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中国不能慢 -- 桥上

共:💬75 🌺323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中国不能慢

    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快速发展也有背后的经济规律在。考察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有好几个国家都曾经经历过长时间的快速发展,被称之为“起飞”,虽然不如中国这样高速,也不像中国这样大规模,但也非常可观。据我所知,在上个世纪,美国、苏联、日本、韩国、我国的台湾、甚至巴西、阿根廷,还有些其他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所谓“起飞”阶段。而比较成功的国家,都通过这个“起飞”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也有不太成功者,那些拉美国家,他们的“起飞”阶段中途夭折,他们也就没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就有了“拉美陷阱”这个词。

    看看这些进入“起飞”阶段的国家,大体上都是从相似的经济发展阶段开始的,这就说明很可能当一国经济进入了某个发展阶段之后,就有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反过来说,没有进入这个阶段,想要快速发展就不太可能。这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如河友liminqi所指出的经济结构的不同,工业部分比农业部分更容易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还有后发国家所谓的后发优势,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可能有一定影响,例如农村人口进城,技术进步,教育水平,投资与储蓄等等。

    当然这里说的快速发展是指GDP的快速增加,GDP这个指数固然能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但且不考虑汇率、通胀和购买力平价等因素,在不同的人均GDP水平下,经济结构会有很大差别,组成GDP的各部分所占的比例也会不一样,所以增加的GDP所代表的经济内容也不一样,实现这种增长的经济动力更不相同。因此,在不同发展阶段,按GDP计算的能够实现的发展速度就不一定一样,而在同样的阶段,类似的经济结构下,发展动力相似,能够实现的发展速度则应该是差不多的。

    既然在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内外部条件下,能够实现的增长速度不一样,那么如果超越了这个可行的速度,就无法持久,而在我看来,如果有条件实现这个速度而不去实现,也会受到惩罚,天与不取,必受其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根据我的比较,中国的经济达到“起飞”开始的条件大体上是在七十年代末前后,到了现在中国也还远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按照那些已经“起飞”的国家的经验,中国还有继续高速发展的条件。而且从后发优势的角度说,在我们前面发展水平远高于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这也是中国继续高速发展的有利条件。

    何况我国的城市化率只有百分之五十,每年大体增加一个百分点,这样每年就要为一千万人在城市内盖新房,他们还要在乡下老家继续盖房;另外我国每年还要为将近一千万人找到新的工作岗位,要为他们盖新工厂;我国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无论是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市政建设等等,我们都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由于以上种种因素,我们还需要大发展大建设至少二三十年,才有可能达到发达国家一半的生活水平。也只有再快速发展二三十年,虽然发展水平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但由于我们国家大、人口多,综合国力可以达到世界第一,可以不再受欺负。

    所以无论从可能性还是必要性说,中国都应该继续快速发展,中国还远没有到可以享受慢节奏生活时候,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如果错过了目前的发展机遇,恐怕难免后悔。

    通宝推:踏雪无痕观世界,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超大城市有超大城市的道理

      总有人说超大城市不好,但是超大城市的效率最高,无论是投资效率,交流效率,还是物流效率,都是最高的,即使减去拥堵造成的损失,减去因各种因素造成的损失,超大城市仍然是效率最高的。

      因此要控制城市规模,实际上是在与经济规律对抗。与经济规律对抗不是不可以,但是务必要小心了,好比小高炉之类,就是在与经济规律对抗。或者有某种好处,但是弊端显而易见。由于控制超大城市规模的政策,也就产生了种种问题,例如,在有些农村和小城镇,多盖了不少房子,可是产业不在当地,工作岗位不在当地,盖了也是经常空着;还有留守儿童,大规模春运等等。

      但控制城市规模似乎弊端不在明处,还能收到改善城市外貌的效果,所以更容易推行。不过在本质上,这是为了面子牺牲了里子,为了局部利益牺牲了全局。何况今后要增加内需,我看最明显的一个方向就是为已经进入超大城市的原农业人口解决城市户口以及相关的福利,让他们安心地在城里消费。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组织者的责任

