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略谈文革 -- 史文恭

共:💬1222 🌺12097 🌵36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党内不肯悔改的走资派----邓小平专用

                我在上一贴已经明确说明了“党内不肯悔改的走资派”并不是邓小平的专用,并且还举了例子说明。你怎么视而不见呢?这样的例子不止一篇文章出现过,不过即使我都贴出来你大概也不会看了。

                我也找到了《走资派还在走 我们就要同他斗》的原文,就是野狼贴出来的。这段文章明显地是批邓,最后的一段近似排比句,说法不同,但主语是没有变更的,都是指向同一个人。

                走资派还在走的思想根源在那里?这个局党委中心学习组的同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的教导,认识到党内走资派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是由于他们的资产阶级世界观所决定的,是和他们所信奉的孔孟之道分不开的。局党委副书记戴梦鳌说:“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对没落的旧制度、旧思想、旧意识恋恋不舍,奉为至宝,而对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却看不惯。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迫不及待地刮起右倾翻案风;孔老二鼓吹‘仁政’,党内那个走资派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孔老二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大量事实说明,党内那个不肯改侮的走资派和孔老二唱的是一个调子,腐朽没落的孔孟之道、资产阶级世界砚,就是走资派还在走的思想根源。”

                你非要把这一句摘出来,说这一句的主语是周,宾语是邓,你不觉得别扭吗?而且请你注意,这篇文章里当特指邓的时候,都在前面加了一个“那个”。

                我已经提醒过你了,要找证据尽量找原始证据,不要找那些后来批判用的被剪裁过的证据。

                通过这两天的讨论,我认识到,你的误区在于,把文革的积极方面,都归功于四人帮了。虽然邓同时埋葬了文革和四人帮,但这两者决不是埋在同一个坑里的。

                你这个才是真正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我跟你讨论的问题是:你说四人帮借批孔整周,我请你拿出证据。你拿不拿得出像样的证据另说,意见不同也可以各自保留,怎么我就成了“把文革的积极方面,归功于四人帮了”?请问你有什么根据?不说远了,我在本主贴下的跟帖链接出处,有半个字把文革期间的成就归功于四人帮了吗?我注意到你还送了宝,应该是认真读过的呀。

                如果你有根据就请拿出来;如果你习惯毫无根据地乱扣帽子,那我是不奉陪了。

                • 家园 采诗MM,你真的叫我吃惊到无语了

                  以下一并回答野狼兄:

                  “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既然你们都认为前一个“党内那个走资派”是指邓小平,那么后面那个“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指谁?邓小平要把谁扶上台?有谁还配得上“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的大帽子?

                  文汇报除了这篇文章,还有其他无数的文章。全国除了文汇报,还有大大小小很多报纸,除了报纸,还有单位学校甚至家属委员会的写的无数的大字报、学习体会、墙报、广播站的宣传稿这些,在所有这些文字中,“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就是邓小平。这是他专用的帽子。

                  采诗和我基本上是同年的,所以你的理解让我很疑惑并且吃惊。我不知道野狼你年纪多大,如果你不了解邓小平专用帽的事实,可以向长辈请教一下。或者向njyd、老光等年长的河友核实。

                  二位,说句实话吧,光对着这篇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你了解一下当年的背景,只有一种解读。原先都是周公啊、儒家啊这种影射,这会儿就是公然给周总理贴签了。你知道,“南京人民对总理是有特殊的感情的”,呵呵。要不然就是南京的市民都读错了。

                  • 家园 联系上下文,你的解读明显是有问题的。

                    “党内那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指的是邓小平大家都没有异议,分歧在于这段话中“党内那个走资派”和“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指的是谁,如果分别指的是周恩来和邓小平,这段话明显是不通的,你把代用词替换后读一读,看看是个什么效果:

                    “邓小平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他对没落的旧制度、旧思想、旧意识恋恋不舍,奉为至宝,而对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却看不惯。他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迫不及待地刮起右倾翻案风;孔老二鼓吹‘仁政’,周恩来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孔老二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周恩来要把邓小平扶上台。大量事实说明,邓小平和孔老二唱的是一个调子,腐朽没落的孔孟之道、资产阶级世界观,就是走资派还在走的思想根源。”

                    如果按采诗、野狼的解读,这段话就很流畅了:

                    “邓小平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他对没落的旧制度、旧思想、旧意识恋恋不舍,奉为至宝,而对社会主义的新制度、新思想、新文化却看不惯。他效法孔老二‘克己复礼’,迫不及待地刮起右倾翻案风;孔老二鼓吹‘仁政’,邓小平反对以阶级斗争为纲,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孔老二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邓小平要把‘四大金刚’扶上台。大量事实说明,邓小平和孔老二唱的是一个调子,腐朽没落的孔孟之道、资产阶级世界观,就是走资派还在走的思想根源。”

