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译写)《车臣战训》 -- bluearmy2000

共:💬69 🌺83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译写)《车臣战训》

    主号破产,穷。不得已以小号发,换一两铢钱救急,

    PS:鄙人主号仅差3宝即可恢复,故厚颜无耻的请求诸君有花请砸主号的贴。诚谢,诚谢

    另:在标注“西西河论坛原创”后,全文欢迎自由转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原著:正名《Russia’s Chechen Wars 1994-2000: lessons from urban combat》,Olga Oliker著. 该书是美国兰德公司下属阿罗由中心(Arroyo Center)为美国陆军进行的战场经验总结项目的报告。阿罗由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车臣战争(主要为第一次车臣战争)中两军的表现,总结出了这篇城市战指南。该书于2001年出版。

    ---------以下是正文---------

    前言:

    此报告提供了对于俄军在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1996)中的战斗分析,并将此分析与当前俄军在车臣的战斗(指第二次车臣战争,1999-2009)进行了对比。本报告除了对城市战进行了专门研究外,还广泛的讨论了车臣战争的方方面面。该研究报告之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俄军的城市战经验,并借此让人理解俄军的战斗力和城市战之方方面面。以此向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提供相关的战例。

    此报告乃是一军方城市战研究项目之一环,此综合项目由美国陆军署副助理秘书和参谋次长基于研究和情报之目的而资助写成。此综合项目由阿罗由中心所属的军事力量发展、军事技术革新以及战略、条例和资源管理研究计划管理。该中心是由美国联邦政府及美国陆军共同出资建立的。此计划应可以激起政策制定者和分析人士对于城市战之复杂性之兴趣及帮助有意者对俄罗斯联邦的军力、战略及战术有更好的理解。

    章节:

    第一章

    1:总论

    2:背景

    3:车臣战争牵扯之广泛性

    4:接触和组织

    第二章: 首战格罗兹尼 (1994-1995)

    1:先观其历史背景

    2:进入格罗兹尼

    3:格罗兹尼战斗中车臣贼军的战略及战术

    4:“战争大学”的考试和俄军之应对

    5:格罗兹尼之后:战事继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

    1:两次战争中对战略与战术的思考

    2:第二回合开始前的准备和计划

    3:战争间歇中在格罗兹尼的车臣人,外国干涉和其战术

    4:俄军再临

    5: 俄军对城市战的的新应对,自1994-1995开始的变革

    5.1:伤亡和士气

    5.2:部队间协作

    5.3:通讯手段

    5.4: 航空兵

    5.5:炮兵

    5.6:部队

    5.7:宣传

    6:格罗兹尼的车臣贼军

    7:最后一击

    8:格罗兹尼之后:共青村之战

    第四章:结语

    1:俄军在1994-2000 期间的战斗力,学到的和忘记的经验

    2:俄军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待续...

    关键词(Tags): #战争(暗香疏影月黄昏)#战场经验 总结#战训#车臣战争元宝推荐:szbd, 通宝推:枫叶旗下的秦军,从北苑到太古,米爹,老惰,胡乱三刀,兴宣大院君,cqwjzk,住在乡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楼主好文!锅巴樵夫真是罗莎国的千古醉人啊

      看完之后不禁长叹,锅巴樵夫真真不世出的天才啊,老毛子几十年的家底全都毁在他一个人手上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木有锅巴跟叶丽琴这对活宝的贡献,也许天朝木有386时代的战略机遇期,也许筷子黑丝天宫都要推迟n年。天朝得给他们发个一吨重的大奖章!

    • 家园 不错

      看看

    • 家园 车臣战训PDF版已经完成,欢迎自由下载

      这是地址

      外链出处

      通宝推:梓童,从北苑到太古,
    • 家园 这类报告不错,希望作者加油。
    • 家园 写在最后的译后感:(转帖的时候请勿连带转帖此译后感)

      经过?周的努力(鄙人已经懒得算了),总算把这本小册子(94页)翻译完了。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没有太监,是和各位河友的回帖和送花分不开的(不过鄙人更想你们送花去主号啊啊啊啊——,就差8通宝啊啊啊啊——)所以这里先拜谢各位河友的支持,叩首。

      找到这本书本来是个意外,我其实是是在图书馆查印度史,结果俄国史系里的普京大统领部分跟印度史放的很近,一下就掉出来了。捡起来发现这是本猛料,于是乎动了翻译它的念头。这念头一出就折磨我这个大懒虫好几个星期。

      终于我可以心安理得的说一句“诸君,这本书是 ‘一个太监,下面没了’”.

