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信息都爆炸了,我们该咋办? 0 -- 乌金沙

共:💬13 🌺7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信息都爆炸了,我们该咋办? 0

    西西河的帖子都快接近350万个了,老萨连同河友们出的书还不到100本,这些用信息总量来衡量的话,完全就是九牛一毛、沧海一粟啊!我们自己那个长得像核桃的大脑,能够容纳多少信息?要是信息很多,我们的大脑会被胀坏吗?我们自己会崩溃吗?本系列文章都不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这个系列,是受到链接出处伪叔叔网友的刺激,提早出来了。这个时代带给我们每个人的新问题、新挑战,同样需要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这个系列企图探讨,如何更有效率地吸收、处理、鉴别和整理信息。

    这里有两种路径:

    文科生外链出处

    如何博览书籍?

    第一,增“快”的方法:

    读书“快”,相同的时间也就读得多。读书快,和速读不同;速读是眼睛快,而不是思考快。

    阅读者要懂得“检查阅读”的方法,检查阅读又称“略读”或“预读”,它的目标是尽快的掌握一本书的类别、作者企图、书的结构,以及基本论点。

    略读者应该大致看一下一本书的“导言”,这里可能隐藏了作者所欲解答的问题。然后看一下“目录”,明白作者推演的过程(目录其实就是作者相像中解答问题的步骤)。然后,大概翻一翻这本书,说出它的大概来。

    这个训练帮助你维持敏锐度,淘汰不值得阅读的书,并增加你涉读的数量。

    第二,增“多”的方法:

    读书时间“多”,读的总量也就多。你每天能花更多的时间,就能读更多书。

    你觉得太忙没有时间看书吗?检查一下自己一天中五分钟、十分钟的零碎时间,可能为数可观,你要训练自己“随时进入,随时中止”之读书态度。一开始可能不习惯,一个月就行了;从此,你每天就比别人多出几个钟头的时间读书(虽然那是几十个五分钟拼凑起来的)。

    第三,增“久”的方法:

    有时候,到三十岁你读的书还不输给同年纪的人;但是到了五十岁,你并没有比自己三十岁读得更多,为什么?因为你觉得你“读完了”,你觉得大学毕业就读完了,三十岁就过了读书的年纪了。事实上,在一场长跑里,前头跑得快并不是获胜的保证,相反的,它是持久战、耐力战。

    “博览书籍”本质上就是一场长跑,它比“圈数”,不比“速度”。如果你准备读到七十岁,你会愈老愈有知识,愈老愈有创意。

    一个博览的技术,实际上是由上述三种方法组合而成的。一方面,你读而得法,可以快;一方面,你充分运用时间,可以多;另一方面,你读而持久,可以累积--这就是读很多书的诀窍。

    理科生外链出处

    马伟明的“抽象”堪称绝技。他能把所学的每一门专业课“抽象”得只剩一句话甚至几个字。比如高等数学,不管是微分、积分,还是多元函数、微分方程,马伟明将几大本教材“抽象”后,仅用两个字便将其概括:“极限”。“极限是最本质、最基础的原概念。”他解释说:“除了平面解析几何,高等数学涉及的绝大多数概念,都可以通过这个概念引伸出来和定义出来。”电学,不论强电还是弱电,马伟明“抽象”后得出结论:最易混淆的概念就是3个字:“正方向”。自动控制理论,不管是经典的、现代的,还是线性的、非线性的,马伟明则“抽象”为两个字:“反馈”。电子学也是两个字:“电路”。如果哪一门课程学下来,他不能用一句话或几个字“抽象”出来,他就认定自己没有学好。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GWA,木木3,朴石,
    • 家园 信息->知识->智慧

      就是个层层提炼的过程,信息爆炸只是最底层,上面的其实增长并不是那么快的。

    • 家园 【原创】那些逝去的信息孤岛,真的老兵不死吗?

      互联网的历史很短。互联网的海似乎很大。搜索引擎的功能也看起来很强。还有什么找不到吗?你有本事找找维特根斯坦和毛泽东的关系看看……

      在很多老bbs的程序中,对搜索引擎的spider和robot是拒绝的。很多老的站点,往往由于网站所有者退出投资或者维持行列,而销声匿迹。很多数据库,由于产权的分割等种种缘故,搜索引擎无法摘录(搜索引擎不也是个数据库吗?)

