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整理】忙总新作:毛主席会怎么干 -- 月树

共:💬536 🌺4760 🌵2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 家园 新婚姻法司法解释可以进一步促进个人独立,对女性有好处

            从长期来看,对女性地位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其实结婚男方准备房子、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之类的观念,表面上对女性是有利的,减轻了女性在婚姻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但其实责任和权力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以习俗为由,逃避责任,长此以往,肯定会造成女性地位下降。所以,作为一个性别平权主义者,举双手双脚支持新婚姻法~~

            • 家园 对家庭没有好处啊。

              以后大家都只管投资自己,傻子才投资家庭。家庭的共同最高利益和个人的最高利益常常不一致,尤其对女人来说,生养孩子必然影响她个人的利益,赚钱能力下降,姿色加速老化等等。

              N多年前希拉里同学提出"婴儿工厂"的概念,生孩子都送工厂,这头进受精卵,那头出大学生,结果被全美妇女痛骂,太冷血乐,没有父母关爱长大的孩子还算孩子吗?吓得希同学再也不敢提这茬。

              --估计很快这事咱们率先实现了,大家都学鲨鱼,受精卵往海里一撒,自生自灭去吧,我先顾自己去也。

              • 家园 家庭不是从来就有的,我倒觉得家庭的消失是大势所趋

                在原始社会解体、奴隶社会开始建立的时候,方才有了对偶婚的出现,这一变化与私有制相辅相成,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个人开始隶属于一个个家庭/家族。

                家庭/家族对个人的控制在奴隶时代达到了顶峰——春秋战国时期的“家”的概念明显大于封建时期。在封建时代开始有所削弱,但个人依然需要依附家族,族权高于个人自由,女人仍旧被束缚在家庭/家族中,承担教育子女照料家庭的绝大多数责任。不过这时候家庭/家族的规模已经开始减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家庭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所削弱,出现了大量的小家庭,妇女开始走出家庭,出现了职业女性。这一变革始于资本主义萌芽,比如明末的江南地区,以及大航海时代的欧洲。目前在工业化国家已基本完成。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实施,由家庭承担的职能开始逐步转移给了社会,义务教育的实施、全民医保的实现都是由社会在承担家庭责任。这一阶段出现了一个明显变化就是结婚率的下降和离婚率的显著上升,家庭不再是经济活动的最小单元,个人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这正是目前在西方各工业化国家正在发生的变化,而我国也开始进入了这一过程。新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会加速这一过程的进行。

                家庭的消亡是大势所趋。如果觉得这一过程难以接受的话,不妨回头看看,封建时代的家族解体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小家庭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敬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历史不是温情脉脉的田园诗。当社会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反而对生产力形成阻碍的时候,这种制度也就到了消亡的时候。

                从人作为智能生命的天性来说,家庭的消亡、性别的平等都是符合智能生命追求自由与平等的本性的。或许,家庭的消亡将解除掉人类身上的最后一重动物性枷锁——灵长类的等级制本能。

                至于说到下一代教育,其实希拉里的工厂论虽然冷血,但可以确保公平,可以最大限度的让有各种才能的孩子得到发挥,教育不再受父母的经济条件制约,因材施教将真正可能实现。至于心理问题,没听说以色列的基布兹的孩子们都有心理疾病。而且,现在单亲家庭、夫妻不和、翁婿婆媳不和的家庭的种种问题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就少了吗?

                • 家园 恩,现阶段家庭是“钱神论”的主要基础

                  中国要想从钱神论的漩涡里走出来,必须要让家庭这一单元找到别的粘合剂,而不是象现在这样越来越依赖财产。说老实话,靠房子等钱财因素结合的家庭,迟散不如早散。现在离婚率这么高,很多其实是天性的回归,人终究还是需要有点追求的。勉强组合的家庭给了太多人逃避现实的借口,遇事不出头,不敢谈正义,只能想利益,这使得社会的忍耐力畸形变大,人的内心也越来越阴暗,这与中国传统的“忍”有极大的区别。

          • 家园 偶也鳖了好几天,看了您的图 暂时想到先写下来

            第一、 信息化浪潮对于官僚体系的冲击。杞人忧天的是,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发展,葡萄曾说过广告对人们的思维习惯的影响(连接暂时没找到,不是让他删除了,就是被et劫持了。)。我忧天的是单个组织中信息化的传递者用某些特定的类似广告的效果来潜移默化单个组织,造成该组织只相信自己相信的,而不排除信息传递者利用此种手段来获利,并利用单个组织来试图抗衡整体。