      常见指责研究人员不结合实际,只出样品,不出产品之类,但这种看法其实没什么道理,是对研究工作的组织不够了解,才会这样认识。

      在过去的话语系统中,研究人员是主人,所以要求他们转变思想、负责地为人民服务,在这样的前提下,才有结合不结合实际这么一说。但这在现在已经证明是空想,无法实现,而且现在也不提倡了,所以从这样前提下提出的东西可以先放在一边。

      但仍然要考虑研究目标地确定究竟主要是什么人的责任,研究人员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础研究,一类是开发研究。这两类研究应该分别讨论:

      基础研究目标的确定取决于出钱的人,因此板子不能完全打在研究人员身上,何况还有个超前性的问题。

      至于开发研究,本来就应该是有组织的活动,到底结合不结合实际是组织者的责任,具体研究者最多能起参谋作用,如果实际结果未能结合实际,也是组织者没有搞好。当然研究总是有风险的,组织者本来也要准备承担很大一部分研究工作实际用不上或者最后证明是死路的责任。我说的这些组织者并非研究组长、项目带头人、首席科学家这些人,而是这些项目应该获益的行业和企业的领导者,他们也是掌握了所有资源的人。

      这样一来岂不是研究者太悠哉游哉了吗?不然,如果不能拿出有效的成果,在组织者那里自会有考评,研究人员应该负研究无能的责任。但研究人员掌握的资源有限,不能负确定项目目标、组织开发推广的责任。

      而在这样的前提下,研究者也就没有飞黄腾达的可能,在实际上,重大技术进步的原始发明者也几乎没有发大财的,盖茨可绝算不上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发明者之一。

      项目组织者(在国家是行业领导者,在企业是企业领导者)由于其地位掌握了全面的情况,也就有可能全面权衡一个项目的利弊、确定项目的方向。同时他们还掌握了在这一定范围内所有的资源,尤其因为项目前期的研究者和后期的开发者不一定是同一批人,所以只有项目组织者才可以调动力量完成项目的开发推广。因此,研究目标的确定和研究项目的组织只能是行业或企业领导者职责的一部分

      行业或企业的领导者固然是外行,但他们是研究工作的外行,不应是项目组织的外行,而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才是外行。既然研究目标的确定和研究项目的组织是行业或企业领导者职责的一部份,当然不能以外行为借口来推脱责任。

    • 家园 面对生态资源挑战的选择

      现在有一种潮流,说是资源不够了,地球承载不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生态正在失去平衡。怎么办呢,有两个解决的方向:一个是马尔萨斯提到的过去的方式,通过战争与饥荒消减人口,马尔萨斯式循环是客观存在,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了资源的瓶颈(注意这个瓶颈不是一成不变的),又没有自觉的认识(指整个人群的自觉),才会发生的悲剧。另一个就是人类主动地控制人口,所谓计划生育,这只有在中国认真地实行过,以后恐怕也很难在别处实行。

      但其实还有另一个出路,就是尽管不控制,但人口还是不增加,反而要想办法鼓励生育,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生育的意愿就大大降低了,基本可以控制资源的使用,维持生态的某种平衡,好比欧洲、日本等等。

      因此,要挽救地球的资源生态危机,釜底抽薪之策就是赶紧让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发达起来,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人口就自然不会再迅速增加,资源的使用能够得到控制,地球的生态系统也会免于失衡。但是也有不少发达国家领导人提倡另一条路,要让发展中国家不要发展,继续处在贫困状态,以暂时缓解危机。

      如果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发展阶段,难免人口激增,资源不足,没有别的出路,饥荒与战乱不可避免,生态的扰动莫此为甚。反之,如果让更多的人进入工业化,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投入研究,可以更快地发现新的资源来源,更快地解决资源的危机,也有利于生态的平衡。

      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起飞的门口不知需要多少年,但一旦进来,如果不被打断,大约只要三四十年、四五十年,就可以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解决人口控制所需时间还会更短些。在此过程中,人口恐怕要翻一番。

      固然全球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会大大增加资源消耗,但首先在近几十年内,资源还有,把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及人口翻番考虑进来以后,仍然够用。以后何时会枯竭,尚未有定论,当然还看是哪种资源,有的就没有枯竭这么一说。

      不过我们当然要在资源很快就会枯竭的前提下来考虑问题,但是要解决此问题首先得选择解决的方向:是选择压制发展中国家发展,保持长期的饥荒与战乱?还是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在全人类更强大的工业和科学的基础上,在例如一百亿(不会再快速增长的)工业化人口的基础上,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保护生态、面对未来资源的挑战?