                    • 家园 在当时,“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

                      就是指邓小平,类似于后来的“总设计师”。今天,你在“文汇报”上看到“总设计师”,不会想到其他人吧。

                      当然,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从来也没有指名道姓地说过是谁,有的时候还有党内、党内那个等修饰语,但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宣传效果就是,人们一看到这几个字,就知道是指邓小平。这个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文汇报325的文章一出来,就在南京引爆了大规模纪念周恩来,矛头直指四人帮的群众运动。

                      所以,这几个字,并不是个语法问题,而是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为什么南大的学生要专门把这几个字拎出来,要大家“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这几个字,以及这篇文章,能引起全市人民的强烈愤慨?现在看,不是很明白的吗。

                      • 家园 邓的专用定语不是‘不肯改悔’,而是‘死不改悔’。

                        前面采诗贴的文章已经证明了‘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并不是专指邓,可惜你视而不见。

                        他(邓小平)一方面造谣言,放暗箭,公然分裂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另一方面,却自我吹嘘,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样子;并且大肆吹捧一些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为他们捏造“海青天”式的神话。

                        从去年十一月三日起,清华大学革命师生员工揭露和批判了本校坚持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少数几个人,揭露和批判了教育界、科技界的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

                        在他(邓小平)的指使下,教育界、科技界和某些部门的少数几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一齐跳出来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制造了大量极为反动的政治谣言,煽动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和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向无产阶级专政猖狂进攻。

                        什么"党性强"、"最有经验"的人,无非是指那些对文化大革命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帐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

                        再回过头来看看文汇报这句话:

                        “孔老二要‘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

                        76年3月总理已经去世了,邓还在台上,怎么能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总理要把邓小平扶上台呢?

                        所以,这几个字,并不是个语法问题,而是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为什么南大的学生要专门把这几个字拎出来,要大家“看一看、想一想”?为什么这几个字,以及这篇文章,能引起全市人民的强烈愤慨?现在看,不是很明白的吗。

                        当时的人对四人帮有成见。

                        疑邻窃斧的事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 家园 非也。“死不改悔”是红卫兵用语,“不肯改悔”是新华社用语

                          “不肯改悔”指的就是邓小平,是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时的特定用语。而“死不改悔”曾经用在很多“走资派”的头上,主要在文革初期。

                          • 家园 ‘不肯改悔’不是专用定语,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他(邓小平)一方面造谣言,放暗箭,公然分裂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另一方面,却自我吹嘘,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的样子;并且大肆吹捧一些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为他们捏造“海青天”式的神话。

                            从去年十一月三日起,清华大学革命师生员工揭露和批判了本校坚持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少数几个人,揭露和批判了教育界、科技界的党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

                            在他(邓小平)的指使下,教育界、科技界和某些部门的少数几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一齐跳出来

                            党内最大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邓小平,制造了大量极为反动的政治谣言,煽动一小撮反革命分子和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向无产阶级专政猖狂进攻。

                            什么"党性强"、"最有经验"的人,无非是指那些对文化大革命一是不满意,二是要算帐的不肯改悔的走资派。

                        • 家园 不肯悔改专指谁?也是专用定语吗?
                        • 家园 社会符号并没有精细到这个程度:死不改悔和不肯改悔不一样

                          “死不改悔”也好,“不肯改悔”也好,只是一个社会符号,约定俗成。“走资派”或者“党内走资派”,这是泛指一类人,不针对某一个人。当提到“死不改悔”或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时,就是特指邓。这个帽子是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特地为邓打做的,邓每次在报纸或广播评论稿中出现的时候,都戴这个帽子,久而久之,就成了邓的专用帽子。间或,就如同你、采诗、野狼在文章中提到的,在语法上或许是指别人,但是社会公众对这个帽子已经十分熟悉,其指向性十分明确。

                          还有一个特指“大儒”,“周公”,虽然这是历史名词,但是在当时的现实中就是指周恩来。

                          除此而外,没有人有专用的帽子。有人说周荣鑫也被称为“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你给经历过文革的人讲,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你要知道,当时的社会舆论是面向全社会的。要说“大儒”、“周公”还隐晦一点,“死不改悔”、“不肯改悔”是全社会都知道(农村我不知道,不好说),连城市的家庭妇女、不识几个字的普通体力劳动者、上学没几天的小学生都知道是谁。就算你不看报纸,广播你总天天都听得到,连片的墙报宣传栏你总看得到,宣传栏或墙壁上的大标语大拳头你总看得到。你让这些没什么文化的人怎么区分“死不改悔”和“不肯改悔”?噢,“死不改悔”是邓,“不肯改悔”就是其他人?要精细到这个程度怎么让社会大众来接受啊?你自己经历过文革,你自己知道嘛。所以我说,这是一个刻意打造的专用词,是一个普遍被接受的社会符号。

