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家庭乘用车的全电能趋势与路径-兼评钟发平代表发言 -- lxgw

共:💬98 🌺256 🌵1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家庭乘用车的全电能趋势与路径-兼评钟发平代表发言

    家庭乘用车的全电能趋势与现实路径

    -兼评钟发平代表2014年全国两会发言

    (一)

    电动汽车的历史几乎与汽车的历史一样长。以前谈到过这一轮电动汽车的发展的基础,是家用汽车工业以及更大范畴的机械工业向电子化,智能化控制方向转化的长期积累。 从这一角度来看家用汽车全面向单一电能源体系靠拢是长期进行中的大趋势,全面电能化只是个时间问题,是迟早会发生的。这是这一轮电动汽车浪潮最具根本性的历史背景。今天完成家用车供能全电力化的最后一步就是迈出动力系统由内燃转为电动.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1,通用汽车旗下Chevy Volt沃蓝达 充电增程型电驱动混合动力乘用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2,丰田汽车Prius普锐斯可充电混合动力乘用车

    ========================================================

    今天的家用汽柴油车用户转向目前成熟电动车应该是不会有任何主观差异感受或适应性问题的,因为如前述所有与用户相关的人机界面都与今天的内燃机动力汽车没有任何不同。换言之,如果主观感受上与现代内燃动力车有很大差异,特别是负面的差异,那说明该厂商远未达到现代汽车生产的技术水平,无论是汽油车还是电动车 。这是今天用户应该留意的一个问题。

    从中国家用车工业的发展角度看,电动车发展有两个技术上的好处,1,避开了长期技术短板,中小排量内燃动力系统这一还需要长期技术积累的薄弱环节,2,领导电驱动系统的技术发展与储备。历史已经证明,电子控制系统的弯道超车与机械工业相比要容易,而相关产业链的现实基础在中国已经基本具备。但是现实中产业政策在这一点上认识不够清醒,不够具有前瞻性。事实上选择了一条已然夕阳化而依然缺少成功希望的困难的产业道路。

    从中国国家能源战略角度来说,发展非化石,特别是非石油能源的意义是极为巨大的。在今天,一个国家能源战略结构确定,这个国家的一切重要政策行为几乎可以完全预测。降低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对中国赢得更长的战略崛起时间,获得更为有利从容的内外部政策环境,特别是未来煤炭能源使用模式面临重大挑战时(保括煤炭在内的所有化石能源使用未来都将逐步从分散走向集中),其所具有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但发展电动车对中国工业界的挑战同样是很巨大的;与别人不同,我们最大的难点与在于整体系统的整合平衡能力。中国机械工业的短板无需讳言,在和他国相比时,家用车其他系统我们还没有完全跟上,而系统整合上,该行业也仅仅是开头而已;但是,从全球角度看,家用车其他系统己有成熟的商业设计市场存在,没有技术封锁或壁垒,所以由一个具有较强系统整合能力与经验的相关行业领导这个研究开发过程不仅是可能的,也是技术上比较现实的选择。这里的相关行业似乎以电子通讯与控制方面比较合适。但是,这所面临的现行产业政策阻力会是相当大的。这也是历史事实。决断需要战略上的勇气。

    而作为电力驱动与动力储能方面,我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技术差距还没有太大,大家都在起跑,我们在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还可能让我们占有技术路径较短的优势,这也是让电子等产业牵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相关技术难度不在机械工业,而在电子工业。

    美欧在这个问题上争取资源争取发展时最长引用的对手是中国,这至少从侧面验证了各国都意识到这对中国的长远意义;同时应该指出,他们的能源格局在电动问题上远没有我们迫切。另外一个真正大规模投入,事实上技术领先的是日本,他们实际上执行的是只做不说的政策。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家用车生产商都全面投入了动力电能化的大潮,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技术路线图上的差异,而不是根本方向上的差异。(钟发平代表在这一点上的认识还停留在多年前的思想发展水平上.)