      所以腾格里老兄对不住了,您让我先懒会儿床吧——呼呼——

      这本书总得来说翻译的很烂,原因有二,第一我不是什么好学生,英语差的很。所以翻译上不一定能保证符合原意。第二是我不是晨枫、科娃、妖猫、SZBD、苏芬以北、路人葵…(之后名单请随读者个人喜好任意编纂)这样的有职业水平的牛人作者。只能算是一个不成熟知识不全的业余军事爱好者。所以文中的很多军事上的用词我都是抄自牛人们的参考书和平时看的一点杂志上东拼西凑来的。而且我的写作水准也就是游击队水准。所以倘若读者读着读着觉得文理狗屁不通,大刀阔斧砍之可也。

      为了翻译我参考了铁血的强帖《图说车臣战争》,尽可能保证各种名字和该贴的相同。不过如果不同,请大家以俄国史牛人如路人葵等之正音或《图说车臣战争》为准。

      另外不能讳言的是,在翻译工作中我加了个人的见解进去。有很多地方我都是凭一己好恶来翻译。虽说这本书里面对老毛子也充满了美式的傲慢与偏见,但这跟我加个人见解进去是两码事。我的这个译本并不是态度公正的,所以不爽的人就请自行略去鄙人的个人看法,专看那些技术分析吧。

      细致的美国式技术分析是这本书的亮点所在,也是我翻译它的原动力。虽然说这本书里很多地方还透着美国人的专横。例如在这本书中很多地方对老毛子的军事力量相当不肖一顾。某种方面来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本专注于军事方面的报告而非总体方面的论述。但是平心而论,老毛子在那样的一团乱的条件下表现出来如此的战斗力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况且就以军事方面来说,这本书也不是完全对,美国人蔑视老毛子蔑视惯了,再加上老大当惯,作者表示一定程度的,特别是对俄国武器技术的蔑视是合乎情理的。但是看得出本书作者相当克制,并未把老毛子的努力像妓者(终于可以写这俩字儿了哈哈)一样抹的一团黑。所以这本书依然可以当做相对公正的参考书来看。

      相比起很多东方式的作品中极端强调所谓正义性和大方向的写法,我依然还是欣赏这种技术分析式的写法。一本为士兵所写的好书不应该是一本宣传作品,而是一本“够味”“有货”的书。应该是一本可行性很强的书。可读性诚然重要,但是很明显介绍知识和经验应该跟可读性有同等重要性。译者诚心希望读者在看了这个译本之后能对战争和城市战有所了解。战争绝不是绣花,也绝对不是什么魔术。战争是人打的,所以他必然有人的规律性在。这就是我看完这本书之后的想法。希望各位读者看完后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当然该译本可读性不能跟大牛们比,各位要么接受,要么自己改吧()。另外鄙人在尝试制作PDF版,加了点图片。如有要的请在该贴下回帖,留下E-mail地址或好用的在线存储空间,在之后或可上传供下载。

      欢迎转帖该贴,只需标注西西河论坛出品即可。

      顺手强力推荐下Tareque Masud指导的电影《粘土鸟》(The Clay Bird)。忘了是戛纳还是什么的最佳电影奖了。极好,可以说一是一部胜过千言万语的电影。

      [IMGA]http://t0.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RW2Ww7cOV8myrL75Gz7q8rD1NnsXCM9w9tjO4IRZ6UcvRJuPFVUQ[/IMGA]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华丽的分割线——————————

      最后附言:还是我本人的一己好恶

      仅以此译本向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在反对绿教流氓暴力的神圣战争中牺牲的各民族的勇士们致以最高敬意!你们曾流过的血和汗,曾冒过的危险和苦难,曾经受的痛楚和伤悲都将被我们这些后人永远铭记于心。我们将恒久铭记着你们的光荣和勇敢,并理解它对于我们的幸福生活之伟大意义。愿你们的英魂得以安息!愿你们的荣耀永不磨灭!

      你们的英名无人知晓,你们的事迹永垂不朽!

      五藤高庆于2011-7-5作于窝中

      通宝推:海峰,愚弟,天狼星,西行的风,
    • 家园 第四章:结语

      1:俄军在1994-2000 期间的战斗力,学到的和忘记的经验

      第一次车臣战争和格罗兹尼之战被很多人反复引用作为“俄军已经完蛋”的有力证据。为了对付一群反贼,成百的饥寒交迫的新兵蛋子被弄到车臣送死,而到最后还是没啥作用。同样俄军在1999-2000这次的胜利则被认为是俄军复兴的信号,被各界认为是俄军准备恢复到苏军昔日之强悍的第一步。事实上,以上两个观点都是极端主义的夸大其词,实际上都只对了一半,不过他们对的那部分说的倒是很准确。

