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中国的毛泽东困境 -- 经济学家吴迪

共:💬161 🌺1544 🌵1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 家园 花这句

                  通过这些年在西西河的尝试我也不再觉得,通过信息同步的方式给公众有多少值得努力与尝试的地方。因为人性注定导致这一切。即使是当年通过分享网络开放教育的那批人,他们在去年说,人和人之间有本能的猜忌,这就是人性。

                  人有天生的bias,这其实也是大数据起飞的一个重要动力,意思是说人类文明发展到这个阶段,技术上的飞跃已经让一些人意识到人类天性中自身的缺陷是限制人类文明进步发展速度的重要制约,许多事如果能够不通过人去做,只要技术上可能。

                  不过这些发展的利益只能是被少数人控制并占有,本世纪下半叶世界进入电影Elysium中那个样子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当然电影结尾那个结局代表着人类的一种理想,同样是人天性中的bias的原因,出现的可能性不大,而是票房因素的作用。

                • 家园 中央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 习近平任组长要求把我国建设

                  中央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 习近平任组长要求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

                • 家园 【讨论】

                  葡萄你提到三年,三年之后数据主将影响到什么程度?如果那时候资本的力量没用了,是某些人将控制数据主,还是数据主将控制所有人?

                  所谓“洗掉”是不是指人将进入数据主的这个系统大循环中。进入这个大循环有什么不好吗?那时候可能政治的和资本的力量都将弱化。而每个人、资源都将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这不是很好吗?

                  至于固化,如果70岁了,可能真正固化他的是身体本身。如果还年轻,应该有很多选择的机会。

                  数据主时代应该注意某个环节的垄断团体。这个其实只要各个团体之间尽量减少知识差异,互相之间有个监督就可以防止这种垄断。

                • 家园 del

                  del

                • 家园 12%这个事情我们就不深入了

                  我也没那个能力。但国家的财富,皆取之于民。等于国家政权是地主,人民是佃农,租用地主的田地,打了谷子再分成交租。土改时说的“三七五减租”,就是把地租减到当年收成的37.5%,这个口号受到贫农的欢迎,可见如果不土改,地主很可能收走当年收成的60%甚至更多。

                  你的数据等于是说,租这个地主的田,要交88%的租子,农民只留12%的口粮和种子,要知道农民也有家有小,要抚养上一代和下一代的。1960年代,中国的工业还不发达,国民人均创造财富的效率还不高,从国家到每个家庭,开支里面,吃饭穿衣还是大头。我们不论是非,从技术上讲,我只是觉得,12%这样做,是不可能持续10年,而没有发生解放前那种灾荒频繁,瘟疫遍地,人民流离失所的后果的。

                  1969年之后,中国的出生率表现出稳定的下降态势,从1965年的3.701%,下降到1976年的1.991%。就是说,如果民生投入是12%的话,其中每年至少有2%用于新增人口(否则就是孩子与父母争食那一点凭票供应的口粮,这个凭票生活我还是经历过的);另至少有一半(6%)用于维持现有的供应能力(由于物价控制和企业必须上缴利润,中国的轻工业企业本身没有积累,微利或亏损企业还需要财政补助才能维持产能,开新生产线更靠行业局一次性拨款),其实就是为“抹平通胀”买单。那么剩下的投入才是能拉动净增长的,如何做到我上个帖子所引用的社会发展成绩的呢?这是我不大理解的地方。

                  你关于未来的见解,当然还是要拜读的,关注未来更加重要。

                  对于金融业,我有个很土的想法,就是“钞票不能当饭吃”。

                  对于“大数据”,我的想法也差不多是同样掉渣的。“大数据”不是不好,问题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就像老牛爬坡,爬到顶(有利处用尽)就会下坡(开始弊大于利),但此时靠这吃饭的利益集团已经坐大,哪肯就地杀牛,而是拼命鼓吹继续爬,爬死算完。这个,我们在投资银行家,律师,政客们身上,看过很多次了。