    世界主要厂商在目前技术路线上主要分为两个阵营,其区分是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展望的不同。通用,丰田为主的一派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最终成就持怀疑态度,所以他们选择的是跨过锂离子动力电池或其他化学电池阶段,从混合动力直接过渡到纯燃料电池阶段--注意,他们全部都是电能驱动的,除了最早期的混合动力车型,如丰田Prius。

    另外一派以日产与目前其他纯电动车厂商为代表,他们认为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在自身改进,与整体系统整合,以及系统各部分代偿协调后是可以达到并满足相当一大部分实际使用要求的,而燃料电池的研发推广难度之大在相当长时间内没有实用化的可能。这一阵营第一次完成了新一轮家用车全面电能化的实践,并成功推向了大众市场。这是一个有着划时代意义的成功。

    还要指出,通用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车的最先行者之一,而丰田对此研发甚至早于其混合动力方案。他们两家虽然放弃了全锂电动力方案,但通用沃蓝达的串行混动最终驱动用的是电动,取其更高的能源效率,而丰田在将Prius电池由镍氢更为锂电外,在很短时间内就拿出其可充电的Prius车型,都是得益于他们早期锂电上的技术储备。值得提及的是钟发平代表来自的科力远公司目前刚投产的产品还是车用镍氢动力电池,而目前的车用镍氢动力电池技术多源出自丰田。

    还有一个事实不能忽视,这就是丰田尽管放弃了纯锂电动力方案,但Tesla公司一个最为重要的战略投资者不是别人,正是丰田。我们提醒读者留意,钟发平代表则应该无需我们提醒吧。

    丰田的混合动力方案在开始时市场压力极大,钟发平代表当时显然直接忽略了美国的丰田经销商当年的心情。客观上人们难以接受的一个原因是丰田的市场定价策略。简单说,丰田定价时已经将使用年份内节省的汽油费算在车价内一次性向用户收过了--换言之,丰田变身能源供应商,支付其开发费用。后来甚至把政府税收补贴也算计在内了。当然,后来石油价格上升,Prius也越卖越好,价格更为坚挺。比较混动早期的销售与纯电动(锂离子电池)的销售,你会感到其实人们接受锂电纯电动要更快,当然,混动所做的市场教育与市场铺垫也是原因之一,这是要承认的。Prius最初引进国内时,标价之高有过之无不及,27万左右的价格基本来自拍脑袋,每个城市的销量几乎可以用手指头数过来。从多种角度看,目前锂电纯电动的价格大部分是由于制造成本推高的,而混动,特别是搭载小容量镍氢电池的简单模式的混动车型,其利润率还是远高于一般汽油车的。

    (二)

    总结前文,我们可以理解混合动力从丰田开启这一车型概念开始就是为向全面电能源化而采取的一个中间步骤,过渡步骤,是为顾及市场惰性,为技术进步赢得时间和资源的一个策略性步骤。虽然表面上丰田走的是折中的一小步,但实质上其市场表面之下的全面电动技术演进进行的快速而坚决--小步快跑,不声不响是最好的描述。名为混动,丰田普瑞斯实质上在推动家用车全面电能化的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投入应用的全电车用空调出现在普瑞斯上,第一个全电驱动水泵出现在普瑞斯上,至此,汽油车上动力系统上的最后一根传动带(链)也消失了-这都是出现在全电动车真正投产之前。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图3-5丰田普瑞斯混合动力系统方案核心与工况示意简图

    =========================================================

    此处举丰田为例是希望说明一个越来越清楚的事实,从技术发展上看,混动或纯电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甚至也不是当前新能源汽车问题的关键或中心,整个系统与各个部份向电能驱动转化的比例程度与成熟程度才是衡量这一革命进展与技术能力的根本。因此,钟发平代表人未语而言已失:问题就提错了。

    钟发平代表题为混动与电动之争,而满篇所言实为电池。那么混动/电动与不同化学电池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说汽油车是人类起源的非洲,那么走出非洲之后,混动与纯电动的距离如同欧洲与亚洲。 从化学电池的发展史上,锂离子电池之前没有一种电池有可能性应用在纯电动力环境下,锂电的重量/体积能量密度让我们看到在一定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纯电动存在可能性。从这种意义上说锂离子电池标志着的是乌拉尔山和好望角。 纯电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与锂电划上等号,成熟的纯电动系统随时可以将锂电换为更成熟的车用电他系统,无论是燃料电池或是其他的新大陆。

    同样,混动也同样可以与任何具体的电池类型相结合,事实上可以运用在混动上的电池种类更加宽泛,甚至铅酸电池也完全可以做混动,差别只在整体系统整合在何处取得平衡。同时锂电混动不仅已经出现,(如普瑞斯,比亚迪及所有插电混动),从发展趋势上看锂电混动将是未来主流。

