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军工怪事 -- 中亠

共:💬157 🌺1253 🌵3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第一个震荡问题似乎可以通过飞控软件来解决吧?

        印象中这是Process Control里比较基本的问题。

        • 家园 解决的办法有很多种

          我简单列一列:

          人当然是首选,但是也有条件。飞机要处于正纵向气动稳定状态;振荡周期要长。一般认为振荡周期长于20秒,就属于飞行员可控,如果振荡周期短于5秒,飞行员就没什么可以做的了。总之,气动的先天条件要具备。

          补偿弹簧。这个比较有名的是一个俄国人叫 一哥本森做的工作。他是在俄国出生,欧洲长大,美国做的工作。网上有他的故事。

          气动减摆。这个最直接,算治本的方法吧。就是让气动在设计上能够保持平衡。不过做起来最难。

          机体惯性减摆。机体本身的惯性和重量对任何自然的摆动是一种抑制。在机身方向上,重量散步的越均匀,对摆动的抑制也越大。

          控制配置。在控制配置里加入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因素。第一个办法“弹簧”其实就是这一类。这里指的是更负责的机制,比如增加控制面的柔韧性,让它“吃”掉干扰力。如果做的对的话,可以控制俯仰振荡。

          控制计算机。使用一台计算机来修正纵向任何振荡。这个在现代飞机里很普遍,比如F-18里边就有。计算机加入的前提是要具备很多传感器做计算机的判断依据,各种速率传感器、空速、g力、高度等等。许多例子除了纵向外,在其它方向上也有计算机。自动驾驶系统上,这个东西是必需的。纵向振荡所有飞行器里都很普遍,固定翼、旋翼、巡航导弹等等,计算机控制+自动导航+全球定位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巡航导弹,兔子碰到的麻烦不少,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

          补充一个真实的例子:F-100军刀,也有这个毛病,被人起了个外号叫“军刀舞”。最后在量产500多架时解决问题,加了一个纵向修正仪器,每台1万,那是50年代的美元,麦当劳汉堡卖1毛五。

          • 家园 加个非线性增益控制应该能有改善

            完全拍脑袋,说错了别怪俺

          • 家园 您这些方案和您故事中的方案有本质区别么?

            假设您说的故事确实存在,您的方案用上去,您的设备装上去,问题就能百分百解决?而不需要一遍遍的飞?

            又或者有了模型算法就不需要一线技术人员解决问题了,还是有了模型算法就不需要试飞员了?

            如果您敢说按您的方案做百分百就能解决问题,而不需要试飞员一遍遍的飞,那您就是神人了,而不需要在西西河贴这种春秋笔法的文章了。

            同样的例子,美国人量产了500多架才把问题解决了,还是在50年代一架飞机花了一万美元外加了一个设备才解决的。这个美国人的例子在您眼里是一个很平常的例子,而假设您的故事确实存在,怎么在您故事里,同样的例子咋就变成军工怪事了?这是怪事么?

            讲白了您既不懂军工又不懂技术,更不懂保密。如果纸面上的方案说出来就能解决问题,要现场一线的工程师干嘛?您在一线干过么?您有一线的技术经验么?难道军工企业内部有着十几年、几十年产品研制经验的工程师还不如您水平高?

            • 家园 楼主去头掐尾讲一讲故事没什么不好

              就是个八卦,我们听听过瘾就是。

              有人看了觉得被抹黑了,也有人看了磨拳擦掌喜欢上这一行。看来楼主专业扎实,看之有味,不是没货就只是瞎喷的,俺喜欢。

              • 家园 楼主要是注明了是在八卦,这也没什么

                如果楼主注明了是在八卦,那大家都当八卦看。问题是楼主注明了么?要是楼主像兄台您这样,开门见山的说您喜欢听八卦,谁也不会怪您不是。如果楼主想讲故事,那就开门见山的说讲故事,或者就是注明他在纯粹的八卦,遮遮掩掩的故弄玄虚,这又算什么?

