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一)长期经济增长原理 -- 陈经

共:💬563 🌺4937 🌵7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没啥不好理解的,

                                        57年压缩了一批投资,被压缩的单位和地方,当然不满意,有怨言,现在也一样,4万亿放出来的时候,没有哪个地方政府和企业反对,反过来,如果压缩,则相反。

                                        毛泽东是斗争大家,选择斗争的时机和方式,是他的强项。

                                        • 家园 主席从56年中反冒进开始就一直持不同意见啊

                                          又不是57年底才表示反对。

                                          56年,政治局同事大多数支持总理,不赞成追加投资,主席就算坚持己见、很生气,也只能承认现实。

                                          到了57年底,冒进反了一年多,外面说你是秧歌王朝、国内有人说共产党不能领导经济,地方被命令式下马、压缩折腾得头大、抱怨,看到波浪起伏的经济数据,政治局的各位巨头会全然无感?要知道,共产党全面执政才8年,太缺经验了!

                                          在南宁会议上,主席已经变成多数派了。

                                          ————————————————————————————————

                                          其实,只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序理清,不需要那么多阴谋论来解读。

                                          • 家园 我没啥阴谋论。

                                            之前,毛泽东手里既无证据,也没有下面的舆论支持,更重要的是,他也拿不出替代方案,所以也只能表示不同意见,没什么实质举措。

                                            58年,一套组合拳,先批,再提出自己的设想,力促落实。这是毛泽东的套路。

                                            • 家园 各自保留吧!

                                              毛泽东是斗争大家,选择斗争的时机和方式,是他的强项。

                                              至于58年,也和你想的完全不同。变化比计划快多了,大多数时候是被推着走。

                                              57年底,号召利用冬春大修水利,各地就反应劳动力调配问题、上下游受益、受损均衡问题,提出高级合作社太小了、希望办大社,各地也自发出现联队、联社。

                                              3月成都会议,讨论大社问题,通过《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地合并为大社的意见》: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

                                              会后,各地农村开始了小社并大社的工作,很快就出现了“共产主义公社”、“集体农庄”、“人民公社”,相互参观、攀比、放卫星。

                                              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

                                              接下来,公社化成了运动,10月底,全国参加公社的农民超过99%。

                                              再下来,问题开始暴露,……

                                              那有啥一整套计划啊!

                                              • 家园 你大概是混淆了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你此贴所要说的是实际是在大跃进中,毛泽东施政的具体措施是否有一个事先固定的计划,这显然是不可能有的,就如同打仗,战场上瞬息万变,自然得所机应变。但这只是战术,战术要服从战略。啥是此次毛泽东的战略?

                                                就是要在经济上要来个大突破,超英赶美。以前的反冒进,是自我设限,没有发挥群众的主观创造性,挫伤群众的热情,所以是错的。

                                                改正,要解放思想,不要泼凉水,要发动群众,发挥群众的主观创造性能动性,凡是符合共产主义大方向的试验,要敢想敢试。

                                                但是,这种政治动员的经济活动,必然是以政治正确与否为标准的,那么在当时谁打算戴政治落后的帽子?所以如“在有条件的地方”、“有计划地适当地”这种约束性条款,是不可能有作用的。

                        • 家园 出问题是59-61年

                          南宁会议是在58年1月,可是毛在58年11月就在纠正问题,看到没有,为什么仍然产生问题?

                          建议你读读那时,毛和刘邓本人的讲话。问题总是很复杂的,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

                          最近国内清网,国内网站上连刘少奇选集也被清理了。提供一个网址,提供了刘邓毛的主要著作:

                          外链出处

                          • 家园 您是说 他老人家10个月内观点就自己掉个了》?

                            然后,被蒙蔽欺骗架空到62年》?难得您认为问题是复杂的,这个观点我双手同意!!!