    但反过来,从电池方向看这个问题时我们会发现,钟发平代表所真正代表的镍氢电池却只能与混合动力方案相结合,其技术是没有向全电动电池过渡的可能性的。其重量/体积能量密度已经决定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即便是整车全是镍氢电池,其储能也未必够日常所需(镍氢电池全电动的实验是存在过的,但没有量产可能)。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比镍氢翻了一番,也就是大致相当于镍氢电池与铅酸电池的关系--而只有到了这个能量密度,纯电动才第一次出现了在家用乘用车这个尺度上应用的可能。然而,没有纯电动实用价值,而又不顾一切投入车用动力电池行业的话,镍氢电池业只有将自己与混动绑在一条船上了。想来这是钟发平代表此番发言背后的真正含义。

    将锂电与镍氢电池相对立讨论显然是带有特定地区与特定时代特色的现象,反映出踏错产业节奏的现实,而把这一话题进一步扩大到本风马牛不相及的混动与电动的产业政策方向上,反映出某些领域的产业惰性有多么强,而寄望政策保护的心理依赖有多重。究其根源,技术发展的理解与自身专业上开拓性创造性是应该积极努力的方向。镍氢电池行业要用科学技术实事求是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头脑,创造自身产业的新方向,挤入车用动力电池市场不会有前途;而混动车行业也不应该出现镍氢电池为主这种悲哀的产业局面。现实中新能源车的哗众之言不是少,而是太多。新能源车的根本在于与内燃动力车之间的份额之争,而不是内部的相互市场对立。如前所述,后者不仅不符科学技术发展事实规律,也模糊了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也是我自觉不得不下笔的原由。

    另外要指出,系统的整体平衡整合是乘用车电动化革命中带有决定性意义的工程步骤。混动与纯电动在系统整合上有各种巨大差异,甚至其差异不小于其各自与汽油车的差异,但它们都需要大量而复杂的多因素平衡整合工作,在方法上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相互借鉴,甚至直接借用的意义。所以,如果说日本离核武器只有一把镙丝刀的距离,那么纯电动对丰田来说已是囊中之物,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更让人满意的动力电池。希望国内有乘用车企业也能有这样的技术储备。如果说钟代表的发言能告诉我们什么的话,其言下之意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待续)

    lxgw:【原创】家庭乘用车全电能趋势与路径-兼评钟发平代表发言2

    lxgw:【原创】家庭乘用车全电趋势与现实路径-兼评钟发平发言 3

    lxgw:【原创】家庭乘用车的全电能趋势与路径-兼评钟代表发言4

    lxgw:外一篇:续评钟发平代表2014年全国两会发言

    通宝推:乔治·奥威尔,青木堂主,桥上,明心灵竹,怪味可乐,独草,匆匆过,莫飞,发了胖的罗密欧,北纬42度,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最近对Volt这个车很干兴趣,不知道楼主意见如何

      这个混动据说比丰田的prius理念不同,更合乎实际用途,只是不知电池是那一类,有没有什么明显的问题。

      • 家园 Prius叫混动, Volt叫增程型电动

        普锐斯的电池与内燃机分别可以联入驱动。沃蓝达只有电驱动,内燃机只负责给蓄电池充电。

        关键点在于是否是锂离子电池。 如果普锐斯是锂离子电池,是可以接受的。

        沃蓝达是锂离子电池,个人认为唯一缺点是电池仓位置突兀。当然,这也是任何两套能源系统共同面临的设计困难, 系统复杂,布置有难度。

    • 家园 你说的不完全对。

      1 我们决不能因为内燃机是短板,现在看到可以走“电动车”的“捷径”在家用车行业实现赶超,就去一窝蜂做电动车,忽视或者放弃本来就落后的内燃机技术。

      2 电动车不是万能:首先,电能从哪里来?因为电动车增加而导致发电量剧增的话,电动车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能量消耗和降低排放?电动车降低的排放会不会被发电厂“补”起来?其次,很多载重、大型车辆现阶段无法使用电动机。最后,电动车的续航和废弃电池的处理,恐怕不容乐观,特别是后者,废弃电池的处理,恐怕会和“环保”的出发点背道而驰。

      3 认为电动车是个机会没错,但认为那是捷径,就错了。说实在的,我国在电动机、电池技术上面,也落后于发达国家。

      • 家园 烦请读完全文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读完全文,分清主次逻辑关系,而不是断章取义,拿自己‘感觉’到的一两点来‘自’立个靶子来批判。我不在乎被求全责备,但显然很多看法是在完全无视文章整体或科学与社会的现实。

        1.家用乘用车已经不能只从汽车工业,机械工业自身来看,家用乘用车是交通体系的一部分,正像多年前就说过的,只看跑多快不是高铁。等家用乘用车要靠女人卖肉来推销的时候,这个行业是不是要考虑一下:what the fuck is going on?! 这篇文章点的就是这个题。至于中国的小型内燃技术,真正推动‘放弃’的不是我,始作俑者是那些所谓‘专业’的从业人员。老百姓嘴里一口一口省下来的,让你们交学费,怎么?现在老百姓失望透顶,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们还TMD有意见?!至于说一窝蜂不一窝蜂,内燃已经几窝风了?