      在两场战争中,俄军在车臣和格罗兹尼的行动证明只要想做,俄军在很多事情上还是能做好的。例如俄军可以部署和指挥其部队打赢一场有限战争。在战术层面上,俄国军事机器也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并予以改正。比如说在1995年的灾难性的新年攻势之后俄军马上就对险恶的战场表现出了高度的适应性和弹性而不是继续机械的死守教条。俄军的官兵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勇气、快速思考和对善于适应不利环境的能力。俄国的国防力量在之后建立了紧急战备旅证明了他们是懂得改变之重要的。根据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的说法:“这一次战争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参战部队的士兵出发之前就已经互相熟悉,而不是跟上次一样当一起被装进坦克和BMP的时候才知道同僚的名字。”特种力量和部队获得了更好的训练并特别提高了山地战的水平,后勤准备的更加完善等等也同样是获胜的关键因素。由多部门的多部队共同参演的联合作战演习也被证明非常有效。由于指挥体系单一化,陆军、内务部和其他部门下属单位在这次战争中可以做到有效的相互支援。以上的这些因素都表明了俄国军事力量的有效变革。其效率的增加证明了俄罗斯的确是在进行一场有力的新军事改革。

      不过如果俄国军事力量如果在短期和长期都学到了东西的话,那么在“中间期”似乎他们还有不少问题。两次战争中俄军虽说下苦功做了不少改变,不过当地面部队汇报他们的境况的时候,看起来俄国人总是把上次吃的苦头忘个一干二净。如果说在格罗兹尼首战后俄军的巷战能力很有长进的话,很明显俄军没把这些技巧传给接下来几个月里把守城市的俄军部队,结果弄得俄军在五年后还得再夺这座坚城一次。不过等到了共青村之战时,俄军看起来又忘光了他们学到的那些敌军筑垒阵地之特点和夺取时应采用的战术。

      而且,俄国人在某些方面得到了改进,却也忽视了某些方面。比如说因为缺少必要训练和装备,大部分俄国兵不能打夜战。语音通讯的安全性问题依然困扰俄军。装备老化问题从没根本解决过。时间表的计划以及某些基本的军事技巧例如如何有效侦察和确定敌军的力量则还是俄军的短板。以上的问题在1994时的格罗兹尼就浮现了出来,但到了2000的共青村之战中还在困扰俄军。

      训练和装备虽说还是个问题,但1999-2000这次的参谋计划确有不少长进。俄军这次攻打格罗兹尼的计划可行性很高(虽说其前提是建立在敌军军力较弱,抵抗较差的条件上的,结果被现实证明此前提不成立)。俄军参谋们从之前的错误、以前的军史和贼军的战术上学会了如何组织小编制单位作战。因为总结出了新的掩护理论,在1999-2000年的格罗兹尼之战中前线部队因此受益良多。通过总结了五年前的教训,俄军的参谋们提出了利用重炮火力阻断敌军前进为主的战法以保护步兵不进行近距离战斗和阻止敌军反坦克手的靠近,其中第二个目标完成的比第一个要好很多。不像1994-1995那一次两方兵力差距不大,这一次俄军充分认识到雄厚的兵力乃是苏军城市战术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因此这一次俄军动员了大批军队(但是因为低估了敌人的人数,所以敌我兵力比还是没能达到苏军二战战训的要求。) 和1994年那次糟透了的作战相比,1999这次俄军兵精粮足人马众多。统一的指挥链也保证了俄军炮火和空袭是随叫随到,而俄军部队出击时也任务明确。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俄军统帅部有明确计划准备占领格罗兹尼,而且他们也明令一线尽可能的避免伤亡。

      在1999-2000这次战争中俄军统帅部成功吸取了1994-1996战争的教训,实行了相当有效的宣传战。俄政府严格管制新闻媒体,并成功的利用媒体使得公众站在自己一边。随着俄军不断的顺利进展,俄公众对政府的支持也水涨船高。当媒体对管制逐渐表示不满,同时因前线进展不顺导致的批评出现在后方的时候,俄政府马上组织起了极为有效的宣传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一支现代军队所需要的保密。 无疑,俄政府弱化了各种不利报道,例如高于预期的伤亡数字的问题或者各种人权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军事学术上来讲,并不属于军事家们的考虑因素(尽管在第二次车臣战争中暴露出来的这些问题其严重性还是超过一般西方军事力量的容忍度)因此再考虑到新闻自由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和国防部在这一次公关战上表现的是相当出色的。

      如果说1994-1996的车臣战争从各方面表现出了昔日强盛的红军是何等堕落的,那么1999-2000这次则证明“俄军已死”的言论就跟马克吐温说的那样是“妄下断言”。俄国武装力量仍然有能力部署、支持和供应一支军级力量进行有限战争。俄军军令系统依然能有效计划并执行这样的的战争。抛开某些问题,俄国武装力量依然证明了他们是一支精于作战的劲旅。最后,在忽略贫乏的训练和军事教育的缺点后,俄国的陆海空三军依然是这星球上极有效率的强兵。

