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续) -- 陈郢客

共:💬238 🌺1876 🌵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续)

    前承:陈郢客:【一言以蔽之11】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

    下启:陈郢客:那时候,我们如何和先进国们谈生意(前传)

    陈郢客:【补充】3201文件所能证明的&真实的807号文件

    陈郢客:【文摘补充】【奇人1】李强

    陈郢客:【文摘补充】【奇人2】西园寺公一

    冷逸:【文摘】今天孔庆东博客也写了一段类似的历史

    王树:1974年糖价图

    前篇原始论据当为藏于德国国家档案馆的美国解密文件——第807号情报记录,经核实为真。(1966年12月19日,Peking Breaks World Fertilizer Market,save $66 Million,and Puts Capitalists in Their Place)另有一份美国1968年2月15日的3201号文件:Fertilizer Squeeze Threatens Communist China's Farm Output可以证明1966年我方谈判之帅,亦补充了一些相关细节。

    【一言以蔽之:帅】

    (原文:at the end of 1966,China played European and Japanese producers against each other,drove down the price for ammonium sulphate dilivered in China from $50 to $35 a ton,while increasing its purchases from 3.5 million tons to 5.9 million tons.)

    中国对欧洲、日本分而治之;将硫酸铵的价格从50美元一吨降到35美元一吨,这点是确凿无疑的。

    【共产中国(Communist China) Vs 绅士协议(gentalmen's agreement)】

    必也正名乎,可不是孔夫子中国人的专利,美帝也很讲究精致呢。言必称“共产中国”,欧洲和日本约定瓜分中国化肥市场的秘密协议,却称为非恶性竞争共享式的“绅士协议”,有夷夏之分的,何止于中国人?

    百年前列强门户开放利益均沽的侵华政策,当然,也是斯文的绅士协议了。所谓“文学的阶级性”,不外乎是屁股不同罢了。

    这份“忆苦望甜”的文件为我们展示了一些细节:

    中国向欧洲提出两小时的最后通牒,最终,欧方恐慌,就此投降。——此为速战速决。

    (原文:The NITREX negotiators panicked and capitulated.)

    日本和中国耗了两个半月(这非常符合他们难缠的性格),中国召集了熟悉日本工业市场的专家,寸步不让,日方到底也不得不屈服了。——此为咬定青山不放松。

    中国的视野并不止于欧洲复合肥协会(NITREX)和日本,也以同样的价格,和未参加NITREX的欧洲厂家签约,进一步拓展和平衡了我方的选择空间。

    再没有比美帝的赞美更炽热的啦——

    【this agreement was adroitly overturned by Peking. 】反手为毛,如此颠覆,善哉善哉。

    【a remarkable tour de force】——壮举力作,绝妙也!

    【美帝才是全球大棋派】

    前文的807文件是美帝教育小兄弟的,人家怎肯让“共产中国”这么快活?

    蝴蝶效应,举一子而掣肘之,非常符合美帝全球大棋派的作风。

    美帝目光灼灼,中东战火又起。

    是为:第三次中东战争。

    【关闭八年的苏伊士运河】

    中东战争,哪里只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事儿,没有帝国之欲,何来战火不休?

    五次中东战争,第二次和第三次却赫然不同,Boss换手了。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又称苏伊士运河危机(Suez Crisis)。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在战略上意义重大,一旦控制苏伊士运河就可以控制整个东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埃及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占领的74年间,每年攫取了运河收入的97%。1952年,埃及的军官们发动政变,推翻了法鲁克国王的君主政权,捍卫民族主义,和西方的关系趋于紧张。1956年7月26日,纳塞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苏伊士运河是欧洲国家到东方贸易的重要航道,而且英国企业和银行拥有运河44%的股份,英法极为不满,和以色列一拍即合,制订了周密的重夺苏伊士运河的计划:以色列向西奈半岛发动袭击,然後英法两国介入,要求双方军队在苏伊士运河两岸停火,之後再由两国军队进驻苏伊士运河区,从而达到接管苏伊士运河的目的。

    此时,日不落帝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美国不高兴,苏联不高兴,结局可想而知。

    美帝高调谴责了这种“殖民主义”行径,总统艾森豪威尔直接向英国首相艾登施压。美帝还玩了金融战,抛售英镑,使英镑贬值了15%,停止向英国的经济援助,联合国亦承心意,庄重威示。苏联亦威胁英法,将使用核弹。

