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随想随写(1)-- 比特币 bitcoin -- 某人a

共:💬45 🌺157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随想随写(1)-- 比特币 bitcoin

    比特币 -- 一种试图把自己伪装成货币的荷兰郁金香。

    前段时间,比特币曾经在网上火了一阵子。 吹捧的文章一大把,甚至听说有某些国家竟然打算承认其“货币”地位(记不清了,也懒得去搜)。

    个人观点: 比特币不是瞎掰嘛!

    咱是这样跟孩子解释的,与各位父母共享:

    1. 货币是个特殊的东西,跟一般的商品有所不同。 至于哪些不同,书上有。 具体点,你拿一袋土豆去商店是买不来一袋面包的。 但是,如果拿着5 dollar的塑料片(加币),商店肯定卖给你。

    2. 货币分两大类-- 天然货币 和 法币

    3. 天然货币也就是金子和银子, 发行方为大自然或者God. 必须是造物主这个级别的。 个人不行,政府也不行。

    4. 金银这种天然货币具有储量稀少,开采冶炼不易等等特性,一句话,量少难得,费老鼻子劲也弄不来多少。

    5. 法币是由政府啊诸侯啊军阀啊这一类强力组织机构发行的小纸片,比如美元、加元、人民币,全是纸片,但能买来东西。 法币的基础是“信用”,背后有两类支撑 -- 发行储备支撑 和 暴力支撑。

    6. 发行储备支撑具体可以去查相关的教科书,我也说不太清楚。 想简单易懂,可以想象一下有一个巨大的篮子,里面装满了美国的所有的工厂、大楼、大学、各个研究所、土地及地上的所有出产还有地下的矿产资源、几亿受过中等教育的劳动力、几千万上亿的大学毕业生已经他们的创造力,还有强大的美军、庞大的舰队和空军,以及这样庞大的军力所拥有的到其他国家抢回大批财富的能力,。。。 等等等等,反正都是些值钱的东西吧。 然后,这个大篮子里所有的财富,分成几十万亿份。 每一小份,就是一美元绿纸片的支撑。

    7.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法币”背后必不可少的暴力支撑。比如,一个美国工人如果拒绝老板用美元支付他的工资而一定要付金子或银子,老板可不可以打电话报警或者打给精神病院什么的。 个人胆敢挑战法币,国家机器(包括警察、法院、监狱、军队等等)一定让他好看。 最后归宿可以想见,监狱或者精神病院。

    8. 类似的场景可以套用在中国、俄国等各个国家,甚至套用在某个军阀控制的地盘内。 总结一下,个人胆敢不接受法币,老大的小弟会办了你。

    9. 法币可以没有储备支撑,但是一定不能没有暴力支撑。 举个例子,当年,日本鬼子在中国,发行一种军票,没有储备支撑,完全没有信用,小鬼子就用这种破纸片在他们占领的地盘上强“买”中国人的东西。 谁敢不要,鬼子兵就要杀人。 所以,这种无储备但强暴力支撑的法币也能花的出去,当然,是从鬼子手里到中国百姓手里的单向流通,谁敢拿这废纸去小鬼子那儿买东西,鬼子又会杀人。

    10. 没有足够暴力支撑的法币就是废纸,擦屁股都嫌硬。 具体的例子很多,比如49年国民党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外边共军已经杀过来了,内部在国民党的地盘上广大老百姓也不买账,国民党政府虽然也拥有暴力,但是不足以搞定所有的这些“不买账”,所以,金圆券就是废纸。 另一个例子就是津巴布韦原来的货币,一张票子上印几十个零,又没有足够的暴力逼着每个人都接受,所以,也成了废纸。

    前面说了那么多,核心的point, 就是: 你要么是God,要么手里拥有足够的暴力强迫别人接受,否则,发行货币这事免谈。

    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那么,比特币到底是什么玩意呢?