      2:俄军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虽说计划工作准备的更好、训练得到了改进,部队协同大有进步并实施了成功的宣传战,但是俄军在格罗兹尼还是遭到了巨大的伤亡,并因其采用的战术把城市炸成了瓦砾堆。即便如此,贼军退出城市的举动究竟是抵挡不住俄军还是蓄谋已久还是很难说。

      因此,不管俄军在两次战争中证明了他们的什么能力,他们还是做不到以较低伤亡有效的从敌人手中夺下城市。这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不论1994还是1999,俄军从根本上均没有准备城市战训练。俄军练习了山地战、小规模城市反恐行动甚至城市防御,但是对于如何攻取有密集人口的城市地区俄军依然不熟。的确,俄军的计划可行性高并且对士兵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围城和攻城过程中也小心翼翼。但是这一次俄军又低估了对手的力量。而大部分巷战训练直到俄军进城作战前几天才开始练习。而且这一把俄军的包围圈实际上又是个筛子——全是漏洞。

      为什么俄国人在准备规模巨大的第二次车臣战争时又忘了告诉其士兵要准备巷战呢?从我们为这个报告所搜集的各种材料上来看,其根源就在于俄国人极端的认为巷战这东西是能避就避。俄国人从1994-1995的惨剧中学来的教训就是尽一切手段避开城市战斗。因为城市战是一种艰苦、血腥且高度依赖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战方式。打一场城市战就意味着铁定要往后方寄回去数以百计的棺材。就意味着军队无法取得一场快速的胜利好在媒体上表功以取悦百姓。这就是为什么俄国领导层决定尽可能避免近距离作战。也就是为什么俄军经常和村庄长者做交易以求尽可能快的通过城镇地区。也就是为什么俄军喜欢用炮轰城市的方法以求迫使敌人投降之来达到作战的目的。

      不过俄国人很快发现他们的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俄军还是避不开格罗兹尼和共青村的巷战。结果就是俄军因为之前极为畏惧城市战而没做什么准备,然后事到临头懊悔迟。

      1994年贼军虽然在格罗兹尼持续抵抗,但俄国人基本上无视之。1999年俄国人则相信他们几个星期以来的空袭已经把贼军撵出城了。贼军的战略十分明确;他们就是要把俄军诱进城市然后再玩一次1994年式的剧本。结果他们演成了,俄军这一回也被拖入了漫长的拉锯战中,然后被打得伤亡惨重。

      俄军在车臣面对的是一支顽强的敌军,这支来自当地人的军队是和各个国家的正规军非常不一样的力量。敌军可以轻易的混入平民中,村庄长者为了村子的安全往往向俄军撒谎。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是一场不对称战争,是一场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方式进行的战争。贼军不在乎城地的得失而只想打胜仗,而俄国人则必须要打赢战争并占据这个地区。战略的差异使得贼军就可以很轻松的以不停制造麻烦的方法来积小胜为大胜以求迫使俄国人最后放弃车臣。

      充满敌对的城市环境使得作战行动更加复杂。当城市充满了街道和地下通道的时候,那怕计划者实现对这些街道和地下通道了如指掌,但是在制定相关封锁计划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并往往需要大量人力来执行。简单围住城市是不够的。而且一旦作战开始,那么由街道、楼宇和各种建筑物组成的极为复杂的城市环境可以给防守方几乎是全方位的优势。如防守方熟知当地地理,这种优势还会被成倍放大。而且贼军装备上体现出的各种现代的先进技术再次加强其优势地位。贼军的小编制单位可以通过地道和建筑物底部的通路实现高速的机动,手提电话则保证了各单位与上级领导的有效联系。其直接结果就是战场对于贼军来说是相当透明的,因此虽然俄军有着更为强大的炮火,但因不能像贼军那样充分了解战场,俄军只能用付出更多的鲜血并把整个城市几乎炸平的方法来取得胜利。

      那么,当代各国军队要怎样才能有效应对城市战斗呢?笔者建议先从仔细研究格罗兹尼双方的基本战术开始。最好能立即给部队设计多样化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以训练部队对城市地形的应对能力。城市地形中防御方的巨大优势必须被有效理解。最后,部队必须抛弃一切幻想,绝对不能像俄国人在1996-1999之间想的那样企图避开一切城市战。这种有害的避战思想虽然没有改变战争的最后结果,但却使战争的代价变得更加高昂。

