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原创】三国随感 -- gb2312

共:💬94 🌺1077 🌵1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大东亚共荣圈可谓比喻失当!

        不管是军阀还是他们手下的世族可都是奉汉家正朔的.这和小日本有什么关系?除非昭和天皇奉汪精卫为主,还可以勉强比拟.清军入关也只是号称入主,甚至不敢直接纂夺,还要迂回地说明亡于顺,我是为明复仇.

        日本恢复清廷,以清廷名义统一中国,再逼康德帝禅位还差不多.

    • 家园 再说说荀彧。

      荀彧为何不支持袁绍,大概有两个原因。荀彧所属的颍川世族和汝南豪强立足之本有区别,颍川士长期被汝南士压制,看不顺眼是直接原因。袁绍任用了不少颍川人作为幕僚,其中甚至有荀彧的兄长们。但官渡之战后,煊赫整个东汉的汝南豪强集团一蹶不振,魏国的汝南籍官员很少,完全达不到汝南作为人口第一大郡所应有的比例,更何况汝南地区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更重要的是荀彧作为世族中首屈一指的人才,他有更长远的考虑。他的计划或者说意志,开创了统治中国几百年的士族门阀政治。荀彧对这一体制的贡献,主要是解除了士族对皇权的依靠,使得士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东汉以儒术治国,儒学知识的传承就形成了多个儒术世家,反过来世家形成了一定的垄断,但政权一直掌握着对知识价值的评价权。汉末世族已经开始与政权对抗,最终爆发了两次党锢事件。虽然皇室以强权暂时镇压了世族的挑战,但在知识价值方面的权威已经被极大削弱了,世族们自相臧否,月旦评等清流议论在很大程度上比朝廷的敕命对世族的影响要大。比如与荀彧的祖父荀淑齐名的同乡陈寔,魏三公陈群的祖父,最高只担任过县长,但多名担任三公的人多次表示应该由他出任三公。这不仅大悖两千石为三公的汉朝旧例,甚至牵扯到对皇帝人事权的挑战了。

      董卓当权后,为争取世族支持,将荀彧的叔叔荀爽九十五天内从布衣提拔为三公,这就是朝廷屈服于世族舆论压力的例子。但仍然有一个传统的反制世族的手段一直存在,即可以发生灾异事件为理由来策免三公,最重甚至赐死。荀彧一直顶住了外来的政治压力和自身功成名就的诱惑,拒绝了曹操的表举,以世族领袖的身份,始终不曾出任三公。此举斩断了世族名位对朝廷官爵的依附性,后世士族的门第高下是皇帝难以染指的,甚至有士大夫固非天子所命这样的说辞出现。

      荀彧尽管建议曹操迎立献帝,最后又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死,但荀彧绝不是汉朝的忠臣,曹操的许多不臣举动,荀彧显然是默许甚至间接支持的。荀彧所举荐的人才中,不乏郗虑、陈群这种对以魏代汉起了重要作用的人,而捍卫汉室的人却一个都没有,可见他的价值取向。荀彧从未对维护汉室权威显示过丝毫兴趣,甚至可能是希望它越弱越好。曹操当魏公可不是“不能增加权利”,这是他将自己权力传承下去的法理保障。官位是不能继承的,如果不把自己的爵位提高到“位在诸侯王上”,单凭一个列侯爵位,继承人难以保证完全继承曹操权倾天下的地位。荀彧反对这一点,与其说是突然想起维护汉室,不如说是他不希望出现一个强有力的权力传承体系。

      世族起家依赖于对儒学知识的掌控,忠孝节义的规则对他们有先天性的约束力。荀彧反对曹操称公后,曹操立刻对他明升暗降,罢免了他的尚书令职务并调离中枢,而荀彧的生命先于他政治生命的结束迅速结束了。从上面两点,完全可以总结出曹操迫害荀彧致死,没必要细究荀彧的死因。所谓死者为大,荀彧不仅以自己的死赢得了并不名实相副的忠臣称号,更以世族领袖为汉朝而死这样一个表现抵消了整个士族的不忠之名。魏代汉,晋代魏,乃至后面的南北朝更迭,士族群体保持着壁上观的姿态,汉多慷慨守节之士的古风再也没有了。

      通宝推:长少年,西瓜子,胡一刀,
      • 家园 荀彧的理想是奉曹操做幕府大将军,开创皇帝--将军

        荀彧的理想是奉曹操做幕府大将军,开创皇帝--将军的二元政治?