            假设整个蜂巢结构出现类似情况,那么 信息的制造者可以充分利用每次的信息控制来获得暴利,完美状况下的蜂巢结构,如果结合信息的定点投放,会完全扼杀个体或者单个组织的创新活力(不过,根状结构,如果真的根烂了,某个活力的枝干也活不了多久)。 再说个更忧天的,如果et之类完美的控制了蜂巢结构 的蜂王,是不是意味着。。。。。。

            第二、 关于婚姻法三的解释问题 ,经您一说也忍不住了瞎掰下。

            这个继承的问题,从法律方面肯定,那就是说,以法的形式规定了在这种社会组织中财富或者资源的分配形式。

            葡萄曾在大陆台湾文革比较的帖子中说过,大意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是本质对立的,二者的最终斗争结果都是为了土地,(因为财富,以及财富分配权利的最终产生基础都是土地)社会化的大生产应对的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只要资本主义继续占主导地位,那么这个法律必然会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服务。也就是说,在婚姻法3的解释上他的目的是为了让财富在分配以及再分配过程中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化的大生产,进一步的工业化,重化工业,信息化 产业的进一步升级,甚至实现我们所认为的蜂巢结构发展一直发展到N。

            那么我们担心的 宗祖化或或许只是一个阶段结果,怎么解决好像在很久以前葡萄也说过 遗产税肯定会早于房产税征收,(不知道葡萄的这个说法认不认)他还说,那个比例啊意思是一般人受不了, 假设葡萄说的这个趋势得到实施,那么,婚姻法3解释的这个就仅仅是一个手段了。

            至于社会最小单位解体,我斗胆认为一下,只要不是在蜂巢结构中控制信息化的人为了私利,定点投放信息,彻底的愚民,应该解体不了。人与人之间如果真的彻底的绝缘,我想不管是根状结构或者蜂巢结构,基本走到头了。然后大家都在死亡的那道线上平等的一起走下去吧。

          • 家园 以前写得老文字

            毛泽东和白求恩的手术

            2003春节后,朋友自武汉探亲回来,讲起在某医科大学所遇一事。朋友到表弟的宿舍玩,与留校的大学生。聊天就不免聊到所学专业,其中的一个人对白求恩的医术表示了怀疑。理由是白求恩死于手术后的破伤风感染,在那位学生的手术经验里在无菌环境里工作是不可想象的而且一天做几个手术也不至于割破手指,最后是加拿大那么好的环境如果不是混不下去了是没有理由到中国来的。如果不是这样,他表示无法理解。

            我不想对白求恩大夫的医术发表什么意见,我无法从有限的资料里找到对白求恩大夫医术的评价,我肯定没有那位将来的专业人士对此问题更有发言权,我只是知道白求恩在盘尼西林还没有发明的时候为自己治愈了肺结核(虽然方法有些恐怖)。

            我开始明白,为何有人把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人称为怀疑的一代。和他们的差异曾经困扰过我,也为从来不关心历史的表弟担心过。(他只知道毛泽东,不知道蒋介石)。而现在我渐渐明白这里的原因了。

            中国先有百家争鸣,而后告大一同至今已历时2000多年了。中华民族这样的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超稳定结构是全世界都没有的,勉强可以相比较只有犹太民族,但也只是经济、文化上的在政治上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由此延伸,来探讨一下诸子。儒、墨、道、法、兵,当时称为显学。儒宣忠恕,墨讲兼爱,道法自然,法崇实力,兵重诡道。其余可谓杂家。儒之至孔丘,孔丘以后儒分有八;墨之至墨翟,墨分有三;道之至老、庄、列,之后多为隐者不为人所知;法之初即不尚虚谈,各有不同,其间管、鞅、申、邓亦各展其长,至韩非而几大成始可言家;兵之至孙武,孙武之后名家辈出。但是,儒、墨、道、法、兵,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儒之术容易虚伪,墨之术陷于平均主义,道之术多为空谈,法之术难免极端,兵之术过于霸道。所以先秦诸子或儒、或墨、或道、或法、或兵、或杂家能为大家者,必先兼诸子之言于一身,而后各行其百家。至汉武帝纳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时候儒、墨、道、法、兵早已相互渗透互为关联。从此形成了所谓儒法相间,霸王道杂之的中国历代统治思想,只是后来由于历史和政治、制度上的原因外来的释家逐渐替代了道家。再而后的百家,各有所长。杨朱的重商主义,吕氏春秋重在养生,公孙龙可以讲是逻辑的滥觞。

            中国历史上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超稳定结构,是得益于如上所言形成的网状结构。乱世须行重典,再用黄老养生,再宣抚德政,并以坚实的经济基础加强兵备择时扩张。法家重视上下令行如一,可以视之为经;儒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可以称之为纬;其于间杂补益,各有其用。

            中国近代以来遭遇空前的挫折,但并没有失败就是得益于这样的网状结构。中国面对的这次挑战是非常严峻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不但是在政治上遭到挫折,而且还在经济文化上也遭到从未有过的。这已经使许多人对中国、对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失去了信心。