    首先,发行方不是God,所以它不是天然货币;

    其次,发行方不是政府、军阀,没有自己的枪杆子,属于说了不算那种,所以它也不是法币。

    那么,只可能是类似CanadianTire发行的“代币”或者投机炒作中的“筹码”。

    个人觉得它实际上是类似荷兰郁金香投机时候的郁金香这种投机筹码。

    虽然比特币也通过设置使用大量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通过某种算法进行“挖矿”,来伪装它具有与金银一样“稀罕难得”的属性。 但是,当年的郁金香也号称难种难得啊。

    虽然比特币也强调可以使用并且有人接受,但是,它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后面还有人接盘”。 如果没有人接受或接盘呢? 有刺刀或手铐顶上来吗?

    比特币费了那么大劲,把自己伪装成“稀罕难得”的天然货币而不是法币,说明发行方看到了自己没有暴力支撑的软肋,所以拼命往天然货币上靠。 问题是,“挖矿”用的计算机是人造的,比人低一级,比政府低两级,却非要冒充顶级老大God去发行天然货币。

    打算骗谁?什么人会被骗?

    通宝推:遥仰凤华,完颜陈和尚,刹那芳华,
    • 家园 随想随写(4)-- 香港

      最近香港的破事很是占了些新闻版面。听着、看着,挺tm烦人的。

      我的态度是: 大陆人对香港人应当平等以待之

      具体而言:

      你如果拿我当同胞,那你放心,我一定会拿你当同胞;

      你如果以友待我,那我一定待你为友;

      你若待我如路人,我亦待你如路人;

      你若视我为寇仇,我自然视你为寇仇;

      你若骂我为蝗虫,我会对你说“秋后的蚂蚱,你没几天蹦跶啦”。

      ---------------------

      希望中央能平等地对待治下的大陆人和香港人。 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不要寒了广大大陆人民群众的心,不要再去热脸贴某些人的冷屁股。

      希望不要再有新的牺牲大陆的利益去讨好香港的政策了。

      ---------------------

      关于维护香港“繁荣”的教育意义

      网上总有人觉得大陆“必须”维护香港的“稳定和繁荣”,依据貌似是自行脑补出来的“证明一国两制的先进,彰显由此可以获得的好处,进而可以给台湾树立榜样,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换句话说,维护香港的“稳定和繁荣”具有教育意义,做好了可以吸引广大台湾同胞哭着喊着跪求两岸和平统一。

      至于中央是不是有人真的相信可以树立香港这个典型来吸引台湾人民心向统一,咱一个小民不知道,也不好评论什么,毕竟在网上骂脏话可能被封号删帖。

      单说说这个“教育意义”吧。

      中央政府不能空手变出真金白银来,不论对香港还是对台湾,能给出的好处、礼包,一定有出处,在没有美国那种全球范围剪羊毛的能力前,只能出自大陆百姓的民脂民膏。

      记忆中,很多次,中央要员访港前,香港那边就通过媒体放风,公然讨论中央这次会带来什么大礼包和惠港政策,实质上就是在向中央喊价,“不给爷们带个大大的红包,不让爷们满了意,你丫别来”。

      记忆中,好像每次中央基本都要包一个大大的红包,这么多年了,香港的大爷们真的是给惯出来了。

      下面,还有台湾,礼包要是小于给香港的,中央拿得出手吗?

      多少年了,对台湾的教育意义咱不知道有多大,只是从一个大陆人的立场,知道香港绝对给树成了一个坏榜样--会哭的孩子多喝奶,只要撒泼打滚,必有好处。

      真要是用类似的方式和平统一了台湾,大陆老百姓就等着再大大地出血哄另一个小皇帝高兴吧。

      这么多年了,对香港、对台湾的政策也看了这么多了,效果如何? 别再说什么“广大香港人民群众爱国爱港”,不要再自欺欺人啦,看看每年香港七一大游行有多少人上街吧,那,才是真的民意! 那,才是真正的、一个人头一个人头堆出来的“广大香港人民群众”!