                  我个人觉得,世界上的东西,对于人类分两种,一种是原生性的,一种是派生性的。比如说,时间(小时,分,秒),纸币,法律,哲学,这都是派生性的,没有这些,人类的老祖宗还是能生存,能缓慢进化。原生性的东西------水,空气,食物,一天也不能没有。

                  “派生性事物”对于人类加快进化的脚步,非常重要,但其特点是“必然会被下一个新事物替代”。但是原生性的东西无法被替代,你去火星还得带着。

                  凡经营“派生性事物”的人们,必然地具有某种寄生性,当然他们一定强调本门本派对于人类存续的非凡意义。诗人当然很重要,不过敌人围城的时候,先饿死诗人和钟表匠是合适的。

                  而且大数据在未来的隐患,远远大于纸币。纸币放在你的皮夹里,至少不会杀死你------芯片就会,因为会给别人通风报信。这个东西,早晚要引人憎恶,如当年捣毁纺织机般地捣毁GOOGLE的数据中心,在我们这一代,说不定就看得到。

                  不过当下在新兴期,靠这个趋势挣点钱,那是很合宜,我也对FACEBOOK的股票有兴趣嘛。

                  通宝推:海峰,
                  • 家园 矛盾在于

                    没有完全市场流转的数据都是一笔糊涂账都是估计,完全看推算者的心情来设定相关系数,所以经常南辕北辙。12%可能没有计算农民自产等情况,甚至于工厂职工宿舍也计算于工厂工业投资一项了。计划经济时代很多是调拨,人力等情况很难用现价值来衡量。我前两天和别人在说前后三十年gdp变化的情况时举了例子:原来某地发改委自己完成五年规划,几乎不产生gdp,现在以500万外包给清华大学某研究机构,gdp可能增长了100倍,但是效用差距几乎为0.

                • 家园 是下面这个段子?

                    一,危机,以及和毛泽东有关的一个八卦

                    在这个文字开始之前,一直在想,是把八卦放在文字的前面还是后面,想想还是放在前面吧。这个八卦,正如标题一样和毛泽东有关。大致内容是,毛泽东在建国后某段隐居的时间里,曾经命令人把居所布置成当时类似美国超级计算机结构的样式。在隐居之后,他认为新技术革命不可避免会发生。于是就在那时候,派遣一批又一批的人去西方学习。从科学技术、历史文化、法律制度全方面的学习,其中不乏娃娃学生。而其中的思路是,这一批又一批的人中,迟早有一批会赶上新技术革命的爆发,为国效力。

                    八卦。一般在今天多指无从可考之说。还有另一面的是言者有心,听者有心无心。(估计看故事本身,很多人已经看不下去了,那不过是因为看不下去什么的那些人,心里已经对一些关于毛泽东问题上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定见,而与此相悖的都是谬论,如此云云)而这个有心与无心,又是各有分教,这里不一一说了,所谓我说我的你看你的你,你我各自想各自的就是了。(其实上面的八卦,以前写过次,呵呵)后面就是,我要借这个八卦开的话头,这个话头就是危机。

                  ——文中提到的是这个段子?如果是,这是“就达雅兄的备战经济说几句,兼及改革三十年”中你提到的

                  毛主席的文革开创出了这样一种方式,既通过让占社会人口绝大多数人的直接意志的表达方式来直接参与国家政治博弈,并以此来激活从彻底僵化走向暴力革命推到重来的政治博弈死循环这个所谓的周期律。
                  ——直接意志的表达博弈,目前能稍微理解的就是这一部分

                • 家园 你这哪里是不着边际的几句。。。

                  完全是对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新技术的注解嘛。

            • 家园 中国super computer的技术不是这样来的:

              当年尼克松访华,给中国的礼物之一就是IBM当时的新型大型计算机中的一款。

            • 家园 这种人口大量损失的说法

              人口损失都是以半数记,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三国时期,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人口损失是三分之二。(雍正摊丁入亩前,中国人口统计基本逻辑是计户不计口,就是计算多少户人家便于抽丁服徭役而不统计具体人口数字。这里说的人口统计是按照户为单位计算的。)王朝更迭人口损失比较少的就只有大清逊位与解放战争了。

