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真实事件 请老引对比一下现在如果发生这类事情会如何处理 -- 公鲨

共:💬25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真实事件 请老引对比一下现在如果发生这类事情会如何处理

    20几年前87刑法已实施了,公鲨在一所学院里教书,顺便帮人打打官司赚点外快,因为工资太低了,60元/每月。

    某个夏天的晚上,一群学生涌进了鲨鱼那狭小的窝,是来咨询的。

    那届学生里的一名男生(L)和一位女生谈恋爱了,北方叫搞对象了。一天晚饭二人像往常一样走进了实习医院对面的公园,卿卿我我诉说衷肠。具体亲密程度因为是学生,当老师的没好问的太细。

    来了二个“小流氓”(按事后其他同学的叫法),企图调戏那名女生,L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拔出随身携带的一把水果、防身、工具多用途刀,扑哧一下捅进了一个人的胸或肝,另一个人看见同伴血从胸口像喷泉似的往外冒,吓得转身就跑。L估计也没这么捅过人,吓懵了,晕过去了。

    警察赶到,学校领导也来了,经协商,L头晕先住院观察,警方(那时叫公安)展开侦查、追捕逃走的那个人。

    学生来是想咨询有什么办法能

    首先摘下铐在L手腕和床头间的手铐;

    其次确保L不会因为防卫过当而被判刑

    那时公鲨出于对中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实践的理解,出的都是如:充分依靠组织、学生会请学校出面和政法委协商等非专业性但十分有效的建议。

    结果:学生L无事(忘了是免予起诉还是其它的处理)。

    20几年过去了,这二位学生估计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

    前几天有个居庸叠翠的ID和一个混混遭遇了,在河里发帖咨询,如遇此类情况应该如何应对。许多河友发表看法,见仁见智。这使得公鲨想起了这件事情,也想知道现如今如果发生了此类事件,公安局能做到不予立案、或检察院不起诉?如果要取得这样的结果需要哪些法律的、程序的和体制的要件?

    请专业人士如老引讲讲他们遇见的此类事情,如果方便,毕竟警察是整天和突发事件打交道的职业。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您的招高

      在80年代(那会应该是严打期),用公家来出面,以社会地位差别来压制,不能说不高,甚至有点老谋深算。

    • 家园 【原创】讲讲我的个人看法

      1、先从律师角度来看,防卫过当首先是防卫超过了适当的界限,除非面对极其恶劣的暴力犯罪分子,否则防卫致人死亡肯定是过当了,此外防卫过当还涉及到防卫者的主观意志,中国刑法奉行的是主客观相一致原则,有这样的客观行为而有证据证明没有这样的主观意思是不同类型的犯罪。防卫过当要求的是防卫者主观有过错,什么是主观有过错呢?违反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或者有故意就是主观有过错。举个例子:明知道这样可能会把人打死,但是仍然打了,主观上肯定有过错。

      回到公鲨兄的案例,L是在紧急的情况下,只有阻止流氓欺负女友的意图,使用多用途小刀(可能是山寨瑞士军刀)对进行不法行为中的流氓攻击。符合正当防卫的一切要件。

      再看看他的主观方面,主观是解救女友,心情肯定是极为迫切,使用的是多用途小刀(一般情况下,多用途小刀难以致人死亡),而且在误中歹徒要害后吓得昏迷过去(主观上没有伤害歹徒的意愿)。加上在如此紧迫的环境之下,也不能考虑太多问题。

      由此,我认为,L不属于防卫过当,虽然造成了危害后果,但这个危害后果并不是L当时所可以预见得到的,更不是L所故意的。加上L是80年代的医学院学生,死的是一个小流氓。这种情况下 公安机关更不会对L治罪。

      2、父亲是从事刑侦工作20多年的老刑警,讲讲他处理过的一个类似案件:某日几个小混混来到某间士多点打公共电话,因为设备不太好,小混混就摔电话机出气,店主因而和他们发生争执,进而店主被围殴,此时店主妻子拿起水果刀,直接捅死其中一个小混混。父亲负责这个案子,处理结果是:正当防卫,杀人者释放。事后,死者的一个亲戚要告公安局,最后也没有告成。这件事情就发生在八年前。