      有些信息孤岛,由于仍然有人砸钱,于是得以维持。外链出处这个网站如果我没猜错,依然由pony ma来出钱维持。

      腾讯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创建于1998年11月,是国内最早从事internet即时通信和移动通信的专业软件开发商之一。其中的pony ma是ponysoft bbs的站长。

      有些信息孤岛,如各高校的telnetBBS,由于历史缘故得以传承,由于高校拨款得以维持。不过,那已经是一些telnet老人们回家聊天的私房宅子。公众一点的论坛,只有水母。外链出处

      河友西瓜大丸子汤写了一篇原创《Web作为扩展的脑》链接出处,我同意他这句话:

      网络的价值,首先在于使被动记忆的用处大增了。

      但是,Web乃至网络,真如他所说,有那么革命性的冲击吗?

      土鳖扛铁牛。

      • 家园 知识管理

        这种松散的知识,需要采集、保存再分享。

        采集是最难的,现阶段只能靠人来做,一个有水准的编辑是必须的。当然个人爱好不同,可能这个编辑的口味跟你不合,不过没关系,有很多很多编辑总有一个适合你。

        • 家园 知识管理的编辑者的眼力和学养也很重要啊

          在视野之内,所谓学贯中西的编辑者,要么是70岁左右甚至老去,要么还看不到。如果没有合适水平的编辑者,只能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了。我考虑这个可行策略的做法是,很多很多编辑,挖出他们的学养背景,只相信他们实事求是的实践(本行),然后自己拼图。

    • 家园 我觉得看书有两种

      一种是阅读资料,一种是看别人怎么处理资料。

      对于第二种,其实没必要看太多的书。一个人的处理资料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在短期内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于一辈子都不会有变化。基本上看过一本书之后,别的就不用再仔细看了。这个还可以扩展到一个学派,这类人的书也就不用仔细看了。

      对于第一种,不是做专门研究的,一般没有精力去做。而且对于资料来说,要把握所看资料的权重比较难,每个资料的重要性差别很大。虽然说掌握的资料越多越好,还有个说法是“细节是魔鬼”,但是对于资料的总体把握更重要一点,毕竟任何事件都不是由一个细节决定的。就算错过这个细节,自然有别的细节来补充。如果确实出现了大差错,那一定是缺失的细节太多了。

      • 家园 我们理工科读的书,大多可用这种手法

        第一种最好找到学派开山祖师或者大佬的著作,深入研读;第二种往往属于事理一类,了解不同的细节,对应不同的领域应用,方便日后从一个领域进入另一个领域。

        但是,这个世界毕竟是个超巨型复杂系统,我们在其中只能盲人摸象。而且还有些陷阱需要规避:如巨量信息导致的错觉、如我执导致的信息选择、如师承带来的学派系统性缺陷等等。

        在中国,还可以加上历史原因,导致40后到60后的知识结构出现极大偏差。

    • 家园 那我也班门弄斧一把

      电机学我的认识是“绕组”和“磁势”,电力电子的认识是“PWM”和“拓扑”。小马哥是交直流供电的大牛,改天需要好好拜读一下他老人家的大作了。

      • 家园 工科在这点比较占便宜,容易抽离出关键词

        并且分离出不同的权重,形成关键词的金字塔。文科比较麻烦,比较讲嗅觉。但是,如果你够老到的话,其实可以通过目录来抽离关键词(前提是一个人的原创性著作)。

      • 家园 网络天然存在信息分层和金字塔

        过载的低层次信息量,有时可以转换为关键词金字塔,减轻信息过载的压力。互联网提升了信息交互的强度。扬长避短是有必要的。

        • 家园 信息的甄别

          对于自然科学知识,抽象的关键词确实是非常有效。在平常的社交应用中,我自己觉得是熟人推荐或者自己关注的人推荐比较靠谱,而且越长越不容易被接受,这也可能是微博这么火的原因吧。

    • 家园 西西河里能出的书也就是那百把本

      剩下的那些立场之争路线之争阶级之争文革时候都出完了,不用再出了

      • 家园 百把本,能流传百年以上的剩下个几本就不错了

        西西河能像左传那样,留下几个成语,那就更是想望了。

        就这个主题而言,我感觉文科生跟理科生所面对的问题差异很大,甚至是互补的。总的来说,文科缺钻探机,理工科少顺风耳。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