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酸菜里的政治经济学:谈谈对军队未来的忧思 -- 铸剑

共:💬278 🌺1216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 家园 以前我也用这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最近在看《深翻》,

              感觉这个想法还是过于脱离实际了,或者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有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大概可能是,不是群众不愿意监督,而是文革这种监督形式无法满足群众的要求。这个想法不一定对,只是这么一个想法。

              在《深翻》里面描述的一次文革中村里的整党会中,每个党员都会深刻的自我批评,也会说一些报纸上说的话,也会说要学大寨促生产,而且群众对于他们的批评也是满意的,也从实际劳动中去考核党员干部的自我批评。

              但是群众仍然对这个整党没什么太大的积极性。

              “党员带了头,群众往前走。”高法官说。

              没人反驳高法官的说法,也没有人太当真了,很清楚整风运动并没有激励全体群众。在分析原因的时候,我得出结论,1948年使人人心醉神迷的说理对质的新奇感早就烟消云散了,几乎没有期望人们会以23年前的热情投身于这场运动中进行整风。

              ……………………

              无论如何,如果经历一次运动,整个团体确实会取得进步,……。那么,为什么农民对于发展培养建立社会联系,这样缺乏责任感呢?他们经历了整风运动,但是没有真心实意的参加,整个过程缺乏“热情”。由于我期待1948年“过关”所取得的那种激动人心的进步,我灰心丧气了。我意识到比过分暴露的更严重的东西阻碍着人们的进步,但是我不能明确说明是什么东西。

              在整党会上,每个党员干部对自己严厉自我批评的时候,却丝毫不提村里农业生产面对的最现实问题,那个问题每个农民都明白,我想每个党员干部也明白,但是他们就是不说,让作者觉得非常奇怪。终于有一个群众说了,也没有引起干部重视,甚至于没有引起开会群众的共鸣。

              所以我感觉不是群众不想监督,没有意识监督,而是似乎某种东西抑制群众参加的积极性,或者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具体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这种形式对于整个社会发展形势来说已经显得过于单调,也可能是群众的文化水平不搞让这种形式显得过于单调。

            • 家园 我认为部分原因在于文化水平

              部分原因在于农民根子的那种小农意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给点甜头卖了都行,分田后的一些是例让我们看到农民阶级的这个弱点。在鲁迅的很多作品里都能体现出来,鲁迅是深刻认识中国人的人性弱点的。

            • 家园 中国的路不好走
            • 家园 我最近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博弈论里有个“智猪博弈”的架设。意思是说,猪圈里有两只猪:一只大猪一只小猪。在离食槽很远的角落里有一个按钮,必须有一只猪离开食槽去按动按钮,才能有一份食物从管子里流进食槽。由于双方摄取食物的速度不同,按照博弈论的推断(过程省略),双方唯一的均衡方案是:大猪去按按钮,小猪躺着等食吃。

              按照智猪博弈理论推断,资本主义自身是有着合理性的:资本家是大猪,穷人是小猪,虽然大猪吃的多,但是正因为大猪吃得多,所以更有动力为猪群的生存和发展作出自我牺牲。而小猪正因为吃得少,所以往往宁可饿死(想想小岗村那些极品农民吧),也不愿意为集体作出贡献,因为他们知道:反正要饿死也是大猪先死,我们小猪肯定比你能撑!

              而文革在体制设计上的最大缺陷,也许就是在消灭了大猪的情况下,并没有解决小猪的激励问题。结果,绝大多数群众(至少是绝大多数农民)依然是小猪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全然不想承担半点主人翁的责任,结果国家反而成了大猪,甚至是比一般大猪更坏的大猪。

              作为一个真诚的左派,无论我们多么推崇文革所代表的精神实质,我们都必须老老实实的承认:文革作为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实验,最终结果确实是失败的,而且是在人民的普遍沉默中失败的。而如果我们不能从上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且找到解决的办法,那么,即使我们再次取得政权,我们的斗争成果也一样会被人窃取,而那时,我们所为之奋斗的人民,一样会冷漠的看着我们。

              通宝推:联储主席,煮酒正熟,fighterbruno,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