    10月29日——11月8日,英、法、以草草撤军。英国从此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傍美从美;法国始知帝国险恶,着手第三极平衡。

    而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却是美国想打了。以色列再次占领西奈半岛,上次刚到嘴就吐出来,可见老板一定要跟对。以军攻到苏伊士运河东岸,埃及无奈封锁了苏伊士运河。

    这一关闭,就是八年。苏伊士运河关闭过5次,这是最久的一次,直到1975年6月5日,海运才重开。

    【一子动天下】

    苏伊士运河一关,美帝的心好生喜欢。

    阿拉伯和苏联勾勾搭搭,镇之。

    欧洲和亚洲贸易,阻之,难之。黄了最好。尤其是“共产中国”。

    苏联和亲苏投苏的,遏制;共产中国,封锁;以日本为刀,适度打压欧洲。

    一石数鸟,撬动世界,只要你选对了支点。

    以欧洲NITREX和中国的化肥贸易为例,离岸价格(FOB)为8680万美元,预期总价(C&F,包括运费)为1亿280万美元。运河一关,运费陡涨,货物也因运程艰难而积压。

    1967年10月1日前理应运交185万吨化肥,即原定合同的72%(合同为256.4万吨),实际运交了143.5万;另有41.5万吨化肥积压,其中14.4万吨装箱未运,27.1万吨未装箱。

    欧洲和日本的供给平衡也因此被打破。日本至中国的运费及其他费用,大约仅需4美元,远低于欧洲。日本从而在这场三角微妙关系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美帝对日本的寄望是:

    苏伊士运河一关,不仅仅对于“共产中国”,对于亚洲,大洋洲,非洲东海岸,日本较欧洲均拥有比较优势;日本应当(原文强调了should)占有欧洲的其他市场,缩减对于共产中国的供应;1964-1965年度(64年9月——65年8月)日本生产氮肥660万吨,出口300万吨,其中一半流向中国;1967年日本出口500多万吨,又有将近一半流向中国。

    与前文呼应,美国并不乐见中国和日本日益密切的贸易纽带。中方攻心有术,美帝着实忌惮。

    对于中国,一策最佳:封锁。凡是中国想要的,朕绝不轻许你拿。

    这份美帝1968年初的文件回望了不爽的1966-1967,就1968年展开了美好的展望:

    化肥对于中国几年来的增产作用巨大。而1968年,中国进口化肥将不会如此顺利;1967年中国风调雨顺,1968年未必如此。

    中国粮食产量也许要缩减10%,甚至更多

    诚愿中国步履维艰,民生困苦,爆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美帝的愿想,60年来,何曾变过?!

    【无交锋,无尊重】

    我之所以愿意描述这个回合,交锋的真义便在于你有妙手,我有应手;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你来我往,戏台上才见精彩。国家弈棋,更是如此。我方聪明,对手狡猾,更是常情。单单描述我方智谋,未现江湖险恶,人心的卧虎藏龙。

    就实力、势力、国际战略的连续性而言,美帝明显优于我们。中国崛起,若诚心跪纳美帝为恩师,羡慕畏惧,必将又是黄粱一梦;唯有将美帝视为少林十八罗汉铜人阵,即若艰难闯过第一岛链,心知人家必在第二岛链遏制我们,如此才能安然升级。

    中国崛起,必是倾力智谋、血勇汗水,一点一滴艰苦赢来;来不得任何侥幸逃遁。我们体格巨大,人力丰富,历史辉煌,帝国谁能圈养为奴犬?谁敢圈养为奴犬?二战后日本得此境遇,不少人颇有艳羡;幸与不幸,有定力者方能和历史的论裁达成共识。

    凤凰网有一篇基辛格的毛泽东印象

    1969年,理查德·尼克松当选美国总统后,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谋求访华,以实现中美两国国家关系正常化。可是,1970年5月,美国政府悍然出兵入侵柬埔寨

    “可是”一语,十足用错了。换做“于是”,才符合事实逻辑。

    大国之道,即欲握手,必先示力量。这便是“以斗争求团结而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的普世道理。

