口商,所以出口厉害的广东、浙江特别有钱。温州炒房团背后是大量温州出口企业。人觉得有钱了,就买房买股。所以7年中股市有一次超级牛市。房市涨得也很猛,还不容易掉下来。2003年SARS,温总理觉得要靠房地产促进经济增长,就出政策放开了房市。股市跌到2005年,政策不断呵护,终于把钱勾进来了。从M1与M2的数据看,钱是一点不缺的,有钱人实在太多。挣钱效应出来了,钱就源源不断从银行出来,进股市与房市。其实还没出来太多,股市存量资金不过1.8万亿,个人房贷余额也就是3万亿,就已经炒得让中央着急了。钱实在是太多了。

      另一方面,在这种低货币乘数下,贷款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央行不会让贷款又存款的乘数效应完全发挥,社会上很多项目没有贷款配套去做。2004年,温总理开始大搞宏观调控,央行与发改委是主要的调控工具。发改委 不批项目,央行把钱冻起来没有贷款。从 这7年基础设施建设的表现来看,其实已经算是地球上最厉害的了,但从银行系统的钱来看,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地方上积极上报项目,其实很多早就有的,被发改委按住了。

      我们回头看这几年的宏观调控,着眼于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受到了压制。招民工大建铁路,民工有了钱,交通又方便了,是很好的扩大内需的方法。但这类投资需要银行系统巨量的贷款支持,央行怕钱流动起来太多不敢干。出口贸易,直到2008年被打击之前,境况一直不错。因为不需要发改委批,只要国外有市场。出口企业有了市场,不需要发改委批,也不需要贷款长期支持,还能创造巨额基础货币,以战养战快速成长受宏观调控影响小。房地产境况也不错,因为地方政府支持,中央直到去年底才出实质政策打击房地产炒做。房地产项目不需要发改委审批,银行也愿意贷。

      所以,这些年的经济增长是出口与房地产带动的。搞出口与房地产其实也没有错,但从央行与发改委的调控思路来看,没有把内需的潜力发挥出来,导致了严重的不平衡。从银行系统经营来说,出口与房地产见效快,坏账少,确实能挣钱。搞内需就容易出钓鱼工程,闹出坏账,加大货币乘数,是相对困难一些。

      (待续)

      • 家园 中央说四万亿投资,结果没几天才十几个省的总投资规模就

        超过十八万亿了,恐怖全世界都会侧目,咱中国实在是太有钱了。

      • 家园 大概看了下数据后 我觉得不是我们大扩张而是之前太低

        从97年开始M2增幅出现大幅回落

        98-01年M2增幅比之前之后低不少 大概只有10-12%

        和当时的输入型通缩也是一致的

        从02年年中开始M2增幅开始上升到16-20%区间

        03年M2/GDP比就一跃而到1.53

        此后这6年就一直在1.6左右的比重徘徊

        最高时到1.65左右

        以五年计划为周期看,我们的信贷扩张92-97增速25% 个别年达到29% 97-02年则降到10% 02年以后又回到16-20%的速度

      • 家园 钱到投资领域去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