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客熙熙

主题:我今天特别的高兴,在孩子快十岁时 -- 给我打钱87405

共:💬186 🌺969 🌵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啥叫有人格缺陷?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都有就人格完美或完善啦?

        或没人格缺陷啦?

        人格完美或完善显然不好

        咋就没有一个正面的没人格缺陷的说法呢?

        恐怕是因为人人都有人格缺陷,即便是完美的人也有一时表现人格有缺陷的时候,也许表现人格有缺陷恰恰是人格没缺陷的证明,哈哈哈哈哈

      • 家园 支持你揍他

        真尼玛不能忍

        • 家园 哈哈,谁揍谁不一定呢,这事就算过去了。
          • 家园 支持 支持

            判断一下,是否能打的过,准备好计划就开干。

            • 家园 我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学校组织低年级的家长参观乐团,乐团里每个声部派出一个人,向这些家长介绍相关乐器知识。我女儿说,这些家长当中的一些人,根本没有征求她的同意,就好几个围了上来将琴拿去。拿到琴后,有狂拧琴轴的,有胡拉琴弦的,有乱扯弓毛的。我女儿一看形势不妙,就瞅个空一把把琴抢了回来。这些个家长表示很生气。因为家长们很生气,所以乐团主管也很生气。好在有其它声部的同学打抱不平,我女儿才算只被主管“狠狠的白了一眼”。我女儿说,中阮最惨,整个琴都快被拆散了。

              我女儿后来跟我说,她起初是想把这些家长暴打一顿,但转念一想,第一自己并没有重大损失,第二如果打了家长,搞不好要吃大亏,所以就罢了。

      • 家园 孩子如果当时说一声“我爸马上回来”

        也许不会发展到动手吧,不过那俩那么奇葩,居然和孩子动手,还真不一定

        至少周围人的支持应该能拿到的

        什么样的父母教育什么样的孩子,没吃亏还体贴父母,很厉害了

        • 家园 嗯,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孩子后来说她想到过这个方案,以前也用过,但是她觉得这样不够英雄气概。我听了直想乐。

          哦,忘了说,对方是一对中(老)年夫妻(我不确定,是中年还是老年),所以孩子在舆论上是处在下风的,参考公交车上老年人逼年轻人让座的情况吧。

      • 家园 很羡慕你

        你女儿真懂事。

        要是搁我的话我肯定跟那对夫妻打架了nnd大欺小还有理了?

        可是你女儿竟然能为你考虑忍过,之后才告诉你,小小年纪太令我佩服了。

        我觉得你跟小棉妈都养了个“别人家的孩子”

        • 家园 真有的话,愁死你、磨死你、烦死你。绝无虚言。
          • 家园 哈哈

            能想来 不过老兄明显乐在其中

            • 哈哈
              家园 没有啊。我是接受了鸡飞狗跳。

              有时候我也想过这个问题,我是不是真的乐在其中呢?

              有次我看个饮食的片子,我觉得它里面说得很有道理。它说,中华饮食最大的特点就是“复合”,菜啊,酒啊,等等都是这样。我理解,复合不是复杂,而是有层次,有回味。它之所以回味无穷,是因为层次丰富之后,每一次都可以重新解构它,它的结构是多变的,而不是单一的、固定的。所以我想想,我的家庭给我带来的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结构,它有变化,这种变化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

    • 家园 也谈学和玩

      有句开玩笑的话,说的是,男人负责挣钱,女人负责花钱。

      好吧,这不是玩笑,这是真实存在的一种模式。

      我一直到后来才发现,这种模式它有致命的缺陷。

      这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分而不合。

      小两口刚成家,两手空空如也时,还不太能感受到这一点。丈夫在外打拼,妻子在家操持。晚上丈夫拖着疲倦的身躯回到家,把挣的钱交到妻子手中。妻子一边数着钱,一边开心的说:“咱们又多攒了一平米”。丈夫在一旁,心满意足。

      这个时候,是合的,所以两人都很幸福。

      过了一些年,车子买了,房子买了,丈夫的生意越做越大(或者是位置越来越高),一周有五天在外应酬,妻子也不必像当年那样围着锅灶转了——做了也没人吃。妻子空虚寂寞,男人却说,“难道我给你的钱还不够多吗?”