                            • 家园 观点和形势有关,形势随时间而改变

                              毛从58年10月开始,最早开会谈这个问题是11月2日郑州第一次会议,在比较全的毛泽东文集中,能找到7篇文章,反对浮夸共产风。

                              毛一直在和官僚们斗争,不是被蒙蔽,而是无法让官僚们相信这会出问题。你在这里又在假定,毛一句话,官僚们就该听从,实际上,当时有一段时间,官僚们都不让毛参加会议,参加了也不让发言,毛曾带着宪法要求发言。

            • 家园 黑翼兄,引用廖伯康的东东要慎重

              宋文彬文史资料研究:疑似“被老混混”的廖伯康

              60年代何来所谓“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廖计算“四川死1000万人”,他自己说是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来的,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文章,建国后第一本《中国统计年鉴》,是1981年年鉴,第一份人口年鉴出版更晚。这就是那个被称之为“封闭时代”的特征,那么,廖又是如何“穿越时空”、把中国统计事业改革开放提前了四十多年的?

              • 家园 再引一个廖伯康的神数据

                出自杨继绳对孙经先的回应: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

                十、《墓碑》引用四川省一位工作人员在饭桌上的话说:涪陵专区“死了350万人”。经查证,涪陵专区三年困难时期共有10个县,这10个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人口数为423万人,到1957年也就是450万人左右。如果涪陵专区真的“死了350万”,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有多少人口出生的,这就是说1962年涪陵地区就只剩下100万左右的人口。然而仅仅两年以后,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涪陵专区的人口总数竟然由100万人猛增到372万人。这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由此就可以看出《墓碑》这一说法是多么荒谬。

                “死了350万人”,出自《墓碑》第10版第250页。孙先生说的“一位工作人员”是四川省政协主席廖伯康,我不是在饭桌上听他说的,而是引用他的文章《历史长河里的一个旋涡——回忆四川“肖李廖事件”》中的内容。廖伯康当年是重庆市团市委书记兼重庆市市委办公厅副主任,七千人大会期间,他们向杨尚昆汇报了三个多小时,反映四川大量饿死人的情况。他的文章介绍了向杨尚昆汇报的情况:“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苗前明到涪陵召开川东片区组织工作座谈会,会后路过重庆时,提到涪陵地区各县加在一起死了350万人;雅安地区荥经县委书记说他那个县人口死了一半”。孙经先否定廖伯康的根据是:“经查证,涪陵专区在三年困难时期有10个县,这10个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人口数为423万人,到1957年也就是450万人左右”,所以不可能饿死350万人。孙先生搞错了:1953年涪陵地区不是10个县,而是11个县(包括1959年4月并入重庆的、有54.5万人口的长寿县),1953年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是477万,不是孙经先说的423万。(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公安部三局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版,第73页)

                这荒谬的数据连自家内伙子都不好意思了:

                廖伯康的这个例子中死亡比例这么高确实不同寻常。孙先生提出质疑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有进一步的证据,我也愿意更改书上的这个例子。

        • 家园 朱总的宝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恭喜:你意外获得 16 铢钱。1通宝=16铢

          作者,声望:1;铢钱:0。你,乐善:1;铢钱:15。本帖花:1

        • 家园 这是河里对朱最公正的评价。

          好多人攻击他,因为觉得下岗,破产国企的事。这有点太用感情代替判断了。

          对这种政治人物,也就是当家人,重要的是看家交到他手里是什么样子,他交棒时是什么样子。这期间的差距,还有他交棒后由于他以前的施政造成的后续影响有多大,才是判断他功过的可靠线索。

          朱稳住了苏东坡后的不稳大势,并且逆势让国力反而大进了一步,这是大功劳。许多政策,现在的政府仍然在吃红利,比如巨无霸盈利的垄断央企,比如入关等等。也许这些不正规或是有隐患,但他们在自己历史阶段做出了正贡献,并且在后续影响中也提供正力量。如果以后隐患扩大,那也是后代政治家们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没有人能提供10全10美没有后患的解决方案。

          象甘地、曼德拉那样的,不管内部还是外部都当圣人佩服的,经不起这种检验,他们只是一种宣传品或是麻醉品而已,因为让所有人满意,其实是因为他没有坐真正实事,实事都有痛苦的。

          通宝推:empire2007,Juventus,forger,flux,三笑,啰嗦,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