        这是什么问题?这是逻辑问题。

        2.请认真读完原文全文,这几个问题文章中也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解释,还依然是逻辑和立足点的问题(参考:lxgw:【原创】家庭乘用车全电趋势与现实路径-兼评钟发平发言 3)。这些问题反复的提出充分说明我们的基础科研工作不踏实,或者说基础科研的普及工作太缺乏。这应该打谁的屁股?请参见以上问题1.

        大型车辆的问题,一请参见问题1,我们目前讨论是家庭乘用车;二,原文中也已经有了涉及与讨论,请查阅(参考lxgw:外一篇:续评钟发平代表2014年全国两会发言)。家用乘用车的内燃技术和其他内燃技术不是一回事,但想来,兄台应该知道包括混动在内的整体电动化在大型设备上的努力与进展。

        3.没有人说过电动车是‘捷径’。我一直的观点是科学是没有‘捷径’的,但技术的产业发展是必然会也必须要有取舍的。这个取舍最重要的是比较。把内燃与电动化进行比较,结果是什么,从任何一个尺度上看都已经很清楚--特别要感谢当前中国家用乘用车行业的‘努力帮助’。我只不过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科学普及。

        中国的技术落后和‘捷径’与否没有关系,什么人才会说电动落后那我们继续抱着内燃吧已经很清楚了。还是逻辑问题。但必须说清一点,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是把‘科学’当‘技术’玩弄,再把‘科学技术’当婢女使唤。指望一两个魔术‘神功’就老子天下无敌了,那什么方向都救不了你--中国目前的家用车行业也已经完美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相关的有一点我个人是赞同的,这就是中国对家庭乘用车电动化的参与目前是在什么水平上?这个判断和估计是需要的,但无论这个判断估计结果如何,都是不能作为传统内燃技术不向电动化过渡的理由。那种‘聪明伶俐’是要不得的。

        我现在说的你只是还不习惯而已,慢慢会习惯的。

        谢参与!

    • 家园 再复口水:你的捍卫才刚刚开始,子姑待之

      你说的一点没错,就像我后记中所写,钟发平事本为枝节,这篇东西开始铺垫的,这整个系列根本上针对的就是你这样的人--目标就是你们。

      是的,总结第一句:内燃与电动化的矛盾是家用乘用车领域最主要的矛盾。一点不错,就是说你们。剧透之下,让你心惊肉跳的才刚刚开始。

      你这么晚才跳才是意外的。

      对基本科学原理没有深刻理解,缺乏基本逻辑能力,但是捍卫利益的勇气‘气贯长虹’,这就是这一派一直的典型写照,而多年前所谓的‘口水’就是指这一派。你们这样的发展到今天‘培养’出钟发平这种奇谈怪论,就可以知道这一派已经走到什么样的极端了。

      不懂吗?对概念数字细节莫衷一是的时候,只有基本原理与逻辑有意义。在当前所谓‘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概念体系还在摸索的混乱阶段,这是唯一可行的方法。镍氢电池还在天天说赶上锂离子的能量密度了呢,你信吗?well, 你可能真信--这就是是否基于专业科学训练发言在‘逻辑’上的区别。

      换句话说,原文中就算把所有数字全部抽掉,全文依然成立。再换句话说,再过3-5年,乃至10年,数字细节都不再准确的时候,此文逻辑依然是成立的。这就是写作的初衷。是否实现,子姑待之。

      在这个议题上,我们观察了近20年,换言之,也‘忍’了近20年,我们的眼光放在哪里?你以为我跟你争的3-5年的长短?!

      请回去重读全文。

      ===========================================

      你开骂的所有问题原文中都有详尽上下文逻辑解释,说再多,一心自由裁剪,断章取义的人也是无可救药。但有几点要提醒:

      1.本文写的是‘家用乘用车’,具体是‘中国家用乘用车’。在一个狭小的行业领域内,混淆各种尺度一切动力系统的差异是某些人在这个领域惯用的手法。没有私人小汽车,中国就发展不了内燃机了?!