      这个时候,是分的,也就是我在最开始说的那个模式。两人都不幸福。

      我们很容易忘掉一件事:分是手段,合是目的。

      分离(分工)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合作),而不是让彼此间距离更远。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似乎是一条颠仆不破的真理。如此来说,就没有一个家庭可以善始善终的了。那么,我们还有必要成家吗?

      我想这里面出了问题。

      对于一个家庭(组织)而言,要合,就得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像前面的例子,后来就没有共同目标了,丈夫的目标是继续赚钱,而妻子的目的是有人陪伴。

      所以,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生孩子。

      可是等孩子长大了,恐怕又会出问题——中老年人离婚率越来越高,这是有原因的。

      所以,一个解决方案就是给孩子带孙子。

      问题是,现在孩子很多情况是不在身边的。即便在身边,孩子也不大愿意把孩子的孩子交给老两口。

      简单的说,在现代社会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的过程中,一些家庭被撕裂了(恐怕不能说这些家庭一开始就没有稳固的根基)。

      如果熬过这段日子,家庭又可以得到维持,老两口需要互相搀扶着过日子。我父母一度想离婚。可是我不在身边,孙女也不给他们带。我这个不孝子,无意中保全了二老家庭的完整。这是我后来才明白的事。

      让我说回最开始那个模式。

      这种模式最常见的一种结局是:丈夫受不了妻子的抱怨,最终一拍两散。

      丈夫说:我这么累死累活,不就是想让你过得舒服些吗?

      妻子说:我更需要你的陪伴。

      丈夫说:公务缠身,我推不开。

      问题是,妻子后来发现,丈夫其实在外面有情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在这个模式当中,享受生活似乎是与丈夫无关的。并且,这一“习惯”是双方培养出来的。甚至,有可能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我一会来说这个问题。

      我想,对于一个寻常人来说,恐怕很难长时间的只劳动,不享受。我们劳动的目的是为了享受劳动的成果。我们有这种很强烈的需求。

      所以,一个男人,如果连续十年只负责挣钱,负责看妻子花钱,他心里一定长满了草。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让这男人感受到生活情趣的女人,就会马上勾走他的魂。

      我想,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的说,这是丈夫的错,或者是妻子的错。双方都有责任。

      也许最大的问题是只劳动不享受这一习惯是自小养成的。

      难道不是吗?

      名义上来说,家长给孩子报了许多兴趣班。注意了,是兴趣班。家长也会说,这是为了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可是,真的是当成兴趣班吗?

      不是,是学字当头,是学习就是一切。

      对此,我反对。

      因为我认为,如果我女儿是这样长大的,那么她未来的家庭,不幸福的可能性会高达90%。

      所以,有时候女儿提出:“昨天上课我没太认真,所以今天就不玩了。”我就给否决了。必须玩。

      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享受生活。

      不光是她要玩,我也要玩。有时候我和她玩不到一起去,我会告诉她,现在是我的时间。

      我用这种方式告诉她:她的父母也是人,也需要享受生活。

      我用这种方式告诉她:如果将来有一个男人对她说,“我愿为你做牛做马”,那么最好离开他。

      说白了,一句话

      同甘共苦,才能长久。

      共同劳动,共同致富,共同享受,才是幸福的保障。

      不过,也许等女儿长大时,家庭这一结构已经土崩瓦解了,替代它的是一种新部落。我还不清楚,关于性的问题会如何解决,但肯定不能说这叫多夫多妻制——数量适中的群体生活,要比二人世界更加牢靠,这是可以肯定的。

      这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大家都是人,都要劳动,都要享受。

      如果我有足够的资金,我要办一所小学,并且我一定会在学校里专门组织一块玩,而且一玩就是半天,是每天都要玩半天。

      就算我办不了,我也相信,未来 的学校一定会出现巨大的变化,因为过不了多久,我们可能只需要上半天班了——我们为什么到今天还要坚持五天工作日制呢?这太落后了,太不人性了。我的意思是说,人真是吃了猪油蒙了心,累死累活干嘛啊?难道就是为了数钱吗?要知道,现在连数钱的乐趣 都没有了哇,被剥夺了好吗?就是一串数字,想看错都不容易。

      通宝推:脊梁硬,pandaro,
      • 家园 估计这是房价飞涨的原因

        总要把这些拼命挣得钱,找个办法收回去,不然无法完成货币循环。

    • 家园 至尊宝变成了孙悟空

      有人说,至尊宝变成孙悟空是无奈。

      是吗?