      在现行的法律中,正当防卫这个说法一直存在,是否正当防卫属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通宝推:别来无样,
      • 家园 【文摘】论《新刑法》中正当防卫的界限

        我国刑法第20条的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理论上几乎一致认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是密切相连的,没有正当防卫的前提就没有防卫过当的存在。防卫过当是防卫行为的正当性和损害结果的非正当性的统一。防卫行为的正当性是指,实施防卫行为时明确有不法侵害的存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防卫行为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损害结果的非正当性是指,防卫行为的强度和力度明显超过了不法侵害的强度和力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害,从而使合法的防卫行为变成了不法的侵害行为,也是正当性的行为转化成非正当性的行为。应该说此种观点是完全符合立法意图的,并且从刑法对防卫过当的刑事处罚的规定看--“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也是对防卫行为正当性的特点的肯定,从而鼓励公民见义勇为,维护公共秩序、保护社会。

          当我们在概念上弄明白正当防卫的时候,我们的头脑中就有了一条清晰的主线,但要想弄明白新刑法中正当防卫的界限,必须从正当防卫构成的要件入手,从我国刑法第20条对正当防卫的规定,可以把正当防卫的要件归为以下几点: 一是实施正当防卫时,必须有不法行为的侵害性;二是实施正当防卫时,不法侵害的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着的,具有非常强的时间性;三是实施正当防卫时,不法侵害必须具有现实性,不能想当然;四是实施正当防卫时,公民必须具有防卫意识。从正当防卫构成的要件来说,也就界定了正当防卫的权限。

          从以下一个案例来谈谈正当防卫的界限。

          [案例]被告人张津龙,男,29岁,河北省新乐县人,系个体业主。2000年某日下午3时许,被告人张津龙在某市场卖布。刚饮过酒的被害人李志泉走过来指着一块布要张拿给他,张问明情况将布拿给李志泉。李接过布简单看了一下,嫌布小,即扔到张津龙的脸上,张拿过布也抽了李志泉的面部一下,双方发生口角,后经他人劝开。张津龙为避免事态扩大,急忙收拾部分布离开市场。当日下午5时许,张津龙返回市场收拾余下的布时,被等候多时的李志泉发现。李即追上去用拳头击打张的面部。将张的近视眼镜打碎落地,眼镜碎片划破了张的眼皮,但张没有还手。接着李又用右臂夹住张津龙的颈部,继续殴打张。由于李身高体壮,张身体瘦小,张挣脱不开。张津龙为逃脱挨打,情急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着李志泉乱捅,将李的右手臂捅伤,但李仍未停止对张的殴打,张又将李的左腹部捅伤,李才将张放开,张也没有再捅李。李志泉的腹部伤,经法医鉴定为重伤。

          [问题]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人张津龙的行为属于防卫性质没有异议,但对其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构成防卫过当,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津龙的行为过了必要限度,属于防卫过当,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理由是:被害人李志泉的侵害只是使用拳击,并未使用凶器,而张津龙却用水果刀对李志泉乱捅,按照防卫的手段、强度相适应的标准来衡量,张津龙的防卫行为显然超过了必要限度。同时,李志泉的侵害行为尚未达到对张津龙的生命构成威胁的程度,张津龙却使用凶器进行还击,致使李志泉重伤。从这个角度看,张的防卫行为也是超过了必要限度,应承担刑事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津龙的行为是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理由是:只要防卫行为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要的,非此不可,无论使用什么手段,也无论造成的损害是轻是重,防卫都是适当的。李志泉一只手夹住张津龙的颈部,另一只手用拳猛击张的头部,致使张无力反抗,挣脱不得,身体受到严重的威胁。李身强体壮,张身体瘦小,张是为了摆脱李的不法侵害才用水果刀乱捅的。乱捅中,李的手臂被划伤,但仍未停止侵害,直到腹部被刺中,李才松手,张也随即停止了反击行为。由此可见,张津龙的防卫行为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要的,并未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本案例中之所以产生以上不同意见,究其原因,是基于对以下问题理解不同所致。其一,关于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其二,关于正当防卫的限度。