      我不知道爱中国、拥有中国人/中国公民认同的香港人是大多数还是一小撮,但我相信,拥护台海两岸统一的台湾同胞,在台湾总人口中,应该只是“一小撮”。

      再说回这个“教育意义”, 这么多年了,大陆人民也不是傻子,该看明白的也该看明白啦。也该给教育出来了。

      就我个人的认识,谈下来的,终究,不如打下来的。

    • 家园 比特币的最大功能其实不是保值而是支付

      随着接受比特币的商家越来越多,这个功能才是让比特币成长的核心。

      除此之外,比特币在兑换货币的市场上炒作对赌的特点很强,这是比特币能够吸引大量资金的原因,而不是挖矿这个被过分宣传的特点。

    • 家园 说点看法

      总量受限,决定了BTC其实就是过去的贵金属货币,所以从货币的角度讲,BTC其实是一种倒退,但是和贵金属货币不同,BTC保存容易又可以匿名交易,传统的货币政策和手段对于BTC毫无作用,BTC的世界其实就是大庄家的世界,谁手里的比特币多,谁就可以翻云覆雨,完全无视国界和政策的限制。

      BTC的设计者强调BTC本身的机制保证了比特币的发行和管理不受任何国家中央政府和财政机构的影响,可问题是传统的贵金属货币发行其实也一样不受政府的影响,很长时间里金属货币的总量都取决于贵金属矿藏的发现和冶炼技术的水平,虽然没人能够随意发行金属货币,但是人民仍旧要受到大量货币持有者的剥削,而这些问题BTC根本就没有解决。

      要我说,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越过国家壁垒的贵金属货币而已,除了能剪羊毛,其他都是倒退。

    • 家园 随想随写(3) -- 为什么秦胜六国?低熵体战胜髙熵体

      低熵体战胜髙熵体 -- 为什么秦胜六国

      二十多年前还在学校的时候,在学习自然辩证法的课上,老师捎带着介绍了大系统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之后,是自己查资料、小组讨论、写一篇心得当作业。

      到现在,该忘的基本忘光了。 还记得的,就是用“熵”来衡量一个有机大系统内部的集成度或者说有序程度。

      具体的理论是怎么样的,书上是怎么说的,懒得查了,就借着这一个“熵”字,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吧。

      葡萄曾在这个帖子(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64216)里提到:

      “秦始皇的成功,与共产党得天下的成功是有一定的共性的。这样的共性,就是两者都以最成功的组织打败了,在各个方面都总体占优势的对手”

      个人觉得,还可以有另一种表述: 六国虽大,组织太过松散,简言之,简单堆在一起的几个髙熵体,看起来体量巨大,实际总体熵值太高。 反观秦国,在几代秦王的变法努力下,秦国已经完成了质的飞跃,由一个原先跟其它六国类似的普通的(秦处西鄙)、松散的(内部卿大夫豪强的名义联合体)、相对髙熵的组织结构,变成了一个内部非常紧密有序、系统集成度非常高的低熵系统。 当它面对其它六个松散组织起来的髙熵体,摧枯拉朽则是一种必然。

      参考关键字: 郡县制、秦直道、军功封爵制度、军工生产体系、兵马俑体现出的多兵种集成化军阵、全面动员体系,等等。

      葡萄在另一个帖子里(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699025) 表述了他的观点:

      “我持有这样的一个观点,既人类社会及其组织或者说人类文明发展,遵循着这样的一个规律前进:既有组织的社会与文明打败无组织社会与文明;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与文明打败有组织的社会与文明;有组织有纪律有理念的社会与文明打败有组织有纪律的社会与文明;有组织有纪律有理念并有理论指导的社会与文明打败有组织有纪律有理念的社会与文明;有组织有纪律有理念并有理论指导并且不段随着社会进步自我提升的社会与文明打败有组织有纪律有理念并有理论指导的社会与文明。"