      (看着眼熟吧?那么多年过去,这个提问依然成立;这也是我们多年以后还会重回今天这一议题的基础。现在证明那时候谁是对的,未来还会继续证明今天谁还是对的。为什么?就是被尔等嗤之以鼻的‘历史逻辑’与‘技术逻辑’。‘利益逻辑’过去是错的,今天是错的,明天还是错的。)

      2.对于一贯无视战略,吃技术嗟来之食的,谈尺度差异,宏观意识如对牛谈琴。我们就先说技术细节。既然兄台今天同意抛掉钟发平与丰田这个累人的‘包袱’,那么希望你坚持到底,把中国小型内燃的‘革命’思想坚持下去。然后我们以后不断回来看,看究竟是谁先跑路。如何?再借一步问,诸位‘拿市场换技术’,嗟来之食吃了快近20年了,准备继续这‘一口口’再吃多少年?

      3.逻辑与思想方法是根本。有些人面对在科研上投资‘几百亿’就鼓吹后悔,对立科学与技术,拿小女人买菜锱铢必究的精神搞战略选择,这是‘细节’还是你的‘屁股’?科研基础是什么?你的擦屁股纸?你的屁股自我感觉太好,可以无视科学与逻辑了吗?

      你饭一口一口的吃喂到昨天的‘内燃’嘴里就都是对的?喂到明天的‘电动化’嘴里就不是技术积累?难道就是因为TESLA?难道就是因为‘几百亿’没回报?‘内燃’回报的是谁?是什么?大气?环境?交通?能源?

      还是因为丰田给你说不靠谱?!一边暗恨钟某人拙劣演砸了,一面抱住‘混动’就是好来就是好,再一面说内燃长命百岁。你还不是逻辑问题?那是精神分裂问题?

      既然你认定一切谈论混动的技术限制是‘非礼’混动,而你又完全不同意我关于混动的效率上限的结论,那么你给出来一个‘混动’的效率上限吧。让我们看看你的细节怎样转化为‘结论’--是的,我们还是谈逻辑。

      这里再次展现无遗的还是西河经版的传统逻辑,科学理性上的自卑自恨,甚至自轻自贱,源于逻辑上的轻浮市侩。貌似‘中庸合理’,实则虚妄,甚至狂悖。原文中的评价叫中肯礼貌,现在的评价是实事求是。

      4.相对整个系列来说,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文中提及的‘给出路’的思想。为什么要先在这里‘给出路’?原因就是在于这是一个历史遗留与历史积累问题,我们必须面对历史;但这绝不意味着就可以扭曲历史,罔顾现实并绑架未来。钟的‘表演’已经告诉我们,有些人准备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就是拿此事为由的根本原因。至于这个出路某些人领不领情,那要自己选择;我们说过了

      --没有人杀你父母,但若谋财,此路不通。

      ==================================================

      只要钟某人未来拿不到国家补贴,此文之后,他这一节就可以翻过去,我们不再关心;而你的‘捍卫’才刚刚开始,子姑待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补:镍氢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前景问题的简单介绍

      将混动与电动对立是原帖反对并希望避免的局面,因此下笔多有保留,回避了将镍氢动力电池的一些敏感问题。现在看,回避不是办法,有必要做一个简单介绍。

      ======================================================

      1.镍基电池未来的发展会不会让它也有加入纯电动行列的可能呢?

      首先从目前的化学看,要镍氢电池能量密度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锂电现在的水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而锂电也不过是让我们刚刚看到了家用车纯电动的这种可能),诸多安全实用等方面因素也限制了大容量镍氢电池的应用。(镍氢动力电池与一般镍氢电池有着很大差异,前者能量密度更低)。未来镍基电池如果要发展也是化学上根本性的变革,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2. 镍氢在混动上的命运。

      化学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难度高是一个共性问题,不是锂电所独有;根本原因在于基础科学上几无进展,这不是应用技术可以变的‘魔术’。镍氢动力电池最高应用水平应该就是混动,而即便是混动。锂电在性能上对其应用的威胁也是明显的,目前唯一有阻碍的是生产成本。正文说过,在目前家用车混动这个电池容量尺度上,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在镍氢的两倍左右,换言之,如果锂电的成本降低到镍氢成本的2倍左右,镍氢的混动优势也几乎完全丧失殆尽。(目前镍氢厂商给出的数字是3倍左右。)

