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振翅难飞——旧日本陆航四式重爆飞龙开发史 -- 妖猫drake

共:💬49 🌺14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振翅难飞——旧日本陆航四式重爆飞龙开发史

    P.S 12期兵器已经完成印刷上市,希望大家能够捧场,之后猫也会把其中自己的文章原稿发出来

    1. 先天不足的设计方针

    日本陆军最后的量产主力战机是Ki-67四式重爆飞龙和Ki-84四式战疾风。这两款战机可算是日本陆航将战争经验和战时新技术消化吸收之后的集大成之作,其问世之时都被吹捧为决定皇国命运的机体。

    但命运之神却没有给日本人留下足够的时间,从“四式”的制式型号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两款被寄予厚望的战机进入现役已经是皇纪2604年,也就是1944年。此时美国人已经开始将燃烧弹像喂填鸭一样灌进日本的腹地,准备彻底烧尽日本的工业国力。

    最终,Ki-84疾风完成约3500架,在惨烈的国土防空战中带着无数日本青年被美国人的机海淹没,拼剩下的Ki-84成为中美等国的战利品。四式重爆则更为可怜,只生产了606架(这个数据猫见了数个版本,635和700架以上都有),一部分被改装为雷击机(鱼雷机,类似日本海军的陆攻或者意大利SM79驼背鱼雷攻击型),投入惨烈却无效的夜间雷击战。个别飞龙更改装为樱花载机甚至是大型特攻机,由于乘员无一生还,其作战经过和结局都成为永远的谜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吊挂在Ki-67机腹的航空鱼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i-67的特攻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特攻机的下场——一架零战用自己的发动机给美国人留了个纪念

    小猫曾在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中提到过飞龙的一个衍生型Ki-109,这款搭载由八八式75毫米高炮改装的ホ501式超级航炮的“特殊战斗机”只是飞龙众多衍生型之一。由于飞龙的性能比出众,机体内容积较大,日本陆航以其为基础发展了包括滑翔机拖拽机等一批有趣的双发大型机,小猫也会根据手中的资料在后面聊聊这些飞龙的变体。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i-109和八八式75毫米高炮改装的ホ501式超级航炮,关于旧日本航空枪炮请见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旧日本陆海军航空枪炮发展史

    Ki-67的设计开始于昭和14年,即1939年12月14日。此时,日本陆军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地步,首先,原以为是一堵一踹就倒的房子的中国,在日本破门而入后,却成为一个可怕的泥潭。中国的抗日军民,以屡败屡战的韧性,用以十换一的牺牲将日本的精锐一点点的磨掉。中国的天空,从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便被中国、日本以及苏联和其他西方国家援华航空队的烈血染得鲜红。在苏联援华支援航空队和随之而来的航空教育和补充体系的帮助下,中国空军险象环生的挡住了日本陆航和海航的轮番攻击。

    如果说中国战场的反抗尚不能让日本陆航伤筋动骨,那么在诺门罕天空中的射日大戏就让日本陆军和陆航有切肤甚至是挖心之痛了。苏联空军凭借自己最擅长的耐力和后劲在哈了哈新河上空完美的表演了逆转大戏,满洲陆航被打得几乎全军覆没,差不多把家底都输得精光。诺门罕空战可以读下小猫之前写的妖猫drake:【原创】小猫的原创:日星大碰撞——诺门罕的空中作战

    更糟糕的问题是日本陆航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苏联,都有能让九七式重爆和伊式重爆相形见绌优秀的轰炸机。苏联的老SB-2,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中曾经让德国和整个世界惊艳,1937年随援华支援航空队来到中国后又让日本陆军倒吸一口凉气。

    更让日本陆航无法忍受的是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的徐唤升指挥两架马丁B-10发动了对日本本土的“人道远征”。被从来就没看起过的“支那重爆”砸了自家的玻璃之后,日本陆航回头翻家底,却发现没有同一等级的回敬武器,总不能用样子货九二式重爆去玩远程报复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最初的超级轰炸机九二式超重爆