            中国与西方有着许多本质不同,比如封建的解释。中国的封建王朝一直都是用分封建制,中央集权的行政结构。而西方的封建一词feudalism,原意为寡头或者采邑。欧洲列强传统政治结构是源自古希腊城邦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罗马帝国如此,法兰克王朝如此,拿破仑帝国如此,大英帝国更是如此,只有波旁王朝时期的太阳王统治时期是一个小小的例外。而俄罗斯是个异数,直到与康熙同时代的彼得大帝俄罗斯才真正意义上的走到历史舞台,只是一个特例而已。并且西方世界也一直把俄罗斯看作东方国家,而不是西方。至于法律,更有一点复杂了。是law(习惯法),还是lex(罗马法)。两种不同的解释,分别不仅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法律体系,而且也体现西方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的差别。这里也是现在欧美在伊拉克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的深层原因之一。我中国传统法家的观点有着与现代法律这个西方舶来品有着本质差异,就是来源于此。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中国最致命的还是中国的封建制度,虽然封建制度在历史上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君王一人的家国天下,非为天下人之天下。人趋利避害是本性也是本能,所以大多数帝王在异己之利和天下人之利间可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就不难明白中国威吓有那么多的荒淫帝王了。还有国家的发展和管理者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当最高统治者不能胜任或下属的才能超过管理者本身时就只有选择杀人或者被杀。所以皇帝大多信任的只有太监,所以有生生世世莫入帝王家的哀叹,所以有风波亭千古奇冤。最指明致命的还在于皇帝尤其是守业皇帝,从一出世就处于社会的顶峰,难以有动力做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任何改革。所谓儒家寻章索句的迂腐,与其讲是儒家的本性不如讲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的唯一保持其独尊地位的现实选择。因为中国封建制度本身,就有一个看不见的天花板,无论谁处于儒家这个位置都没有办法独立选择的。

            无论儒家还是法家,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依附于中国封建制度下长期处于独尊地位的儒教必须要打倒,这和反对前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没有什么两样。但是2000多年积累的保守与顽固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看看现在铁路系统的分拆难度就可以推论),这也是毛泽东提出多看一点法家的初衷。无论儒家也好,法家也好,诸子百家也好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儒家强调的对自身的修养用现代语言叫加强自身素质,儒家讲究礼节与现代社会文明礼貌是相一致的,儒家推崇忠诚这是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抛弃的思想,儒家尊重敬老爱幼这也是维护古今社会稳定的基础。六艺在现在看来是最早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教无类更是诸子中对普及大众教育唯一身体力行的(而且这也是儒家兴盛的主要根源之一)。儒家谋略中的战德,按照美国人的观点就是和平演变。儒教对中国传统的最大影响就是把教育上升到了几乎宗教崇拜的地步,这除了犹太人和接受儒家文化的国家以外是绝无仅有的。简单的讲哪一个先进文明哪一个落后腐朽,都是不科学与不客观的。孔子知周礼不可为而为之,后世之儒有行周礼者几人,每一代儒家学说都是随时代变而随之改变的,王莽也只是个特例罢了。汉贾谊议战德而后渐平匈奴,随唐开科举重策论欲扫天下英才,两宋理学崇尚格物致知,有明一代知行合一影响深远。

            中国儒家文化传到韩国,与佛教结合产生了身土不二的民族理念。中国的朱子理学传到了德川幕府,不但使日本第一次重视修撰自己的历史,(《古事记》等重要日本历史著作就在那个时代修撰的)而且尊崇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的林罗山、林鹅峰父子及林罗山的门徒山鹿素行更是奠定了日本武士道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山鹿素行,他的《武家记事》和《中朝实录》已经成为武士道的经典。至于借鉴了中国科举制度的英国创建了现代文官制度沿用至今。法国的伏尔泰不仅推崇中国的儒家精神而且自封为孔子门生,他的著作直接影响了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大革命,尤其是他的《风俗论》里把当时中国的制度称为最好的制度。(这当然有他的局限性,不能夸大)对于大量中国文化经典的翻译(尤其是《论语》和老子),对锻造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也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腐朽的是自秦始皇以来2000多年基本不变的制度,如同阿拉伯文明一样。曾经诞生辉煌文明的制度,随着创造力在官僚系统中的消失,在面对西方年轻富有活力和从新焕发生命力的基督教文明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中国和阿拉伯文明不一样在于,由于中国没有政教合一的传统,所以不必遭受如何把现代化与宗教相结合的痛苦。中国文化中的网状结构不但有效可以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我想每一个受传统中国文化影响的人或多或少,都自觉与不自觉的承担了这一个角色),而且更能够充分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不是自欺欺人,大凡哲学上的外来学说大都可以在中国的典籍里找到相对应的内容。