      同时,要看到这一点的基础,是丰田在多年从事镍氢电池开发后将镍氢电池成本的大幅下降。这也是丰田镍氢开发的最大成果。镍氢的成本降低与生产规模有直接关联。同时,这还是Tesla押宝通过生产规模扩大来降低锂电生产成本的重要原因。对于锂电来说,目前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规模,二是化学;而镍氢目前除了规模之外,别无他途;而其规模潜力已经有限--丰田镍氢混动对中国市场的需要远远超过中国市场对镍氢混动的需要。

      "好"消息是在混动电池尺度上将锂电真正规模化的努力还很有限。换言之,目前将锂电混动规模化可能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机遇。这也是为什么原文中鼓励比亚迪尽快稳定其混动平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不得不提的一点是,比亚迪的锂电方案对其扩大规模又是一个巨大的技术挑战。(另一个竞争者万向集团也面临几乎同样的锂电方案问题。)

      3.纯电动方面。锂电在什么时候,哪个能量密度上可以实现纯电动在哪个范围内的实用,这需要另一篇大文章来讨论。我们现在可以明确确定的就是这个好望角已经出现了;而且面对不同的交通整体战略,家用乘用车的纯电动化正在变得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一个国家的整体交通战略将决定电动车什么时候在这个体系内‘成熟’,而不是反过来。这一点上的相对关系是后续文章将要阐明的一个问题。

      4.除了家用车混动,镍氢在其他领域还有没有发展可能?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复杂的。理论上说能量密度要求相对不敏感的环境下是可能的,比如,固定环境等。然而实际上在锂离子电池应用大规模起步后,这种可能就越来越小。即便是大型动力的混动,锂离子电池的机会也比镍氢要大--因为家用车的纯锂电已经走在前面,而镍氢动力的大型化无论是技术还是生产,在此尺度下还都是空白。(原稿中在这一点上对镍氢是留有很大余地的)。在固定应用方面,锂离子电池已经将这一手段作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整体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成效明显;而不远处燃料电池更已经为此积蓄了数十年的力量。镍氢在此方面的研发远远落在后面。最近几年大家目力所及,锂离子电池在消费领域也已经在迅速压缩镍氢电池的生存空间。后者在便携,大容量,宽环境裕度,以及寿命方面都是目前镍氢电池无法竞争的。

      镍氢研发的眼睛继续盯着锂离子也已有为时过晚之虞。

      无论哪一个方向,无论哪一项具体技术,生命就是科研,关乎其存亡。无论是大意放松,还是丧失信心,投机取巧走旁门左道的结果会是什么已经一遍一遍被历史验证过了;而在利益横行的环境下,结果可能比你可以想象的还要糟。

      这是金玉良言,还是枪棒匕首,识者自知。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再复楼下口水贴

      本文写作的一个非常注意的问题就是尽量少的引用数字与所有可能引起口水的主观‘细节’,尽可能浅显的谈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逻辑问题,这一点在后记中已经写的非常清楚了。

      多年前说过,不谈这方面问题是知道这里面恬不知耻断章取义的人多,也知道有些人的唾液腺极其发达,楼下这位贤兄显然又是登峰造极的一位。但今天敢发言,也就做好了被淹死的准备。所以这位的口水这早晚才出现我还是应该庆幸的。

      言归正传,既然言之凿凿我的‘结论’都不可靠,那么就勇敢的把我的‘结论’列一列,再把你自己的结论列出来对比一下好了。原帖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把混动与电动对立的到底是谁?扭曲到说原贴是挺电动反混动,说你出来喷之前显然没有读过原文是冤枉你吗?

      你的‘看得见摸得着’是说镍氢吗?还是锂离子?这两个都看得见摸得着啊,麻烦你把‘买菜’的逻辑再解释清楚些。要是锂离子,早说了这‘菜’我们买;要是镍氢,呵呵,原帖早说过了:有钟发平代表在,买这‘菜’我们很害怕--妄自菲薄,替钟某人买单,为丰田镍氢混动站台,这个我们不干。详细原因请读原帖。

      既然你大言不惭,就不妨再说深一点,这种混帐逻辑在西河经版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言下之意就是鬼子愿意给‘我’的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鬼子不愿意给的,或者是鬼子自己都没有的,就是此类眼中的‘看不见摸不着’。本质是鬼子的代理/言人说错了你们吗?