    日本陆航对九七式重爆I型原本就不满意,在昭和14年已经开始设计根据中国战场战训改进的九七式重爆2型Ki-21II。另外,下一代重爆Ki-49中岛百式吞龙I号机已经在8月完成开发,到12月基本审查已经差不多结束了。 此时日本陆航此时却判断,中国战场上将会出现更为强大的制空战斗机,同时中国的防空组织将会变得完备而致命。想要继续深入中国腹地对重庆等地进行轰炸就需要新式轰炸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七式重爆试验机,最容易的区别方式是迷彩涂装的是试验机,量产型一般采用白色涂装,但是在太平洋战争中,陆航南洋战场的Ki-21也采用了迷彩涂装

    日本陆军研发军用机有一套比较固定的流程,一般是由参谋本部提出研发要求,并下发给陆航本部细化和修正,再由军需审议会审定,并最终形成“研究方针”交由各航空企业和研究所进行设计。

    最初的《陆军航空本部器材研究方针》在昭和8年问世,昭和12年“研究方针”大规模修订,昭和18年新版的《陆军航空兵器研究及试作方针》正式下发,另外,陆航本部也会在每年对研究方针进行增补。Ki-21九七式重爆是基于昭和10年的重爆机研究方针设计的,Ki-49百式吞龙基于昭和13年版方针,Ki-67则根据昭和15年版的研究方针进行开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七式重爆作为日本最初的流线机体现代轰炸机,在日本名声很大,其照片甚至登上了当时日本的少儿读物

    日本陆军对重爆的设计方针一般包括对航程、载弹量、自卫火力等方面的要求,昭和10年版重爆设计方针是日后各版的基准,其要求大致如下:

    1)重爆主要目标为敌方机场,通过对机场设施和地面停放敌机的攻击,最大限度的削弱敌军的空军作战能力。

    2)重爆应当装备较强的自卫火力,或者拥有足够保证自身安全的高速。

    3)在标准载弹量条件下航程600公里以上,还应保持一个小时的机动留空时间。在轻载条件下,航程再增加至少1000公里。

    4)标准载弹量750公斤,主要弹种为50公斤以下炸弹。在1吨载弹量条件下必须保证500公里最大航程。

    5)一般作战高度2000米~4000米,为了增强自卫能力,应该尽量提高最大升限。

    6)机体必有装备应包括3挺回旋自卫机枪和一门机身或机尾自卫机关炮、机载无线电设备、可以装在机腹弹仓中的照相侦察装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重庆上空的九七式重爆

    日后的Ki-21I在载弹量、作战高度、自卫火力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昭和10年版研究方针的要求,但是机尾或者机身机关炮一条,Ki-21II后期型才改装12.7毫米的ホ103重机枪,这还是同意大利伊式重爆和美制勃朗宁学过来的,而机关炮的要求则要等Ki-49装备尾部20毫米ホ1机关炮才实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伊式重爆的意大利12.7毫米重机枪,但是日本陆军只采用了其弹药设计

    [IMGA]https://by2.storage.live.com/items/53AFD1CACE42BBE3!1972:Scaled1024/%E4%BC%8A%E5%BC%8F%E9%87%8D%E7%88%86.jpg?psid=1&ck=0&ex=720[/IMGA]

    看上去相当先进,实际却十分坑爹的伊式重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毫米ホ1机关炮的原型九七式机关炮

    Ki-21在标准载弹量750公斤条件下,能够以300公里的巡航时速飞行5个小时以上,轻载条件下能够以300公里巡航时速飞行7个小时,在3000米高度,Ki-21能飞出400公里的时速。

    Ki-49的各项性能指标则来自昭和13年版的研究方针,特别将昭和10年版对重爆目标的规定改为除攻击敌方机场外,还要攻击敌军部队,一般作战高度提升到5000米,标准载弹量750公斤,在标准载弹量条件下航程提升为1000公里+1个小时的留空时间余量,减少载弹量能够达到2500公里的航程,最大载弹量在1吨以上,且此时的航程需在700公里以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i-49百式吞龙

    昭和10年版的重爆研究方针规定重爆主要携带50公斤~500公斤炸弹,同时要求尽快研发和装备30公斤的人员杀伤弹和500公斤以上的重型炸弹。自卫武器方面再次强调必须装备一门旋回机关炮和2至3挺自卫机枪,另外对机载无线电的要求进行了细化,要求新重爆必须装备两套无线电,机群内部通讯用的近程无线电和与后方进行沟通的远程无线电。