      个人觉得另一种表述可以简化成:“同体量级别的大系统组织结构之间,低熵体打败髙熵体”。

      在这里,“有组织”、“有纪律”、“有理念”、“有理论指导”、“自我提升”等等,都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降熵工具和手段。

      其实,从“熵”的角度看,很多事情都符合这个规律。

      比如,一百名民兵跟一百名正规军,使用同样的武器装备,拥有同样的体能,他们之间的差距在哪里? 我们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纪律性不同、协同组织不同、作战意志不同,等等。 抽象地说,我们能不能用“负熵”来描述这种通过严格训练和严守纪律而培养出来的不同呢? 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训练及背后的成本投入,目的只有一个--- 降熵。

      比如,一百条1000吨的小艇,拿钢板焊在一起,能不能跟一艘8万吨的航母相比呢? 不同在哪里?

      比如,同样的国民党士兵,被俘前在国军里是什么战斗力? 被俘后在志愿军里又是什么战斗力? 同一个人,同一杆枪,什么造成了这种不同? 忆苦思甜、保卫农民自己的土地。。。 都对。 抽象地说,可不可以说他在从国军这个髙熵组织加入共产党解放军这个高集成度高有序度的极低熵组织后,通过接受再教育,大量输入了负熵,被整合成为了解放军这个低熵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再比如,势均力敌的两只军队,其中一方一旦被打乱建制失去统一指挥(比如东北国军廖耀湘部,几大王牌纪律训练战力不输共军),顷刻间土崩瓦解。 用熵来解释,可以说其中一方的内部有序度受到重创,短时间内大幅度熵增,之后的结果,必然是低熵体战胜髙熵体。

      推而广之,在地球这个狭小的丛林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斗争,是不是也要时刻留意熵的增减.

      冷战期间,苏联一方连同仆从国,大约2-3亿人口这个级别的比较有序的组织结构,而美国则纠集欧洲和亚洲的盟国,形成了3-5亿人口这个级别的比较有序的组织结构。 双方的组织手段、科技水平大致在同一个数量级上,整体负熵水平大致在同一数量级。 考虑到人口因素,在没有内部组织手段和科技水平的巨变前提下,美国压倒苏联,可以说是一种占有微弱优势前提下长时间斗争后的必然,但却不大可能是速胜。 当然,文革后,中国这个10亿人口级别的相对较低水平的低熵体(较高的组织水平但较低的科技水平)全面倒向美国,改革开放中美蜜月后,反苏同盟迅速上了一个数量级,苏联的崩溃被大大加速。

      同样地,现在的中国,如果能够聚焦于国内问题,理顺国内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关系,同时在共产党这个高集成度高有序度的领导核心的带领下,将接近10亿人口纳入现代工业化体系, 则中国有望成为地球上最大并且有序度最高的低熵体。

      可以参看“缠中说禅”的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e105c010002f7.html

      当然,前提是中国不要内乱,不论何种形式的内乱----以民族独立为名的分裂、以民主自由为名的颜色革命、以反抗暴政为名的底层暴动、经济崩溃后的社会动乱,等等,都会将中国推入混乱。

      对于一个耗散系统,特别是体量巨大的耗散结构系统,熵增太容易, 降熵实在太难太难。 回望过去一百年,中国人民付出了多少鲜血和生命,流了多少眼泪和汗水,经历了多少苦痛和磨难,才从历史的谷底重新爬到现在的高度。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才从一个经历了八九的“民主”的拥趸,变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反“民主”反“革命”的家伙。 特别的,是在美国和欧洲这帮不怀好心的家伙在旁边虎视眈眈的情况下。