      通宝推:linan,
    • 家园 第三章: 重返格罗兹尼(1999-2000)补

      6:格罗兹尼的车臣贼军

      和1994年一样,这回贼军也有大把时间准备城防。他们的准备既周到且专业。1999年这一次的贼军城防最典型的一个特征是其构筑的地道网。俄军对此也有耳闻并实现想了办法应付。俄军北高加索联合作战集群总指挥根纳季特罗舍夫中将称俄军的指挥官们在1999年这次的战斗中首要先需了解的不只是城市的道路系统,还有城市的下水系统,尤其是那些可供人通行的宽管道(直径2-3米左右)。根据特罗舍夫将军的指示,俄军工兵受命在大部队进城之前先将这些下水道炸坏或者布雷以封堵。不过特罗舍夫还是低估了对手的地道网,虽然俄军工兵有效破坏了很多地道,但是整个网络大体还是幸存了下来并且一直为贼军提供掩护以躲避炮击和空袭,而猛烈地炮击与空袭也很难对这个地道网造成多大损害。这座“地下城”很大一部分是苏联时期建造的民防设施。所以这些坚固的防炮洞就被贼军用作控制节点、休息站、医院和补给站。在两次战争间歇中贼军还大力改进了这些掩体。贼军弄来混凝土板作为地下室的屋顶,然后用千斤顶顶住混凝土板使其可以自由升降。这样地下室就可以有效抵挡住俄军的炮轰。和二战一样,贼军打破一楼和地下室的墙使相邻的两栋建筑可以相互连通。俄军自吹说已经彻底封锁了城市,但是贼军还是可以自由通过某些关键位置,例如旧松扎区就有不少这种通路。这些通路被用来撤出伤兵并引进援兵和武器弹药。随着格罗兹尼之战的继续,城外的贼军开始大力鼓动当地百姓来参战。确有一些志愿者加入了战团,但是被贼军的枪逼着上战场的也有不少。

      2000年4月,俄军的官方军报“独立军事回溯”(Nezavisimopye Voyennoye Obozreniye)刊登了一本缴获的贼兵“日记”。这本材料总结了贼军的战术和组织,因此引起分析家们的很大兴趣。这本日记到底是真缴获的还是贼军捏造的还是某个记者胡编出来的尚有争议。但是它确实准确反映了贼军行动的很多特征。在这本日记中指出贼军的组织性非常强,每支部队都有一位最高指挥官指挥,其配有一个参谋团。在这位最高指挥官下面有数位前线指挥官负责实战。每个前线指挥官下面配有两个500人的支队,一个负责作战一个当预备队。然后再往下部队还细分为5-6个100人左右的分队。每个分队分为三个小组。装备最好的中央小组直属于他们的指挥官,约20人左右的特别小组负责侦察、布雷和狙击。剩下的人则组为支援小组。

      以上的三个小组中,中央小组是没有固定阵地的,一直实行机动。其部队清一色小型武器,负责先为自己的指挥官清道使其可以安全转移。中央小组一般配有两部无线电收发器,两部高倍望远镜,两部指南针,两套地图和7.62mm步枪弹300发、5.45mm步枪弹500-600发,4具RPG-18和PK机枪用弹1000发。特别小组也直接向指挥官报告,不过他们的角色更多专注于侦察和破坏俄军在城镇和乡村的据点,或作为贼军的先头代表争取当地居民的支持(然而贼军很少这么做,更专注于破坏活动)。最后,支援组往往由指挥官的朋友或者盟友组成,他们平时住在他们的家中,只有有任务的时候才出来帮忙。

      根据贼兵日记,所有贼兵都被要求熟练掌握多种武器特别是缴获的俄军装备。并且贼兵要联系如何运动和伪装、如何急救、团队战术、通讯、地形应用和破坏。侦查技巧和流程也被鼓励学习。标准手语训练则帮助无声交流。该日记中管贼军的战术叫“跳蚤斗狗”。实际就是打了就走。同样的,贼军往往一通乱打后立即撤走,从而有效避开俄军的炮击和空袭的反击。

      从贼兵日记上得知,在一个“典型”的贼军进攻俄军据点的行动中。攻击部队会分为三组,核心组是攻击的主要力量,其成员装备有RPG,PK机枪和自动步枪,在另外两个包抄组的协助下发动攻击。核心组的PK机枪手和RPG手会先抢占支援位置,该位置一般离敌据点至少50米。然后在RPG手开第一炮前,自动步枪兵要尽可能接近敌人,随后PK和RPG开始火力压制,自动步枪兵在压制火力的掩护下逐渐接敌。在核心组攻击敌阵地的时候,包抄组在两翼展开,然后接近至离敌阵地15-20米左右,随后各组以自动火力交叉掩护三面夹击。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巷战,在贼兵日记中详细叙述了贼军在诸如伊什切斯克(Ishchersk)、格拉格尔斯克(Goragorsk)、淖尔斯克(Naursk)、奥帕托沃(Alpatovo)和维诺格拉德诺耶(Vinogradnoye)等地的防御战斗。分析家们根据日记上的内容总结出来贼军在防御战中的战术编组往往是3-5人为一组。其中包括一名步枪加枪挂榴弹发射器的自动枪手,一名机枪手,一到两名自动枪手和一名狙击手。较大的支援武器,例如迫击炮、防空炮、卡普威(KPVT)和德什卡(DshK)高射机枪和自动榴弹发射器则装上各种民用车,例如吉普或者北京212(UAZ)四处打游击。狙击手一般先打军官和“表现主动”的士兵。在这本日记里还提到因为俄军的基地管理不严,所以抓个俄国兵当人质不是啥难事儿。俄国兵好抓是因为他们总是对于烟酒没啥抗性,所以整点烟酒一逗就能诱出老毛子来。