    为了能够深入中国境内执行爆击任务,昭和10年版重爆研究方针要求新重爆要装备导航设备,甚至提出应当研制特殊的空投毒气撒布设备(“毒瓦斯雨下装备”),上一版昭和8年方针要求的可替换照相侦察装备要求保留。

    有趣的是,在昭和12年对昭和10年重爆研究方针进行了小修订,特别提出了对速度的要求,但之后的昭和13年版设计方针却没有专门就速度做出规定。Ki-49虽然是根据昭和10年研究方针研发的,但是此时日本陆航面对的敌方截击机性能已经大幅度提升,单纯依靠高速或者重武装都难以满足自卫的需求,因此日本陆航命令设计方必须要兼顾速度和自卫火力,并且第一次提出了超过500公里的时速指标,此外,3000公里的航程要求和1吨的载弹量也使得Ki-49百式重爆吞龙的问世面临大量的技术难题。

    Ki-67的技术指标是根据昭和15年版研究方针,日本陆航此时已经彻底接受了重爆“多用途化”理念,并没有详细规定新重爆的作战任务,代之而来的是对技术指标的空前追求:在最大航速方面甚至用了“努力”一次,也没有划定具体的上限,多多益善,越快越好。

    航程方面在标准载弹量下为1000公里+2小时的留空时间余量,减少载弹量是航程应当增加至少1500公里,留空时间余量也应增加到2小时以上。考虑到日本当时的航空技术水平,陆航本部将昭和15年版重爆的标准载弹量减为500公斤,700公里以下航程载弹量750公斤。

    不过在昭和13年版设计方针中,陆航本部规定轻爆载弹量超过300公斤,远距离爆击机载弹量超过1000公斤,也许陆航认为最大载弹量超过1吨是个不需要强调的下限(日后Ki-67的标准出击载弹量一般在800公斤左右,此时携带一枚航空鱼雷或者一枚800公斤炸弹,但是Ki-67的纸面载弹量绝对超过1.5吨)。

    昭和15年版方针对重爆升限的要求为4000米~7000米(多谢鲨鱼兄)以上,同样是不设上限,越高越好。在机载设备方面,昭和15年版方针基本与昭和10年版相同,毫无意义的“毒瓦斯雨下”设备研发计划被取消,代之以增加观测和记录爆击效果的常备照相设备研发计划,另一个新增要求是规定重爆乘员应在6至8人。

    不过昭和15年版重爆研究方针在陆航本部内部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直至昭和17年6月才勉强通过。争议的焦点就是根据这一版方针,日本陆航的下一代重爆将是二战各主要参战国新锐双发中型轰炸机中最烂的一款:载弹量贫弱,续航距离过短,自卫火力不足,高空密封增压设备和防弹防火装备这些日本爆击机的死穴并没得到任何的修补。一部分陆航人员甚至断言依照如此垃圾的指标研发的新重爆一问世就会成为落伍的“废机”。

    但是陆航本部也有难言之隐,由于技术储备不足,工业底子薄弱,日本航空技术水平在二战中发展有限,虽然从德国和缴获美机身上窥见了先进中型轰炸机的一些皮毛,却无法吃透其中的技术,更没法学以致用,照葫芦画瓢了。

    [IMGA]https://by2.storage.live.com/items/53AFD1CACE42BBE3!1986:Scaled1024/%E5%A4%A7%E6%97%A5%E6%9C%AC%E8%88%AA%E7%A9%BA%E3%81%AEJ-FOAD%E6%AF%94%E5%8F%A1(Hiei)%E5%8F%B7%E3%80%82.jpg?psid=1&ck=0&ex=720[/IMGA]

    日本在航空技术尤其是大飞机技术上储备不足,导致其二战中没有拿出实用性的大型四发战略轰炸机,图为军转民的九七式重爆,当时其充任日满之间的民航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军在研究缴获的美制A-20

    妖猫drake:【原创】振翅难飞——旧日本陆航四式重爆飞龙开发史(二)

    关键词(Tags): #日本陆航(嘉英)#四式重爆飞龙(嘉英)通宝推:mezhan,常识主义者,
    • 家园 【原创】振翅难飞——旧日本陆航四式重爆飞龙开发史(二)