      选择不言而喻,无论从人权还是实际可行性方面,都只有这个选择。

      所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进入工业化门槛,尽力让他们顺利完成起飞,才是避免进入马尔萨斯式循环,挽救地球资源生态危机最迫切的任务。

    • 家园 如果日本批准,我们也可以批准

      最近又看到保钓,但是受到日本人的阻截,恐怕很难成功。而日本方面过去也一直大体维持了不让日本人上岛的做法,他们的人也默契的要经过批准才行动(记得也有个别例外)。不过最近日本政府有了要改变的迹象,可能为了保住政权在这方面挑衅。如果他们批准某些人登岛,我们也可以采取对应的措施,批准我方包括港台的人登岛,抵销他们的行动,而且批准本身也是宣示主权,还有统一的意义。当然批准之后要提供类似最近日方钓鱼事件中日本人提供的护航,做好不惜一战的准备(只是准备,文事必有武备),保证我们的人登岛成功。

      以上本是准备昨天晚上发的,但上不来,结果过时了。不过事态的发展更出乎我的预料,日本人非常狡猾,我判断他们是有意放那些人等岛,然后他们的政府执法人员也登岛,反而成了他们宣示的行为。咱们是普通人,他们是政府人员,还完成了整个执法行为,直到驱逐出境。

      现在日本没有脱离美国,在中美之间搞平衡的可能,至少十年之内。因此他们总会在各方面搞些事情,但我认为不能让他们在这方面搞,即使要坚持搁置争议的既定方针,也要不能让闹事者得到便宜,这样他们就会不断搞下去。所以我上面的办法更要搞,就为了回击这次他们的花样。可以选一个时机,在钓鱼岛执法抓几个非法闯入的他们的执法人员,然后高调宣布是对他们的报复,宣布是他们首先打破了搁置争议的默契,如果他们不打破我们也不打破。既然要坚持搁置争议,就要宣传得让日本老百姓都知道,不能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 家园 这种戏码上演N多次了

        不过事态的发展更出乎我的预料,日本人非常狡猾,我判断他们是有意放那些人等岛,然后他们的政府执法人员也登岛,反而成了他们宣示的行为。咱们是普通人,他们是政府人员,还完成了整个执法行为,直到驱逐出境。

        这种戏码上演N多次了,以前台湾的渔民在钓鱼岛打渔,不也是被日本的执法人员抓么?然后人家还能走罚款等程序,收了钱,最后才放渔船。所以大家一直说钓鱼岛是日本实际控制啊。台湾当局跟日本对峙了几次,无果,最后干脆禁止渔民去钓鱼岛打鱼。

        现在这不过是另一次同样事情上演而已。没啥区别。

        反而是上次詹船长被抓,没罚款,没走程序就放人,是中国的一次进步,是日本的退让,所以才会闹那么大啊。

        这次的成就是,2004年中国人登上钓鱼岛以后这么多年来再次登上钓鱼岛。所以也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否则如果多年不上钓鱼岛,以后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 家园 花!谢谢回复。我觉得登岛要全身而退才有意义,

          否则是替人家显示主权铺路了,所以我们也要大声宣示我们的主权,批准就是一种宣示,经批准才能行动也利于我们择机而动。当然首先要有一次批准而后成功登岛的先例。另外从大局来讲,即使不打算打破搁置争议的局面,也不能放任日本人此次占了便宜的行为,否则他们食髓知味,下回还会照方抓药,我们防不胜防。

          • 家园 钓鱼岛一日游或钓鱼岛+日本三日游业务

            17号就放人了啊,这怎么不是全身而退?