      不过这本日记没写贼军在1994用的战术跟2000时有啥不同,也没说贼军是不是用了什么“特殊”武器或怎么组织信息战。不过有不少报告称1999-2000这次战争中双方都有化学武器出动的记录。俄国人传说用的化学武器尤其多。而且仿佛要证明似地,俄军出动了全副武装的三防兵进入战区,还给士兵下发了三防装备。 有军事情报显示战区内有化学地雷、炮弹和毒剂桶和毒气罐。内装有阿摩尼亚、氯气、液氮,很可能还有低当量放射性废料(据称是从格罗兹尼附近的医用废弃物处理设施内偷来的医用氡气),这些高危险性的武器被布置在主要大街的路口地段。不过这些报告都尚有争议。唯一无争议的是因为在石油和石化设施内进行了战斗导致了石油泄漏和起火造成了工业污染,除此之外任何一方使用了化学武器的说法都证据不足,特别是那个什么从医院搞来的低当量放射武器更像是部玄幻小说。因为医用废料往往都是辐射量很低危害性较小的(虽说这种东西还是可以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如果泄露到了水和土壤里还是会对健康有害)。最新的大部分报告都称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已经在俄军的严密控制之下。

      根据俄军北高加索集群电子战主管瓦西里古梅宁(Vasili Gumenniy)提供的消息,贼军这一次的通讯系统有着显著提高。当符合俄国国家通信标准的系统大量短缺的时候,其他的系统就要大显身手了。贼军有一部NMT-450模拟式蜂窝网络移动电话系统。内含两座基站,其中一座就在格罗兹尼。这个系统可以兼容俄国的通讯网使其能够和俄联邦其他地区进行联络。在印古什的一座AMPS(Advance Mobile Phone Service先进移动电话服务)中继站提供中继服务后,贼军的通讯网就能覆盖车臣。西方制的和亚洲制的移动电话(包括摩托罗拉、日本建伍Kenwood,日本艾可慕ICOM和其他牌子的对讲机)同样可以提供通信。贼军的通讯器材还包括无线电中继通信链路(Radio-relay communication link)、移动电视转播器(Mobile Television Transmitter)、短波无线电(也许是从国际组织例如红十字那里偷来的)山寨的无线电收发器和有线电缆(Cable Lines)。其无线电多用136-174兆赫,300-350兆赫和390-470兆赫的频率通讯,一般无线电和电话的通讯频率在860-960兆赫之间。

      如果说1994-1996年贼军就用上了移动电话是瞎吹,那么1999-2000这把可就是实实在在真用上了。在两次战争之间歇期间车臣的固定电话系统基本解体,这使得移动电话有了用武之地。根据古梅宁所讲,一台蜂窝网络移动电话就能使贼军前线指挥官轻松指挥20-60个人,而一台无线电收发器可以让60-80个人同时接收到相关情报。这些无线电收发器都是由一些无线电爱好者负责操作的,战前贼军曾广泛组织爱好者参加无线电设备培训以便让他们学会怎么收发情报。贼军经常把收发器搬到山上来增加发报距离。移动式的INMARSAT(国际海事通讯卫星)和铱星终端被贼军证明是非常优秀的城市间和国际间通讯系统,贼军是通过这两种系统连入因特网,以和埃及、约旦、阿联酋、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土耳其等地的绿教流氓组织取得联系的。

      有些主要的贼军战地指挥官还有电视信号发射器,尽管这种设备的传输距离只有20-30公里,但是用来对其辖区内的贼众发号施令已经很够用而且很管用了。情报侦搜手段多样化,涵盖了电子、音响、无线电和雷达各领域。贼军在格罗兹尼、马鲁斯马尔坦(Urus-Nartan)沙利(Shali)扎达克(Zandak)德朱古提(Dzhugurti)斯塔利阿奇霍(Stari-Achhoy)和谢克夫瓦斯卡娅(Shlkovskaya)都进行了电子侦搜行动。一些贼军电子专家还破解了俄军的通讯网并散布假信息。

      这些通讯改进是这次战争中贼军比起1994-1996那次最为显著的变革。小型战斗组依旧非常有效,手持电话仍旧广泛使用,而RPG依然是首选武器。有报告显示贼军还用了俄军在1994-1995时那一招,拿防空炮放平了打步兵。不过主要战术大体上还是没变。贼军加固地下室,将其改为火力点,然后把俄军放近了打。尽可能利用地道来运动以寻机歼敌。有未证实的报告说贼军弄到了一些RPO-A“丸花蜂”温压火箭筒然后在一些小城镇例如沙利的战斗中使用了它们。