                • 家园 你操心多了

                  他注明了是8卦,是8卦;他古弄玄虚说是中央文件,也是8卦。想看中央文件,我看新闻联播,不到河里来看。

                  有人写“父亲的革命”,里面出现了陈锡联谢富治的名字,也还口口声声说是小说。到底是不是小说,要是操心起来,没个完。

                  内容是不是涉及泄密了摸黑了什么的,有专门强力衙门大刑侍候,你要是觉得他泄密了,不客气的话就给衙门通报一下,客气的话就提醒他一下。提醒一下也就够了,多了就是骚扰。他不是傻瓜,自己有数。

                  • 家园 多谢您的好意

                    我只是看到他用掐头去尾的手法裁剪事实,有些话不吐不快罢了。当然,他掐头去尾也是可能出于好意。至于泄密不泄密,就像您说的,自然有人管这个事,他自己心里也有数,倒也不需要我来操心。

      • 家园 好歹也是几十,几百万的东西,认真一点好不好。如果技术不封

        锁,他们的日子更难过。

    • 家园 见怪不怪了

      总之,做事就要受指责,啥也不干,风险最低。湾湾正解。

      楼主中的B工那也是尽责加自保,估计即没和领导“打成一片”,也没过硬的上级“后台”,所以被当做替罪羊踢了,其实在大大小小的项目工程中,这都是层出不穷的惯例,也没有人关心,反正有集体决策这块连坐牌保护。

      只是出现在军工体系中,难免造成不可推卸的后遗症。

    • 家园 【原创】军工怪事二

      前一个故事说到底就是钱的问题,现在的战斗机哪种单价不是上亿?整个机队花几亿修修补补就当增加GDP也没什么。下面这个故事可就不一样了,如果是真的,打起仗来整个机队都可能覆灭。

      航空这东西大概属于私相授受的学问。没有师傅教、自学成材的,不是最后干不下去了,就是干出来水平不高。美苏两家当年都从英德捞了不少,战后才长成大牛。J-20没出来之前,“某某是抄袭某某”的论调不断,其实又如何?徒弟能熬出师的,屈指点点也没几个。真正师傅级的没有人说这话的,人家当年都是从徒弟过来的。使劲儿说嘴的都是徒弟出不了师憋着眼红的。

      航空后进,如果从国外请来师傅,确实受益多多。只是先进看后进,肯定看出种种不顺眼,如果双方来自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文化隔阂往往又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人家当面的时候可能不好意思说,但是回国后难保不对外人说。下面的故事就是A专家回国后发表在当地的一份空军杂志上的。从题目和行文的内容和语气上看,我感觉文章倒也没有贬义,更多的是外国人猎奇的心态。讲故事之前,首先要交代清楚的是:A专家所负责的工作严格地说不是研发部分,而是操作测试和评估。这样的位子使他能更多的了解项目总体发展情况。

      信鬼是当地文化,和宗教无关,不管是佛教徒、儒教信徒还是基督徒大家都信鬼。阴历8月是鬼月,不宜结婚,孩子能不生就尽量不要生——憋着?,连当地急需的一个医院的新分支都要8月以后才开门。如果谁死了,要把钱折起来烧掉,送给天国的鬼用度。

      之所有写这些是因为后来A专家发现,鬼文化对武器研发有重大影响。

      脸面很重要 当地文化中丢脸是件大事。一定要给别人留面子,否则日后也许要遭到报复。做为当事人,当然也要全力以赴维护自己的面子,方法是把事情第一次就做到完美;如果不能做到完美,那个指出毛病的人就让人失了面子。冒风险意味着可能导致上述过程发生,所以决定最好拖着不要做,因为做决定就是冒险。

      武器测试的目的是要尽早地找出问题,从而节省金费和时间。而在这里面子文化使测试变成了合格验证,没有人愿意讨论可能的缺陷。在飞机的稳定性和操控测试中,项目主管不愿意做高攻角试飞,因为他害怕飞机会失控进入尾旋。当时改出尾旋所需的特制降落伞已经按装和测试成功,A专家在文章给大家这样一个结论:项目主管知道飞机在设计时就存在问题,明白飞机一定会进入尾旋。虽然特殊装备保证了飞机不会出事,但是进入尾旋就让人丢了面子。A专家对项目主管的经验,训练,学历评价都很高,在自己的文章中始终只提职务,没有给出姓名,看的出也是一种尊重。在下结论后A专家惋惜的写道,“是文化导致改变了他的逻辑和所受的教育。”