            前面讲过,中国的统治一向乱世行重典,再黄老养生,再宣抚德政,并以坚实的经济基础加强兵备择时扩张。毛泽东的时代属于乱世行重典,邓小平的时代就是无为的阶段,而现在需要的是用一个可以为大多数人谋权利的时期。中国文化从来都是现实主义的,不但法家如此,儒家更是如此。独尊儒术的汉代尚有王霸之术杂之,和况其下。中国文化长期造就的网状结构,不但使中国能够屡次历劫从生,而且每一次冲击都为中华大地诸如新鲜的血脉使之逾加强盛。这就是中国所独有的文化,是中国几千来保持不断扩张的基础。西方的挑战为中国带来了不仅仅是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而且去掉了制约中国发展的那个看不见的天花板,同样的事情同样的方法用中国文化结构的思维处理结果往往是最好的。中国从来也没有形成什么政教一体的体系,所以中国从来没有过于陷入教条的繁文缛节中。今天对于中国种种问题的担忧,本质上是对中华民族未来的担忧。由此而产生不同观点,由此产生的矛盾与混乱也是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建立中国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下的核心价值观及其评判,是中华民族的必由之路。完成这个阶段,奠定了坚实国力与文化基础的中华民族,他的新一轮扩张高潮就呼之欲出了。这也是其它以宗教为底蕴文明所不能比拟的,伊斯兰文明一样,基督教文明也一样,这也是我始终相信中国世界的理由。

            我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比我更加确信这一点。毛泽东自己讲过,他一生只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和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现在看来毛泽所东反对的,官僚阶级、官僚资本集团、专业利益集团等都已经出现并正在侵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肌体。可是建立在偏见和狂热之上的革命,最终导致的伤害与自我伤害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也无须讳言。现在的目标应该是怎样才可以使我们国家各个阶层有一个形成共识的文化核心。光发展经济而没有核心的价值评判,最终会象寓言中向不同方向拉拖车的结果一样。日本的现状就是一个在完成赶超后,迷失前进方向后引起混乱的典型例子。所以我完全可以理解,那位学生的怀疑。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孔家店被打倒了,但是却没有新的核心立起来。所以怀疑,对一切的怀疑便普遍存在。不但政府与公民之间,而且人与人之间连起基本信任都会有所保留。因为,没有人知道这个时代起码的是非是什么。

            应该注意,现代社会制度最大的优势不仅在于为有才华的人提供极大上升空间,而且由于重视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这在实际中也降低了权利交接的社会成本。同时更因该注意到,中国文化里那种几乎可以在任何人类社会生存的网状结构与理性的态度。这是中国可一保持大一统格局,而罗马帝国不可以,阿拉伯帝国不可以,其他历史上任何帝国都不可以的重要原因。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中国会再有一个毛泽东,但是我知道中国不能再这样混乱下去。把希望寄托于某一个人的身上是可悲的,也是毛泽东所不希望看到的。虽然今天的中国谁也无法与毛泽东相比,但是毛泽东可以从中国文化里汲取营养却是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从破而未立,再破而后立;这应该是每一个热爱中华的子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开始,从了解白求恩为什么到中国来做手术开始。

            通宝推:遥仰凤华,大水,不懂中,爱上鱼的猫,lucase,默默,zczxyz,
            • 家园 要评价白求恩的医术,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够了

              1890年出生的他,1922年就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因此,提到白求恩的时候,许多北美人心目中的形象不是中国人熟悉的穿土布衣服的头发花白的老头,而是年轻有为的“阔大夫”)。

              他最终投向共产主义的直接原因,就是因为1935年他作为皇家医学会成员参加在列宁格勒召开的国际生理学大会时,发现革命之后的18年,苏联的肺结核发病率竟然下降了一半以上。于是白求恩感慨地说:“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在西方是富人康复而穷人死亡,在苏联却是发病率的直线下降,这非常简明地说明了经济学与病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这种思想进一步升华为一个伟大的观点——“必须保护病人作为公民的权利”,他说:“现代医学其实是社会学的重要部分。在现代社会里,保护健康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断变革不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消灭愚昧、贫困和失业,就是将公民权推行到社会下层的病人中去。”