      “民主”本是个好东西,但要注意是什么人、以什么方法、为达成什么目的来使用它。 同样的一个组织工具,不同的用法,可以降熵,也可以引起熵增。

      当年老毛在连队基础上引入士兵委员会,推行民主,达成的效果是降熵,提高了部队集成度; 共产党的几大法宝之一也是民主集中,打江山得江山,民主端得是降熵神器。

      现如今,老美在伊拉克推行民主,一个主权国家眼瞅着就奔着一分为三去了; 还有颜色革命后的前苏联、东欧、埃及、利比亚。。。, 一大串全是血淋淋的名字。

      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多谈谈民主,多崇尚自由,是应该的,必要的。 但是很多当年经历过八九的我的同龄人,到了今天还是唯民主论,以是否民主为衡量一切的唯一的好坏标准,老实说,我对这种人是有看法的。 中国人民,经过当年的准颜色革命,双方都流了血,留下了裂痕,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不能对此进行反思,不能在更广更深的层次从国家民族和文明的角度进行更多的思考,如果在多年以后,仍停留在民主混子的层次,只能说,当年的血,白流了。

      基于中国要防止一切可能大规模引起熵增事件的认识,对很多事情的立场就比较容易确定了。

      疆独藏独----国家应该辣手灭之;

      中国的戈巴和叶利钦----全民共讨之;

      贪官----必须抄家,绝不允许贪官后代安享不义之财;

      世家----如果世家是一种不能消灭的现实存在的话,也应该努力将那些不能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的予以消灭;

      贫富差距----哪一届政府如果不能抑制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那一届的领导人就是历史的罪人;

      颜色革命----警惕之,将鼓吹者拍翻;

      “通货膨胀”发展经济的流毒 ---- 一定要肃清。 请看这个帖子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3985102

      加强基础教育、加强义务教育、加强高等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增加就业、发展经济 ---- 降熵的我就支持。

      一个保持稳定的中国、一个持续发展的中国、一个14亿人口的中国,只要能够持续稳定地发展,持续稳定地降熵,一定会成为地球人类迈出地球前最大的一个低熵体。 这也是我对中国的信心之所在。

      ----------------------------------

      拉拉撒撒写了这么些,感觉没什么条理。 大系统、耗散结构、熵这些话题,看来不是我所能驾驭。

      只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希望抛出砖能够引来珠玉。

      通宝推:海峰,日月光,牛栏山二锅头,
      • 家园 推你做玉皇,按你的方案落实。只是怎么推你上去呢?

        选?还是任命?

      • 家园 还是去查查基本理论吧

        熵是复杂性的度量

        秦帝国的组织水平,工艺精度,它怎么可能是低复杂性的

        不知为什么,现在熵增已经成了反智主义的虎皮了

        就像你的老师,肯定没有读过耗散结构方面的专著 ,完全在故弄玄虚的扯淡

        普利高津的任何一本原著都在强调熵增的建设性作用,耗散结构就是通过熵增来达到自组织,在这里熵增就是时间之矢

        • 家园 请问能否帮忙引用几段普利高津的原著

          貌似你我在“熵增”/“熵减”,或者说 “髙熵体”/“低熵体”上的理解正好相反。

          个人理解,熵可以用来度量复杂大系统中的有序度(或混乱度),或者某种有序度下的复杂度,我个人更倾向于用“集成度”这个词。 而不是用来度量“复杂度”单单这一个东西。

          比如,一百名训练有素的防暴警察结成人墙,对付几百上千的无组织的抗议者毫无问题。 那么,一百人的人墙复杂度高呢还是上千人的队伍队伍复杂度高? 哪个的有序度高呢? 二者相比,我认为警察的人墙为低熵系统,抗议队伍为髙熵系统。 不知您怎么看。

          秦帝国的组织水平、工艺水平,都远高于六国,所以,秦是一个低熵的复杂大系统,相比六国,熵低很多。 换句话说,秦历经几代,长时间不断地输入各种负熵(新的制度、人才、技术等等),终成极低熵系统。

          我手边没有耗散结构和大系统有关的书,不知您能否帮忙从普利高津的著作中引用几段,特别是关于“熵增的建设性作用”以及“耗散结构就是通过熵增来达到自组织”方面的?