      还是相同的原因,失败报告和补救措施也都不能做,最终影响了飞机研发的可靠发展。在发展可靠性报告中,工程师们都在全力尝试各种统计模型,努力提高统计数字的可靠性,而不是飞机的可靠性。找到一种逻辑使失败的部分数据变成不显著相关,从而排除到可靠性计算的公式之外,这样就可以让数字结果变得好看。但是飞机本身的可靠性依然是一个常数,因为任何设计上的改进和补救都没有做。

      在教科书里,事故调查和报告是为了找出事故原因。A专家形容本国的事故调查体系“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热情”,一定要解决问题避免同样问题再次摔机。事故调查团首先要由与项目无关的人员组成,避免有人掩盖真相。在调查中作证的人员全都免于处罚,使他们尽量讲真话。

      而在这个项目中,调查是为了保护可能的责任人不丢面子。事故调查团由各个机构资深的人员组成,他们自己可能就是责任人。每一个证人的证词都是在自己上级在场的情况下做的。结果当然是除了飞行员错误和上帝之手,什么也查不出。

      一架原型机在试飞中脱离了飞行控制,坠毁了,飞行员抢救无效牺牲。两天以后,做逃生系统的厂家到调查组去找试飞员的飞行服——检查安全带的磨损情况。经过几天的跟踪追击,终于发现飞行服被另一个试飞员烧了!这个试飞员不是要销毁证据,他是要让去了天国的鬼“穿上”生前喜欢的衣服,这样自己可以顺利的继续试飞。事故调查组的成员由飞机各个子系统的主管组成,他们都和飞机的设计、准备和飞行直接相关。A专家说“事故原因查出来,他们中有人就会丢面子”。

      官方的调查结果终于出来了:飞机在出事那天、那个时间、那个高度,碰到了异乎寻常的风。当然最后在这种飞机的飞行包线中就留下了一个洞——因为没有人会在那个特定高度,特定空速试飞。而飞机的总体设计和生产都宣布没有问题,甚至其它原型机都没有检查是否会出同样的问题。A专家声称,所有测试原型机和后续生产的飞机都保留了相同的问题

      飞机选用的是一部成熟雷达,但是雷达的生产却选了一个没有经验的厂家,被淘汰的反倒是有经验的厂家。最后,这个生产厂碰到了有经验厂家以前碰到、熟悉、并解决的同样问题。合同下达一年内,该生产厂就预算超标,进度落后,生产出的产品也低于设计标准。围绕雷达研发的武器系统和两款导弹都受到影响

      变化太难。“在无风险文化中,任何改变都是冰川速度。” 估计作者当时还没听说过什么叫全球变暖。项目中购买了一套后勤分析软件,分析团队花了大量时间,给飞机维护、配件、相关仪器和维修级别提出了很多创新意见,但是都被空军拒绝。因为空军当时使用的都是老一代机型。新机载电子设备把传统的三级维护改成了二级维护,但实际上空军都照三级办理。

      武器系统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信息起决定作用的过程,信息共享至关重要。飞行测试的数据,设计、工程、后勤、安全和机构部门都需要。在这里信息变成了一种特权,保护信息就是保护了自己的权利。因此每个人都保有自己的私人记录。如果问题出现,官面儿记录是不管用的,需要重新从个人收集数据。这样为伪造数据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Tags): #noble#军工
      • 家园 如果A指的是中国的话

        烧飞行服那个细节不太像真的

      • 家园 空军信鬼神,好像有“传统"
        • 家园 一张照片的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拍这张照片的是Victor Goddard爵士,他曾做到英国皇家空军的元帅。二战的时候是英联邦空军在太平洋的领导,在哈尔西手下打了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所罗门群岛战役,得了美国海军的勋章。他的飞行事故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

          这张中队合影拍摄的时间是一战的时候、1919年,Victor当时还是要开飞机的小喽罗。照片最上边一行,左起第四个,躲在后边的叫Freddy Jackson,是一个机械师。拍照片的前两天由于事故被飞机螺旋桨打死。这是Freddy最后一次参加中队合影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