              1935年11月,白求恩加入加拿大共产党。

            • 家园 花葡萄好文

              有一个问题想探讨,在贪婪成为体系的情况下,如何挽救体制。说句敏感的话,在“提钱进步,日后再说”成为层层加码的规则情况下,还能站在这个循环之外运行这个体系么?其实当下的情况在我国的历史上就出现过类似的。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可以看作是古代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冲突的一个缩影。当时北魏决策者的一些思考出发点很值得玩味。尤其是吏治方面的调整从官员俸禄方面入手,重视军事体系在政权中的作用等等。但恰恰是在文化融合方面,尤其是冯太后的激进儒化政策,为后来北魏的灭亡埋下伏笔。现在拓拔后裔们谁还能说清楚鲜卑是什么。所以,如果要进行信仰上的改革,只有等诸子们以资本主义的劳动和生产关系为基础,重新编织中国人的经纬才有可能保留我们的文明,否则在我们的现有文明落后的情况下,无论是怎样的改革,都难免重走文明太后的覆辙。

              好吧现在我们手上的牌是我们选择了马克思的思想解释新的生产关系。那么接下来的就是把法家、儒家、道家、墨家的思想融入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解释,哪怕是牵强点也可以,重要的是能逻辑自洽和有一定的亮点。以国家资本主义运行这个系统。剩下的问题是如何界定国企高管作为国家干部的同时又作为商人的身份问题了。那么我前边所说的冯太后的吏治改革措施能否做为一个考虑方向呢?

            • 家园 对旧文字的补充

              说到儒家,我们需要大致了解下儒家思想传承的脉络。其实一句顺口溜就简明扼要说明白了:孔孟程朱陆王。儒家学说研究,说到这六位有句极端的解读就是孔孟程朱陆王集大成。这里,看的人或许有些疑问,既在孔孟之后到程朱之间,就没有其他儒学大家值得一提了么。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实际并非如此,即使和程朱相隔不远的北宋张载就能与二程相提并论。汉朝以后,各代大儒也是层出不穷,为什么到明清之后独尊理学只论孔孟程朱陆王了呢。这里,不得不说说荀子。

              现在说到荀子,一般把他归类为儒家,实际学界也多把荀子归类与法家或者杂家的也不乏其说。而上面我的旧文字里,说到儒家派别的时候提过,在孔子去世之后儒家形成了八大派别。虽然,至今传承下来的主要是孔鲤与子思之儒(既以注、考据和重视礼的传承的门派)。当时儒家其他派别的主张,现在我们可以从先秦记载中管窥。实际,那和当时各派争鸣相互交融的社会实践一样。其实儒家八派实际是吸收诸子百家争鸣时代各派学说各自有侧重的儒家。这对后面,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埋下了伏笔。而到董仲舒,虽然独尊儒术。实际,有汉朝一代,治国实践依旧是建立在吸收先秦各家学说基础之上的学说为主:既外儒内法,王霸之道夹之。这个时期,荀子的学说影响很大。相对而言,孟子在儒家的地位,到宋朝之前并不突出,这个和荀子影响下得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儒家思想主流是分不开的。但是到了宋朝,儒家为之一大变。

              两宋承启五代之乱,当时统治阶级与士大夫阶层为主体知识份子,在恶劣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反思自先秦以来的儒学理论体系。从张载邵庸开启的儒家新说,开始一种可以称之为儒学原教旨主义运动的思潮逐渐成为儒学学说的主流。这里,不能不说一下儒学这个转折的大背景:既在汉朝以来,第一次在国势上处于劣势的中原王朝面对外部环境的压力,出于自新自强的考虑,逐渐走向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礼教和理学的道路,和当时外部势力压迫下的汉民族主义反弹是分不开的,这里重要的分水岭就是华夷之辨主张的主流话。分华夷,辨名实而后重礼教。尤其是是在北宋灭亡之后,朱熹把孟子从儒家经典中推崇到与论语、大学、中庸并列的地位这个就是日后俗称的四书,地位在五经之上。到明朝,官学以朱熹注的四书为定本,以此取仕,这样重视抽象辩论轻视社会实践的儒学风格逐渐成为儒家的主流。

              (待续)

              通宝推:爱上鱼的猫,lucase,
              • 家园 对旧文字补充的续2

                文字写到这里,不得不说明下。前面文字说的是儒家思想传承的一种脉络。而这里写得儒家在当今社会的实践面临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这里简单点先把上面文字说完。孔孟程朱陆王构筑的传统儒家体系,有一整套建立在特定宇宙观基础之上的世界观。并且基于这样的世界观,对整个封建社会晚期社会实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其实,儒教思想和伊斯兰教非常类似的地方就是对社会生活具体实践的干预程度。这个实际也是当今儒家困境不可忽视的一个主导原因,这个暂且按下后面会有展开。儒教思想对社会实践的干预可以说的方面有很多,这里作为和当今社会实践的话题展开部分的交叉点我不妨说一说:春秋决狱。所谓春秋决狱: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是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主要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即除了用法律外,可以用《易》、《诗》、《书》、《礼》、《乐》、《春秋》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其实整个封建时代的,春秋决狱的指导思想绵延不绝,甚至可以说是儒家社会主要干预手段的重要核心部分。形成了以儒家经义为联系的,国家法典与社会基层宗族法相互联系的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