      之所以专门提出来钟某人的事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拿举国之重,为一个公司的商业决定站台是极其轻率的事情。任何一个人,无论你懂多少都不应该做这种事;但我们看到某些人做的义无反顾。这一点在原帖中已经写的清清楚楚;而今天的洗地者,退守到和稀泥,什么都来一点的态度显然内心到底是什么,明眼人一望即知。从两会表演的投名状我们已经很清楚其要翻的下一块石头在哪里,还有疑问吗?归根结底,我们愿意再重复一遍,我们今天反对大举投入镍氢混动道路甚至不是因为丰田,而是因为钟某人的表演太过卖力,让我们非常‘恐惧’。

      TESLA销售问题的逻辑我已经说过了;然而即便按照‘销’的口径,我怎么还觉着你是在证明我的结论呢?所以请您具体解释清楚,即便是我们拿到今天为止model s的积累销售量是如何说明钟某人正确而我的哪一条批评站不住脚的?说起来这个毛病还是最早从西河经版看到的,数据引来就自顾自瞪着眼说瞎话了,逻辑结论狗屁不通还就自以为自己是技术流了。这位变本加厉,根本没碰结论就‘遁’了。原来你是为了骂而来啊。

      至于说‘主流’,原文断续写完后放了几个月,没有发,为的就是给所谓‘主流’留面子;但未见所谓‘主流’的一丝一毫反应。你现在想起来这个‘主流’了?你的‘主流’当时在干吗?现在居然还来指鹿为马的洗地,你还真敢‘主流’!而如果‘主流’就这德行,帖子里写的冤枉了谁?

      西河经版有个经典的市侩言论,即所谓:可以杀人父母,不能断人财路。以此为庇护,各种各样颠倒黑白的奇谈怪论都敢登堂入室,都会有人试图洗白。钟某人与其同路者不过是他们其中之一二。但是很抱歉,这从来不在我们考虑之列。我们关心的是中国究竟会花多少资源押在镍氢混动上?其中有多少是公共资源?至于卿等是不是眼拙选错了财路,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而不计代价,加倍赌注,不惜绑架公器,绝无可恕。正所谓,没有雷霆手段,谈什么治病救人?

      此外,原帖中的内容远远超出了对钟某人表演进行评论的范畴,而这个帖子也只是一系列更多内容的一部分,这一点在原文后记中已经说明,不赘。

      最后说到我个人的自我感觉,这个根本无关紧要;但有一点很确实,原文的‘感觉’良好和越来越好正是拜尔等所赐。谢谢。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楼上也有人评价过楼主属于没有干货自娱自乐

        网上流传的"钟发平代表发言"文字版应该多源自这个媒体采访的版本

        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两会”喊话:特斯拉骗局快“穿帮”了!

        以前只大略看过

        具体人大会场里面的讨论是个什么样子有什么效果我也不知道

        钟某人的阴谋论调子我不喜欢不以为然

        使劲批特斯拉安全性来否定车用锂电池也不是很有事实依据

        但是我认同纯电车普及还要相当时间(至少十几二十年)而眼下(至少十几年以内)混动车仍然很有意义这个基本点

        不过这思路本来也不是他的原创

        我的基本观点

        钟某人挺扯淡的

        但是呢,这个帖子里的楼主更不靠谱

        虽然有人自谓"不在于细节,在于逻辑"

        逻辑本身不过是用来理顺事实关系的

        对于"细节"可以张口胡来的

        单指望逻辑不是很搞笑么

        本文写作的一个非常注意的问题就是尽量少的引用数字与所有可能引起口水的主观‘细节’,尽可能浅显的谈所有人都能理解的逻辑问题,这一点在后记中已经写的非常清楚了。

        "尽量少的引用数字"还搞错那么多很容易公开查证的...

        而且在我看来楼主对很多基本的技术原理认识也是一塌糊涂

        比如为什么混动相对于非混动烧油车能够大幅节能减排

        直接往地上一滚就滚过去了

        所谓EPA混合工况,在中国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几乎就是零

        我之所以提这个"混合工况"

        是为了方便只列一个有代表性的数字

        更完整一点的描述是city和highway工况混动都更省油

        city工况下效果还要明显得多

        不知道所谓"中国实际生活"是什么

        城市低速工况是电池带着内燃机跑,而堵的太久电池耗尽后还是内燃机低速低效期。

        有人就是理解不了正常混动电池耗尽后内燃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效率远高于非混动烧油车的"内燃机低速低效期"

        所以什么客观标准看来都无所谓的--不认账就是了

        既然楼主强烈要求亮“结论”

        ok,以下是楼主自己总结的不否认吧?