    美帝悍然出手,1970年5月20日 毛泽东发表反美声明

    在太祖手中,“声明”自是有力有节的武器。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高潮。”

    “我热烈支持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斗争精神。”

    “中国人民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及其走狗的革命斗争。”

    “无数事实证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弱国能打败强国,小国能打败大国。小国人民只要敢于起来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这是一条历史规律。”

    笔锋直指“美帝及其走狗”,今天的很多人必然摇头:太好斗了,太不和谐了,太背离世界主流了。

    尼克松请教基辛格,基辛格却看出了其中严守的分寸感:

    实质上,……那是一篇非常空洞的声明。……它没有提出什么威胁,没有承担什么义务,对你没有进行人身攻击,在有争议的双边问题上避免表态。从策略上看,毛的声明是要达到这么几个目的:

    ——利用你在柬埔寨的行动大肆宣传。

    ——以毛的个人威信加强中国人对西哈努克的支持。

    众所周知中美1972年和谈言欢,未定格成为历史之前,自然也潜伏着别的危险选项。

    美国和西方的一些政要在对待苏联的问题上,有着根深蒂固的绥靖思想,总想同苏联妥协,把这股“祸水”引向中国1972年5月,尼克松就是怀有这样的侥幸心理访问苏联,与勃列日涅夫达成第一阶段战略武器协议

    中美《上海公报》是斗到了最后一刻,双方才握手谈笑。

    毛泽东在谈到尼克松的苏联之行,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情绪,他拍打着自己的两个肩膀比划着,嘲讽地说:“我们认为你们做的是从我们的肩膀跳到莫斯科去,这些肩膀现在一点用都没有了。”基辛格在和邓小平会谈时,也有着同样的意思,说什么我们都无所求于对方。毛泽东在会见时批驳道:你和邓副总理争执的时候,你说,我们都无所求于对方,“如果双方都无所求于对方,你到北京来干什么?如果双方都无所求的话,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接待你和你们的总统。

    但凡一口气顶不下来,那些想拿下的目标就要失去,这便是我国现代史沉甸甸的真相。

    国家弈棋另一重的真相是,“斗而不破”,唯有斗争才能赢得承认和尊重;一心敬慕和谐,泡沫再光亮,迟早也要破灭的。

    基辛格对毛周的评价是“有哲学头脑的人物”,“他们不是仅仅讲究实际的、注意日常问题的领导人”。美帝向来尊重值得敬畏的对手,基辛格深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所叹服,“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毛泽东的确能让人体会到力量、权力和意志的共鸣。”

    很巧,如今基辛格又出山了。

    不知若干年后,美国的解密文件怎么评述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意经,是尊重还是高兴呢?

    [MP=320,240]http://xafile.focus.cn/file/143/9tv2JTU$.mp3[/MP]

    关键词(Tags): #解读#一言以蔽之元宝推荐:今昔, 通宝推:盲人摸象,HarryGore,迷途笨狼,playpig,王树,yueyu,frnkl,厚积薄发,atene,熊仔,响水滩,隔路山贼,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陈姑娘好文笔,花
    • 家园 比一下数据就可以明白

      这种谈判看了确实让人舒服解气,但这只是在大战略错误下的局部胜利,现在诸如铁矿石等谈判屡战屡败,但也是大战略对头下的局部失利。不同意的看一下,比一下数据就可以明白。

    • 家园 深感幸运看到诸君文字。
    • 家园 此贴积大德!

      中华民族万岁!

    • 家园 【文摘】推荐给陈mm一好文,涉及50年代中日关系

      http://www.opentimes.cn/to/200902/06.htm

      中国确立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外交目标,是在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就对日政策协调之后。……这就暗示日本:苏联放弃反对旧金山和约的中苏共同立场,苏日关系正常化是解决日本所关心的遣返在押于苏联的日本人问题的先决条件。9月底,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率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中国,经过磋商以联合宣言方式表明:中苏两国“愿意采取步骤,使它们自己同日本的关系正常化”。这样便正式将中苏在默认旧金山和约的前提下分别与日本议和的立场公之于世。