      贼军的防空能力依旧没有改进,有个战地评估称贼军在1999时有大概70-100左右的便携式地空导弹。其中有SA-16“手钻”,而且用的非常节俭。不过虽然导弹要省吃俭用的打,效果可不差。由于导弹时不时出来打一下,搞掉一两架俄国飞机。使得俄军的直升机飞行员每次飞行时都尽可能不往高开(很多时候低于50英尺)。在第一次战争中两方报告中都称贼军手里有“毒刺“便携式地空导弹。根据某些材料,这些货貌似是之前美国十年前卖到阿富汗,再从阿富汗转卖到车臣的。因此就算贼军真有毒刺,那也是过期不能用的废物了。除了这些,贼军手里还有ZSU-23-4“石勒喀河”、ZSU-2自行高炮和SA-14“小妖精”便携式地空导弹。

      在任何关于车臣贼军的讨论中都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贼军四处搜罗来的雇佣兵。这些雇佣兵来源广泛国籍多样,或受或不受其来源国政府之支持。有报告列举了一份雇佣兵名单。其来源国包括苏丹、尼日利亚、尼日尔和象牙海岸。这些绿教恶贼受所谓“国际伊斯兰信仰组织”的派遣来到车臣参战。另一份文件则列出来41个贼首哈塔卜下辖的贼军指挥官的名字和出身,这些流氓大多来自约旦、叙利亚和巴基斯坦。在共青村之战中俄军还抓住了两个来自中国的绿教流氓。虽说某些报告只是俄国人的编造,但是无疑全世界的绿教流氓都跑到车臣来打仗,其中某些是为了发财,某些是为了造祸,而某些流氓,特别是来自苏联解体后产生的那些新国家的,来这儿纯粹是因为要报复俄国人。

      在各种段子中最够刺激的是“白长袜”的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群从波罗的海国家,乌克兰、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来的女性狙击手被贼军雇佣来车臣参战。前线报告说这群母夜叉装备有VSS 9.3mm、SVD 7.62mm和其他种类的狙击枪。母老虎们据传还在俄军的公开频道里喊话说她们的原则是军官必死士兵只伤。到底有多少(或有没有)女性狙击手在车臣进行战斗目前还是未知。某些记者称这个段子只是个贼军宣传,但有的记者则声称见过这群“白长袜”们。这个段子在前线的俄军里很是流行,据说俄军士兵极度憎恨这些“女叛徒”们。

      不管贼军收到了什么或何种外界支援,总体来说他们还是经常表现出各种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虽说特罗舍夫中将,这个联合作战集群的二把手(后来成了一把手)说贼军是一支“准备充分的职业军队”。这句话对了一半,车臣贼军确实是准备充分装备精良,但还是游击兵。但是游击兵也能够对一支职业军队(虽说是支在堕落的职业军队)造成很大威胁。可以理解这种不对称的关键是俄军的战略目标和贼军之间的差异给了贼军以很大的优势。俄军的战略目标是要夺下并守住车臣,而贼军则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这种战略目标上的不同所衍生出来的不同战术任务则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对俄军来说,打下一地区就是赢得了一地区。而对贼军来说,丢失了一地区只是为随后的反攻标定了目标。这种战略不对称性使贼军往往喜欢藏于民众之间,这使得俄军反击难度增加。因为俄军首先不能分清楚到底谁是贼谁是民,而且前线部队也不敢向接防的友军拍胸脯保证自己地盘里没有贼军。贼军还往往利用俄军对当地情况的水土不服来打击俄军(例如化装成百姓朝俄军士兵手里买军火,或者卖给他们麻药)。所以,贼军真正的成功就在于做到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不对称优势,使俄军打一场其教科书里没有的战争。

      7:最后一击

      在2000年2月的俄车冲突伊始就彰显出了不对称性,经过了格罗兹尼一周血战后,在2月2日早上贼军开始放弃防御溜出格罗兹尼,而后溃退的贼军一脚踏进了俄军的雷场结果炸的尸骨无存。不过俄国官方起初不太相信贼军已经退出并被炸飞的消息,俄总统府发言人塞格尔雅斯特杰布斯基(Sergei Yastrzhembsky) 的发言很有代表性:“如果贼兵已经退出格罗兹尼了,那么我们在罐头厂,伪总统府和扎沃德斯基区(Zavodsky district)里的激战中打的又是谁呢?”还有人认为这只不过是贼军的某种骗局,但过了几天之后,俄官方就发布了正式消息了。俄官方宣布这是联邦安全局和其他部门策划的一个代号为“套狼”的行动。过程是有个联邦安全局的特工偷摸的和贼军接触,提出以10万美元的买路钱提供给贼军撤出格罗兹尼的通道。贼军监听到俄军的部队正在向西面和南面移动的消息,从而相信了这个特工的话。随后有个贼军小队成功顺着该通道撤离了格罗兹尼,这坚定了贼军的信心。但当贼军大队人马开始沿着那个小队的路线撤离时,他们却一头钻进了俄军的伏击圈。不但撤退路线上埋满了地雷,头顶上还有一打武装直升机对着他们扫射。结果贼军死伤累累,俄官方发布的数字称在此次行动中击毙贼兵1700多人。