          一、准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起始时间。就本案来说,张津龙在李志泉打碎张的眼镜,碎片划破了张的眼皮,李又用右臂来住张的颈部,继续殴打张,张挣脱不开时,即侵害行为的对象己经受到现实直接的迫在眉睫的威胁,张为逃脱挨打,才掏出水果刀朝李乱捅,也即如果无防卫措施,受害人的人身权利将会受到损害。因而本案被告人采取防卫行为是符合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要求的,即:侵害行为己经开始,且人身危险己经直接迫近。

          二、准确理解正当防卫的限度要从防卫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全面衡量,应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客观实际需要作为防卫的必要限度。在本案中张津龙为逃脱挨打,情急之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着李志泉乱捅,当张把李的左腹部捅伤后,李才将张放开,张也没有再捅李。说明张用水果刀乱捅李,仅仅是有效地制止李对他的不法侵害,当李的不法侵害行为停止时,张的正当防卫也就隨之结束,而不应认为是过了必要的限度。

          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

          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因此,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是刑法对正当防卫设立的一个限度条件。理解该条件,必须首先解决何为“必要限度”的问题。关于必要限度,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基本相适应说,认为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指防卫行为必须与不法侵害行为相适应。所谓相适应,当然不是要求两者完全相等,而是指防卫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从轻重、大小等方面来衡量大体相适应。至于判定必要限度,主要根据侵害行为的性质、方法和强度以及防卫人所保护的利益的性质等具体情况来分析。

          第二种观点为必需说,认为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一定要从防卫的实际需要出发,进行全面衡量,应以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的客观实际需要作为防卫的必要限度。因为正当防卫是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制止不法侵害,保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包括公共利益),既是正当防卫的基本原则,也是正当防卫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强度,就不应该被不法侵害的强度所限制。只要防卫在客观上有需要,防卫强度就可大于、也可以小于、还可以相当于侵害强度。有的学者还指出,该种观点并不主张对防卫手段不加任何限制,“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这就是限制。

          第三种观点为相当说或折衷说,认为所谓防卫的必要限度,是指防卫行为及其造成的损害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要的,且防卫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及可能造成的损害基本相适应。

          关于必要限度的理解,有学者正确地指出,“关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实际上可以分为两个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问题:一是何为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二是如何确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这应当成为全面理解必要限度的一个出发点。基本相适应说只是基本上解决了如何判断必要限度的问题,而忽视了对何谓必要限度的界定,由此造成刑法规定正当防卫制度鼓励公民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立法宗旨的实现受到了削弱。因为该观点以防卫强度与不法侵害的强度基本相适应作为必要限度的标准,将该标准适用于防卫案件中,防卫人在实行防卫行为时应当控制自己的防卫强度,使其与不法侵害的强度相适应,即便是该防卫行为根本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也不应增加强度,否则就是防卫过当。这显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公民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正当防卫的能动性⑦。此外,防卫强度与不法侵害强度有时也存在着无法衡量的问题,如妇女为了免于被强奸而将歹徒杀死的情况。必需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何谓必要限度的问题,弥补了基本相适应说的不足,但没有解决如何判断必要限度的问题。同时其还具有以下缺陷:其一,没有明确强调须以刚好制止住不法侵害为必要,好象是凡是能够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行为都不过限;其二,忽视了防卫行为要保护的合法权益与损害的不法侵害人的权益的衡量。此两方面的缺陷都容易导致防卫权的滥用。因此,才有了折衷两者的相当说,既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因而是正确的。但该说在观点的表述上不够明确、具体。

        我们认为,在正当防卫中,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是一个与社会相当性紧密相关的问题。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正是对社会相当性对正当防卫限度问题评价的一种反映。以社会相当性理论来指导必要限度的理解应当是一种正确的思路。从正当防卫的目的上考虑,所谓必要限度,防卫行为当然要以刚好制止住不法侵害、并有效地保护合法权益①为标准。这应当是一个原则。但是,也有例外,即为了保护轻微的合法权益而采用防卫行为造成了不法侵害人权益的重大损害,尽管是刚好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需的,也不能就具有了社会相当性,或者说是为社会大众所容许、理解。当然,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把握必要限度的抽象标准,仅解决了何谓必要限度的问题。要使这一标准能够运用于司法实践,还必需解决如何判断必要限度的问题。判断必要限度,不可能脱离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要根据具体案件中双方行为的性质、手段、强度、人员多少与强弱、现场所处的客观环境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需要指出的是,在判断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时,应根据客观事实进行,不应涉及防卫人的认识能力,即在防卫人处于紧张、惊恐状态下,虽然客观上防卫行为超过了刚好制止住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需的限度,但由于防卫人不可能冷静地判断如何实行不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因而综合主客观情况而认为防卫行为并未超过必要限度。