      默认了旧金山合约,后患无穷。包括“台湾地位未定论”在内的诸多妖蛾子全放出来了。外交政策“一边倒”的祸患,逐渐显现。

      而就在中苏两国会谈文件签字的当天,周恩来会见日本国会议员访华团和学术文化访华团时发表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意见。他强调“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障碍不在中国方面”,对旧金山条约、日本政府不承认新中国而承认台湾“感到伤心”。……很显然,与美日、日台签订和约时表示“愤慨和反对”、“无比愤怒和强烈反对”不同,“伤心”所传递的已经不是斗争的立场而是期待和幽怨

      “期待和幽怨”,绝了。

      1955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形成了题为《美国对日政策》的NSC5516/1号文件。文件指出:美国希望日本能在远东成为抗衡共产党中国的砝码,美国不反对日本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但反对与共产党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分而治之的策略,委实高明。

      总之,不必说日本不敢擅越冷战体制而与中国政府接触,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既已承诺宽释战犯,日本政府也就没有必要与中国政府接触。于是在8月形成的题为《遣返对策》的内部文件中,日本政府确定:对于从苏联的遣返,期待日苏谈判全面解决;而对于从“中共”的遣返,“一直在以日本红十字会为中心谋求解决,目前应继续以此路线推进。”……日本政府便探知底细,当然无需进行必然招致美台忌讳的政府间接触了。所以,中国政府的谈判复交呼吁必然被日本漠视。

      在日本眼中,苏联和中国相对位置的不平等是显然的。但中方可能到现在对此还是“难于启齿”的。

      而正是在这个10月,鸠山一郎亲赴莫斯科谈判实现了日苏邦交正常化,但中国领导人的积极愿望再次遭到漠视。11月6日,周恩来对日本记者表示:“中国一直希望日本的首相和外相早日到北京来就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进行开诚布公的对话,我对鸠山首相没有在从莫斯科回国的途中到北京停留感到遗憾。”他还表白说:“中国完全没有把日本战犯当作中日恢复邦交的外交手腕使用的想法。”{80}这种表白当然是在暗指苏联拿关押日本战犯服刑逼迫日本政府按照苏联的条件恢复邦交,以显示中国对日“友好”。

      “期待和幽怨”发展到“表白”了,呵呵。

      然而,外交是一种冷酷的国家间利益交换。似乎是作为一种总结或交代,鸠山一郎在完成了日苏邦交正常化而临近引退的前夕,于12月3日就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表示:“我希望和北京政府的邦交正常化,但这个希望的障碍是台湾政府。只要他们两者之间的疙瘩消除了,承认北京政府的障碍也就没有了,因此也是愿意会见周总理的。”{81}此乃暗示:如果中国自己不能解决台湾问题,让日本来冒险试探美国主导的冷战体制的稳固性而与新中国恢复邦交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在日本政府与中国政府之间没有紧要利益交换的情况下。这就是中国面临的国际政治现实。

      台湾,中国外交长期和最大的劫财!

      如果说鸠山内阁出于利益交换目的还对中国的“以民促官”虚与委蛇,那么随着在押于中国的战犯基本处理完毕和岸信介内阁的出现,中国的人民外交便落入了进退两难的泥沼。……很显然,日本政府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对中国人民的蔑视及其与侵华战争时期帝国主义立场的连续性,经过岸信介的对华外交姿态和刘连仁事件充分而具体地呈现出来了,更与中国对日外交的人民友好政策以及追求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努力形成尴尬的对照,使得“以民促官”落入了进则接受日本政府的敌视和蔑视、退则等于承认对日外交政策错误的困境。但是,如果不明确调整对日政策,日本政府更加肆意的侮辱和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是可以想像的。于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成都工作会议上提出“潜在的帝国主义”这一关于日本的新概念,并直接反对和日本搞长期贸易协定。3月9日,毛泽东论及关于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时提出“同日本做大生意,同东欧做小生意,是否妥当”的问题

      老毛及时踩了刹车,对既输面子又输里子的全输局面进行了止损操作(“退则等于承认对日外交政策错误的困境”对老毛这样的强人来说似乎不成问题;而三代以后,承认政策错误则似乎变成了不可能)。不过总得看,中方还是输了。50年代跟日本玩外交,中方还是明显处于下风的。“政经分离”和“以民促官”,从50年代到00年代都是日方的优势手,而不是中方的优势手。