      有希望,就不是无奈,是升华。

      没希望,自然就是无奈。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当我和女儿讨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的关系问题时,她表现出来的是失去理智,她会告诉我:她今天做的一切事,就是为了将来某一天把那些曾经欺负过她的人踩在脚底下,跺成灰。她说的时候咬牙切齿。

      我能体会得到这背后是什么。我读到的是绝望。只有绝望的人,才会这么去想。一个绝望的人,才会去不顾一切的实现自己的复仇计划。

      那么这个绝望是谁给她的呢?是她发育不完全的大脑,是她有限的视线,是她混乱的认知。

      我女儿异常怀念她幼儿园时代,因为她的幼儿园第一年异常美好,非常好的一个幼儿园,非常好的一帮老师。后来都消失了。

      这就是人生。人不可能永远在温室里。所以当她从温室里出来时,她体会到的是恐惧,她产生出的是绝望。

      她在这种情绪里一共生活了五、六年。简直就是地狱。

      我时常担心 她柔软的心灵承受不了这一切。有时候我半夜都会醒来,甚至怀疑自己的人生。

      但是我们人,得向前走啊。我们人不能脑瓜子刚开始活络起来就立刻在绝望的沙漠里扑街啊。

      这么些年,我一直想方设法开导她,引导她走出这片充满了死亡气息的沙漠。但坦承的说,有些时候我想对自己说:算了吧。就这样吧。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终于可以理性的和我讨论这些问题了,她平静、客观地和我交换看法。我知道,她已经见到绿洲了。

      我靠的是什么?一张唐僧般的嘴,一颗唐僧般的心。

      我不知道其它孩子会不会在这么早就体会到这些东西,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体会到的,这一点想必是不用怀疑的。

      所以我跟大家分享这一段经历,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说一句:有希望,并且这希望是实打实的。

    • 家园 我们这一路走过来并不平坦

      不过我一向都不讳言,别人听到,客气一点的,会说“你们真有个性”,不客气的会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我们;还有一些人,既羡慕又担心,向我咨询在家自学的人也不算少。我重点想说说后面这种情况。

      不客气的讲,我不认为这条路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既要看孩子的情况,也要看父母自身的情况,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影响。我也才干了几年而已,只能说一点体会。

      第一,身为父母得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如果有一点企业管理经验,当然是最好的,但这还不够。因为企业管理是用人思路,教育管理是育人思路,二者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有共通之处,但立足点却天差地别。我媳妇最开始尤其担心这一点,因为在她眼里,我是个比较散漫的人。为了说服她,我只好厚着脸皮回首当年勇,讲我是如何调动士气,带领团队的。她虽然还是不放心,但多少有些说服力吧。这一关就算过了。

      第二,为什么要在家自学,不论是什么出发点,自己一定得明白。比如我的一个出发点就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但这话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是有困难的。原因很简单,我在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太少。所以我就坚持一个原则,根据孩子的反馈,进行机动调整,尽可能把握好宽容不纵容这个度。举个例子,我想带孩子多去运动,登山、游泳、各种球都试过,女儿的热情度总是不高。我后来才搞明白,她喜欢互动性强的运动项目,所以这也是给她报搏击的一个原因。再比如我有次无意中念了一段文言文,她十分喜欢,我后来就增加了一点内容,文言文版的成语故事。还有更大范围的调整,比如她始终不能接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我女儿就是这么倔——那我就先让她把数学放一放,等时机成熟了再来学数学。像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学校里是不大可能实现的,但领回家来,不管是亲自上阵还是聘请老师,也不一定就能做到。我是觉得挑战性很强,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因为并没有太多可借鉴的样本。要不为什么我母亲会批评我,说我把孩子当实验品呢?

      第三,得能扛得住压力。各种压力,想得到的,想不到的,物质的,精神的,都有。我开始还以为自己挺能扛,后来有一阵有些受不了,自我调整也花了点功夫。因为这并非是一条现成的路,披荆斩棘在所难免。好在我有个远方的朋友,他比我早几年就闯过了,给了我很多鼓励。如今他回想起往事,又哭又笑,一边感慨当年不容易,一边又为现在的收获感到欣慰。

      就说这三点吧。

      通宝推:广宽,strain2,盲人摸象,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