          谢谢。

          • 家园 再补充一段存在到演化的引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引进的普利高津的三本著作,从混沌到有序,从存在到演化,探索复杂性

            这三本书讲的其实是一个内容,只是深度由浅到深而已,甚至于很多文本都是一模一样的,我当时就觉得洋人灌水的本事不比中国人差

            总的来说,混沌这本几乎是没有数学的,只有结论还有些故事,探索复杂性是讲的最深的,很多机制的数学表达都给你作出来了,但是翻译的实在太奇葩,竟然有漏翻译,我读到一半实在看不懂了,去查英文版才发现,这翻译竟然大段大段的内容没有翻译直接跳过去了

            从存在到演化这本最好

          • 家园 普利高津的中译本都可以在网上下到,京东买也很方便

            我给你看一下他的耗散系统的定义

            http://i62.tinypic.com/29wol78.png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要想比较系统的了解他的理论,从存在到演化这本是起码的,探索复杂性翻译的惨不忍睹,但是配合网上的英文版也能看

            网上还有一本是他在六十年代写的非平衡态统计力学,那个的知识体系比较老,讲的是近平衡态下的统计力学,倒是本不错的平衡态统计力学的教科书

            他的书中最后总是要提到的时间算符的那部分有很大问题,这个属于当时比较前沿的探索,现在看来基本上是不怎么成功的,所以只要看现象描述的那部分就可以了

          • 家园 这不是理解的问题,基本的理论就是这么定义的,是要拿来算的

            十九世纪热力学刚刚诞生的年代,那个时代的技术限定了人类只能在非常小的范畴,理想的平衡态内进行观察与计算

            以此诞生了经典的平衡态统计力学,作为最大配容数理论的热运动的最后结果,热寂这种思想诞生了,在这里甚至于热量都可以作为无序性的度量

            在这种思想之下,只有低温下凝结成得结晶才被视为有序,一种完全压制随机涨落的短程力凝结成的有序

            然而这种微观上的理论,完全不符合宏观上的观察,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众所周知,整个地球生物圈的原动力就是太阳的热量,然则地球生物圈是无序的吗?

            而达尔文主义者也激烈反对这种理论,毫无疑问,有熵增至热寂的过程是完全否定进化论的

            正如Roger Caillois的质问,达尔文与卡诺都正确吗?

            客观的说,我们的世界是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是一种理想,远离平衡态时截然不同

            虽然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成功建立普遍的非平衡态统计力学,但是其中一些简单的现象的模型确实已经被建立起来了,比如热对流,单细胞生物的集聚

            简单的说法,就是在某种特定的远离平衡态的环境下,一个随机涨落的影响随着熵增而迅速在整个空间内扩大,形成长程关联以至于产生天文数字般得粒子好像获得生命一般的彼此协调运动,形成可以被观察到的宏观现象的机制,而这也是我们最关心的那部分

            详细的数学模型和现实例子普利高津的原著里都有,而且都有中译本,尤其是那本探索复杂性,虽然翻译的一塌糊涂,但是绝对不会对这种根本问题上瞎搞的

            我是完全不明白,这玩意是怎么以讹传讹的搞到今天这种情形的

            说的再白点,熵增这个在热力学有严格定义的机制,在十九世纪的平衡态统计力学下被视为无序的表现,而在今天,它已经可以被视为一大类有序现象的源泉,为什么过去我们会这么认为,只是因为当时的我们的技术水平不足罢了

            在这贴里你关心的是社会问题,那明显是非平衡态的问题,对此至少我们可以肯定,拿十九世纪的那种只在平衡态下有效的度量去硬套绝对是要出大问题的

            通宝推:墨虎,
            • 家园 刚巧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材带出来了,我快快又翻了一下

              首先要声明一下,我没有读过普里高津的原著,当年在学校时即便读过一些文摘,现在也已经忘干净了。 我个人关于耗散结构有关概念基本来自《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修订版)中的解释和引用。