                          你要问问经历过文革,50岁以上的人,问问他们“死不改悔”指谁,“不肯改悔”指,你觉得有多少人会说“死不改悔是邓小平,至于不肯改悔,那是其他人”?我可以告诉你,几乎没有人会这么说。这是一个打造得十分成功的社会符号。

                          四人帮本身是很有才的文人,又掌控了全国的宣传工具,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在文字上玩花头,本身就是他们的长处。所以,你列的这些文章,不要单从语法结构上从字面上去分析,而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去分析。

                          • 家园 还有一个很大的专用名词"睡在我们身边的赫路小副"

                            专门给湖服同志定做的。

                          • 家园 还是不要发散太远,言归正传吧。

                            当提到“死不改悔”或者“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时,就是特指邓。

                            就如同你、采诗、野狼在文章中提到的,在语法上或许是指别人,但是社会公众对这个帽子已经十分熟悉,其指向性十分明显。

                            你这两段话是自相矛盾的。

                            另外‘语法上是指别人’是什么意思?还加个‘或许’?

                            有人说周荣鑫也被称为“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你给经历过文革的人讲,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你可以认为是笑话,但当时的报纸确实把周荣鑫之流称作不肯改悔的走资派——“在他(邓小平)的指使下,教育界、科技界和某些部门的少数几个不肯改悔的走资派一齐跳出来”。

                            你们当初误解了文汇报的文章,现在可能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当初的理解有误,但就是不肯承认。

                            “党内那个走资派要把被打倒的至今不肯改悔的走资派扶上台”这句话,如果不是先入为主,不是断章取义,而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的话,就是批判邓小平要提拨重用反对文革的人,而不是批判已经过世的周恩来。

                            • 家园 言归正传:离开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谈这些符号是没有意义的

                              并不是我发散太远,而是说,离开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谈这些文章毫无意义。并不是我当初理解有误不肯承认,而是说,单看这一句话,从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任何人,或者严谨一些,可以有很多组合,再过100年,那时的研究者可能把四人帮、毛远新也能填进去,也能咂出滋味。但是从当时社会符号的解读来看,就只有一种理解。这也就是这篇文章,被称为“文汇报三二五事件”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南京事件从小规模突然爆炸的原因。你能说当时这么多人都故意曲解了它?

                              如果撇开当时的社会现实,儒法斗争,孔老二,刘邦吕后,这些都是历史讲座,是早期的百家讲坛。你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不会以为四人帮是在全国普及历史知识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你要么只看这一句话,要么就扯到整个社会,总是走极端。

                                离开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谈这些文章毫无意义。

                                就算四人帮反对总理,难道他们控制的报纸发的每一篇文章都要攻击总理?恐怕是你自己引申过度了吧?

                                单看这一句话,从语法上可以认为是任何人,或者严谨一些,可以有很多组合,再过100年,那时的研究者可能把四人帮、毛远新也能填进去,也能咂出滋味。

                                你怎么就不能看看整段话,看看整篇文章呢?把一句话从文章里孤立出来自由发挥,像你这样胡搅蛮缠有意思吗?

                                但是从当时社会符号的解读来看,就只有一种理解。

                                到现在还嘴硬,真让人无语。

                                这也就是这篇文章,被称为“文汇报三二五事件”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南京事件从小规模突然爆炸的原因。你能说当时这么多人都故意曲解了它?

                                疑邻窃斧。三人成虎。

                                • 家园 我也不愿意这么“死不改悔”,完全是因为没有别的解释

                                  如果不解释成“周恩来把邓小平扶上台”,你就没有办法解释这篇文章的后果,而且当时的解读还这么一致。不管你怎么分析这个句子或周围几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在当时的语境下,这句话就等同于“周恩来把邓小平扶上台”。

                                  野狼兄提供了一个李西宁的访谈,这是我的读后感,望指正:南京老萝卜:野狼兄,你的资料非常好

                                  说起来还怪四人帮自己,说话惯于含沙射影,皮里阳秋。要是说话有我们讨论这么直截了当,就没有这么多口舌了。呵呵。

                                  我不知道你说的“疑邻窃斧。三人成虎。”是啥意思,不过三人成虎我还是知道的。嗯,你是不是认为,76年春天南京事件时,几十万市民都是被忽悠了?他们都误解《文汇报》的意思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