      不多摘了,其他可圈可点处还甚多,呵呵。

    • 家园 个人看,主席的气场自然非同寻常;

      所谓的大棋也好,麻将也罢,下的人是关键

    • 家园 周末在家细细地把郢客这组贴子读了,

      其实郢客第一篇贴出来的时候,就和葡萄私下有过讨论。我当时的看法是,以当时一事而不做政经局势的分析来对比当下,对当下如何做事的借鉴有限,比如说我们现在也想打破西方国家在能源定价体系方面的合谋或垄断----分而治之,各个击破固然是很好的思路,但是当年是游戏规则形成时期,还有漏洞可以找,可以使用,现在感觉还是比较艰难一点,比如说石油定价权,我们到现在才通过买下新加坡石油公司向寻求国际石油定价权迈进了一小步;另外一个担心是关注点恐转向办事人员的道德,讨论陷入简单的厚古薄今。

      我读完第一帖一直在想的问题是,当时的策略何以可能?人的因素自然是有的,但是产能和需求的客观矛盾恐怕是更决定性的,另当时亦有亚非拉国家风起云涌的革命,使得意识形态输出能够成为真实的威胁。郢客在贴中提到和欧洲关于化肥的谈判,我当时想有可能在其他产业会有一些交换。后来郢客亦提到在钢铁市场中方对欧洲有所倾斜。(当然,这两件事情之间缺乏直接证据,只作为一种可能性参考。)

      后来郢客的续和前传都贴出来,当时的政经局势意识形态等背景的介绍正解释了当时中国在化肥一案上分化欧洲和日本何以成为可能。对做事情的人来说,重要的不是他们当时做了什么,而是他们当时在这个局势中去如何思考,然后去怎么做的---也就是说,在资料中寻找立足于客观现实的思路和方法更为重要---谢谢郢客辛苦的工作。

      关于做事的人的能力和道德,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应该被过度渲染的因素。正如郢客自己以前也说过,相信年轻人,在人这个问题上,我们真没必要总是厚古薄今。不过我支持郢客对现今某些现象的批评,因为批评能构成一种约束,而且也是促动制度改变的力量,但是要有信心。如果因此说我们现在谈生意跟以前比都是失败,都是国家吃亏,我觉得这样的结论也缺少数据支持,就我从事的行业看到的事情来说,也不全是这样的,又如去年国际油价大跌,就我所知,国家趁机储备,还是赚了不少的。现在的一点想法是,国家在行业方面是有保有丢的,有些行业现在是利用外界的力量来迫使转型和升级,有些行业国家是无论如何要紧紧抓住,争取在新一轮技术风潮中抢先起跑,以避免被他人技术钳制的----不过这只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都还需要观察和进一步的数据、事实支持,大家看了一笑可也。

      另外想说个例子,参与的一个和美国谈生意的项目,主要办事的算是高干子弟,自高中到研究生都在英国受教育,毕业后进入投行,谈判时确实有语言和熟悉规则的优势。但是决策拍板的,西北农家子弟,从最艰难的底层做起,十数亿美元的项目,几百万的零头都要和外方抠----自己觉得是一种很好的用人的思路,不知道TG在人才培养机制是有意识地吸纳这样的寒门子弟来补充新血,还是这只是个偶然。

      如果说人的自利性是理想或热情等逐渐消褪后必然会凸显的话,那么不如承认这一客观事实然后做制度约束或补救的努力。

      另外,看到郢客这句话,心中沉痛,想和你同浮一白:

      但凡一口气顶不下来,那些想拿下的目标就要失去,这便是我国现代史沉甸甸的真相。

      通宝推:huky,造船厂,明月,Levelworm,陈郢客,不悱不发,
      • 家园 【文摘】推荐给嘉木mm一好文,涉及50年代中日关系

        http://www.opentimes.cn/to/200902/06.htm

        本来要回给陈mm的,结果歪楼了。不过借机也给嘉木mm推荐下。

      • 家园 TG确有这样的机制

        可以考察一下复旦新闻系的毕业生去向和家庭贫困程度的对映关系。不出问题的话,一名农家子弟至少能以厅级干部级别退休,一辈子的事情都解决了。换我,我也卖命。

      • 家园 第100个花

        机会不能错过哈哈~

      • 家园 花嘉木MM

        惊喜:所有加你为好友的,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MS还没有人加我为好友……

      • 家园 关于“买办”的问题,绝非“道德”问题。

        读历史的人,以“道德”论是非,那自然是下乘的,也是我所力避的。东林党的教训绝不能重来一次。

        宋子文之类,也绝非道德问题,是由蒋政府的性质决定的,或曰结构性的。有四大家族的小利益,爱国自然要打折扣的。何况宋子文沐浴欧风美雨,人家说什么他信什么,对外国人诸多幻想诸多信赖,——这样的教训,民国来一次就行了,我实在不想建国史和民国史越来越像。

        我对80年代的思想界评价不高,无他,说着人家的话语,进人家的套。当年体改委背后居然有索罗斯基金入手,赵君对布热津斯基的《大失败》信之不疑,这个方向走下去的中国,前途可想而知。老广说过,邓公最牛的就在于终于择定了江、李这个班子。这是有道理的。中国曾经享用了红宝书的意识形态的“红利”,——轻易蔑视红宝书的人请记得此条;正如美帝享用了“民主”、“大失败”、民主基金会、好莱坞的“红利”一样。

        这些都是要反省的,值得反省的。否则,我们还要走太多的冤枉路。

        民国军阀被帝国主义各个击破,今天很多部门、集团利益为先,自然亦容易被人各个击破。铁矿石种种,其实参与议价的大厂家是有决心有动力和外国心照不宣,来吃掉小厂家的。——较之韩日高度集中的钢企,我们的钢企确实是比较分散的。这甚至并非买办问题,亦非道德问题,但这些,都是国家必须反思并加以遏制的。将反思置于“道德”语境,亦值得斟酌一二。

        洗心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需要老广这样的经济学家,深得我心。世事洞明、历史娴熟、政治清晰、不被西方中心的话语所限定,直面中国真正的问题(如老广:论如何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定量宽松 -1),中国需要这样的人才,或曰这样的思想。主流话语是什么样,大家心照不宣。

        以我的视野而言,有些外文系的毕业,进了外交部,又或者进了些媒体。其思想,无外乎“某某国风景好某某国化妆品好等等”,看不起李书福这类土包子,与外国接轨才是上上大吉,这样的人是颇为不少的。西西河实在太小众了。这样的人去谈判,能谈出个什么样?韬光养晦是可以,可是只记得韬光养晦100年,忘记“有所作为”,不仅去毛公甚远,连邓公的祖训也篡改了。缘何如此?这和文革历史一片漆黑、改革开放无限好的历史教育是息息相关的。现在是世界历史change的时代,我们必须调整应变。这时候还不能解放思想,刻舟求剑,将来偿付代价的亦是我们。

        当年,赫鲁晓夫把斯大林一味打倒,直接的后果是东欧数十国离心离德,意识形态的魅力荡然不存。斯大林的“罪证”便是“苏帝”的罪证。赫鲁晓夫不得不出兵干涉。小兄弟一变而为敌对者,个中损失,赫鲁晓夫爽的时候恐怕是难以想象的吧。这方面,邓公就比他强太多。但是教科书上不可避免的“一片漆黑”——必然会导致一代人对中国丧失信仰,盲目崇洋媚外,后遗症直留到今天,一叹。

        这便是历史,没有纯粹的“是”与“非”。历史无非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什么时候做应该做的事情,顺势而为。然后历史最终会尘埃落定我们的作为,那时到底选择“大”还是选择了“小”。臧否,本身亦是历史的核心价值所在。当然,这绝非“道德”论。假如限于“道德”论,那呈现的是个人视界,绝非历史大义。

        能力有限,表达不好的地方,恳请大伙儿原谅;但是历史臧否绝非“道德”论断,这是我得特别解释的。宋子文这个类型,历史已经盖棺定论。但愿将来少些宋子文,但愿能有制度或曰律条保证,少些宋子文吧。

        关键词(Tags): #解读通宝推:HarryGore,兰之子,迷途笨狼,雨不止,唵啊吽,老爷王,李根,厚积薄发,不打不相识,好知明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