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讨论】毛时代普通人的精神面貌——上山下乡 -- 酥油茶

共:💬613 🌺1867 🌵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我招生我也不会要。

                  他的6分实际上比纯白卷还恶劣,这说明他不是凭着信念“造反”的,他是看考分没指望才这样干的。

                  不过这也是时势造“英雄”,如果在现在,顶多就是网络上的笑料而已。

                • 家园 相当英雄,就要踩别人,这很恶劣

                  做好本职工作的,其实也是很有能耐的。

                  把工作做到出神入化的,也是英雄。岗位不同。

      • 家园 有收获啊!

        惊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2 枚 通宝已收。通宝推荐已被记录。被推荐帖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推广

      • 家园 这里是题眼

        理想是美好的,但是理想要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没有实践过的年轻人当然不怎么相信这个。

    • 家园 看了回帖和推荐的资料,我的感觉

      客观上看,知识青年大规模上山下乡,是政府岗位不足的结果。

      农村真的需要这么多青年做体力劳动吗,看来未必,也没有足够的资料证明知青给农村人民带来了知识和思想上的提高。

      不同知青的经历随地区,个体的不同差异很大,但从知青最后基本回城来看,上山下乡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不同知青的主观感受也有较大的差异,劳动艰苦,劳累是被普遍确认没有疑问的,但一部分的知青的“浪漫”回忆是后来的加工还是当年的真实感受呢?目前看来两者皆有。

      有人提到,当年一代在文革时的热情至步于913,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热情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又有多大呢?

      我这周有一个会议,暂且回复到这里,感谢大家给我母亲经历的献花,下周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祖父母在解放前后的故事,这里我又想到龙应台的《大江大河》了,也许河友们可以分享一些各自的故事,汇成大陆的《大江大河》?只是个想法,嗯。

    • 家园 我虽然不了解楼上贴子说的对不对

      但是对楼主的信用是有怀疑的,请看链接出处

      该文的 花/蛋=24/28,

      并且有一种打着红旗反红旗的感觉。

    • 家园 这就是传说中的“洗脑”?

      都说中国人是热爱群众运动的人。

      不要说那个时代的人头脑多简单,就是现在找一帮孩子,跟他们说上课从此没有用了,办个长期野外夏令营,肯定也是欢呼雀跃。

      当时的年轻人热情高,其实就是见识少的结果。历史上独裁的君主往往都执行愚民政策。可是当这些孩子知道了正常人生活的乐趣和追求,知道了外面的世界的花花绿绿的时候,原来那些所谓的革命理想就如冰雪般消融了。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吧。

          俺视野所及,极少数

          回了城,没有工作;到了结婚年龄,没有房子;人到中年,又赶上下岗,孩子上学高收费。

          绝大多数都还可以,还有很不错的。回城暂时没工作的是有,但也逐渐解决了。人到中年,绝大多数都已经混的很不错了,一些下海的已经身家很多了,其他的也很多是业务骨干、企业、政府的初中级职位了。最不好下岗的,其儿女争气,干得不错,也乐得在家安享天伦。

          当然,各地情况会有所不同,但俺想总的来说,没有那么不堪。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哈哈,小任啊。。 还好没让他读书了

              要是读书的话,恐怕世界上就多了一个穷书生,少了一个地产大亨啦。您说是悲剧还是喜剧?

              对不起,不够严肃,提到任志强一时觉得很有趣。

              严格的说,俺这里沿海,情况比较好,知青决大部分后来的景况都还好,还有很好的。即使少数下岗的,情况也还好。毕竟总体经济环境好。若是东北,恐怕情况会差。不过现在经过HW的努力,改善很多啦。

              但从全国观之,恐怕情况真的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 家园 那时的付出就是为了后代的世界花花绿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