          根据刑法的规定,并非防卫行为一超过必要限度就成立防卫过当,只有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是防卫过当。对于“明显”,不能认为只要能够清楚明白、确定的看出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的,就成立防卫过当。如果立法者是在此意义上使用“明显”一词的话,那么该词的使用就是不必要的;立法者之所以使用该词,是因为考虑到在正当防卫案件中,在防卫人遭受不法侵害时,往往处于被动的境地,对防卫的限度要求过严,容易给防卫人造成不当的束缚,不能使其有效地实行正当防卫,而且这样也会挫伤公民实行正当防卫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认为,该词的使用意在放宽对防卫限度的要求,即所谓“明显”,不仅意味着能够清楚明白、确定的看出防卫行为超过了必要限度,而且超过的程度不属于轻微。当然究竟超过多大程度才属于明显超过,最终需要法官综合具体案件的全部情况,立足于社会的通常观念进行合理的判定。但是,不宜将“明显”解释为“非常显著”,因为这容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刑法规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条件的虚置。至于“重大损害”,一般认为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的重伤、死亡,还包括财产的重大损失。总之,只有正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才成立防卫过当;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就不可能造成过当所要求的重大损害,而不能成立防卫过当;虽然明显超过了必要限度,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害的,同样不能成立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罪过形式的认定。

          我们认为,之所以要追究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是因为防卫人对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这一结果存在罪过。那么,解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就在于探明防卫人对这一结果的认识和意志状况。从实践上看,防卫人在实施防卫行为时的精神状态是不同的,有的比较慌张、惊恐,有的比较从容、镇定。在防卫人处于慌张、惊恐的状态下,行为人一般不可能对防卫行为是否过当产生认识,也不应该要求防卫人履行预见义务从而避免过当结果的出现,因此我们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防卫行为造成了过当的结果,也应当认为行为人主观上缺乏罪过而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在防卫人在处于从容、镇定的情况下,对自己的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完全有可能认识,有时甚至认识得比较清楚。在有能力认识而没有认识的情况下,行为人可能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当然也不排除有时属于意外事件);在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或必然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情况下而仍然实施防卫行为,在逻辑上就有直接故意、间接故意、过于自信过失存在的余地。如果防卫人虽然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过当,但由于某种条件的存在而轻信不会过当,就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如果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过当,但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心切而对过当结果是否出现放任不顾,就属于间接故意;也有防卫人出于激愤等情绪,而故意使防卫行为造成过当的结果,这时当然其主观上属于直接故意。

          总之,我们认为,在防卫过当的情况下,防卫人对过当结果的心理态度包括两类:一是非罪过的的心理态度,强调这种情况,有利于避免司法实践中一出现防卫过当的结果就追究防卫人的刑事责任的不当做法。二是罪过的心理态度,具体包括直接故意、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其一,即便防卫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甚至故意使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也不能否认其在遭遇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具有实行防卫的权利,不能否认其根据该权利实行防卫的正当性。其二,防卫目的的正当性并不排斥防卫人主观上制止不法侵害或者对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目的存在。其三,如果否认防卫人对过当结果的故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势必对防卫人按通常的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定罪判刑,那么不仅剥夺了其进行正当防卫的权利,而且对其处罚也是过于苛刻的。其四,在不少时候防卫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过当存在着不确定认识,如果一旦过当就按通常的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定罪判刑的话,客观上会挫伤广大公民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积极性,从而与设立正当防卫制度的精神相悖。 

          在研究正当防卫的界限时,我们必须要考虑以下犯罪能否可以实施正当防卫:1、过失犯罪;2、不作为犯罪;3、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

           一、对过失犯罪能否实行正当防卫?