                简要的说,在封建社会时代,形成了以儒教理论体系为主干的一整套社会管理与社会实践的模式。这套模式,服务于农耕文明为主体的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和各种社会指导。这一整套制度、体系和指导,都致力建立一个上下有序,等级分明的儒教理想型社会。

                而当今现代文明,尤其是来自西方文明为主体的现代文明体系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与挑战主要有三:

                1.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础之上的价值观

                2.建立在资本主义文明及其生产方式之上的世界观

                3.建立现代科学实践基础之上的宇宙观

                在此三者之外,可以结合当代儒家复兴思想的三大主要障碍:

                1.建立在基督教文明基础之上的普世价值

                2.建立在激进全球化基础之上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趋势

                3.建立在现代科学日益深入当今社会生产与生活方面方方面面的排他性指导

                前面特地提到了春秋决狱,这里包含的儒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现代法律实践的冲突可以这样摘录一个例子来说明:

                甲父乙与丙相斗,丙以刀刺乙,甲以杖击丙救父而误杀其父,或曰弑父当枭首,并不因误伤而别论。

                  但法官怎么判的呢?他拿出法官案头必备书《春秋决狱》,扶了扶眼镜,琢磨了半晌,道:"甲杀了乙,从表面上看,甲已经构成了弑父罪,而弑父是应该枭首的。但让我们一起来'原甲弑父之心'就会发现,甲意在救父,误杀其父乃无心之过,行为与心理发生偏差而已。请大家翻到《春秋》第XX页,上面说,父子至亲,父病子进药,父吃药后死。吃药治病乃是人之常情,子进药而父卒是子所不愿看到的,君子原其心而赦其子。由此论断,甲无罪释放!"

                这个其实就涉及,中国古代法律重要的指导原则:亲亲得相隐匿与伦叙不逆反。这里,插一个我刑法课中老师特地举的例子。大意是,日本战后有一个特殊案例:女儿杀死了父亲,被判处死刑。引起社会剧烈反响。最后导致杀人的女儿被赦免的案件。案情比较简单,女儿被亲生父亲长期奸占,女儿最终不堪忍受杀死兽父。这个本来符合现代法律的正当自卫原则,可以从轻发落。但是,当时战后日本法律革新还没有完善。在当时基于明治时期的法律中,对这样的事情有个援引儒家学说的原则:逆伦不赦。简单点说,就是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处于上位的人在对下位关系的人,在具体行为中即使触发国家法律,根据亲亲得相隐匿的原则即使犯罪下位者应该对此予以隐瞒。简单点说,在上位者来说的举报下位者违法这个是大义灭亲的义举(国家法大于宗族法的义举)。反过来,下位者不论出于什么理由,举报上位者都属于逆伦,不管对国家有多大利益都必须严惩。这还是儒家指导思想下的法律传统与现代法律冲突的一个极端例子,实际在我们社会生活领域,这样因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冲突在今天不乏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和论述了。

                接下来,话题不妨转一转,说说新儒家。我这里偷懒一下,摘录百度百科的词条: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当代新儒家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1921年至1949年,代表哲学家为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张君劢、冯友兰、钱穆;1950年至1979年为第二代,代表哲学家为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第三代是1980年至今,代表哲学家有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其中张君劢、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曾联署发表《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强调“心性之学”为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

                话说到这里,我就要提一下前段时间和河友郜鹄霏在几次聚会中的争论中的分歧点。我们都在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下,在普世价值冲击下,中国人自我身份认同的带来的问题与困境。但是,对解决问题的困境,郜鹄霏对现在作为新儒家主张的学界重视的儒家思想和当代法律实践相结合的思潮,这个思潮的口号重点,就是温总曾经提到过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简单点说,就是儒家的酒瓶子里,结合西方价值观形成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实践需要的重要指导思想。并通过法律实践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干预,实现儒家的复兴。我必须承认从技术和理论层面,这个是可以成立的。但是,从实践角度,我则认为是此路不通的,理由如下。

                冷战以来,特别是冷战之后。西方政界、学界和经济界以及宗教界,都在基于反思两次世界大战,反思西方文明独霸以来的问题和弊端并不断在自我更新中结合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各种从理论到制度的创新。我这里摘要我过去文字的内容说明下当时西方做出了哪些成绩并对今天我们熟悉的世界的具体影响,大体是在冷战之后的50年代末期,欧美资本主义形成了不容忽视的风水岭,这个分水岭,在英美就是以工业自动化结合金融创新的建立在全球再分配体制之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运动及其价值体系,一个就是建立在基督教复兴之上的欧洲福利资本主义模式及其普世价值。而冷战之后,欧美社会开始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并在激进全球化时代在2008年戛然而止之前,从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法律军事等等方面提出一个又一个创新思维,这些创新都无疑冲击着我们改开以来,尤其是再2000年后我们进入WTO之后的新经济发展阶段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有着强烈而直观的冲击。这里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在这样西方一整套完整创新与改变面前提出的普世价值及其带来的国家观民族观自我认同的淡化。