      不过这个故事真实性还有疑问,的确,在2000年2月初的时候贼军在企图撤离格罗兹尼时确遭重大损失。连贼首沙米尔巴萨耶夫也遭重伤,不得不锯掉一只脚以保命。不过这整场行动似乎不是完全按照俄国人的剧本演的。贼军之所以撤离格罗兹尼,并非是像俄国人声称的那样输掉了战斗或是伤亡惨重支持不住了。根据《独立军事回搠》在2月5号刊登的那本被广为分析的贼兵日记(不过日记本身是之前写的)中得来的结论来看,巷战专家们认为俄军至少要打到2月底才能完全控制格罗兹尼。俄国人在“套狼”段子发生之前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进展,以迫使贼军决定放弃格罗兹尼。事实上有不少贼兵成功逃出了格罗兹尼并且遁入车臣的群山中,即便是“套狼”完事后格罗兹尼里面估计还有1000左右的贼兵在负隅顽抗。这足以证明所谓的“套狼”问题重重。贼首们也声称他们放弃城市乃是经过考虑的,他们称贼军是有秩序的退入山地,要在春天像几个世纪以来车臣反俄游击队那样用山地战打败俄军。事实上在五年前他们就曾这么干过。不过这一把撤退的死伤惨重说明俄军的情报部门确实事先搞到了贼军的撤退计划,然后借机会算计了巴萨耶夫的人一把——把他们指进了雷区和埋伏圈。不过不是所有贼军都用这条道跑路的,所以有不少贼兵溜进了山区继续顽抗俄军。

      不过就是不讲2000年2月这次“套狼”行动,格罗兹尼之战也已经临近尾声了。大部守城部队戏剧性的消失是这次战斗的最后一幕。零星战斗依然持续了几个星期,但是国防部的部队已经开始撤退并将城市逐步移交给内务部和警察。

      俄军指挥官说到了2月中旬格罗兹尼已经基本控制住了。俄军顺着各条进出城的道路设立了大批据点组成控制网覆盖了整座城市。这些据点往往都修盖有女墙和沟壕,并且用沙包或者水泥路障围上BTR装甲车做成永备火力点,内部配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些据点的主要任务是监视进出城的交通和检查有关证件。在2月中旬,阿蒙特警队进入城内逐步清除抵抗、检查各种文件、拘捕嫌疑犯并没收各种散落的军火。

      在这五年间俄军对于如何从平民中辨认敌军人员的技法丝毫没有进步。俄国兵依旧靠检查嫌疑人身上有没有射击后座靑肿的办法来辨别贼兵。由于据点数量很多,结果人人都得翻来覆去的被搜身N遍。不过阿蒙特警队一般在格罗兹尼进行行动时都尽可能的不会离俄军据点太远。

      当攻城战终于结束的时候,俄紧急情况部建设了大量野战厨房给饥肠辘辘的难民发放浓汤并请记者录下来以安民心。不过虽说内务部基本上算是控制住了局面,但是零星枪战仍时有发生,而陆军部队也依旧驻扎在城市近郊。有一回贼兵突袭格罗兹尼附近的一支阿蒙特警队,结果打死了20多个特警,伤了另外30多人。这使得各界对政府军对于该地区的实际控制程度打了个问号。在2000年3月阿蒙又吃了一记闷棍,一支阿蒙特警队在通过波沃玛耶斯克(Pervomaysk)区前往距格罗兹尼仅5公里远的斯塔罗普罗米斯洛夫斯基(Staropromislovsky)区时遭到伏击。这个地区之前被认为是安全的(在格罗兹尼之战中该地区向俄军投降,因而未遭兵焚)。阿蒙部队仅装备了突击步枪和对讲机,没有装甲车和直升机的护送。由于伏击点离附近的一个阿蒙的基地仅仅200米远,以至于中伏人员一开始还以为枪声是基地里的同僚放枪欢迎他们。

      以上伏击和零星枪战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4月,使得有人怀疑贼军不是撤离城市而是干脆躲在下水道里接着打。整个格罗兹尼对外交通被彻底断绝。戒严令依旧有效。即便是全副武装的俄国兵也不许独自穿越城市而必须遵守严格的交通管制才可行动。

      通宝推:linan,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