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一)长期经济增长原理 -- 陈经

共:💬563 🌺4937 🌵7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 家园 如果不能回馈或回馈的很少,那算什么?

                          比如基督教的在历史上一直有些小派别(现在也有),为了宗教目的,结成共产、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小团体,他们除了精神,还什么也不要呢。在世俗社会,取得自己的劳动报酬并自由支配,是最基本的权利。

                          在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出于效率和公平的考虑,把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社会化,这是普遍现象,并不是公有制所独有的,而且这些基本都是通过全民参政,合法授权的,全体国民通过交税完成的。

                          “在公有制覆盖的人口减小后,劳动力再生产的价格也飞速攀升”,在中国当然不是事实,中国劳动力价格在1980年代后,尤其是在2007年之后,大幅度的提高,一则是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主要是大量原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行到比农业生产率高的工商业就业),二是在2007年左右,中国过了刘易斯拐点,农业剩余劳动力不再全面过剩,去年,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已经开始减少,所以这些年工人,尤其是蓝领工人的工资涨幅最快,原因就是劳动力的供求关系的逆转,议价能力增强。以中国的人口趋势,在未来20年,除非发生经济大崩溃外,不会逆转。这即不是资方的善心,也不是什么“低端产业开出的工资难以支持劳动力再生产”,你可以问问一个个拿着酷派、金立手机的罢工工人,他们哪个打算回乡种地?现在回乡种地,什么税也不交,还有些农业补贴,绝对不会饿肚子,但他们99%都不会愿意!即使是现在的罢工,也是为了自己的收入更高,生活更有保障,劳动强度更低,自己的发展空间更大,而不是30年前的打工者就是为了吃饱饭。这就是前后30年经济绩效的区别。

                          • 家园 你说的价格,我说的成本

                            是否独有要看社会发展阶段,与其说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如说是发达国家能编织社保网络,七八九十年代中国不是发达国家,中国是高积累阶段用土办法和各种渠道让地方集体自己解决。

                            税收支持的中国的社保网络也是很晚才铺开的,之前有这个钱么。

                            劳动力再生产的价格,前边说了,养老携幼治自己,医疗教育之类砍不掉的花销。工资涨幅证明什么呢?前边已经说了工资必须提高来应对这个成本。工人玩得起消费品不等于看得起病买得起学区房让子女有进一步发展空间。甚至现在北上广光凭房租就能挡死很多外地人干低收入职位了。你说的玩手机的工人不知道是不是在群租。

                            像裕元工人这种也说不上什么争取发展空间,拿他们的工资算算,如果在城市,他们的子女上什么学,他们看什么病。

                            民工真不回去吗?他们很多还是攒钱回农村盖房生子,知道城里住不起。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
                            • 家园 你的诉求好理解,就是想要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

                              也合乎情理。但其实你也明白,社会福利和保障是要受制于客观物质条件的,不可能脱离现实。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平衡愿望与现实的矛盾呢?

                              方案1:是提出一个美好的承诺,但是永远也不说什么时候兑现,承诺的实际内容在现实中,是被让受众自己解决。

                              方案2:把实际情况说清楚,只承诺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如果做不到,自己下台。超出承诺部分的,也恕不提供。

                              让我选,我选2.

                              • 家园 我不是提诉求,我是比较成本

                                你我的区别是,我认为劳动力维护生产的成本,在当年条件下,通过由集体或国家等绑定个人全寿命周期的实体直接提供服务来补贴,虽然付出了个体自由代价,但是算社会总成本时更划算。

                                而你认为交给市场化,再经过税收补贴,靠市场调节能获得更高的效率。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的最直接的观察来自教育兼并:对于稀缺资源,资本更愿意收缩产能获得高额利润,这显然加大了整体成本。

                                如果不从手段从程度上考虑,我也认为影响广泛的成本压低对竞争力的优势很明显,食品,交通,医疗,住房,教育等等,最后会影响每一个产出的成本。为了整体竞争力,人为扭曲这些要素的价格,至少在成为发达国家前是值得的。

                                就现阶段而言,食品价格可以放开,但是教育(绑定房价问题)和医疗价格要压。

                                关于承诺这件事情,我看无论是红色路线还是白色路线,都没能说清代价和风险,或者理论上说清了,实际上大部分人无法理解。前三十年大部分人对党的性质和党内组织生活没有理解就凑上来,几十年党扩大几十倍,斗争一旦全党化甚至党外化,组织和群众都受不了;然后过渡十几年发现不“胡整”也各种坚持不下去,开始吹市场经济,结果半吊子们盲目下海MBO,该改制不该改制的一锅端,害了国家惨了个人的例子我见到的也很多。

                                以我所见,承诺,个人对个人可以说清,群体对群体是玄学。实践起来,既然你肯定要误解,对统治者来说,因势利导的忽悠反而是最理智的选项,当然这个误导权力也必然被滥用。

                                这是现在组织技术的局限。

                                • 家园 我认为隐形化,社会总成本实际也高,

                                  只不过在价格上表现不出来而已。

                                  凡是模糊,就是成本。

                                  • 家园 该不该隐形化看社会阶段

                                    中国长期外没有马歇尔援助那种量级的资本,内没有沙赫特那种水平的金融财务人才,管理技术,全民文化水平长期落后,在农业为主的生产力基础上不用政治组织方式,改用现代资本管理,这是弃短用长。

                                    90年代社保没铺开就坐视老保障机制完蛋,搞三大改革,这叫没过河就拆桥。现在劳动力成本通过买房上户口,学区房等手段绑定土地财政了,造成生活成本飞涨,这就是寅吃卯粮自废武功。

                                    产业升级如果不顺利,劳动力成本又上去了,导致中低端市场丢失,下一步还能走吗。

                                    政委关于长期增长的重要性我还是同意的,不怕一时慢,就怕没发展空间。对中国,一时增长多几个点远不如进退有余裕重要。

                  • 家园 80年代以前,教育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很大,据说有20%以上

                    八十年代以后,教师的工资成了大问题,县委书记作报告是当作极大负担来强调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