                那么首先:对于改开之后主动泛起意识形态领域竞争的中国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寻求一个能与之相抗衡的理论化与体系化的意识形态工具,新儒家在2000年之后恰逢其时,而孔子学院就是具体这个实践的产物。但是,就新儒家理论创新而言,目前还主要在复古阶段。既,重评两宋之前的儒家,复兴汉儒和先秦之儒的阶段。试图从前文所说的重视社会实践的儒学中找出路。从理论上说,这个是对的。但是,如何从当今现代社会层面提出现实的指导意见,实现儒家的复兴,其准备和社会认同远远不足以满足我们国家和民族当务之急的需要。简单点说是实践中,新儒家的准备远远不足。不足以应对,西方文明在社会实践方面对中国社会各个层面发展提出的挑战。

                其次,一方面从理论层面走社会实践理论创新的新儒家准备不足。那么,从另一方面,重视经义注释,在承认社会现实并基于此提出现实合理性和正当性的新儒家,借着和谐社会的名目纷纷出现。这,实际也是宋明理学务虚思维的延续。这种思维模式在今天的衍生,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以承认政治现实为前提换取自己的学说的生存空间。其目的,始终围绕政治现实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展开。套句大俗话,这样的新儒学就是有奶便是娘的儒家,甚至直接点说,这样的新儒家和新儒学是当今儒学复兴的主流。从技术层面,这样的儒家,不管中国社会怎么变迁,其基于统治阶级现实的基本立场能让他们在生存层面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要他们面对中国文明传承乃至复兴,基本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没有改变现实的任何需要,只是改变其主张的合理性注释对象就可以了。

                再次,无论时间之新儒家还是注释之新儒家,都将面临一个极其实际的问题。当今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世界观及其游戏规则,基础与西方文明。并且,无论在精神与信仰层面的基督教普世价值观,还是在资本主义文明及其生产关系指导下得世界观,乃至在现代科学思想指导下的宇宙观,他们都有一个相互竞争中的共性:排他性。简单点说,当时现代文明世界,主导游戏规则,实际形成于基督教发展观,自由民主制度发展观和科学实践中形成的发展观相互竞争、冲突以及妥协的结果。基于这三种思想的发展观,都具有排他性的特质,面对这样的排他性特质,儒家的生存空间在哪里,新儒家们在传统与现实之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而这里,不能不提一提,中华民族的自我身份识别与认同了。我提这个问题的背后,更深一些的考量就是,中华民族在当今世界利益再分配的目的、手段和实践。不如此,不能说明新儒家的问题在哪里。

                (待续)

                通宝推:爱上鱼的猫,
                • 家园 对旧文字补充的续完

                  前面说到了新儒家,实际是在2000年之后成为一种话题或者思潮的。这里,有本届政府力推的和谐社会的指导一面,也有孔子学院作为我们意识形态输出的象征意味。但是,实际效果如何呢,其实从我们工业化角度来考量就可知一二了。

                  本届政府工作核心之一就是让中国成为一个符合西方价值观的正常国家。而国内政改在本届政府的语境中实际就是把革命党改造为执政党。在前一个语境中,顺从西方霸权的指导是不可回避的内容。其具体表现就是,我们在全球气候有关问题的让步和利益出让,其直接后果是国内工业化进入自动化阶段的中断。在后一个语境中,维持现有经济内外结构推动阶层固化来或者官僚阶层的支持是不能回避的内容。其具体表现就是,鼓励土地流转冲击体制与政策红线,让土地财政与股市繁荣推动服务贸易与消费的经济增长转型,其直接后果是重化工业的中断。

                  另外,对你判断的中国与日本发展阶段的不认同。到2007年,中国人均消费的钢铁、水泥、转化为标准煤的能源消费以及人均GDP都相当于日本1962年的水平。撇开,1962年美国的估值。日本在1962年后启动经济转型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开始的是日本重化工业的最后阶段:化学工业的重化阶段,在那之后才是工业的电子化阶段和金融服务化阶段。同样,我们今天对外妥协的实际影响不能轻易忽视。这里,我们不能回避的话题就是,在1962年代开始日本的经济增长其每年消耗的钢铁、水泥和转化为标准煤的人均能源消费,一直呈上升态势。这个上升态势一直到2001年才开始出现下降的转变。在其期间,日本人均消费的钢铁、水泥和转化为标准煤的人均能源消费上升了四倍。注意,是人均消费水平在此期间上升了四倍。