      2.Ki-67设计指标敲定

      昭和15年版重爆设计方针在当年3月6日的军需审议会上勉强通过,但是反对者仍不断阻挠方针下发,使得方针托至4月8日才得以由时任陆军大臣的畑俊六签发。

      1个多月之后的5月13日,陆航本部将三菱重工名古屋制作所所长和工作部部长服部以及设计课长(后设计部部长)河野下达了包括Ki-67重爆在内的新锐战机研发指令,除了飞龙外,还有Ki-65战斗机(与满洲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合作研制)、Ki-69爆击掩护机(这个分类,定位大约类似于轻爆双袭和反游击战机)、Ki-71军侦察机(战略侦察机和袭击机,但是很快被转给满洲飞行机研发)以及Ki-73超高速战斗机。

      据说最初三菱曾准备挑战自己,将Ki-67变为一架超重爆,但是陆航本部却要求在当年9月就要见到全尺寸模型,昭和16年6月设计完成、昭和16年9月前必须见到试验机,完全没有给三菱留下发挥的时间。

      我们可以发现,这一批交给三菱研发的新锐战机似乎只有Ki-67完成了研发,三菱方面的解释是不是俺们不卖力,是陆航本部不给力,由于陆航内部对新锐战机的技术指标有不少争议,虽然5月13日研发指令下达,但是具体的性能指标却迟迟不能通过陆航本部内部讨论下发给三菱。

      6月28日,陆航本部第8课迁川少佐总算把定稿的《Ki-67设计基础要项案》交给了三菱营业第二部部长武田次郎。武田马上组织河野文彦、小泽久之丞等技术骨干对技术指标进行研究,陆航本部在8月27日再次向武田征求对Ki-67设计指标的意见,武田代表三菱方面表示将尽力满足所有要求。

      《Ki-67设计基础要项案》基本是根据昭和15年版重爆设计方针制定的,但是对方针中一些未作规定的指标进行了细化,例如将作战用途定义为“敌方飞机场、飞机、战略目标和设施以及地面部队”,要求时速550公里以上,另外要求Ki-67除6~8名乘员外还应有3至4个空余座位。要求Ki-67搭载ハ101/ハ103/ハ104几款发动机或者同级别的其他发动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战的日本航空工业留下了很多有趣的设计,图为中岛公司保留的设计蓝图

      考虑到Ki-67的载弹量有限,陆航要求Ki-67试验机只要能够装备50~250公斤炸弹即可,还应能携带10公斤训练弹,最大载弹量500公斤以上,弹仓最大容量为30枚,电击发投弹。标准载弹模式为10公斤训练弹*20发/50公斤炸弹*10发/100公斤炸弹*5发/250公斤*2发/,在近程(700公里航程)紧急攻击时,Ki-67能够携带15发50公斤炸弹/7发100公斤炸弹/3发250公斤炸弹。

      在自卫火力方面,《Ki-67设计基础要项案》要求新重爆要有1门载弹量400发的12.7毫米后上方回旋机关炮,前方、下方、尾部和左右各有一挺九八式旋回机枪,侧防机枪载弹600发、尾部机枪载弹1000发,前方下方防卫机枪载弹500发。陆航本部对Ki-67的机载设备要求比较细致,飞1号无线电收发机/无线电罗盘,九五式机械自动驾驶仪都是必须装备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九式飞1号无线电收发机,理论通信距离达1000公里,但是与地面部队和机场使用的地系列无线电通信质量很差,故障率颇高

      在电子设备方面,陆航要求三菱为Ki-67装备发电机、蓄电池、夜间照明灯还有电加热设备,配合供每位乘员呼吸7小时以上的氧气瓶,至少可以保证Ki-67的乘坐舒适度比前辈百式吞龙要强出许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军的手摇发电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陆航装备的电加热式飞行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日本海航装备的氧气呼吸面罩

      三菱在仔细研究陆航本部技术指标之后,认为基本可以完成,但是有些可能要从长计议,例如9月3日陆航再次向三菱质询对指标的意见和索要实体模型的时候,三菱明确表示试作机肯定不能装备陆航要求的自卫武器装备,炸弹挂架等设备也不可能全部到位,但是三菱保证试作机可以比陆航规定的9月更早问世。

      虽然表面上把胸脯拍得山响,但三菱设计团队私下却颇有些忐忑,陆航的要求在日本当时的航空技术水平条件下并不容易满足,例如时速要求,即便航程、升限和载弹量已经适当的打了折扣,550公里的时速就不容易实现的。