          我认为,对过失犯罪不能实行正当防卫。理由是,过失犯罪都是结果犯,它以行为造成一定的危害结果为必备要件。过失犯罪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当过失犯罪成立之时,不法侵害也随之结束,不法侵害既已结束,当然也就不能再对之实行所谓的“正当”防卫了。当然,对于那些给合法权益造成紧迫威胁的过失违法侵害,可以进行正当防卫。

          二、对不作为犯罪能否实行正当防卫?

          对不作为犯罪能否实行正当防卫,先举个例子,扳道工在列车到来之前故意不扳道岔,意图使列车发生倾覆的严重事故,其他人发现后,可以通过对该扳道工的身体造成伤害的方法逼使其履行作为义务。在该案例中,不作为犯罪行为具有给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迫性,防卫人也可以采用一定暴力施加于犯罪人,从而可能逼使其履行作为义务,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

          我认为,对于不作为犯罪,在具有给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迫性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正当防卫。但是,应当考虑两个问题:一是避免防卫权的滥用;二是是否要求防卫行为具有效果不可一概而论,要结合社会相当性即是否要求防卫效果应考量社会通常观念能否认同。

          三、对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可否实行正当防卫?  

          目前,我国刑法理论界的通说认为,无责任能力的人侵害行为,广义上讲也属于不法侵害,原则上是可以对之进行正当防卫的;但是从刑法精神和社会道义出发,对无责任能力人的侵害行为实行正当防卫又需要加以一定限制,即只有在不知道行为人身份及在不得已情况下,才能实行正当防卫,如果明知侵害人是无责任能力人并有条件用逃跑等其他方式避免侵害的,则不得进行正当防卫。

        这一规定说明了新刑法典赋予公民对特定不法侵害案件,享有正当防卫权。新刑法赋予公民对特定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权不是无限的,它亦有自己的界限,因为正当防卫的性质决定了防卫权有其限度。如果赋予公民以无限防卫权,一方面会产生防卫权同国家刑罚权相冲突的结果,因为防卫实质上是说是一种私刑权,或者说,它是国家将自己垄断的刑罚权让渡给个人;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国家推卸保护公民人身、财产与其他权利的责任的结果,因为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法定的义务,国家的这一责任不应当通过赋予公民无限防卫权而转嫁给公民个人

      • 家园 【花谢很专业的回复】就是因为有楼下的几个对正当防卫

        判决的案例,才有了公鲨的疑问。在中国,各地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判决绝谈不上一致。

        待有更多深入讨论帖出现后,公鲨还可以贡献另一更极端的案例。

    • 家园 公鲨这么做其实是利用特权。

      那时公鲨出于对中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实践的理解,出的都是如:充分依靠组织、学生会请学校出面和政法委协商等非专业性但十分有效的建议。

      结果:学生L无事(忘了是免予起诉还是其它的处理)。

      这个特权就是:大学生特权。

      如果客观来看的话:

      第一:学生可定是防卫过当。因为对方没有动刀、学生动刀致人死亡。

      第二:学生可定过失杀人。假如小流氓、学生双方只是撕扯。

      第三:学生可定蓄意杀人。假如小流氓只是动作了学生女友,而学上冲上去就是一刀。

      总之,没有学生特权的话,必然定罪。公鲨的主意高段啊,哈哈

      • 家园 应该算不上特权吧,

        首先,过错方在小流氓;

        其二,学生非主观即想致人于死地

        其三,兄这种断案法看不到一点法理的本意,断案岂可简简单单的类比分类,每一个案件都有彼此的特点,不能表面归归类这就叫断案了,法的本意是什么,还是安定和谐社会。

      • 家园 【地位优势比特权更贴切些】你说呢?

        现在回头看,对死者的确可能不公平。但往往是小地痞更遭人恨。

        • 家园 在这里,特权应该是中性词,地位优势反而是情绪性词。

          因为我们以前总把官的地位优势这种客观描述,用特权来简称,实际是含了不满的。

          现在学生利用了地位优势这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所以也是一般权外的特权。

          不过官特权、和学生特权有重大区别:官特权是强势的、学生特权是被动的。

          所以学生会遇到同情,老兄给学生支招也不担心良心不安,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

          详细分解、应该是这样吧。 呵呵

    • 家园 理论联系实际!
    • 家园 记得我国已经没有防卫过当这个说法了

      我认为是一大进步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