                  既然提到了工业化和日韩模式。我们不妨展开下,目前成功也较为成功的工业化国家的成长道路。前期成功的工业化国家集中在欧美,具体发展路径是通过蒸汽机革命和内燃机革命,通过钢铁和化工业的重化升级实现工业革命,然后随着钢铁和化工重化升级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逐步发展成熟了电子工业和自动化工业,并在自动化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出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信息革命为前导的新工业革命浪潮,这个就是喧嚣一时的第三次浪潮。而作为后进工业化国家典范的日韩,在拟制工业化的进程中,依旧走得是先重化工业随后电子化信息化的步骤。而和欧洲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日韩倾国之力集中在大型垄断财团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吧国民资源集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国民储蓄长期压制在低利率水平,使得他们的工业发展的每个新阶段都能够及时获得比竞争对手成本低的多的资金来研发、壮大和不断的掠夺市场份额。而日韩国这样的模式,尤其是日本的这种发展模式,随着冷战的结束,当欧美国家战略转向经济争霸的时候,控制世界游戏规则优势的美国随后通过各种方式限制日本的优势发展日本的竞争对手并且通过金融科技的先发优势通过产业结构的不断剧烈升级拖垮了日本的竞争潜力。这里不得不说一些,当今日本的金融市场外部资本占据的市场份额是35%,而韩国在97危机后一度被外国金融资本控制了国内银行份额的55%。(2008年是49%,最近几年略微波动变化不大)我们在看到日本工业化基本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成功典范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他们付出的各种代价,尤其是牺牲了国家经济主导权核心的金融话语权的代价。这种代价的背后,就是经济独立自主的主导权。如果谁觉得,经济独立自主发展权利重要性可以为个人个别利益团地发展所牺牲,后面话对你没有多大意义。

                  在看明白日韩追赶模式的依附性及其当前困境后,我们回到我们相当于1962年初日本深化重化工业时期发展水平的话题。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如果我们愿意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愿意牺牲部分经济主权的代价换取我们的继续工业化的发展进程。能源与资源瓶颈,可以多大程度支援我们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事到如今,我想我已经不需要象前几年那样反复试图说明的那样,当我们在现有工业化路径和已经有过得各种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之下,我们要实现工业化,至少需要准备我今天能源和资源需求一倍以上的供给来源。那对我们国家和今天的世界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那种带有我们可以有多少出口,换取多少外汇,然后继续买资源扩大再生产美好愿望的人,现在在08危机后各国应对的种种反应里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这不过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那么只要在西方主导的世界游戏规则及其语境下,我们的工业化前途无非有三种出路。

                  1.继续现在出口导向型的工业化发展,通过G2这样的妥协,实现在对美国勒索默认的中,通过不断的产业革新吞噬世界其他国家的国际市场份额与资源能源再分配份额。

                  2.重复后发列强崛起的道路,在资源与能源以及市场瓶颈达到国内既有问题与矛盾无法有效化解或者化解成本统治集团不能承受的时候。通过对外扩张转嫁内部危机与矛盾。

                  3.顺从当今包括美、欧、日等列强构筑的世界经济循环分配秩序,减缓工业化进程,甚至通过所谓工业产业链转移到全球低成本地区的所谓模式。实现类似印度模式那样,经济发展利益归属少数人的消费化、服务化模式。最终,在社会再分配固化的基础上,实现环保、节能和绿色的逆工业化进程。

                  实际这三种路径,对于今天中国工业化既有模式下前途会带来什么后果。基于这样的判断,儒家及其各种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复兴能再其中起到什么影响,在今天可以通过他们的实践管窥的。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这是葡萄的大思之作,我当认真咀嚼,反复学习

                    但我以为第三条路是走不通的

                    “顺从当今包括美、欧、日等列强构筑的世界经济循环分配秩序,减缓工业化进程,甚至通过所谓工业产业链转移到全球低成本地区的所谓模式。实现类似印度模式那样,经济发展利益归属少数人的消费化、服务化模式。最终,在社会再分配固化的基础上,实现环保、节能和绿色的逆工业化进程。”

                    1、中国人始终相信“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中国社会不具备接受命运的基因,中国人不会接受印度的“经济发展利益归属少数人的消费化、服务化模式”命运,太祖曾曰“人民万岁”。

                    2、欧美不会允许中国象印度一样苟延残喘,因为国家理念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经验教训也不同,近代的中国就多就是半殖民地国家,不象印度完全殖民化。将心比心,若我是欧美只要有机会一定会分拆、消亡中国,谁都不会将心腹大患保留在卧榻之侧,哪怕只是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