      三菱是比较会取巧的厂商,这点小猫在Ki-83一文中多次提到过。为了能满足陆航对时速的要求,三菱盯上陆航规定的一门机关炮和4挺机枪上,当然三菱不非要全部取消这些机炮,设计师们要求取消极大影响机体气动外形的两侧和机背炮塔,代之以机尾机关炮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被P-40追杀的Ki-21

      此时日本陆航的Ki-21由于后射火力不足,被中国战斗机咬着尾巴追得满天奔逃,这种防御死角甚至逼得陆航紧急要求各厂商研发远距离操纵的尾部机枪以供改装Ki-21使用。而Ki-49则将一门ホ1机关炮搬上机尾,却苦于这款以半自动机关炮为基础的武器射速过低,只能提供聊胜于无的尾部防御。因此最后三菱仍保留了全部可后向设计的炮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i-49百式吞龙的机尾炮塔细节

      除此之外,在昭和15年12月,设计部长河野文彦与小泽久之丞技师组织设计课人员根据陆航的技术指标提出了三菱方面的几条设计重点:

      A 高速是重中之重,除了影响生存力,也影响多用途改装效果。

      B 陆航现有的航程要求明显是权宜之计,因此机体中应留有未来增加新燃料舱的空间,还应当研发吊挂副油箱的挂架。

      C 陆航要求的自卫武力除了影响气动外形,射击死角也很大,必须改进。

      D 乘员乘坐舒适度一直都是日本重爆的死穴,极大的影响了作战性能的发挥,应当予以改进。

      E 注意量产性能,三菱认为未来Ki-67的生产环境可能极度恶化,或者在满洲、中国大陆等重工业不发达地区组织生产,所以要尽量减低各部件加工难度,多采用木质部件。(日本航空工业后期都很注重,或者说是被逼得重视量产性能,中岛也有过在彩云设计中通过减低铆钉数极大的提升量产性能的经典案例)

      根据以上方针,三菱迅速的拿出了全尺寸模型吗,昭和15年12月14日至16日,陆航派出酒本英男少佐来到名古屋航空机制作所会同三菱人员对Ki-67全尺寸模型进行第一次审查。

      酒本少佐仔细听取了三菱方面对自卫火力布置方面的意见,三菱要求取消机腹炮塔,同时增加两侧防御机枪的射界,最初的陆航要求的内陷式侧防炮塔射界在90度左右,俯仰射界极小,三菱设计了一种鼓出机体的气泡保形侧防炮塔。最终各防御机枪塔的射界如下:前方:左右各90度,俯仰各40度。后上方炮塔:上方90度,气泡型侧防机枪塔:前方30度,后方90度,上方40度,下方30~50度(据说左右两侧防御机枪的弹道可以做到交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菱设计的气泡保形侧防炮塔

      昭和16年2月3日,三菱完成了对Ki-67最初设计的修改,作为成名已久的厂商,三菱并没有完全按照陆航的要求,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增补了一些设备。

      首先三菱特别在Ki-67机体上增加了夜航航行灯,此前陆航基于隐蔽的考虑,并未在重爆上装备航行灯,但三菱从前线飞行员处了解到夜间水平轰炸中没有航行灯将会极大的影响攻击效果。

      另外,三菱在机背炮塔装备的20毫米机关炮炮架上做了手脚,准备在未来改装联装12.7毫米ホ103重机枪重机枪,机尾机枪塔采用了一挺12.7毫米重机枪,侧防机枪塔则装备了九八式机枪,三菱也准备在未来以12.7毫米机枪代替威力不足的7.7毫米机枪。考虑到飞1号无线电收发机可靠性差,很难直接与地面部队的九四式无线电直接通话,三菱决定在编队内部采用九九式飞4号无线步话机进行通讯,与后方通讯采用九九式飞5号无线电收发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九式飞4号无线步话机,用于编队内部通讯,作用距离50公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九九式飞5号无线电收发报机,用于与后方基地及地面部队间通信,作用距离500公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地面用地1型无线电收发报机

      陆航方面对三菱2月3日版设计比较满意,并正式订购了三架试验机,还确定昭和16年3月13日至15日进行为期三日的第二次全尺寸模型审查,特别提出要通过拖拽飞行方式考察Ki-67全尺寸模型的气动外形设计。