              这种人口大量损失的说法,看到过很多次,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具体的出处。清末和解放战争,再加上抗日战争,这整个过程也是一个长达三十多年的动乱过程,可是人口损失不大。那么,现在有人说以前的历次王朝更替,全都损失了很多人口,只有最后这个用了火炮枪支这种热兵器的战乱时期,反而人口损失不大。这好象不怎么符合常识推理啊。我不得不怀疑,以前所谓的损失人口,并不是那些人死了,而是可能因为政权的控制能力下降,那些人不再受任何政权的约束管辖,所以没有哪个政权把他们统计在内了而已。

              拿三国来说,对魏蜀吴任何一国,这些人不交税,不服徭役,不能被抽壮丁,因此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这些人是不存在的。可是从生命的角度来说,他们并没有死去,也没有消失。

              而最近的这次清末到解放战争,一方面是时间近,很多人都还活着,所以大家知道人口并没有大量损失。但是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就是新中国共产党政权对全国民众的掌控程度,是历朝历代都不能比的。因此新中国第一次人口统计,人口数字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高。这也跟清朝摊丁入亩之后,以前很多被隐藏的人口都冒出来了一个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最初的那个不符合常识的悖论。

              • 家园 这些都是官方统计数据

                不过可靠程度吗,那就呵呵呵了,安史之乱时,全国只有200万户,安史之乱结束时300万户,又过了十几年,变成了400万户

                • 家园 就是说啊,官方只统计他们能够管辖的户口

                  就是说啊,官方只统计他们能够管辖的户口,战乱时期,大量人口是不能被有效管辖的,所以统计数字就小得多。但是并不能说不被统计到的人口就都死了,那样得出的结论,当然是很奇怪的不符合逻辑的。

              • 家园 你的说法是不对的。

                古时大规模人口损失在近代不是没有与之对应的例子。只不过你没留意而已。

                简单地举例而言,就有同治年间陕西回乱造成陕西,甘肃的人口损失,这是有历史记录的。同样太平天国年间江宁(南京),苏州的人口损失也是有历史记录的,而南京人在太平天国前后的族群变化也是有专门的学术研究加以记录的。更不要说南京三十万人的屠杀,也是大规模人口损失吧。鄂豫皖苏区的人口损失也都在历史记录里。

                而之所以我们感觉到近代的大规模人口损失没有古代那么严重,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现代医药的传入,导致至少军队里没有了瘟疫,而民间的大规模的瘟疫也被大大抑制。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中国历史的真实。这个大灾,包括了人祸,战争。

                当然。旧时月色所讲的农业生产体系崩溃所带来的人口损失,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 家园 可是近代中国人口并没有根本性的减少

                  近代当然也有人口大量流失的记载和事例,现在大家分析的导致古代人口流失的那几个理由,例如战乱,天灾,瘟疫,流民,大屠杀,这些事情,从清末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这个近代时期也都发生了,哪样都没少。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以及"三光政策"就是和古代那些屠城政策一样啊。

                  可是,最终结果却是中国人口并没有根本性的减少,清末四亿人口,经过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到了抗战胜利反而变成了四亿五千万人口,再经过了解放战争,等到解放后第一次人口普查,竟然变成了六亿人口。这多出来的一亿五千万人口,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战乱时期政府没有能力把他们登记在册而已。

                  所以我不得不怀疑古代那些所谓的人口减少,只是因为各个军阀控制的疆域和人口减少了,并不是那些人都死了。例如我们说的解放后第一次人口普查,其中并不包括台湾岛上的那些人。并不是说台湾岛上的那些人死了,而是他们不在新中国政府的控制之下,所以不会被登记在册,不在统计之内。

                  再说回三国时期,人口比汉朝减少很多,这其中当然有一部分是战乱灾害瘟疫的影响,死了很多,可是另一方面是三国时期地盘比汉朝小了,再加上忙着打仗,对人口的控制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很多人没有被登记在内。然后史料说隋文帝时期人口突然增长出来,那是不可能的,最合理的解释是隋文帝重新统一了中国之后,能够安安稳稳进行人口的登记造册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