      • 家园 那请问:士族能从皇权下独立出来,经济基础是什么?
        • 家园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简单的说,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一直都存在。上古的贵族,秦汉的豪族,中古的士族,近世的乡绅,乃至现代的土豪,无不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拥有强大的宗族势力,以及拥有各种形式的依附民。大族现象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直到现在农村仍然有这一现象的孑遗甚至还有死灰复燃之势。

          士族政治的兴起另有一些特殊原因,其一是东汉是在地主豪强扶持下建立起来的政权,对豪族有着非常宽容的政策。以致于汉末许多豪族已经实际建立了独立王国式地方势力。其二是当时的生产力决定了知识载体以及学习知识的代价非常昂贵,无法大范围普及,所以知识分子大部分出自少数有财富,有势力,有传承的家族。反过来这些知识分子又把持了整个官僚体系。其三是汉末起将近四百年乱世,没有出现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导致当权者对抗士族有心无力,反而必须依赖士族维持自己的统治,导致士族势力坐大。

          细说的话,中国的皇权在世界范围内是很特别的,中国从未出现过欧洲“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式思想,也从未出现过日本“不输不入”式法律条文。中国的皇权可以大略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来描述,即皇帝对他统治范围内的一切人事物拥有支配权,没有法律限制皇帝的权力,除了一点没有强制力的道德约束外,皇权无限。

          但这只是名义,无论是怎样的雄才,一个人都不可能把如此巨大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皇帝必需一个体制来分享他的权力并实现他的意志,而实际上皇帝往往连这个体制都无法完全控制。政治由名与实所组成,而名与实总是趋同的,皇帝即是最大的名,所以皇帝与整个掌握实权的官僚体系有着斗争的宿命,皇帝如果不能尽可能的掌控官僚体系——这其中将会有许多惩罚甚至于杀戮——就只能屈从于官僚体系的意志。

          士族可以说是现代官僚的祖宗,由于中国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具有官本位思想,所以只要看看现代“知识分子”的臭毛病就可以知道士族的德性了。首先“知识分子”不想也不敢负责,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知识分子醉心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生目标,所以尽管魏晋南北朝士族的实力空前庞大,却没有出过一个士族皇帝。其次“知识分子”天性懒散且往往眼高手低,喜好务风雅而轻实务,南朝官品有清浊之分,所谓浊官都是实权官位,只不过实权官位必然事务繁多,而大部分士族为官却崇尚清贵,看似士族门阀把持四百年政权,其实大部分是在啃中间若干杰出之士打下的老本。末了“知识分子”中还有很多贱骨头,好日子过习惯没人打屁股就忘乎所以,南北朝许多士族丢了赖以发家的经术而搞起玄学,以清谈相尚,士族没落固然有许多外因,自己败家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写下后面这些的时候其实是在想当代政治,尽管太祖不是封建皇帝,但皇帝思想几乎深入于每个中国人心,所以很多事情还是可以拿老一套往上套一套。按照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生产力的逻辑,不难推出由负有无限责任的皇帝以天下为私产才是发展生产力的最佳选择的结论。实际上我也觉得如果没有继承人问题,太祖当皇帝也没什么不好,如果医疗技术能使寿命预期达到五百年甚至以上,我是四肢朝天支持太祖这样的强人当皇帝的。其实我写这段是打算涎着脸要点花以便早日无需审核通过的,发帖需审核影响交流不说,这次我回主贴的两段审核通过顺序和我提交的顺序相反了,有可能影响阅读。