            插播个小广告: 有人正考虑成立一个旅游公司,开发钓鱼岛一日游或钓鱼岛+日本三日游业务。

            钓鱼岛一日游或钓鱼岛+日本三日游

            惊险!刺激!海上风情!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未开发全天然海上岛屿!顺便享受全球关注!如果运气好还能从钓鱼岛一日游扩展到钓鱼岛+日本三日游!

            名额有限,报名从速!费用暂定每人20万元人民币,多退少补。

            • 家园 全身而退是要自己能回来,这帮人是等着日本人来抓呢

              不过您这个一日游好,如果每天去个几百人,日本人就得忙坏了。

              • 家园 相比被索马里海盗抓走的海员来说,他们运气不错

                抓就抓呗。不是说了吗,运气好的话,钓鱼岛一日游就变成钓鱼岛+日本三日游啊。

                相比被索马里海盗抓走的海员来说,他们运气不错,其中一部分人已经乘飞机返回香港了,另一部分开船的,不久也该到了。

                • 家园 花!借您的回复再整理一下

                  我认为过去中日之间是有默契的,在钓鱼岛都不扩大事态,日本不登岛,中国不大批过去。这些河里抱朴仙人有老文章进行过分析,最近他在别处又重新贴了出来,网址如下:http://www.aswetalk.org/bbs/blog-148-14901.html

                  https://www.here4news.com/article/376755

                  。我觉得他说的还是挺有道理的。现在日本抓了船长以后的情势是中国日本都去巡逻,中国实际是进了一步了,这个态势对中国是有利的。现在这样一搞,变成日本人登岛执法,实际给了日本人一个机会或借口,让日本人又进了一步,对我们不利。至于日本人放人,本来他们的法律就只能判驱逐出境,他不放人还能怎么办。要想抵消回来需要中国找到合理的机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当然以上各种行动本质上都是所谓宣示主权,这种宣示行动将来到底有多大意义我也分析不出来,如果你从根本上否认宣示行动的意义认为将来反正是大炮说话,我觉得也是可能的,所以我也无话可说。但如果您认为宣示行动有意义,我觉得应该能认同我说的这一次日本人的宣示比我们的宣示更有效。另外由于我比较孤陋寡闻,上面关于实况的描述如有错误也请您指出来。

    • 家园 现行教育不等于科举,研究生学历也不是当官的资格

      现在各级官员都炫耀他们的学历,似乎研究生学历是必须的,班子里都是硕士博士才好看。不过在我看来,研究生教育未必是官员履历中加分的因素,其实也未必是从事研究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的加分因素。

      现代社会已经与科举时代大不一样,现代教育也更加专门化,就像许多工作在正式上岗之前要经过上岗培训一样,研究生教育只不过是从事研究工作的上岗培训而已。所以用科举时代的概念比附现在的教育,认为研究生有所谓“高”学历是很不准确的。

      按我的理解,研究生教育是训练研究生从事研究工作的教育,是非常专门的教育。一方面,是使得研究生了解研究工作是怎样做的,这可以说是接近于通才的教育,但这一部分相对比重较小。另一方面是对所要研究的某一极为狭窄的领域的某一很小的前沿要有深入的了解,这一部分份量相对较大,这完全是专门的教育,在别的地方完全用不上。

      因此对于官员来说,接受过这种专门的教育对于他担任一般的官员而言完全没有加分因素,即使要了解研究工作是如何进行的,也不必同时接受那些专门化的教育。

      而要当研究生,则意味着准备进入某一专门的领域,这一辈子准备成为研究人员,而不再有更多飞黄腾达的机会。固然有人当上了硕士尤其是博士以后又转了行,但在我看来完全是浪费了国家和个人的资源。

      • 家园 大概是因为中国有技术官僚传统

        而对于之前没有学位领导们来说,理工科在职硕士博士也都是很容易就拿下来的,找个在校学生写论文,把自己名字写成第一作者就行。

        这样一来蔚然成风,新进者的门槛就高了。

        • 家园 是啊,我只是从技术角度分析这样没道理,

          而且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就像一度某科委主任鼓吹他在任上也能从事科研,结果一干官员蠢蠢欲动,不注意自己的本职,都想给自己镀镀金。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