      这一次审查中,陆航本部根据中国战场经验,特意要求三菱增大防御机枪的射界,最终Ki-67的机首机枪塔射界增加到左右90度上下50度,机背防御机枪塔射界为左90度、右70度,上方70度,下方20度,采用20毫米航炮时备有300个弹匣。侧方气泡式防御机枪塔射界为后方90度,前方50度,上方45度,下方95度,携带600支弹匣,尾部炮塔射界为全向30度,载弹量也为600支弹匣。另外,陆航还要求三菱将4.5米长的弹仓延长到5米,以保证可以在紧急出击的情况下装载8发100公斤炸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Ki-67的机背防御机枪塔

      在全尺寸模型气动外形审查中,三菱把Ki-67吹的天花乱坠,谁曾想牛皮吹大了,陆航突然提出希望Ki-67能够拥有更强的低空攻击能力甚至是俯冲轰炸能力(德国人的坑爹“经验”),这一下可把三菱给噎住,等陆航一走,赶紧忙活起来。

      昭和16年5月15日至17日,陆航对Ki-67全尺寸模型进行了最后一次审查,并敲定了各项性能指标。Ki-67的一般作战高度被增大到2000米~7000米,并将拥有从5000米~6000米发起俯冲轰炸的能力,陆航和三菱认为俯冲末端速度将增加到600公里/小时,拉平后以超低空掠过地方阵地反而可以躲过敌方防空火力。

      考虑到当时中国战场的防空武器水平,日方的考虑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当时中国方面缺乏小口径速射高炮,低空防御主要依靠高射机枪,对Ki-67很难构成有效的威胁。

      最终敲定的Ki-67的主要性能指标基本没有变化,最大平飞时速仍未为550公里,载弹量700公斤以上,除机背炮塔采用20毫米航炮外,Ki-67其他防御机枪塔均装备12.7毫米机枪,但陆航要求前射机枪塔采用大型枪架,以备未来改装新式20毫米航炮。在发动机方面,三菱选择了空冷18气缸的ハ104,设计最大功率为2000马力(实际最大功率1900马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些研究者认为三菱选择ハ104并不是单纯垂涎其2000马力的强劲动力,更主要是考虑到其很难迅速下线,能够为Ki-67的试验机多争取一些时间,陆航方面也只能默许三菱昭和17年11月以后再制造装备ハ104的Ki-67试验机。

      [IMGA]https://by2.storage.live.com/items/53AFD1CACE42BBE3!175:FullScreen/ha-43-34.jpg?psid=1&ck=0&ex=720[/IMGA]

      ハ104其实就是ハ43-11型

      通宝推:北纬42度,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送花兼请教!

      1)以【Ki-27 中岛 九七式战斗机】为例:

      Ki是所有日本陆军航空兵所使用飞机的统称吗?(如当时美国的字母P打头的战斗机)27代表日本陆军航空兵所授予的编号?中岛代表生产厂家?

      2)Ki-67四式重爆飞龙和Ki-84四式战疾风

      其中飞龙和疾风是不是军方给起的代号?(如F-15代号“鹰”、 JH-7代号“飞豹”)

      3)一般来说战斗机一类的武器应该有2个名字吧,一个是军方给予的编号如P38、P51一类,另一个是代号如:鹰、隼、大黄蜂、熊猫、枭龙一类。日本那种【XX式】的给战斗机冠以年份的名字真是很少见呢。这算不算日本独有的一种现象呢?

      • 家园 日本的也有名字啊,“烈风”“震电”什么的
      • 家园 59式歼击机 62式歼击机

        两位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革命事业的的米格战士 顿时泪流满面

      • 家园 看下面donkeyking回答了,俺再锦上添花一下

        1.Ki/キ 是日本陆航赋予的飞机编号,代表陆航认可其进行发展。因此会出现有Ki字编号却未能完成设计的情况。海军一般也会授予一个编号,例如零战的A6M编号。但是海军一般会再赋予一个“X试”的代号,例如零战的试验机就是十二试舰战A6M1,零战首个量产型就是A6M2。