        1.目前家用乘用车行业的最主要技术矛盾是内燃技术与电动技术的矛盾,最重要技术发展将从机械领域进步向电子领域进步过渡。句号。

        2.从中国的能源,环境,经济,技术等宏观环境出发,中国的家用乘用车行业,如果要选择发展方向,应该选择全面电动化的技术路线。句号。

        3.家用乘用车的发展需要决心,勇气与社会各个方面的牺牲与团结协作精神,如果每个方面只打自己的算盘,那就是中国家用车行业的二茬罪,二遍苦。外资厂商的既定战略是:分割、延长技术路径,占据、瓜分市场份额。中国的技术换市场策略已经必须更新。下定决心,系统性、整体性的参与推动这一轮科学技术进步的临门一脚是重中之重。

        4.在动力电池发展上,镍氢动力电池应该被跨越过去,避免如同内燃动力一样,形成又一个新的技术凝固层,这不仅有技术上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还是具体国情的迫切需要。

        对以上“结论”的评价:假大空

        楼主口水了那么多不还是"弯道超车"论那套吗?

        认为中国的内燃机差距大--反正也赶不上就干脆不做了

        而电动车关键技术差距小--这是真的吗?

        这些年扶持了几百亿人民币后

        电池/电控/电机哪些方面已经是差距很小的呢?

        有人只担心

        混动补贴可能造成短时间大量低水平混动垄断市场

        不担心“纯电补贴可能造成短时间大量低水平电动垄断市场”么?

        某朝现实一直是按电池容量发补贴啊

        而且基本没丰田啥事

        应用到到乘用车这种耐用消费品中的大家伙

        只要一两个技术能山寨到凑合整车就过关了?

        饭要一口口吃, 化石燃料的小内燃机至少还大规模应用几十年

        一个泱泱大国哪怕是山寨/逆向也应该把该补的课特别是基础技术补完

        楼主口口声声说不是要"挺电动反混动"

        又反复强调的是小型内燃机已经夕阳了

        混动车上两套系统会增加复杂性不靠谱

        这是闹哪样呢?

        至于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我的观点已经说过

        “看当时的成本和可靠性来取舍”

        楼主的路子么

        搞镍氢混动等于伪军嘛

        装愤青,假科学,伪爱国,真胡扯

        呵呵

        通宝推:宏寺,Gr18Ni9Ti,
        • 家园 楼主的逻辑

          概而言之就是: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可以充饥。

          共产主义好不好?何必费事搞社会主义呢?

          其实,像楼主这样,畅所欲言,倒也不错。百花之一,也是该有怒放的自由的。可怕的是像万某人那种执国家公器之士,也偏执于这样的梦想,动不动以苛法扼制本国产业超越发展的势头,以图一逞。祸害所及...你去砍南山之竹吧!

        • 家园 【讨论】同意楼上

          从目前电池技术能力和小型乘用车应用情况看,混动车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目前的纯电动车,只适用于短途通勤,200公里以上距离的使用,有两个前提:电池通用标准执行;换电池站与加油站一样方便。

          大城市由于交通堵塞原因,北方由于低温原因,都不适合纯电动车。

          综合来说,混动车能满足目前需求的120%,纯电动车只能满足需求的60-70%。

          站在用户的角度,如果作为家庭的唯一用车,我会选择混动车。

          • 家园 他说的是"未来"

            问题是这个未来被幻想架空了

            好像只要咬牙几年就能直接普及全电车了

            并且觉得丰田那类非插电混动等同骗子+汉奸

            全然不顾地球文明包括中国的经济和技术现实

            • 家园 才看到,非也,说的不是‘未来’,是历史和现实

              因为对你们来说根本就没有“未来”。

              中国城市交通重点放在发展家用乘用车本身就是一个产业决策的错误。真正符合国情符合现实符合科学技术规律的认识是,如果一定要发展家用乘用车,那么中国只能发展电动为基础的家用乘用车。

              经济和技术现实?你算了吧。就中国的家用车市场现实,这个历史时期全世界最合适发展电动乘用车的就是中国--加“之一”的必要性都值得商榷。

              浆糊逻辑的“从业”人员,说的现实不过是哪壶都不开,哪壶都晃悠,还哪壶都得攥我手上。

              继续攥着吧

          • 家园 重复del

            .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