              我们当年用的这本书我在网上没找到电子版,封面是蓝色的,像这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比较接近的是(绿皮)

              http://book.kaoyantj.com/kaoyanbook_search.asp?chubanshe=%B8%DF%B5%C8%BD%CC%D3%FD%B3%F6%B0%E6%C9%E7&shuming=%D7%D4%C8%BB%B1%E7%D6%A4%B7%A8%B8%C5%C2%DB&zuozhe=%B9%D8%CA%BF%D0%F8&xuanze=123

              新版说是这个样子

              http://book.kaoyantj.com/kaoyanbook_jieshao.asp?kybook_id=Z91Q2J92PU4IG938800711O9Ce

              ------------------------------

              回到讨论。 虽然我们两人读的书不一样,但是,对于同一概念的描述和解释应该是一致的。 这应该可以做为讨论的基础。

              首先,我觉得我们两人对耗散系统的定义和理解是无异议的。

              我将手边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扫描了几页,引用了书中的一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次,当我们开口谈论人、人类社会及组织时, 自动地、隐含地,我们都是在谈论处于非线性非平衡区的某种“非平衡有序”。 我原帖中的“有序”也是此意,秦胜六国,谈论的是人类的社会组织,自然不是热力学意义上的平衡有序。

              第三,您在前帖中提到的“熵增的建设性作用”以及“耗散结构就是通过熵增来达到自组织”,确实是我时间久了忘干净了。 重新翻书后,找到了相关的描述。 其实这方面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人类为维持体温和进行思考而消耗能量,这种熵增是有建设性的。 当然,我想大家应该在这一点上有共识:不可逆过程既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也可以导致更加有序结构的产生。 某些情况下熵增具有建设性作用,另一些情况下熵增具有破坏作用。 同样以人为例,消耗能量维持体温和死亡腐烂另种不可逆过程,都是熵增,作用各不相同。 另一个例子,部队消耗能量进行训练,和内部勾心斗角,都是熵增,作用也不同。

              第四,我用熵(或者低熵体、髙熵体)来度量人类社会组织这种耗散结构的“有序度”(或我所说的“集成度”)。 可能这点是您极力反对的。 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

              至于我为什么这样进行度量,请参考下面一段扫描的课本: (请注意,其中提到了熵增,而且隐含是在非线性非平衡区的耗散系统的熵增 -- “diS是内部的熵产生,这部分绝不会为负,即diS>=0”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基于上面的公式,既然一个系统既从外部输入负熵,又同时在内部产生熵增,如果能够维持非平衡稳定,必然说明该系统为净负熵输入。 在此基础上,我用低熵体来描述该系统,我不认为是错的。 如果您不能同意,那么,大家各自保留各自的观点和认识吧。

              第五,如果我的理解正确的话,您认为“熵是复杂性的度量”(引自您的前帖)。 这点我不太赞同。

              我的观点是“个人理解,熵可以用来度量复杂大系统中的有序度(或混乱度),或者某种有序度下的复杂度,我个人更倾向于用“集成度”这个词。 而不是用来度量“复杂度”单单这一个东西。” 也许,我应该在“复杂大系统”前显式地加上“处于非线性非平衡区的”这个定语。 不过,考虑到上下文,我不认为不加这个定语会造成误解。

              我不同意您的这个观点的原因有二。

              1. 在1991年高教版的《自然辩证法概论》这本书中,有专门的一节讨论复杂性 (第二篇 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八章 系统科学方法 第三节 探索复杂性的方法), 不知在新版书中是否还有这一节,抑或章节编排有所改变。 在该节中,我没有找到何处提到了用熵来度量系统的复杂性。 当然,也许科学界和哲学界在1991年后取得了新的进展并且开始使用“熵”来度量系统的复杂性,这就不为我所知了。

              至于普里高津在著作中是否有这样的描述,我没有读过原著,没有发言权。 只能说,在我所学的通用教材中没提到,要么普里高津没有提到或没有将其作为一个要点,要么教材编写组的老师们误解了或者遗漏了。