          通宝推:不会游泳的鲨鱼,水过云飞,和平共处,二手玫瑰,花大熊,破鱼,
          • 家园 最后一段扔个囧

            给您三个通宝后仍了个囧,以前没有过的。

            前面几段论述见解非常深刻,但是这一贴最后一段明显超出了你的论证方法所适用的边界。

            儒家那一套存在和发展有其合理性,在内是当时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在外也缺乏同等高度的文明竞争。主席在建国前后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内改造农业社会的经济基础,向工业化方向发展,与之同时配套的组织方式乃至价值观都要彻底变革;对外则要面对农业社会所不曾面对的文明程度更高的竞争对手。哲人王不是好的解决方法,甚至根本不是解决方法,这在奥勒留时代就已经证明了此路不通。

            至于联产承包责任制,从长期看,这是组织效率低下、注定被淘汰的生产方式,现在已经表现出了其弊端。

            • 家园 求花得囧,多谢多谢。

              您的眼光很敏锐,最后这段探讨的问题确实超出了我的能力,不过我打算就这个超出能力的话题再多说几句。关于主席道路的问题,之前和别人交流的时候曾经被批评为无独立思考能力的文革余孽云云。我的逻辑是这样的:

              社会结构的顶层设计及其实施方法是一个非常尖端的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和社会历练都是我所缺乏的。而且我认为这种缺乏非常普遍,不等于无知或愚蠢。然而社会如何运转和发展与我自身利益切身相关,为保障我自身利益,我应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给出一个答案。恰好有这么一个人,我相信他的能力能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他的动机是为了我好。综上,主席是我能给出的最优解。

              比如这里,您的回复我每个字都认识,也大概知道您在说什么,但我无力对您的见解做出准确判断——当然论坛上不懂的事情我可以不开口,只需要学习就可以了。假设我必须给出一个答案,那么我经验主义的认为您的见解不会比主席更高明,希望您不认为我这么说很失礼。

              说到这我觉得您或者是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认为应当交由主席这样的优秀人物在儒家或者其他什么家的体系中来解决问题,而是认为应当交由主席这样的优秀人物持续的对体系进行改造,当然这种见解仍然很粗浅,拿这种见解骗花确实该囧。

              顺带一提,花似乎并不能提高积分,所以我还是老老实实的劳动来换取权利吧。

              通宝推:花大熊,长少年,
          • 家园 帮你多点花
    • 家园 统一需要好时机

      军事有实力,政治很正确,并不代表能迅速达成全面胜利。刘邦集结了五十六万大军,又打出了为义帝复仇的旗帜,一样在一天之内被项羽打得落花流水。(王立群,各种说汉)

      三国鼎立,要消灭一个较弱的对手,就必须要拉拢较强的另一个。但曹操时代,蜀、吴都处于上升期,兵强马壮,各有千秋。

      后来魏之所以能灭蜀,一是蜀国人才凋零,君臣庸碌;二是吴国内乱不止,远不如昔。魏国东南的国防压力大减,孙刘联盟一纸空文,邓艾又绕过了传统的防线,才有全功。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 家园 另外一方面

        曹操那时后方不稳,世族大家因为权力分配的原因总是蠢蠢欲动。这种局势到了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就一举扭转了。

    • 家园 非不欲,实不能也

      当时三家都想统一,主要的矛盾是谁当天子而已。

      而三家都没法在第一代领导人的时代就统一,根本原因是经济条件不允许。汉末出现动乱,本来就是社会上的经济已经不行了。再加上军阀混战,各地的经济基础都消耗得差不多了。曹操能统一北方,靠的是屯田制。但是统一北方后,已无余力再干涉南方。也因此,诸葛、周瑜两个后勤高手很容易就看破曹操纸老虎的真面目。

      修生养息50年后,南北差距就出来了,就统一了。虽然让司马家族摘了桃子。

    • 家园 曹操打下蜀汉,和东吴都不可能再增长他的权势

      打不打,汉献帝都只能封他到魏王。不可能打下来,献帝就自觉禅让了。就是他打下来,除非他把自己儿子放那当刺史。说服蜀汉,东吴的占领军自立反曹其实并不难。先不说曹丕能不能独当一面,就算他能,曹操把继承人放在边界,他座镇中央。 万一曹操有事,等消息传到曹丕那,再等曹丕赶回来要继承大统。恐怕曹家人都被乘势拥立汉室的大臣清洗得差不多了。对曹操来说,他还没当皇帝前,消灭蜀汉,东吴是风险大,收获少的鸡肋。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