        陆海军正式授予的制式型号一定是“X式”,Ki-67是四式,代表皇纪2604年正式入役,海军也是如此,比如零式舰战,就代表皇纪2600年入役。

        不过陆海军在战争末期投入使用的很多型号没有正式的制式型号,陆航用Ki,海军用项目开始的编号甚至昵称在正式文件中代指某款飞机设计的情况很常见。

        2.绰号和昵称的来源很多,但是一般是设计组和公司起的,军队内部很多时候都会用简称,一是叫着顺口,二是保密。日本人有点文化的都很喜欢起名。军方有些时候会沿用这些绰号和昵称,但一般不应该出现在正式文件中。

        3.如果按美系的命名体制,战机会有一个X打头的研发型号,然后是制式型号,某些情况下同一架飞机会有几种型号,昵称就更多了,比如F4F野猫,也有FM2岩燕的英国型。而A-10最一般的昵称是雷电,但是也有叫“疣猪 ”的。日本的Ki命名其实并不算复杂,海军的公司,用途编号体系就更为经典了。

        • 家园 日本海军的命名方式其实最科学

          型号命名中包括了飞机用途, 制造商以及改型信息

          比如A6M2中, A是战斗机, 6是第6型, M代表三菱公司, 2则是第二种生产型.

          某些时候, 同一型飞机可能有2个不同的生产商, 则也可以通过这种编号体现出来, 如B5N 中岛97式舰攻, 由于同期还有三菱生产的97式, 所以在文字称呼上,三菱的被成为97舰攻2型, 编号上为B5M2.两者的外形区别可以狗一下.

        • 家园 这个起名法很好,中国要和这个接轨

          省着枪炮都叫XX式,飞机都是J。敌人没糊弄过去,自己人先乱了。

          • 家园 呵呵,放心,乱不了

            国内行里面都是有代号或者缩写的,像81杠,425什么的。另外士兵和基层军官,很少会面对很多式,他们面对的武器装备比单一。

            二战中,弄混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弹药上面,同口径的不同武器,比如苏联的122毫米火炮和火箭弹,还有步枪和手枪的弹药,都叫7.62,关键时刻就有给运错的。

            • 家园 我说自己人是说我们这些军迷

              再说起个绰号多好啊,好记也提气啊

              正因为代号太多,又都是数字,所以更麻烦了

      • 家园 我试着替楼主回复

        1)以【Ki-27 中岛 九七式战斗机】为例:

        Ki是所有日本陆军航空兵所使用飞机的统称吗?(如当时美国的字母P打头的战斗机)27代表日本陆军航空兵所授予的编号?中岛代表生产厂家?

        Ki是日本陆航的统一代号,从名字中无法得知飞机的种类(轰炸机还是战斗机),设计公司和生产工厂的具体信息。

        2)Ki-67四式重爆飞龙和Ki-84四式战疾风

        其中飞龙和疾风是不是军方给起的代号?(如F-15代号“鹰”、 JH-7代号“飞豹”)

        没错,这些名字都是日本军方起的。

        3)一般来说战斗机一类的武器应该有2个名字吧,一个是军方给予的编号如P38、P51一类,另一个是代号如:鹰、隼、大黄蜂、熊猫、枭龙一类。日本那种【XX式】的给战斗机冠以年份的名字真是很少见呢。这算不算日本独有的一种现象呢?

        据我所知二战美海军的飞机是有官方正式命名的,比如海盗,恶妇,翠鸟等等。但是美陆航的很多飞机好像是没有正式名字的,野马,闪电,解放者是英国人起得名字,飞行堡垒是35年西雅图时报一个记者给起得。C47有个正式名字叫天空火车,不过英国起得名字达科他更流行一些。

        B29超级堡垒,P47雷电应该是美国军方正式的名字。个人感觉美陆航在早期的飞机只有编号没有名字,后来向海航和英方学习,也给自己的飞机起个名字,免得被别人瞎起名。

        苏联和中国早期的军用飞机也是没有名字的,然后西方就开始恶搞了,侧卫支点海盗旗之类的算好听的,早期的蛙足,壁画,鱼窝,水牛,獾,名字都挺寒颤的。中国早期的歼八西方叫长须鲸,这名字起得到也符合歼八形象,后来中国也开始给自己的飞机起名字,我记得第一款有自己名字的中国战机叫天空哨兵,是一款歼7的改型,短小精干,名副其实。

    • 家园 这张照片很漂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鱼雷尾部还加了一个木制弹翼,这个跟偷袭珍珠港时的鱼雷一样,看来是在浅水中使用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