              2. 在我学过的上述教材中,我扫描并引用了下面一段(分在两页上,我给拼在一起了),请注意其中提到了“有序”“无序”“低序”“高序”,并没有提及复杂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另外,这里的“低序”“高序”,给我的启发就是不仅可以用熵的高低来度量非线性非平衡稳定与不稳定,还可以用熵的相对高低来度量不同的非线性非平衡稳定(比如同一个人10岁和20岁,都是非平衡稳定,但常识告诉我们这两种非平衡稳定之间有差异,如何度量?我用的就是熵的高低来比较这种差异)

              ------------------------

              除了上面的学术方面的观点讨论之外,我还想说点其他的。

              当年学完自然辩证法,除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有所得之外,一个感触是,本科教育,教的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研究生教育的一开始就是要扭转这种认识,从此以后,不再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的只是“什么是被多数人认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什么是被多数人认为是错误的”以及“除了被多数人认为接近正确的观点之外,还有哪些哪些假说和观点”。 从此之后,在科学和哲学的前沿,再无“圭臬”,有的只是“学术观点”。 当然,这也只是个人的认识,对与不对,各人见仁见智。

              我的原帖,还有跟您的讨论帖,除我们两人,还有其他河友也在看,希望我们的讨论能够对他们有所帮助。

              您在帖子中用了“以讹传讹”,个人认为,这是情绪化的、轻率的、不合适的。

              另外,从您的附图中,找到了tinypic这个图床,还有您推荐的几本书,一并感谢。

              • 家园 要还是觉的难懂,我再从比较容易的那本中摘一段引文

                你看看这这个线性热力学的描述,是不是跟你书中的那段引文一模一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就你引文中的那个公式,它就是线性的,那作者八成自己也搞不清线性非线性的区别,不知道从哪里看到了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的公式,就直接往上套了,这种书我见的多了,大多数情况下作者连自己写了些什么都不知道

                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是怎么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为什么说熵增是系统进化的原动力,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身说的的就是内部熵产生向最大话前进,耗散系统耗散说的也就是这么一回事

                在非线性的远离平衡态下,自组织是由随机涨落与其影响的扩散所决定的

              • 家园 看了你的引文,你看的这本书有大问题

                我猜测写这本书的人多半同样没有去读普利高津的原著,很难想象一个看过原著的人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现在想来你这本书应该是国内不少奇谈怪论的源头了吧?

                看看原著里是怎么说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重点我都已标红

                第五到第六张图中间的证明被我略去了,你要感兴趣完全可以读原著

                这本自然辩证法的作者错在哪里?他把只在近平衡态下有效的线性非平衡态热力学的最小熵产生定理,和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耗散结构的数学搞混了

                稍有数理常识的人都该意识到,最小熵产生定理表现的现实其实与波尔兹曼的有序性原理没有任何本质区别,再退一步,就算他一点不懂数学,作者已经如此强调了,远离平衡态下是完全相反的,他连字都不识?

                这种不懂数学,连原著都不看的,逻辑自相矛盾,关键概念都能犯下如此巨大错误的东西,不是误人子弟以讹传讹?编这本册子的人是何等的不负责任

                你要想详细了解熵增和复杂性增长的关系可以看katok的A FIRST COURSE IN DYNAMICS,或者更深一点的看同一个人的 introduction to the morden theory of dynamical systems

                这两本书里都有完整的近代动力学中对于熵的定义,这两本书的知识体系比普利高津的都要新,新几十年吧,因为整个理论体系的发展非常之快,其实普利高津的原著已经有这么点意思了,只是定义的没有那么形式化

                简单来说熵是一个衡量确定尺度下的相空间里的轨道发展多样化的度量,正熵就以为着轨道想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负熵对应于数学中的等距映射与压缩映射,那就是复杂性发展的停滞与倒退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